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临床分析

2022-04-15 06:36吕传新
智慧健康 2022年3期
关键词:胆囊炎胆囊发生率

吕传新

(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 普外一科,江苏 南京 211500)

0 引言

急性胆囊炎属于临床中急性腹部疾病,由于胆囊管梗阻以及细菌感染所引起,具有发病率高的特点,该疾病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上腹部按压性疼痛或者急性绞痛,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引发胆囊穿孔、积水以及肿胀等不良症状,甚至胆囊周围组织器官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无形中增加了患者疼痛。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临床医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同时,患者对治疗效果的关注程度也越加提升,然而目前临床中经常采取开腹手术方式治疗胆囊炎,通过切除患者体内的病变组织来控制病情的发展,但这种治疗方式会让患者面临较大的痛苦,术后恢复时间较长,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以及工作[1-2]。腹腔镜手术方式不仅能降低患者感染率,同时保证了患者在术后过程中的安全,进而促进了患者康复速度,因此,腹腔镜治疗术已经成为临床中治疗胆囊炎的首选方式[3]。基于此,本文选取了80例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临床效果,详细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源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5年4月-2020年4月在我院治疗胆囊炎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人数均为40例,且80例患者通过临床检查,均确诊为胆囊炎。对照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在25~68岁,平均(35.29±3.57)岁。观察组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在24~65岁,平均(35.39±2.79)岁;经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需进一步作出比较。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熟知本次研究内容,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患者年龄在70周岁以下;③所有患者均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④意识清晰者。排除标准:①排除心脏、肾脏以及肝脏等器官病变者;②排除对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③患者身体情况不能进行手术治疗。

1.2 方法

所有入组前全部进行了影像学(或者超声)检查,主要对患者病灶以及身体情况了解,根据患者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抗炎治疗方案,并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营养支持,从而保证患者体内电解质和水处于平衡状态,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随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以及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协助医师顺利完成手术[4]。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完成硬膜外麻醉后取患者右上腹肋缘下切口,并把胆囊充分暴露,分离粘连的胆囊,然后把胆囊切除并取出,切开胆囊后对内部容物进行清洗,最后使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清洗患者腹腔,止血后必要得放置引流管[5]。

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通过全麻的方式,完成气管插管,待患者入麻后,使用三孔法向患者腹腔内放置腹腔镜,然后把粘连的胆囊组织进行分离,暴露出患者体内病变组织,使用微创手术器械将患者体内病变的胆囊组织切除,最后使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清洗患者腹腔,必要的病人放置引流管[6]。

两组患者完成手术后,均接受相同的护理方式,护理人员随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果发现患者出现感染以及其他不良反应,应及时汇报给主治医师,并采取科学的处理方式,从而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②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主要包括切口感染、周围组织受损以及腹腔出血等;③临床效果评价,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则表现为患者症状消失;有效则表现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并且身体各项机能指标逐渐恢复正常;无效为症状不但没有改善且加重;④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及睡眠质量,分别用SDS和SAS量表判定,分值与患者焦虑、抑郁及睡眠质量为负相关,即分值越低,表示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更轻,睡眠质量更佳;⑤生活质量评分:对患者采用barthel评分进行评估,以20分,40分,60分为界限,低于20分即代表患者自理能力极差,甚至丧失自理能力;分值在20~40分表示患者具备基本的自理能力,但生活质量不佳;40~60分,生活需要帮助才能自理,分值高于60分表示患者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均达到良好标准。

1.4 统计学意义

本次研究所产生的各种数据均纳入统计学软件SPSS 23.0中做进一步处理,计数资料应用(%)的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均数±表示(),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

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上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对比

经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得知,对照组中有10名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发生率达到25.00%;观察组中仅有3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2.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情况

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治疗方式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为95.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急性胆囊炎患者总有效率[n(%)]

2.4 对比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

两组患者在手术前测评的SAS和SDS的分数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的手术后SAS和SDS评分明显下降,且观察组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可满足统计学意义。详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SDS和SAS评分比较()

表4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SDS和SAS评分比较()

2.5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

两组患者住院时的生活质量分数得出,P>0.05,这项研究不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分值,观察组患者得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得分,说明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表5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3 讨论

胆囊炎属于临床常见疾病之一,由于胆囊受到结石的阻碍,无法顺利排出胆汁,造成滞留现象的发生,随着胆汁浓度的逐渐提升,胆囊内膜组织会受到影响程度,进而形成炎症,一部分患者会出现感染、上腹疼痛以及恶心呕吐等症状,患者呼吸以及改变体位时疼痛感会增强,但右侧卧位可以让患者的疼痛感得到缓解,此外,一部分患者发病期间还会出现发热,如果患者长时间发热不退,会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引发胆囊化脓和胆囊穿孔等不良症状。胆囊炎传统治疗方式为开腹治疗,该方式虽然操作简单,引发的并发症也相对较少,但患者术中切口大,同时出血量相对较多,这种治疗方式逐渐被取代。患者被确诊为胆囊炎后,应根据患者病情情况采取适宜的治疗方式,发病初期且炎症较轻的情况下,患者可采取腹腔镜治疗,胆囊炎属于中度应尽快切除胆囊,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辅助检查,一旦患者病情严重且伴有其他并发症则需要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手术经验也越来越丰富,当前,临床中治疗胆囊性主要采取腹腔镜治疗方式,并得到临床中广泛应用,虽然,腹腔镜手术疗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加之手术时间较短,但是,实际中要根据患者病情发展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式,并不是所有胆囊炎患者都适合使用这种方式治疗,此外,医生在手术操作过程中,需具备较强的操作水平,重点关注患者胆囊周围组织的粘连以及水肿情况。常规腹腔镜手术操作难度小,且十分便捷,但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手术治疗则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手术实施前应对患者胆囊病变、结石成分、大小以及胆总管扩张等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询问患者既往的病史,检查其肝功能,然后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通过本次研究得知,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后,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之间、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不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腹腔镜手术疗法一定程度可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经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得知,观察组治疗有效为95.00%,对照组为75.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仅如此,观察组患者在生活质量以及不良情绪等方面的改善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可满足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胆囊炎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后,不仅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临床治疗效果也得到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以及不良情绪等也得到明显改善,因此,这种方式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胆囊炎胆囊发生率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儿童双胆囊畸形伴胆结石一例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胆囊壁毛糙是患了胆囊炎吗?
胆囊壁增厚怎么办?
胆囊炎病人的饮食护理
冬防胆囊炎多吃白萝卜
胆囊炎能不能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