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战时政治工作效能的几点思考

2022-04-14 01:43陈希林
政工学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官兵文化

陈希林 何 彪

习主席指出,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战时政治工作更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战时政治工作必须紧贴时代发展、紧贴部队实际开展工作,高效发挥好战斗力的“倍增器”作用,为赢取胜利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

一、利用“社会、家庭、军队”三个群体文化坚定官兵“求战”决心

群体文化是指群体成员所共有的价值、信仰、习惯和传统。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文化薪火不断延续着一个民族的精神血脉,价值明灯始终照亮着一个民族的复兴之路。战时政治工作要发挥文化的力量,以文化力增强凝聚力、催生战斗力。将社会文化、家庭文化、军队文化三个群体文化形成合力,上升为国家意识、民族意识、统一意识、服从意识,不断坚定官兵的“求战”决心。

(一)发挥社会文化的传承力。社会文化与广大群众生产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具有地域、民族或群体特征,并对社会群体施加广泛影响。中华民族历经苦难、屡经曲折,一次次弱而复强、衰而复兴,生生不息、绵延不绝。这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就是社会文化中爱军尚武精神历久弥坚地传承,支撑起了民族复兴的希望。纵观中国历史,中华儿女在民族危难中满腔热血,战胜强敌,捍卫尊严,挺直脊梁,正是社会文化的一次次激扬勃发,在世界文化版图上留下厚重的中华英雄史,展现出中华文化特有的坚韧与顽强。当前,要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努力形成爱军尚武、拥军优属、尊崇军人的社会氛围。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宣扬党和军队的军事战略方针政策、国家的安全战略,增强国民的国防观念和忧患意识,努力培树全社会关心国防、支持军队、理解军人的良好风尚,从而激发广大官兵强烈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二)发挥家庭文化的熏陶力。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承载着培育和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功能,是人类文化之树赖以生长的沃土。家庭文化是一个多元复杂的系统,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家规家训构筑了中国特有的家庭文化,是一个家族最宝贵的财富,是每个家庭成员自豪的源泉、“三观”的基石。军人家庭文化植根于军人家庭,在传承美德、引领风尚、抵御侵蚀以及服务训战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环境。通过家庭文化的熏陶,官兵能汲取家庭文化的雨露精华,不断涵养蓬勃朝气、昂扬锐气;能感悟家庭文化的厚重磅礴,不断激发敢于亮剑、舍我其谁的血性。

(三)发挥军队文化的穿透力。文化是精神的沃土,尚武精神需要强军文化的滋养。军队文化是军队的灵魂,直接影响制约着官兵精神需求和部队战斗力生成。习主席在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打造强军文化”的重大命题,并多次强调“军人要有血性”,要“加强战斗精神培育”“推进强军文化建设”,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清醒的文化自觉,抓住了强军兴军的关键和要害。实际上,打造强军文化也是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培育军人尚武精神、根除和平积弊的重要途径。军人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屈服的气概,深深根植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尚武精神和文化血脉之中。发挥军队文化的穿透力,就是要以转型发展和练兵备战为核心,聚焦强军目标要求,传承“铁心跟党走”的血脉忠魂;紧盯官兵主体需求,锤炼“战场无亚军”的血性虎气;立足练兵备战平台,熔铸“冲锋我当先”的责任担当,大力营造战斗氛围,积极占领精神高地,让战斗精神焕发出新时代活力。

二、依托“书、信、网”三个交流平台提升“敢战”斗志

习主席强调,政治工作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融媒体时代,要通过“书、信、网”这三个平台,做好谁强谁弱的甄别、宣传与反宣传的辨析,提升“胜利属于我”的信心、“第一我敢争”的气魄等等,不断磨砺和提升官兵的“敢战”斗志。

(一)“腹有诗书气自华”。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多读书可以提高一个人的思想境界、道德修养、心胸气度,徜徉书海可以接触很多先进思想。习主席提出,要永远做学习型大国,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从清朝战争史来看,忽略了学习就必然落后,落后就会挨打。正当世界工业革命完成后,清政府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不愿意学习他国先进经验,最终导致灭亡。同样,在备战中只重其表不重其神,就自然形成了“备为看”而不是“备为战”。因此,平时的战备训练,其核心就是指向战场、瞄准打赢,战斗力标准的核心就是能打胜仗。而这些都是与读书学习息息相关的。如果官兵不爱读书,不主动学习成才,这自然与打胜仗的标准是格格不入的。新军事革命风起云涌,部队装备不断更新换代,如何能够适应高科技战争、信息化战场?唯有提高知识水平,唯有真学、深学,让学习成为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才能瞄向战场学习成才,才有“敢战”的底气。

(二)“一封家书抵万金”。在这个通讯无比快捷的信息时代,已经很少有官兵通过书信这种古老的方式交流感情了。但是在战争年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封家书意义非凡。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合作编撰的《抗战家书》中,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幕幕感人的场景仿佛就在身边,字字句句,朴实而温暖,简短而有力。家信是质朴的,只是一些简简单单的家常话。然而,在字里行间,在千叮咛万嘱咐中,“一人参军,全家光荣”“家人的希望都寄托在你的身上,当兵要当个好兵,做一名合格的军人”等普普通通的话语中,这“光荣”、这“合格”之中绝不单单是一张信笺的分量,它承载的是家人的殷切期盼,会让官兵时刻牢记身上的责任,进而迸发出奉献和牺牲的时代最强音。

(三)“网络打响攻坚战”。开放的网络时代没有封闭的军营,互联网正以势不可当的步伐迈进军营,影响着部队建设和官兵生活。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严峻,多元思想文化侵蚀影响,各种价值取向干扰冲击,网络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面对网络各种发泄不满的段子笑话、损害党和国家形象的流言谎言,要帮助官兵认清现实危害,遏制传播渠道,帮助官兵看透其本质,并旗帜鲜明地批驳这些混淆视听的错误言论,为官兵安装高效的“杀毒软件”,打造牢固的“防火墙”,避免“病毒”入侵官兵头脑。面对国家严峻安全形势,要帮助官兵认清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这个世界并不太平,我们随时可能面临安全威胁、卷入战争危机。这警示和提醒我们,战争也许就在下一个瞬间,我们将披坚执锐、奔赴战场。因此,我们要随时点燃心中的狼烟,树牢“战争下一秒打响”的临战意识、练强“慑敌制胜”的过硬本领。

三、筑牢“责任、荣誉、奉献”三种观念激发“血战”胆气

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提出“练胆气乃练之本”,认为练胆气是练兵的根本。血战胆气是敢于战胜敌人的无畏勇气和高昂士气。“责任、荣誉、奉献”等观念因素与血战胆气的生成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

(一)强化听党指挥、维护统一的责任观念。作为一种典型的公共产品,国防安全的生产是一个国家内全体公民的共同义务。军人是为打仗而存在的,保家卫国、维护统一是其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使命。勇战血性支撑职能使命,职能使命催生血性胆气。一切行动听党指挥是人民军队战胜艰难险阻的力量之源,能打仗、打胜仗是每名官兵的职业责任所系。要引导官兵时时处处牢记我军永远是一个战斗队,时刻树立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意识,切实激发牢记使命、忠于使命、履行使命的内在动力,强化随时为祖国统一大业当先锋、打头阵的责任意识。

(二)树立为价值而战、为国家而战的荣誉观念。荣誉是指对评价对象行为的社会价值所作出的公认的、肯定性的客观评价和主观意向,是人们为了满足高层次精神需要所追求的重要目标。高尚的人往往把荣誉看作第二生命,军人更是如此。荣誉能催生军人向往光荣、谴责羞耻的道德情感。我军从创建伊始就非常重视开展“立功创模”活动,其主旨就是以荣誉激励官兵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勇立功勋。要把珍视荣誉、为荣誉而战、为国家和人民立功争光,作为激发官兵责任感使命感和鼓舞战斗士气的重要途径,不断强化官兵平时爱军习武的热情激情豪情,以及战时克服艰难险阻、顽强战斗的精神。

(三)坚持任务至上、敢于牺牲的奉献观念。毛泽东曾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朝鲜战场,长津湖畔,一个连100 多名官兵,在阵地上呈战斗队形冻成冰雕;上甘岭上,3.7 平方公里的阵地,43 天59 次的反复争夺,面对如雨倾泻的190 余万发炮弹和5000余枚炸弹,山头都被削低2米,志愿军们却坚守住了,他们靠什么做到?靠的就是任务至上、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奉献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是一种忘我的、大公无私的道德品格,是勇于牺牲个人利益、急国家民族之所急的精神力量。作为军人,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气概和自我牺牲精神。在战场上,为了整体和全局的胜利,让官兵清楚地认识到必要时敢于冒着枪林弹雨前仆后继,敢于用胸膛堵敌人的枪眼,敢于用身躯滚敌人的雷场,用牺牲奉献为战友开辟前进的道路。

四、抓好“战前、战中、战后”三个时节挖掘“胜战”潜能

勇敢和必胜的信念常使战斗得以胜利结束。现代战争战场环境极其恶劣,战斗极其残酷,战时政治工作要善于抓好“战前、战中、战后”三个时节,充分挖掘“胜战”潜能,激发官兵战斗精神,让官兵始终保持顽强的战斗意志和必胜的战斗信心。

(一)战前充分准备积聚作战力量。战前是指部队自接到预先号令至进入作战地域的时期。此阶段任务紧急,时间急迫,工作头绪多,官兵思想活跃。要善于抓住预判战争形势、定下决心、思想动员、组织健全等重要环节做好战斗准备工作。深入研析战争局势,准确研判敌情、我情和战场环境,及时定下作战决心。搞好作战动员,统一思想认识,凝聚起官兵内在的作战力量,保证官兵以饱满的战斗热情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投入战斗。迅速调整好各类组织、人员和骨干,确保组织健全、领导坚强,保证任何情况下都能组织不涣散、指挥不中断。

(二)战中宣传鼓动激发战斗士气。战中是指部队自接到作战命令至接到撤离战场命令的时期。此阶段战场情况瞬息万变,敌我对抗激烈残酷,官兵面临生与死的严峻考验,心理承受巨大压力,思想活动也更为复杂、活跃。要重点做好思想鼓动、典型激励、火线入党等工作。及时开展宣传鼓动,提出简短有力的战斗口号,传播我军胜利的消息,适时组织开展战地文化活动。广泛开展立功创模活动,组织好火线立功、火线入党、火线入团等活动,鼓舞官兵战斗士气,调动官兵战斗积极性,培养一往无前的战斗作风。

(三)战后检讨反思砥砺再战信心。战后是指部队自撤出战场至完成作战总结的时期。部队经过长时间、高强度作战,从高度紧张的作战状态转入休整期,归建过程中官兵容易产生松懈麻痹情绪,引发不安全苗头或事故问题。此阶段应瞄准问题进行作战总结、作战反思、评功评奖或者再战动员等。要全面收集整理战评情况,总结取得的战果和经验,特别是深入查找剖析失利原因并检讨反思作战教训,把战场上用生命和鲜血得来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搞好评功评奖,采取多种形式庆功,大张旗鼓地表彰英雄集体和个人,把“立功创模”竞赛推向新的高潮。根据新的作战任务进行再战动员,打了胜仗后要强调再接再厉,防止骄傲自满和轻敌麻痹;遇到挫折和失利后,要及时稳定情绪,防止悲观失望和急躁蛮干,进一步激励官兵迎战热情和再战信心。

猜你喜欢
官兵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