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刺鳅人工催产繁育研究

2022-04-14 03:44谭冬初卢宙民覃掌智刘庆山徐华建何能镇何兴恒谭德清
湖北畜牧兽医 2022年1期
关键词:雄鱼催产仔鱼

谭冬初,卢宙民,覃掌智,刘庆山,徐华建,张 健,何能镇,简 泳,王 鑫,丁 瑶,何兴恒,谭德清

(1.武汉中科瑞华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 430061;2.来宾市兴宾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广西来宾 546119;3.广西广投桥巩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广西来宾 546119)

大刺鳅(Mastacembelus armatus)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刺鳅科(Mastacembelidae)刺鳅属(Mas⁃tacembelusScopoli),俗称纳锥、辣锥、石锥、猪姆锯等,主要分布于珠江水系中下游各小支流的上游,此外还在云南、贵州等地有分布[1]。其喜好在有水草的深潭石缝处,或有石块的江河底层栖息[2]。大刺鳅肉鲜味美,无肌间刺,且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喜爱[3]。在广西、广东等地市场价140~160 元/kg。由于河道非法采砂、开挖,电站的修建,渔民的滥捕以及河道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大刺鳅野生种群资源日益枯竭。于2020 年在桥巩水电站对大刺鳅人工催产,研究人工繁殖大刺鳅。

1 材料与方法

1.1 亲鱼来源

试验用亲鱼全部来自于珠江水系的红水河及其支流,主要在广西来宾桥巩河段采集,亲本捕捞方式为地笼和钩钓。亲本体质健壮,生命力强,体肥无伤,雄鱼体重0.2~0.3 kg,雌鱼体重0.1~0.2 kg。

1.2 亲鱼运输

从渔民鱼贩处购买的大刺鳅亲鱼采用氧气袋打包形式运输至迁江镇桥巩鱼类增殖站,打包前,若有条件可在运输水体中加入冰块以降低水温,减弱大刺鳅活动,减缓大刺鳅应激反应。

1.3 亲鱼驯化

在桥巩鱼类增殖站,野生亲鱼进场时,用10%聚维酮碘0.2 mg/L 溶液浸泡1 min 消毒后,放到室内池暂养2 d,亲鱼基本稳定再转入室外池培育。参考文献[4],实际放养密度为每公顷4 500 尾左右,搭配适量鲢、鳙调节水质。参考张建铭等[5]研究,在亲鱼池四周或者四角种植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以利于大刺鳅亲鱼隐匿遮蔽,摄食和调节水质。每天上午8:00 和下午18:00 适当投喂海水冰冻鱼(切成小段)或甲鱼料加诱食剂调成团状,拧成小条投喂,投喂量为鱼体体重的10%左右[4];同时每次投喂时加以声音刺激,锻炼亲鱼条件反射,经过1 个月的驯化,野生大刺鳅亲鱼已全部驯化完成。

1.4 亲鱼选择

参考曾庆祥等[6]对大刺鳅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大刺鳅雌雄分辨方法为:雄鱼个头大、生殖孔平且微呈粉红色,轻压腹部有白色液体流出;雌鱼个头小,腹部膨大,卵巢轮廓明显,泄殖孔红肿并凸起。雌鱼选择腹部膨大、卵巢轮廓明显、手摸腹部有弹性、泄殖孔红肿的个体。走访鱼贩、渔民处,通过观察及请教有经验渔民,大刺鳅雄鱼头部较雌鱼尖锐,体型也较大,雄鱼生殖孔微凹且大多不呈粉红色,生殖孔边缘有一白圈。

1.5 催产药物、注射及地点

本试验在桥巩水电站鱼类增殖放流站进行,水温24~29 ℃,2 针注射。第一针LRH-A2的用量为1~3 μg/kg,生理盐水1~2 mL/kg,雄鱼不注射;第二针采用混合催产剂,其中LRH-A2的用量为10~15 μg/kg,DOM 的用量为5~10 mg/kg,HCG 的用量为600~1 200 IU/kg,生理盐水1~2 mL/kg,雄鱼剂量是雌鱼的一半,两针间隔10~12 h。

1.6 人工催产

注射催产药剂后,将亲鱼放入催产池中,开启阀门进行冲水,刺激亲鱼性腺进一步发育。水温24~29 ℃时,效应时间为37~42 h。在第二针注射34 h后,每隔1 h 检查1 次,当用手轻按雌鱼腹部,有卵粒顺利从泄殖孔排出时,方可进行人工授精。

1.7 人工授精

采用干法授精,先把准备好的雄鱼、雌鱼分开,分别放在装有水的收纳箱里(水深20 cm),先把雄鱼取出用干毛巾抹干体表水分,轻按腹部,精液流出时用2 mL 吸管吸入精液,然后挤入小量杯中,加入0.9%生理盐水和10%葡萄糖溶液各10 mL,轻轻摇晃均匀,备用。再用干毛巾抹干雌鱼体表的水分,用手按住雌鱼腹部从上而下挤卵,使鱼卵顺利排出、排空,鱼卵用搪瓷盆或白瓷碗接住,同时倒入精液,并轻轻晃动搪瓷盆或用羽毛轻轻搅动鱼卵,加入适量清水激活精子,用羽毛搅拌均匀,静置2~3 min,使鱼卵充分授精;再用清水漂洗受精卵3~4 次,放入孵化框中采用淋水孵化(孵化密度为8 000~10 000粒/㎡),大刺鳅受精卵为黄色,是沉性卵,并且具有黏性。

1.8 胚胎发育观察

每天上午、下午使用3%~5%食盐水将受精卵浸泡10 min消毒,并清除死卵。原肠中期以前,每1 h随机捞取10~20 粒受精卵,观察其中受精卵胚胎发育情况;到达原肠中期后每0.5 h 随机捞取10~20 粒授精卵,观察其中受精卵胚胎发育情况。

1.9 鱼苗培育

1.9.1 鱼苗培育操作技术 受精卵在水温24~29 ℃时孵化,一般经过72~78 h 孵化后仔鱼才出膜,仔鱼通体黄色,卵黄囊大,体质较弱,活动能力差,常侧卧池底,5~7 d 后卵黄囊才消失。当仔鱼平游80%后开始投喂开口饵料,开口饵料为人工孵化的丰年虫和微粒子鱼苗开口专用饲料。根据仔鱼的摄食情况来增加投喂量,投喂次数为4~6 次/d,每天投喂前清理残饵和粪便。

仔鱼平游1 周后,体长10~12 mm,体色由黄色逐步变为黑色,从孵化框中转到室外水泥池(7 m×3 m×1 m 的长方形鱼池)中喂养,提前1 周用30 mg/L高锰酸钾全池泼洒消毒,毒性消失后开始肥水,进行浮游生物培育。仔鱼下塘时选择晴天上午,并调节水温,温差不超过2 ℃为佳。采用微流水养殖,鱼池长方形,一头为进水口,另外一头为排水口,并用60目筛网在排水口处做好防逃,水深0.8 m 左右。放养密度为500~700 尾/m2,池底放置少量的鹅卵石和长度40 cm、直径75 mm 的PVC 管若干根,方便仔鱼白天游进去避光。水泥池的溶氧6~8 mg/L,pH 6.7~7.9。

随着鱼苗的长大,鱼苗除了摄食轮虫、枝角类等小型浮游生物外,还投喂红虫(水蚯蚓)、蝇蛆和蛋白质较高的人工配合饲料如微粒子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大于50%)。投喂半个月后可搭建食台,食台沉入池里,离水面30 cm 为宜。可以投喂甲鱼料(蛋白质含量大于40%),甲鱼料中加入诱食剂,加少量水将甲鱼料调成团状,然后搓成细条状投喂。日投饵量为仔鱼体重的4%~6%,投喂次数为3~5 次/d,每天投喂前清理食台上的残饵和粪便。

1.9.2 鱼病防治 大刺鳅苗种培育期间主要病虫害有以下几种,桥巩增殖放流站技术人员通过多年养殖经验总结出大刺鳅苗种疾病防治技术。

1)车轮虫用车轮虫必克0.3~0.5 mg/L 或用40%甲醇溶液30~35 mg/m3全池泼洒。

2)细菌性烂尾病主要病原为柱状黄杆菌或嗜水气单胞菌,初期用10%聚维酮碘0.8~1.5 mg/m3全池泼洒,隔天1 次,连用2~3 次;严重时用高锰酸钾0.5~0.8 mg/L+盐酸土霉素5~6/mg/L+乙酰甲喹3 mg/L 连续药浴2~3 d;病症消失后使用含氯剂消毒2~3 d,并在饲料中加10%氟苯尼考2~3 mg/L 投喂治疗,连续2~4 d,病症慢慢好转。

3)肠炎病先用二氧化氯或聚维酮碘消毒2~3次后,在饵料中添加氟苯尼考、土霉素或大蒜素等,连续投喂5~7 d[7],病情逐渐好转,实际使用中大蒜素较为常用,效果较好。

2 结果与分析

2020 年广西桥巩水电站鱼类增殖放流站先后共进行4 批次大刺鳅催产试验,人工催产繁殖结果如表1、表2、表3 所示。

2.1 人工催产情况

2020 年4—7 月,广西桥巩鱼类增殖放流站工作人员采用LRH-A2、DOM 和HCG 3 种催产剂混合配伍方式进行4 批次大刺鳅人工催产试验。全部采用2 针注射法,均获得成功。从表1 和表3 可以看出,水温在24~29 ℃时,大刺鳅催产效应时间为37~42 h,水温每升高1 ℃,效应时间缩短1~2 h。结合表2 和表3 的 催产 孵 化情 况,20 μg/kg LRH-A2+5 mg/kg DOM+1 000 IU/kg 的HCG 催产剂配伍方式效果最好,适用于大刺鳅的人工催产。

表1 大刺鳅催产记录

表2 大刺鳅催产试验催产剂配伍情况

2.2 人工孵化情况

大刺鳅受精卵直径约2 mm。从表3 可以看出,水温在24~29 ℃时,大刺鳅受精卵的出膜时间为72~78 h,4 批次试验平均催产率78.1%,平均受精率67.1%,平均孵化率63.7%。第3 批试验孵化效果最好,即大刺鳅孵化水温在26~28 ℃孵化效果最好。结合大刺鳅亲鱼成熟度观察情况以及成熟亲鱼数量,认为在红水河来宾江段大刺鳅繁殖的高峰期应该在6 月。

表3 大刺鳅人工催产孵化情况

2.3 鱼苗培育

大刺鳅出膜的仔鱼体长3~4 mm,身体黄色,经过约1 周内源营养期和混合源营养期后才开始平游进入外源营养期,这时卵黄囊完全吸收,身体颜色由黄色逐步变成灰黑色,体长10~15 mm。平游后7 d,可从孵化池或孵化网箱中转移到室外池培育。平游18 d 后体长平均达到30 mm。

3 讨论

3.1 人工繁殖

通过4—7 月走访收集大刺鳅成熟亲鱼,大刺鳅为分批产卵类型,这与曾庆祥等[6]研究结果一致,而陈忠[4]则认为大刺鳅为一次产卵类型。在红水河来宾地区,水温达到22 ℃,即在4 月,野生大刺鳅群体开始出现成熟个体。其中,雌性成熟个体较多,雄性成熟个体较少。此时可尝试性开展人工催产繁殖的试验,催产效果不一定很好,但可以摸索出后续大刺鳅催产繁殖的最佳条件以及催产繁殖的最好时间。

大刺鳅亲鱼选择上,张建铭等[5]和李晓双[8]认为雌、雄亲鱼容易辨别。但在研究人员实际采集大刺鳅亲本过程中,发现大刺鳅雌、雄亲本并不容易区分。这与周惠强等[3]对大刺鳅雌雄个体形态差异研究情况一致。另外,参考多数大刺鳅研究文献,笔者认为对大刺鳅雄鱼的描述存在问题。通过实际比对以及咨询渔民,修正了对大刺鳅雄鱼的描述,以利于大刺鳅雌、雄鉴别。笔者观察大刺鳅雄鱼头部较雌鱼更尖,体型也较大,雄鱼生殖孔微凹且大多不呈粉红色,生殖孔边缘有一白圈。

在催产剂配伍上,参考张建铭等[5]的研究结果,采用LRH-A2+DOM+HCG 3 种催产剂配伍的方式,取得较好的催产效果。这与林伟强等[9]和陈忠[4]使用2 种或1 种催产剂不同。比较不同催产剂配伍方式,在水温接近情况下,3 种催产剂配伍,效应时间明显减少,但同样的孵化时间相应增加。这与陈方平等[10]对大刺鳅的催产效率和积温的关系研究一致,只有当积温介于一定范围内时,大刺鳅的受精率和孵化率才比较高。

孵化过程中,通过比较4 批次孵化水温,水温26~28 ℃孵化效果最佳。这与薛凌展[11]的研究结果一致。

比较4 批次催产繁殖试验结果,认为大刺鳅的繁殖盛期在6 月。同时通过汇总采集大刺鳅成熟亲鱼性腺成熟度情况,6 月大刺鳅成熟亲本也最多,性腺成熟度也最好。这与陈忠[4]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认为大刺鳅的繁殖季节为每年的4—8 月,繁殖高峰期在5—6 月。曾庆祥等[6]在江西开展大刺鳅人工繁殖研究,认为大刺鳅产卵期在5 月底到10 月初,产卵高峰期在7 月到9 月间。笔者认为这与地域因素以及气候差异因素有关。开展大刺鳅人工繁殖相关研究应结合当地水温、气候因素,探索出大刺鳅在当地的准确繁殖时间。

大刺鳅卵在受精前后卵径变化不大,平均值在2 mm 左右;胚胎的发育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加快;受精卵黏性强,这与薛凌展[12]对大刺鳅胚胎发育观察结果一致。

试验发现4 月、7 月大刺鳅的受精率、孵化率都较低,主要原因可能是4 月大刺鳅亲鱼成熟度不够,7 月大刺鳅雌鱼鱼卵过熟,出现性腺退化吸收情况;大刺鳅雄鱼精液偏少,收集大刺鳅成熟雄鱼困难;大刺鳅的受精卵在孵化48 h 后容易滋生大量水霉,使孵化率降低。所以在进行人工催产繁殖时要把握好大刺鳅繁殖高峰期,同时在选择雄性大刺鳅雄鱼亲本时,一定要挑选发育较好的亲鱼作为取精对象;而且在孵化过程中要使用一些效果较好的药物对鱼卵进行浸泡、消毒,防止水霉滋生,并及时剔除死卵保证孵化效果。

3.2 苗种培育

大刺鳅鱼苗刚出膜后较为脆弱,活动能力较差,一般静卧或侧卧孵化池底部或壁上,偶尔做向上冲游后落下,此时卵黄囊清晰可见,一般需在孵化池暂养1 周,仍采用淋水方式暂养苗种。约1 周时间卵黄囊吸收完全,大刺鳅鱼苗开始平游。开口饵料选择丰年虫和微粒子鱼苗开口专用饲料,开口效果均较好,每天投喂4~6 次。注意及时清理孵化池池底残饵及水体细沙残渣。在孵化池继续投喂约3 d 后可考虑转移苗种到室外鱼苗池或者室内育苗池继续培育。

本研究主要采用室外苗种池培育,鱼苗下塘前就做好消毒肥水工作。考虑到省时省力因素,可以从附近肥水池调一半老水,另加一半新水加快肥水速度。保证大刺鳅鱼苗下塘前处于轮虫高峰期。饵料投喂选择甲鱼料和诱食剂配合方式,前期投喂,采用沿着鱼苗池四周撒粉料的方式。此后诱食剂逐渐减量,增加食台,改为饲料捏团方式,定点投喂。定期清理食台、台阶处残饵和粪便。10 d 左右换30%水,不定期使用底改剂和EM 菌、芽孢杆菌改良腐臭底泥以及调节水质。

猜你喜欢
雄鱼催产仔鱼
半滑舌鳎基因编辑快速生长雄鱼通过现场验收
饥饿对似鱼句早期仔鱼发育、摄食及生长的影响
斗鱼为什么喜欢争斗
双针刺疗法联合米索前列醇在118例孕足月产妇催产中的应用及对产妇宫颈成熟的影响
虹鳟伪雄鱼与正常二倍体群体血清类固醇激素含量的季节变化
按摩乳头能催产吗
催产激素对尼罗罗非鱼人工繁殖效果的研究
斑鳜仔鱼饥饿试验及不可逆点的确定
泰山螭霖鱼全人工催产繁殖技术初步研究
饥饿对半刺厚唇鱼(Acrossocheilius hemispinus)仔鱼早期发育的主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