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在河蟹池塘养殖中的应用试验

2022-04-14 14:51刘志国杨泽禹黄鹤忠
水产养殖 2022年3期
关键词:河蟹换水制剂

刘志国,杨泽禹,黄鹤忠

(1.高邮市水产技术指导站,江苏 扬州 225600;2.苏州大学水产研究所,江苏 苏州 215123)

近年来,我国河蟹养殖业取得了高速发展。但在河蟹养殖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养殖产量和产品规格较低、饲料利用率不高、病害频发等问题。特别是在病害防治过程中,有些养殖户过度使用渔药,不仅无法获得理想的防治效果,还会带来负面影响。例如,长期使用抗生素会使病菌产生抗药性;抗生素使用也会影响有益微生物,造成菌群结构失调;产品中有害物质残留超标,养殖河蟹的口味与品质越来越差。近年来,商品蟹频繁检出硝基呋喃、氯霉素等抗生素含量超标,严重制约了河蟹出口贸易及国内的消费热度。为了保持河蟹养殖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必须大力研发和推广绿色健康的河蟹养殖技术。

养殖过程中的水质环境恶化也是导致河蟹免疫力下降,甚至死亡。微生态制剂作为水质改良剂能够改善养殖生态环境,对防治河蟹疾病、提高养殖产量具有较好的作用,在河蟹养殖中越来越多地被使用。但是,关于饲料中添加微生物制剂对河蟹养殖影响的研究和生产性试验的报道较少。近年来,江苏省高邮地区的河蟹养殖发展迅速,并逐渐推广使用河蟹配合饲料。现应用苏州大学前期研发的河蟹复合微生态饲料添加制剂“复微饲三号”及其投喂技术,在高邮市汤庄镇的河蟹养殖池塘中开展推广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养殖池塘相比,在河蟹饲料中添加“复微饲三号”喂养河蟹后,河蟹的存活率、饲料利用率、产量、出塘规格和养殖效益均显著提高。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1 材料

1.1 池塘条件

在高邮市境内汤庄镇的河蟹养殖区选取2口环境条件相同的河蟹养殖池塘,塘口呈东西走向,土质为黏壤土,池塘水深1.5 m,埂宽1.5~2.0 m,坡比1∶3,池底平坦,淤泥深度小于20 cm。交通便利,进排水设施齐全。池塘水取自高邮市北澄子河,水质清新无污染。池塘四周设有防逃网,池塘底部铺设微孔管,由罗茨鼓风机供气。将其中一个面积为3 468.4 m、投喂普通配合饲料的塘口标记为1号对照塘,另一个面积为3 935.3 m、投喂普通配合饲料添加“复微饲三号”的塘口标记为2号试验塘。

1.2 试验材料

试验幼蟹购于江苏高邮当地,选择体格健壮、活动敏捷、附肢齐全、规格整齐、120只/kg的幼蟹,运输成活率大于95%。配合饲料使用扬州宏大饲料有限公司的中华绒螯蟹配合饲料,原料组成为鱼粉、豆粕、面粉、啤酒酵母粉、大豆磷脂油、鱼油、磷酸二氢钙、维生素及类维生素、氨基酸等,其主要饲料成分见表1。

表1 基础饲料和微生态饲料主要成分 %

“复微饲三号”是由微生物制剂菌粉(均为活菌)及其代谢产物和生物活性物质组成的微生态制剂。微生态饲料的制作方法是将按3 g/kg饲料的“复微饲三号”以及鱼油(添加比例为8 mL/kg)和褐藻酸钠(添加比例为6 g/kg)与河蟹配合饲料混合均匀并包裹在饲料表面。为了消除系统误差,对照塘的投喂饲料也用相同比例的鱼油和褐藻酸钠包裹在配合饲料表面。将按上述方法制好的配合饲料置于阴凉通风处阴干,然后放入4℃冰箱保存备用。

2 养殖管理

2.1 池塘消毒、肥水

一般在放苗前15 d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每667 m用量75 kg。池塘注水后及时施肥,培育藻类和基础饵料,透明度一般保持为40~50 cm。如果发现蝌蚪或蛙卵,及时清除,以免发生争食,伤害幼蟹。

2.2 种草投螺

2月底,采用埋土法全池种植伊乐藻,每667 m栽种100~150 kg,株距1.5 m,行距2 m,面积控制在全池面积的25%左右。栽种结束后,保持水位30~40 cm。3月初,移栽金鱼藻和轮叶黑藻,种植面积控制在全池面积的40%左右,水位保持在50~60 cm。

2.3 苗种投放

3月上旬,在1号和2号池塘中放养相同规格和数量的蟹种,每667 m投放规格为120只/kg的蟹种1 000只,放养量分别为43.3和49.2 kg。4月中旬,在1号塘投放10尾规格为0.5 kg/尾的鲢,投放21尾规格为0.5 kg/尾的鳙;在2号塘投放12尾规格为0.5 kg/尾的鲢,投放24尾规格为0.5 kg/尾的鳙。

2.4 日常管理

2.4.1 饲料投喂

采用河蟹专用配合饲料。扣蟹在第1次蜕壳前投喂粗蛋白35%~36%的1号料,第2次蜕壳前投喂粗蛋白32%~33%的2号料,第3次蜕壳前投喂粗蛋白30%的3号料,第3次蜕壳后直至养殖结束投喂粗蛋白40%、粗脂肪5%以上的4号料。饲料定点均匀投在浅水无草区,每天早晨及傍晚各投喂1次,傍晚的投喂量占全天投喂量的70%。日投饵量占河蟹体质量的3%~5%,具体投喂量根据水质、水温、天气摄食、生长、蜕壳等情况适当增减。2号塘口投喂在普通配合饲料中添加了“复微饲三号”的微生态饲料,1号塘口投喂无添加微生态制剂的普通配合饲料,2口池塘的单位投喂数量和投喂方式相同。

2.4.2 水位调控

前期池塘水位控制在30 cm左右,随着水草的生长逐渐加深水位。其中,4—5月平均水深50~80 cm,6月保持100~130 cm,7—8月加到最大平均水深150 cm,9—10月保持水深120 cm左右。

2.4.3 水质调节

夏季高温季节每7 d换水1次,春、秋季每15 d换水1次。换水时先排后灌,每次换水量不超过池塘水量的1/5,换水前后温差不超过3℃。当河蟹进入成熟期、大量上岸时,增加换水次数,每隔2 d换水1次。换水时采取边加边排的方法,保持水位不变,换水时间为2 h左右。蟹种进入池塘后,1号和2号塘口均全池定期泼洒改良水质的光合细菌、硝化细菌、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泼洒间隔期为15~20 d,7—8月高温季节间隔期为10~15 d。

2.4.4 底质调控

在正常生产季节,1号和2号塘口间隔15~20 d全池泼洒沸石粉、活性炭等底质改良剂1次。在阴雨闷热天气、气候突变或底质不佳、河蟹于半夜爬上水草不沉底时,及时使用颗粒氧等底质改良剂。养殖后期池底积淤较多、水体透明度低时,用10~15 g/m生石灰化水后在塘口下风处泼洒,连续使用2次,间隔期5~7 d,其间停用微生态制剂。

3 结果

10月1日—11月上旬,2口池塘共收获河蟹1 069.1 g。具体收获情况见表2。河蟹养殖成本见表3。

表2 河蟹收获情况

表3 河蟹养殖成本 万元

河蟹养殖经济效益见表4。1号池塘总产值3.79万元,纯效益为平均每667 m2 038元;2号池塘总产值5.07万元,纯效益为平均每667 m3 144元。由此可见,与1号对照池塘相比,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的2号试验池塘的河蟹养殖成活率、出塘规格、饲料利用率、产量、产值和效益均有明显提高,成效显著。

表4 河蟹养殖的经济效益

4 讨论

微生态制剂在养殖动物体内协助宿主消化食物,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宿主更好地生长;同时,微生态制剂还能通过河蟹排泄,释放到水体环境中,消减水体氨氮含量,具有净化水质的效果。因此,微生态制剂不仅具有经济环保和安全高效的特点,还能代替抗生素防治动物病害,进而规避了环境污染、抗药性生成和药物残留等问题的出现。

近年来,关于改善水生动物消化道微生物菌群结构、增强动物机体营养吸收、促进动物健康快速生长、提升动物的疾病免疫力等研究已成为水产养殖领域的热点。已有研究表明,使用免疫增强剂能明显增强水产动物抵御外界病原入侵水平,并能减弱外界环境威胁对水产动物的免疫抑制效果,提高水产动物生长速度和特定生长率。将一定量的肽聚糖添加到凡纳滨对虾饲料中,可以显著提升对虾的成活率和增强免疫能力,加快对虾的生长速度和提高饵料转换率。在凡纳滨对虾的幼体饲料中添加小肽物质,可显著提高对虾的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和生长性能。在赤眼鳟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酵母多糖,能有效增强赤眼鳟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养殖成活率提高30%,质量增加率提高10%~15%,饲料系数降低10%~15%。饲料中加入抗菌肽可以增强凡纳滨对虾的产卵数和孵化率,并且还能提高凡纳滨对虾的质量增加率。

该试验结果表明,“复微饲三号”微生态制剂含有大量有益微生物活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和生物活性物质,加入饲料中被河蟹摄食进入消化道内,保证了宿主肠道有益菌群的平衡,对于河蟹常态免疫防御及营养物质的正常代谢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河蟹的存活率、饲料利用率、产量、出塘规格和养殖收益均比饲料中未添加微生态制剂的养殖池塘高,河蟹的成活率比对照塘口增加了2.7%,出塘规格要比对照塘口高出8%,饵料系数比对照塘口降低了10.5%。饲料中添加了微生态制剂后,虽然成本有所增加,但其占总成本的比例很小,其平均单位养殖面积纯经济效益比对照塘口提高了54.2%,并且其河蟹的活力、质量和口感也明显提升。因此,河蟹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是一种绿色、环保和高效的养殖技术,值得大力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河蟹换水制剂
水培植物霎换水
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关于北方河蟹养殖关键技术的探讨
一星期没换水的梦境
低碳达人
FAO/WHO农药固体制剂标准导则简介(一)
2016中国农药制剂销售50强企业榜
吃掉它不如放它回家
养金鱼的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