河南省畜牧业经济发展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2022-04-13 09:18王鑫磊徐秋良
现代牧业 2022年1期
关键词:总产值存栏畜牧业

王鑫磊,姚 毅,徐秋良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主导产业,具有生产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的特点,在经济链条中受土地、劳动力、资本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制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发展迅速,已形成相对独立的产业体系,对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畜牧业在农业中所占的比重成为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1,2]。河南是农业大省,也是畜牧业大省,近年来,河南畜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化经营水平显著增高,畜产品加工业发展快速,畜禽存栏量和畜产品产量大幅提升,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市场份额持续扩大。“十三五”期间,畜牧业经济在河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加强,是农民收入增长的有力保障,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1 “十三五”期间河南畜牧业经济发展概况

1.1 河南省畜牧业经济总量稳步增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畜牧业总产值达到40266.67亿元,同比增幅21.78%,总产值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四川、河南、湖南,河南省畜牧业总的体量在全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名副其实的畜牧业大省(图1)。

图1 2020年全国各省、直辖市畜牧业生产总值

据河南省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2021河南统计年鉴》)全省畜牧业总产值为2855.8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农林牧渔业)为29%。其中生猪产值1622亿元,占畜牧业产值的56.8%[3]。由于生猪产值占整个畜牧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生猪行业发展极大地影响了全省整个畜牧业总产值,由于2018年、2019年非洲猪瘟的爆发,对生猪养殖业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到2020年,畜牧业总产值有了较大体量的增加(表1),河南省畜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稳步增长的时期(图2)。

表1 “十三五”期间河南省林牧渔业和畜牧业总产值及总产值指数

图2 “十三五”期间河南省农林牧渔业和畜牧业产值趋势

1.2 2020年河南省各地市畜牧业经济现状

作为畜牧业大省,河南省18个地市畜牧业都占有一定比重,驻马店市、周口市、南阳市畜牧业总产值位居河南省前三位,且地市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达20%~50%,这说明河南省各地市的畜牧业在农业生产中的比重较大,具有重要地位(表2)。

表2 河南省18个地市畜牧业总产值及占农业总产值比例

从畜禽养殖种类分布来看,在2020年底,生猪饲养量,驻马店市、周口市、南阳市位居前三位;家禽饲养量,商丘市、周口市、濮阳市位居前三位;牛饲养量,南阳市、驻马店市、商丘市位居前三位;羊的饲养量,周口市、商丘市、南阳市位居前三位(表3)。

表3 2020年底河南省各地市畜禽饲养量

1.3 不同类型畜禽产品生产规模

根据河南省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河南省2020全年猪牛羊禽肉总产量538.21万吨,比2019年下降2.8%;其中,猪肉产量324.80万吨,下降5.7%;牛肉产量36.71万吨,增长1.4%;羊肉产量28.64万吨,增长1.9%;禽肉产量148.05万吨,增长1.9%。禽蛋产量449.42万吨,增长1.6%。牛奶产量210.05万吨,增长2.9%。2020年底,生猪存栏3886.98万头,增长22.6%,生猪出栏4311.12万头,下降4.2%(表4)。

表4 河南省2020年畜禽产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

从生产结构上来看,“十三五”期间,全省畜牧产业结构依然是以生猪生产为主,其它畜禽产品的增长呈稳步上升趋势。从表5可以看出,2016—2020年期间,猪肉产量在2019年有较大回落,生猪行业受疫情影响出现了暂时性的减产。牛肉、羊肉、禽肉产量在“十三五”期间呈上升趋势,牛肉产量在肉类总产量比值由5.6%上升至6.7%,羊肉产量由3.5%上升至5.3%,禽肉产量从17.6%上升至27.2%(图3)。数据表明,河南畜禽产品结构正在发生变化,特别是2019年、2020年,因为猪肉供应的减少,由其它肉类弥补了猪肉供应的不足部分。

表5 “十三五”期间河南省畜禽肉产量所占比例

图3 “十三五”期间河南省畜禽产品产量变化趋势

2 “十三五”期间河南省畜牧业经济发展成效

根据河南省“十三五”发展规划,河南省畜牧业综合生产力到2020年稳步提升,产业结构将更加优化,生态畜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在全国范围内畜牧业现代化处于领先地位[4]。2021年河南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26次会议指出,河南省畜牧业及其相关产业带动就业1000多万人,增加农民纯收入约160亿元,河南已经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加工和供应大省[5],畜牧经济的发展势头良好。

2.1 畜牧业发展政策不断更新

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与国家和地方的政策出台实施密切相关。“十三五”期间,国家和地方政府先后出台了多项指导性政策支持畜牧业发展。2016年以来,河南省牢牢抓住国家“粮改饲”试点项目的重大机遇并落地实施,出台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肉牛奶牛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每年投入2.5亿元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牛业发展[6]。2019年年底,农业农村部出台了《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强调加快复工复产,稳定生猪生产,保障供给是农业工作的重点[7]。2020年年初,农业农村部出台了《关于加快畜牧业机械化发展的意见》,重点推进规模养殖场(户)的机械化,对畜牧业管理和技术人员加强培训,扩大畜牧业机械化人才队伍[8]。2020年7月,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快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坚持“质量兴牧、绿色兴牧、品牌强牧、融合发展”,以实现河南畜牧业由大省到强省的转变[9]。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部署了高质量发展畜牧业、高质量保障畜禽产品安全和供应能力的措施[10]。畜牧业产业政策的出台,有力地推动了畜牧业的转型,提高了畜牧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2.2 畜牧业产业链条逐步完善

品种供应方面,河南省积极建设地方品种种质资源库,构建良种繁育体系,采取地方品种国际化、外来品种本地化、杂交改良商品化的发展策略,保障了河南畜牧业“种”的供应。截止2021年,河南省有403家种畜禽场,其中有14家为国家核心育种场,提供种畜禽量10亿头(只)/年,良种率在90%以上。在生态发展方面,河南省连续三年(2017—2019年)将畜禽粪污治理列入全省畜牧业重点领域,截止2020年底,中央投入资金33亿多元,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覆盖畜牧大县64个、非畜牧大县8个、省级创新试点项目县13个,全省4.11万家规模养殖场(户)基本建成了用于处理畜禽粪污的设施。从品牌培育方面,“十三五”期间,河南省35个畜产品通过绿色认证,9个畜产品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牧原、双汇、花花牛等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已经成为知名品牌[5]。

2.3 主要畜禽产品规模化水平逐步提高

河南省坚持“做强生猪产业、做大牛羊产业、做优家禽产业”的发展战略,巩固了畜牧大省的地位,进一步提高了畜牧业的规模,提供了更加丰富、优质的畜产品。2020年,河南省畜禽养殖整体的规模化例为67.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8%。全省生猪存栏3887万头,占全国生猪存栏量的9.6%,能繁母猪存栏402.6万头,均居全国第1位,生猪规模化养殖比例73.4%,特别是年出栏1万头以上的养殖场,比例大于30%。牛存栏392万头,居第11位,出栏241万头,居第9位,规模肉牛养殖比例29.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1千头以上规模奶牛场存栏量和奶产量比例都超过5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禽存栏7亿只,居第2位,出栏11亿只,居第3位,禽蛋产量449万吨,占全国禽蛋产量的13.0%,禽肉产量148万吨,占全国禽肉产量的6.3%,两者产量均居全国第2位,规模化蛋鸡、肉鸡养殖比例分别为68.5%、78.1%。牛奶产量210万吨,占全国的6.1%,居第6位。羊存栏1965万只、出栏2343万只,均居全国第4位[3,5]。

3 河南省畜牧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3.1 养殖用地难问题依然突出。畜牧业发展受资源和环境约束越来越突出,河南省耕地总面积1.2288亿亩,永久基本农田1.0176亿亩,占比高达82.8%,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受制于场地限制,基本农田又不能建设养殖场,可用于发展养殖业的用地非常紧缺,种养结合难度加大[11]。

3.2 融资难等政策扶持问题依然存在。当前畜牧业生产出现的企业周转资金紧张,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等问题十分突出。目前畜禽活体普遍还不能作为抵质押物进行贷款,养殖企业普遍缺少流动资金,扩大再生产能力不足。“农长贷短”问题突出,企业贷款后还未见效益就得还贷,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11]。

3.3 产业层次转型升级任务依然繁重。产业转型升级慢、抗风险能力不强、核心种源“卡脖子”等问题也亟待突破[11]。比如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对产业发展威胁逐年增加,“猪周期”困局尚未破解。新冠疫情导致市场紧缩、经济低迷,企业不愿增加负担,科技创新、销售模式、生产管理等配套服务滞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12]。

4 河南省畜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策略

2021年,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河南畜牧业在种种不利因素叠加冲击下,生猪产能逐渐恢复,牛羊禽生产稳步提升,各项数据逐步转好。肉蛋奶总产量超过1300万吨,同比增加102万吨,约占全国肉蛋奶总产量的8.1%。猪牛羊禽肉产量641万吨,同比增长19.1%,其中,猪肉产量427万吨,增长31.4%;禽蛋产量446万吨,同比持平;牛奶产量212万吨,稳中有增。生猪存栏4392万头,能繁母猪存栏400万头,生猪出栏5802万头,分别居全国第1位、第2位和第3位;河南省外调生猪及猪肉折合生猪2758万头,同比增长58.8%,外调量居全国各省市之首。[13]

4.1 提高养殖规模,优化生产体系

为了提升畜牧业养殖规模,需要加快畜牧业现代化进程,要着力发展年出栏生猪5千头、肉牛5百头、存栏奶牛3百头、肉羊3千只、肉鸡5万只和蛋鸡1万只规模以上的养殖场[9]。增加规模的同时,要不断优化畜牧产业各个环节生产体系,提升规模化养殖场的智能化水平,提高中型养殖场的机械化水平,逐步完善和提高家庭养殖场(户)的防疫和粪污处理的水平。通过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促进中小养殖户标准化生产。

4.2 拓宽产业链条,坚持绿色发展

为了最大限度提高畜牧产业附加值,减少其它因素对畜牧业经济影响,需要积极推行集中定点屠宰、一流品牌经营、全程冷链运输、保证冷鲜上市的生产模式。畜牧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对畜牧产业进行优化布局,推广节水、节粮、清洁的养殖工艺和技术,严格限制养殖废气、粪便的排放,科学、合理、规范使用动物饲料兽药,积极促进减少使用抗菌药物,鼓励农民在当地和养殖场附近施用无害化处理的粪便[9]。

4.3 做好金融服务,打造知名品牌

畜牧业发展中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对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维持正常生产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鼓励引导农业保险企业,扩大生猪保险的范围,可以稳定生猪生产水平,抵御市场价格冲击影响。可以通过拓宽融资渠道,探索多重信贷抵押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到畜牧业生产中来[14]。为了扩大畜牧业的品牌影响力,畜牧企业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振消费者信心,可以通过绿色产品生产,树立企业品牌,培育一批优质大宗畜产品和品牌。指导畜禽养殖企业加强品牌保护,提醒及时注册商标、申请核心技术专利,以促进市场有序竞争。

猜你喜欢
总产值存栏畜牧业
4 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177.3 万头环比下降0.2%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第二十届(2022)中国畜牧业博览会
面积突破16万亩,总产值增超200%,宣州稻渔产业要“爆大料”
碳中和目标下畜牧业低碳发展路径
基于我国疫情期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聚类分析
对加强畜牧业发展的相关思考
线性盈亏平衡分析在TBM隧洞工程中的应用
2014年中国网络视听产业总产值预计达378.4亿元
9月我国生猪存栏继续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