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歌《九辩》中品味宋玉的爱国情怀

2022-04-15 14:08宋兴矿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14期

宋兴矿

摘要:自从春秋战国时楚国贵族屈原奠定了“骚体诗”之后,写骚体诗的人越来越多。西汉人就把屈原的作品以及后人的骚体诗统称为“楚辞”。屈原以后的楚辞作家以宋玉最为著名。本文通过对宋玉骚体诗《九辩》赏析,从而揭示出其赤胆忠心、忠贞爱国情怀。

关键词:《九辩》宋玉诗歌   愛国情怀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他的作品比起《诗经》来,无论在句法上、篇幅上、表现方法,都有了许多发展。它更适合于表现复杂的思想内容。屈原打破了四言诗的格调,采用了民间的语言形式,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的灵活的新体裁--骚体诗。屈原以后,宋玉、贾谊以致淮南小山()等,无不沿用骚体进行创作,而且在用意遣词上也往往承袭屈原。汉代的其它辞赋也是源于骚体,从他那里发展而来的。所以刘勰说:“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宋玉,字子渊,春秋战国时宋国公族后裔,楚国文人,辞赋作家,楚国士大夫,曾事楚顷襄王。他出生于约公元前298年,卒于约公元前222年。宋玉的生平我们知道得很少,各书中关于他的材料都很琐碎零乱。有几点大体是可信的:他是稍后于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的楚人,曾经入仕,但位置不高。《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唐勒、景差的作品都没有保存下来,只有宋玉的作品现在还可以看到一部分。东汉著名文学家王逸(生卒年不详)第一次在《楚辞章句》书中提到,说宋玉师从于屈原,是屈原的弟子。

宋玉,出身寒微,在仕途上颇不得志,是继屈原以后又一伟大的辞赋家,与同时代的唐勒、景差齐名。他的作品根据记载有《九辩》、《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后五篇均见《文选》)和《古文苑》所载六篇。《对楚王问》及《古文苑》所载六篇可以断定不是宋玉的作品,《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等四篇,有人认为确为宋玉所作,有人则认为不是,双方证据都不够充分,我们也姑且存疑。《九辩》一篇,大家公认是宋玉的手笔。

《九辩》的主題,王逸说是闵惜屈原的忠而被放。这是附会。《九辩》主要是表现才志之士在封建社会中的不幸遭遇,写出作者的感慨和不平。我们引出它开头的一段加以说明。这段诗章无论在思想上、艺术上都能作为宋玉的代表,其中所表达的感情在后面会反复地抒写。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搖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泬漻兮天高而气清,寂廖兮收潦而水清。憯悽增欷兮,薄寒之中人。愴怳懭悢兮,去故而就新。坎廩兮貧士失职而志不平,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燕翩翩其辞归兮,蝉寂漠而无声。雁廱廱而南游兮,鹍鸡啁哳而悲鳴。独申旦而不寐兮,哀蟋蟀之宵征。时亹亹而过中兮,蹇淹留而无成。”

诗人先以“草木的摇落、行人的凄怆、离別的愁绪”来表现秋天给予人的萧瑟悲凉之感,又用三句话概括了秋天的寂寥,然后写贫士--诗人自己的苦痛心情。失去了职位,不得不飘泊到远方去谋生。生活那么孤独,连一个知己也难遇到。我们仿佛看到诗人憔悴的面容,听到他沉重的叹息。接着诗人用自然界人们司空见惯的“燕、蝉、雁、雎鸡、蟋蟀”各种受秋风虐害的生物,反复表达他的哀感。然后又把意思再申明一下,那就是感到时光易逝,惟恐岁月蹉跎,一事无成。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出宋玉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是属于封建统治阶級中被压抑的阶层。诗人流落不遇的悲愁,反映了一般知识分子在封建社会中的遭遇。而且诗人还能从个人的怀才不遇出发,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加以揭露,对社会的不辨贤愚、小人当政有所斥责:“谓騏驥兮安归?谓鳳凰兮安棲?变古易俗兮世衰,今之相者兮举肥。”诗人对楚国危亡即在眼前的局面也表示深忧:“农夫輟耕而容与兮,恐田野之芜秽。事綿綿而多私兮,窃悼后之危败。”喟叹为国尽力的人不为世所容:“窃美申包胥之气盛兮,恐时世之不固。”这些爱国情怀对当时摇摇欲坠的楚国社会都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诗人的思想是很矛盾的。他一方面表示职介不能,“处浊世而显荣兮,非余心之所乐。与其无义而有名兮,宁穷处而守高。食不媮而为饱兮,衣不苟而为温。”但又立即悲叹:“无衣裘以御冬兮,恐溘死不得見乎阳春。”同时也忘不了名:“原沉滞而不见兮,尚欲布名乎天下。”诗人一方面对現实表示强烈不满,一方面又叹老嗟卑、惆悵自怜,一再說:“惆怅兮而私自怜”,“私自怜兮何极”。一方面对楚王有所不满:“既骄美而伐武兮,負左右之耿介。憎慍愉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一方面又显得很卑順:“原衔枚而无言兮,尝被君之渥洽。”“欲寂漠而绝端兮,窃不敢忘初之厚德。”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宋玉虽然也对世态有所指责,但他同屈原却有根本性质的不同,一个是被谗见害、爱国爱民、伟大坚强的战士,一个是流落不遇、自叹自怜、满怀不平的文士。一个从国家的利益出发,一个从个人的不遇出发。尽管宋玉还是一个有正义感的正直的人,不是一个为了追求利禄而寡廉鮮耻的人,但古人常把屈、宋并称,很显然是不恰当的。

《九辩》虽多袭用屈原的句子,但也有它的独创性。上面我们称引的那段文章,古人曾誉之为“千古绝唱”。它用秋天的季节感受宣染出一种气氛,巧妙地衬托出诗人的哀感;诗中所抒发的诗人的心情,又反衬出萧瑟凄惨的秋意。写景、写情都曲尽其妙。《九辩》描写很細致,这种纤細的手笔,是表现方法上的一种发展。它对汉赋颇有影响,后来的赋家们描写景物,多向这方面发展,并把它推向极端。

结语:宋玉是继屈原之后在“骚体诗”上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代表人物,尤其是他的代表作《九辩》。此诗不仅艺术上效仿了屈原的唯美浪漫主义写作风格,继承了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赋比兴写作修辞手法,而且在思想上也把一般士人的因怀才不遇表现在精神上的苦闷、彷徨、痛苦和献身国家的忠君爱国政治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这一点十分难能可贵。

参考文献:

[1]《文心雕龙:辨骚》南朝梁·刘勰著 高文方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

[2]《中国文学史》,北大中文系集体编著,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