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加免疫治疗肺癌伴恶性胸水的价值研究

2022-04-15 06:36刘冬洁张旭阳肖月张义彬苑仁冰戚莎菲
智慧健康 2022年3期
关键词:胸水免疫治疗支气管

刘冬洁,张旭阳,肖月,张义彬,苑仁冰,戚莎菲

(大庆油田总医院 肿瘤科,黑龙江 大庆 163000)

0 引言

肺癌是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恶性程度高,早期即可发生转移,约80%的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失去手术根治机会,预后较差。恶性胸水是晚期肺癌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大量恶性胸水可引起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加快病情进展,缩短生存时间,需要临床及时诊治[1]。目前,本病缺乏特效治疗手段,临床多采用胸腔引流术后进行胸腔灌注化疗药物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时间,但整体疗效仍欠佳。临床研究显示,全身化疗对机体免疫功能有明显损伤,严重影响后续抗肿瘤治疗[2]。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药物避免了全身化疗的严重毒副反应,增加了病灶周围的化疗药物浓度,增强对原发病灶的抑制力,提升胸水抑制效果,且提高了患者的化疗耐受性[3]。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基础上辅助免疫治疗,能增强细胞毒性细胞对肿瘤的杀伤力,增强局部抗肿瘤作用,并减轻化疗的免疫损伤作用[4]。本研究进一步分析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加免疫治疗肺癌伴恶性胸水的价值,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1月-2020年12月治疗的70例肺癌伴恶性胸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45~84岁,平均(64.7±10.8)岁,中等量胸水22例,大量胸水13例;对照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43~85岁,平均(64.4±11.2)岁,中等量胸水23例,大量胸水12例;对比两组的年龄、性别、胸水量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为肺癌,CT或超声检查显示胸腔内有积液,诊断为肺癌伴恶性胸水,恶性胸水量在中至大量,KPS评分≥40分;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自愿加入研究;排除标准:预计生存时间不足3个月、KPS评分低于40分;既往有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史或存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禁忌证者。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胸腔内化疗,在B超引导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将胸水引流干净,向导管内注入卡铂200mg/m2与生理盐水50mL混合液,缓慢注入胸腔后,嘱患者变换体位,每10min变换体位1次,持续2~3h,使药物与胸膜充分接触,24h后再次引流胸水,若引流量≥200mL/次,则每2d给药1次,若引流量<200mL/次,则每3d给药1次,共治疗4周,若治疗未达4周而胸水已尽则停止治疗[5]。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加免疫治疗,治疗前检查患者心肺功能,确保患者能够耐受,且对造影剂无过敏;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在C臂机透视下行胸主动脉造影,观察病变区域供血情况,引入5F MIK导管,进入肿瘤供血支气管动脉,注入造影剂,确定靶血管,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卡铂400mg/m2以及表阿毒素40mg/m2,时间30min;1周后肌注干扰素1×106U,1次/d,15次为1个疗程[6]。两组均在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

1.3 疗效判断标准

完全缓解(CR):胸水完全消失,持续超过4周;部分缓解(PR):胸水减少超过1/2,持续超过4周;稳定(SD):胸水减少不足1/2,或无明显增加;进展(PD):胸水明显增加[7]。

1.4 观察指标

治疗后检测免疫功能指标,包括CD3+、CD4+、CD8+、CD4+/CD8+,采集空腹静脉血3mL,离心3000r/min,持续10min,获得上清液,采用美国Beckman Coulter公司的流式细胞术检测;统计有无发热、胸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71%(P<0.05)。见表1。

表1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CD3+、CD4+、CD8+、CD4+/CD8+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发热、胸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恶性胸水是肺癌常见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预示着病情扩散,预后差。临床常规的治疗方法是抽吸胸水,注入化疗药物,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减少胸水的产生,还可通过化疗药物引起化学性炎症,使胸膜粘连,消除胸水潴留空间,进一步控制胸水[8]。虽然常规治疗短期疗效明显,但受到肺部原发肿瘤病灶恶化的影响,很快胸水又会复发,需要反复抽吸胸水并注药治疗,整体控制效果不佳[9]。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能通过支气管动脉直接阻断肿瘤供血动脉,将药物注入肿瘤组织内部,定向性强,在高浓度化疗药物作用下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提高抗肿瘤疗效[10]。肺癌患者本身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加之化疗对免疫系统有一定损伤,使得机体的免疫功能处于较为薄弱状态。免疫治疗能重建或改善机体免疫功能,通过肌注干扰素,能与化疗产生协同作用,提升细胞毒T细胞的杀伤能力,增强然杀伤性细胞的功能,调节机体免疫,提高对肿瘤细胞的抑制力[11]。

T细胞是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是构成免疫防御系统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肿瘤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抗肿瘤免疫作用,也是临床肿瘤治疗的热点研究方向。在T细胞亚群中,CD3+细胞为总T淋巴细胞,反映机体总体细胞免疫状态,代表成熟T细胞。CD4+为辅助性T淋巴细胞,可分泌细胞因子,辅助B细胞生成抗体,发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作用。CD8+是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属于细胞毒T细胞和抑制性T细胞。CD4+和CD8+相互拮抗,维持动态平衡,共同调节机体免疫应答。CD4+/CD8+能够反映T细胞亚群功能状态,CD4+/CD8+降低,意味着T细胞亚群比例失衡,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无法发挥自身抗肿瘤作用,而CD4+/CD8+升高,意味着机体免疫功能逐步恢复[12]。临床实践显示,肿瘤患者大多处于免疫功能低下或紊乱状态,不仅降低了对化疗的耐受性,而且多提示肿瘤的发展及预后。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加免疫治疗能够协同增效,一方面增加了化疗药物在病灶局部的浓度,避免了全身性化疗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进一步损伤,另一方面通过免疫治疗提升自身免疫功能及抗肿瘤作用,能强化化疗效果,抑制肿瘤进展[13]。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71%(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热、胸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

综上所述,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加免疫治疗肺癌伴恶性胸水的效果确切,增强抗肿瘤疗效,促进胸水吸收,调节免疫功能,且不良反应较轻,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胸水免疫治疗支气管
自身免疫性脑炎免疫治疗进展
常规病原学检测在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肝硬化并胸水再发危险因素的预测
胸水型猫传染性腹膜炎的诊疗体会
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与HRCT支气管壁厚度的相关性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免疫治疗:无效必改,效不更方
中国迎来肿瘤免疫治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