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采用利奈唑胺联用氨溴索的整体干预效果分析

2022-04-15 06:36赵佳媛
智慧健康 2022年3期
关键词:性肺炎白细胞呼吸机

赵佳媛

(吉林市化工医院 ICU,吉林 吉林 132021)

0 引言

在临床上,机械通气患者需长时间应用呼吸机进行治疗,同时由于其病情较重,机体免疫能力低下,因而有一定概率诱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1]。而老年人群更容易引发多重耐药性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为此,我院近年来着重开展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老年患者的专项干预研究,以利奈唑胺联用氨溴索对其进行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纳入患者均系我院ICU在2016年4月-2018年11月实收治给予机械通气并诱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74例老年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由病史采集、实验室检查及X线检查确诊,同时排除免疫性疾病、其他脏器功能不全、恶性肿瘤、贫血、已有其他类型感染、近期免疫抑制剂或激素应用史、本次研究药物过敏等不适宜入组研究的类型。将全部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60~76岁,平均(67.4±5.3)岁;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2]最低的患者5.4分,CPIS评分最高的患者9.2分,平均CPIS评分(7.3±1.6)分。研究组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61~77岁,平均(67.6±5.2)岁;CPIS最低的患者5.5分,CPIS评分最高的患者9.3分,平均CPIS评分(7.5±1.5)分。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两组均在ICU内持续给予重症监护及机械通气治疗,根据其病情相应给予其纠正酸碱失衡、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控制基础指标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利奈唑胺600mg兑入250mL生理盐水内静脉滴注,每日治疗2次。研究组在对照组方案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治疗,每次15mg兑入100mL生理盐水内静脉滴注,每日治疗3次。两组均连续给药7d。

1.3 观察指标

1.3.1 疗效分析

在治疗结束后对疗效进行分级,共分为三个等级。①痊愈,患者体温降至正常范围内、实验室检查其感染指标均达到正常范围,X线显示其肺部炎症消失;②有效,患者体温降至正常范围内或接近正常、实验室检查其感染指标均标或接近达标,X线显示其肺部炎症明显改善,仍有少量条片状高密度影;③无效,患者发热明显,实验室检查其感染相关指标均显著异常,X线显示其肺部炎症无显著改善或持续恶化。总有效率的统计涵盖痊愈病例数和有效病例数[3]。

1.3.2 治疗情况

对比两组痰培养转阴率、机械通气时间、ICU 治疗时间、吸痰次数。

1.3.3 炎症指标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WBC、IL-1β、IL-10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数据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给予卡方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27%(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n(%)]

2.2 两组治疗情况对比

与对照组对比,研究组痰培养转阴率更高、机械通气时间和ICU治疗时更短间、吸痰次数更少(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情况对比

2.3 两组炎症指标对比

两组治疗前WBC、IL-1β、IL-10 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WBC、IL-1β降低,IL-10升高,与治疗前相比有差异(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研究组WBC、IL-1β更低、IL-10更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炎症指标对比()

表3 两组炎症指标对比()

3 讨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指机械通气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是一种医院获得性肺炎,在机械通气开始48h后至拔管48h内出现[4]。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可导致患者较难脱离呼吸机,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据统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死亡率为20%~71%[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致病源与临床其他类型肺炎不同,通常为细菌。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致病菌中,又以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杆菌最为常见,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6]。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可根据发生时间分为早发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机械通气4d及4d内)和晚发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机械通气5d及5d以上)。其中早发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致病菌多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非多重耐药菌。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①患者的年龄较大,患有多种基础疾病,抵抗力低,在医院内长期住院,甚至长期卧床、意识不清,导致其容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②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使用免疫抑制剂、激素等,导致其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细菌,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③进行机械通气时使用气管插管的侵入性操作方式,使上呼吸道的免疫机制受到损害,进而导致致病源沿着呼吸道下行,发生感染;④住院治疗期间使用了广谱抗生素,使条件致病菌增殖,进而影响了体内菌群平衡,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⑤治疗期间使用H受体阻断剂和质子泵抑制剂,导致胃酸缺乏,消化道细菌易位,感染呼吸道,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7]。在重症医学领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发病概率较大的一种并发症。而在治疗上,明确诊断后迅速给予及时有效的抗感染治疗、遏制其炎症的发展,直接决定着患者的预后质量。

利奈唑胺作系恶唑烷酮类抗菌剂,系新型细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7]。利奈唑胺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均具有极好的杀灭作用,尤其对较为顽固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也能够起到非常显著的杀灭作用。这对于体内细菌抗药性显著高于青壮年、细菌感染更为严重的老年人而言,能够切实有效地清除其体内致病菌,改善其炎症状态[8]。然而,单纯给予抗菌治疗效果较为有限。事实上,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机械通气期间最重要的是恢复其气道防御功能,促进炎症的清除。氨溴索系临床最常用的黏液溶解剂,该药抵达支气管内能够促进呼吸道黏膜浆液腺的分泌,同时使黏液腺的分泌量极大减少,进而使痰液黏度迅速降低。同时,氨溴索能够促进肺及支气管内大量产生肺表面活性物质,该物质能够促进支气管纤毛运动,使黏度降低后的、富含细菌的痰液被及时清除出体外。

WBC、IL-1β、IL-10是临床常用的炎症评价指标,本次研究中在治疗前后观察两组这些指标的变化,从而了解利奈唑胺联用氨溴索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白细胞是人体血液中重要的血细胞,可吞噬异物,产生抗体,在治愈机体损伤、抵御病原体入侵、免疫方面均能起到重要的作用。人体发生疾病时经常会发生白细胞的数量变化,因此白细胞计数在临床上是常用的检验指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后,患者体内的白细胞会增多,抵抗致病源的侵害。白细胞介素最初由白细胞产生并在白细胞间发挥作用。白细胞介素和血细胞生长因子相互协调和作用,共同完成造血和免疫调节。同时,白细胞介素还能传递信息,激活和调节免疫细胞,介导T细胞和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IL-1β是白细胞介素-1(IL-1)中的一个类型。健康人的皮肤、汗液和尿液中含有一定量的IL-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因受到外来抗原刺激后,因此血液中IL-1β的水平升高。IL-10是一种多细胞源、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可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具有抗炎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对比,研究组痰培养转阴率更高、机械通气时间和ICU 治疗时更短间、吸痰次数更少(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研究组WBC、IL-1β更低、IL-10更高(P<0.05)。这说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采用利奈唑胺联用氨溴索的整体干预效果确切,可显著促进患者恢复,消除感染及炎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猜你喜欢
性肺炎白细胞呼吸机
柯惠PB840呼吸机故障分析与维修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喘憋性肺炎婴幼儿血清维生素A、D与肺功能的相关性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强化口腔护理在预防ICU昏迷病人并发坠积性肺炎中的应用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白细胞减少是免疫力降低了吗?
白细胞总是低是有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