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诗歌创作教学策略初探

2022-04-15 17:01胡曼媛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诗歌创作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摘 要】诗歌创作能够触动学生心灵,使其充分发挥想象力,表達情思,进一步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文章通过教学实践中的探索,从课前激趣、课堂教学方面探讨初中语文诗歌创作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歌创作;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2)06-0084-02

诗歌是一种运用精炼和富有韵味的语言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抒发强烈感情的文学形式[1]。目前初中阶段的诗歌教学,往往只关注到诗歌赏析层面,而忽略了对学生诗歌创作能力的培养。本文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对初中语文诗歌创作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一、课前激趣

诗歌,本应是学生自由创作的载体。如何激发学生诗歌创作的热情?首先需要唤醒他们的心灵。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由儿童创作的诗歌,从而让学生意识到不是只有诗人、文学家才能进行诗歌创作,诗歌和我们的距离非常近,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靠近它。

二、课堂教学

(一)感受散文诗意,分行改写成诗

诗歌的外在形式就是分行,通过简单的分行探究活动能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诗歌创作的快乐。教师可以挑选七、八年级教材中文笔优美的散文片段,让学生尝试分行成诗,从而感受到创作诗歌的乐趣和美感。

(二)选择生活题材,记录真实心声

诗歌应当是情感的自然抒发,而非生搬硬套、故作深沉的文字游戏,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入手,选择熟悉的事物开展艺术创作。如选择身边的人物、事件,观察某件生活中的物品,某一定格的生活片段或青春期特定的情绪感受等,让诗歌成为情感宣泄的出口。

(三)选择特定意象,确定诗歌内容

诗歌创作的第一步便是选取需要的意象。可以请学生先思考与自己的诗歌主题相关的所有意象,并适当地分类或者排序。意象的选择要准确、充实,也要新颖。

如在以“童年的朋友”为题进行的创作中,有的学生没有选择太多意象,仅仅平铺直叙,如“童年的朋友/失去的是童真/留下的是怀念”,这样的诗句内容过于单调,因此可以指导学生加入一些具体的意象,如玩具、宠物、某个有纪念意义的小物件等,让诗歌内容更加充实。

(四)构建思维导图,形成创作思路

选定了诗歌所需要的意象,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去梳理、挖掘意象的特征。如选取“树”这一意象,便可以发散出“泥土、雨中、叶片、年轮”等关键词;选取“人”这一意向,可以发散出“发丝、衣着、脚步、背影”等关键词。诗歌创作靠的是细节。因此,写作时的切入点可以小而精致,将目光投入到那些易被忽略的角落,往往能发掘出不一样的美。

(五)学习创作之法,享受创作之趣

诗歌是炼字的艺术,是遣词造句的艺术。好诗不一定是妙手偶得,还需要经过一番思索探究。因此在上个步骤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思维导图中选择意象的一两个细节或特点,进行造句。造句之后,需要不断调整、修改句子,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诗歌创作,这才是诗歌创作的核心过程,这一过程中可以运用以下方法:

1.仿写

仿写的方式对于刚接触诗歌创作的学生来说是一种相对简单、易操作的方法。如学生以“愁闷”为题,仿照《乡愁》进行了如下创作:“少年时/愁闷是一团乌云/我在下头/它在上头。”将抽象的情绪化作具体的物象,真实可感,贴近生活[2]。

2.缩写

缩写能够让诗句更凝练,句式更整齐。缩句后只留下内容上的精华,使诗歌变得短小精悍。如学生创作以“春”为主题的诗歌,写了这样几句:“一只老燕扫过田野/着急地寻找孩子们的食物/白鸽衔着柳条建造美好家园。”通过缩句,可将其修改为“老燕喂雏/白鸽衔柳”,生动且富有画面感。

3.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学生相对熟悉、在平时的训练中也经常接触到的写作手法,在诗歌中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能让诗句更生动有趣。学生使用频率较高的一般是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如“我的眼睛像扇窗/不大却包括万象”,将眼睛比作窗户,抓住两者的共性,以生动的比喻营造出丰富的画面感,让小小的眼睛成为了美丽风景的承载物。又如“清风路过池塘/

拉开月的银装/卖弄舞姿的蛙/炫耀歌喉的蝉/吵不醒那双/睡着的/闭着的/鱼眼睛”,这首诗中的清风、月、蛙、蝉都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和动作,拟人手法的运用让画面灵动起来,让静止的夜空也闪动着生命的律动。

4.押韵

押韵是诗歌的特征之一,虽然在诗歌创作中并不一定要拘泥于押韵,但适当地押韵能够增强诗歌的音乐性与节奏感。如“听闻你即将奔赴远方/心中藏匿了数九寒霜/银月藏进梦中的池塘”,押“ang”韵,让诗歌读起来更加优美舒缓,富有音乐美。

5.句式

诗歌创作要避免过度散文化,因此要注意句式的整齐,让“诗”更像“诗”。如一位学生在创作题目为“生日”的诗歌时这样写道:“虽然/没有收获/却有家人陪伴的温暖。”仅仅是将一句话分几次转行,缺少了诗歌的韵味,可以改为“礼物不多/收获不小/家人陪伴/温馨时光”,使得句式更加整齐,读起来富有节奏感[3]。

6.语序

语序的调整能让诗歌形式更加丰富、新颖。如将“你望着那少年的影”换成“那少年的影,你望着”,这样的变化让原本平淡的句子有了停顿、有了重心,无论是“那少年的影”还是“你望着”的那神情,都更容易传递进阅读者的脑海中。

7.诗题

诗题不仅仅是对诗义单纯的概括,同时也是诗歌内容的一部分,一个富含深意的诗题往往能激发读者的阅读热情。诗题不需要过分直白,因为这样才能留给人想象和期待的空间,如以诗歌中的核心动词为题。一位学生以“藏”为题,描述了初春时节藏进晚风中的凉意,同时也带出了一丝少年哀愁。

8.陌生化

以什克洛夫斯基为代表的俄国形式主义主张“文学创作的根本艺术宗旨不在于审美目的,而在于审美过程”,“而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4]。简言之,这个理论强调在内容与形式上违反人们常见的事理与情感,要实现“陌生化”,诗人就需出奇出新,赋予语言以新鲜感和惊奇感。如学生的诗歌中“裙摆飞舞着春意”就是“陌生化”的体现,

“裙摆飞舞”和“春意”看起来似乎没有关系,但试想一个在春天起舞的少女,身穿美丽的衣裙,春风吹过,裙摆飞扬,裙摆上便携带了春意,并随着少女优美的舞姿灵动了起来。这样的方式能让普通的句子摇身一变成为佳句,但同时也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可以通过变形的方式来学习。

诗歌创作并非是诗人的专属,只要用心观察、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每个学生都能有自己独特而新奇的创作。通过教学实践的初步探索可以发现,如果教师将诗歌创作教学具体化、创意化,设计具体可行的教学步骤来挖掘学生的表达欲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让诗歌不再只是模糊的感性输出,而是一种记录生活的方式,一种语文写作的形式。

【参考文献】

[1]陈国大.借助诗歌创作教学 提升学生写作素养[J].安徽教育科研,2021(5).

[2]岑礼霞.初中语文诗歌创作教学活动策略探析[J].青海教育,2020(3).

[3]李小艳.中学生诗歌创作教学实践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2).

[4]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

胡曼媛(1992~),女,汉族,安徽合肥人,硕士研究生,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诗歌创作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戴望舒诗歌创作的独特性略析
偏爱这不息的变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