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期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2022-04-15 01:16黄正一刘丽萍王敬丽何燕玲王一波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2年1期
关键词:宝山区中重度社区卫生

黄正一,陈 晟,刘丽萍,刘 利,王敬丽,何燕玲,王一波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同时强调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医务人员除了需要具备专业技术,还要有更多的情感付出,因此,容易出现职业倦怠进而影响心身健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机构,随着医疗改革的发展和深化,还面临着更多的健康管理工作。在新冠疫情期间,基层医疗机构的职工坚守防控一线,承担发热哨点值班、居家隔离随访、隔离点和高速路口机场防控、疫苗宣传接种等工作,职工们倍感心身疲惫。本次调查旨在了解上海市宝山区基层医疗机构职工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更好地应对类似的突发事件积累数据和经验,为促进职工心理健康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和方法

宝山区有1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所有在职职工作为调查对象。于2020年5月8—12日以问卷星的形式,通过微信发送并邀请职工自愿且匿名填写。这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职工1 018人,回收问卷996份,剔除信息填写错误和不全的,收集有效问卷984(98.8%)份,有效应答率96.7%。按照疫情期间人群焦虑患病率37.5%估计[1],样本量需667例,本研究样本量满足统计需要。

1.2 测量工具

调查问卷包括5个部分。

(1)一般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称、职业、社区的工作年限、参加疫情工作的时间。

(2)工作压力问题,包括疫情前的工作压力、疫情期间的工作压力、适宜的工作压力和能够承受的最大工作压力,记为0~10分。0分表示没有压力,10分表示压力最大。1~3分、4~7分、8~10分分别表示轻度、中度和重度压力。

(3)躯体化症状,采用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omatic Self-rating Scale,SSS)进行测定。该表主要用于检测可能存在的情绪问题及相应的躯体化症状,共包含20个条目,计为0~80分。严重程度分为:轻度(30~39分)、中度(40~59分)、重度(60~80分)。量表内部一致性Cronbachα系数为0.89[1],重测信度为0.96[2]。

(4)抑郁症状采用患者健康问卷-9(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 9-Item,PHQ-9)进行测定,严重程度分为轻度(5~9分)、中度(10~14)分、中重度(15~19分)、重度(20~27分)。量表内部一致性Cronbachα系数为0.8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1和0.97[3]。

(5)焦虑症状采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7(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7-Item,GAD-7)进行测定,严重程度分为轻度(5~9分)、中度(10~14分)、重度(15~21分)。量表内部一致性Cronbachα系数为0.9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0 和 0.81[4]。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对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对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率、百分比、构成比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心理健康状态的多因素分析采用前进法Logistic回归。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共调查宝山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职职工984例。其中,男性174例(17.7%),女性810例(82.3%);年龄最低为22岁,最高为77岁,平均年龄为(38.53±8.78)岁;受教育程度:本科以下的有287例(29.2%),本科有651例(66.2%),研究生有46例(4.7%);职称:初级有477例(48.5%),中级有471例(47.9%),高级有36例(3.7%);岗位:家庭医生有221例(21.4%),护士有272例(27.6%),公共卫生医师有139例(14.1%),中医医生有69例(7.0%),医技人员有140例(14.2%),后勤、管理和其他人员有153例(15.5%);社区工作年限:最低为6个月,最高为46年,平均为(13.08±9.45)年;参加疫情防控工作:基本不参加的有35例(3.6%),少部分时间参加的有354例(36.0%),一半时间参加的有189例(19.2%),大部分时间参加的有298例(30.3%),全部时间参加的有108例(11.0%)。

2.2 工作压力现状

疫情之前的工作压力、疫情期间的工作压力、适宜的工作压力和能够承受的最大工作压力分值都是最低为0分、最高为10分,平均分 分 别 为 4.92±2.50、5.77±2.72、3.90±2.21、6.78±2.37。职工在疫情前后感到有工作压力的分别有907例(92.2%)和918例(93.3%),其中,中重度分别为716例(72.8%)和783例(79.6%)。见表1。

表1 宝山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工的工作压力现状(N=984)

2.3 心理健康状况

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平均为(32.75±11.32)分,达到有症状分值的有514例(52.2%),其中,中重度(≥40分)的有248例(25.2%)。躯体化症状带来困难的有444例(45.1%),其中非常、极其困难的各有25例和3例。

抑郁症状自评量表平均为(4.52±5.01)分,387例(39.3%)有抑郁症状,其中中度或以上(≥10分)的有127例(12.9%)。抑郁症状带来困难的有339例(34.5%),其中非常、极其困难的各有17例和3例。

焦虑症状自评量表平均为(3.24±4.37)分,299例(30.4%)有焦虑症状,其中,中重度(≥10分)的有84例(8.5%)。焦虑症状带来困难的有348例(35.4%),其中非常、极其困难的各有14例和4例。见表2。

表2 宝山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工的心理健康状况(N=984)

2.4 心理健康状况的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疫情之前的工作压力、疫情期间的工作压力4个变量对躯体化症状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女性较男性更容易产生躯体化症状;年龄越大、疫情前后的工作压力越大,越容易产生躯体化症状;年龄、文化程度、疫情之前的工作压力、疫情期间的工作压力、能承受的最大工作压力这5个变量对产生抑郁症状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年龄越大、受教育程度越高、疫情前及期间的工作压力越大,越容易产生抑郁症状,而能承受的最大工作压力与抑郁症状的产生呈负相关;疫情之前的工作压力、疫情期间的工作压力、能承受的最大工作压力这3个变量对产生焦虑症状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疫情前及期间的工作压力越大,越容易产生焦虑症状,而能承受的最大工作压力与焦虑症状的产生呈负相关。见表3。

表3 宝山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工心理健康状况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宝山区1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着约223.5万人口的初级卫生保健服务。此次疫情对新冠患者、居家隔离者、居民和医护人员等的心理健康状况均产生了影响[5-11]。基层医疗机构作为抗疫的最前线人员,他们的心理健康与否对战胜疫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次调查显示:在984例职工中有焦虑症状的299例(30.4%),其中,中重度有84例(8.5%)。宝山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工的焦虑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均值(7.6%)[12],略低于同期的湖北医务人员和学生的焦虑患病率(12.6%,GAD≥10分)[5]。新冠疫情的暴发是一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事件,易引起普通民众和医务人员的心理应激反应,尤其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工承担疫情防控的基层任务,职业风险提高、焦虑水平升高,并且重点疫区的医务人员焦虑水平更高。

本次调查中抑郁症状的有387例(39.3%),其中,中重度有127例(12.9%),抑郁水平明显高于周岩[8]在贵阳地区基层医务人员中的调查(20.48%)等。推测与上海境外输入人员多、基层医疗机构承担着隔离点酒店的体温监测和医疗工作有关。

结果显示躯体化症状的有514例(52.2%),其中,中重度有248例(25.2%)。这与邓素容[13]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医护人员进行测评发现焦虑、抑郁、躯体化因子得分均高于常模(P<0.05)、且得分随着岗位风险程度增高而增大的结果相符。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年龄大、受教育程度高、工作压力是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能承受的工作压力较大是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这与相关研究相似[8,13-16]。年龄在40~50岁、本科学历的职工往往是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骨干,疫情期间他们工作在重要岗位,压力较大,且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还可能面临照顾老人和子女的职责。生活工作中的压力加上中年危机都会影响这部分人群的心理健康状态,也提示在工作中要重点关注他们。

研究的不足之处:本次调查是在“5·1”劳动节小长假后,可能调查结果会好于节前或者疫情初期;疫情期间基层医疗机构职工的心理状况复杂,本文主要关注躯体化症状、抑郁和焦虑,未对失眠、强迫、恐慌等症状调查,也未对压力的来源进行调查。

猜你喜欢
宝山区中重度社区卫生
脑卒中吞咽中重度障碍患者经口/鼻腔间歇置管注食营养的护理体会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医、防、养结合”服务模式的探索
CAT、6MWT和肺功能检测在老年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病情评估中的意义
社区卫生服务应再上层楼
上海市宝山区居家养老的现状调查
大剂量戊酸雌二醇对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的预防作用
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安康通老年基金向宝山区老年人捐赠安康通呼叫设备
上海推“1+1+1”基层医疗
浅析如何对中重度智障儿童进行语言训练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