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安全理念的社区规划方法探索
——以陈家镇国际生态实验社区为例

2022-04-15 03:28廖清华
许昌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社区规划布局道路

廖清华,伯 婷

(1.铜陵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2.上海砼森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上海 200433)

生态低碳成为全球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城市用地面积仅占全球面积的2.4%,但承载了全球约80%的能源消费碳排放[1].城市社区与城市生态安全、低碳城市建设关系密切,因此建立基于生态安全的社区规划备受关注[2].目前生态安全的研究集中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其中宏观层面主要是评价指标体系构建[3]、生态城市规划建设[4]、市民生态意识[5]等,微观层面多集中于建筑设计[6]、施工与材料[7]等技术领域.生态社区的研究多集中在生态社区概念[8]、生态社区评价体系[9]及低碳规划路径[10]等,但是从城市规划角度指导生态社区的开发建设未有研究.因此,以上海崇明陈家镇生态社区规划为例,基于生态安全理念,从紧凑社区、绿色出行、环境友好和低碳环保四个方面对生态安全理念下的社区规划进行研究.

1 陈家镇生态社区规划目标

2008年,上海被国家发改委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确定为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的两个试点城市之一.崇明岛是上海市的三大低碳生态示范区之一,其中陈家镇国际实验生态社区项目规划面积约440公顷.陈家镇国际实验生态社区规划存在功能布局体系不完善、开发强度偏低、功能分区复合不足、交通设施缺乏等问题.因此,将生态安全理念落实到社区规划各子系统中,提出一种更接近自然、更健康、更愉悦的生态社区,即紧凑的社区+环境友好的社区+绿色出行的社区+低碳环保的社区.

2 陈家镇生态社区规划设计

2.1 紧凑的社区

2.1.1 高密度、多类型的居住社区

(1)合理的居住密度.通过借鉴瑞典斯德哥尔摩哈马比新城、英国贝丁顿生态新村及崇明东滩等国内外著名的生态社区中单位居住用地上的居住单元套数,合理确定规划中的不同容积率和单位居住用地上的居住单元套数,进一步构建高密度聚集的生活社区.规划容积率和居住密度见表1.

(2)围合式街坊.社区中街道通常是承担一种或多种内容的通道,是社区居民平日活动的场所.规划中居住建筑布局应采用街坊布局,结合绿化围合设置,营造尺度适宜的街道氛围(见图1).同时规划采用人车分流的交通模式,形成街道步行、庭院步行等多层次、立体化的具有活力的街道空间.

表1 规划建议居住密度一览表

图1 围合式街坊布局

(3)多样化的居住建筑类型.规划应充分考虑不同年龄及类型居民的居住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居住建筑类型和居住套型(见图2).

2.1.2 便捷而复合的公共服务网络

规划应结合生活社区的街坊布局,沿着街道设置公共服务设施,形成以线带点的公共服务网络,营造具有活力的居住街坊(见图3).以此进一步增加社区就业机会,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居住生活网络.

图2 多样化居住建筑类型布局

图3 公共服务网络布局

2.2 绿色出行的社区

2.2.1 步行友好的街巷网络

小尺度街坊在空间形态上具有高度的连续性和渗透性、适宜的街坊街道尺度,以及适合步行的公共空间.因此应综合规划核心生活圈、商住混合地块和居住地块,形成三种不同类型的街巷尺度.在核心生活圈内增加街巷路网密度,形成150 m*150 m的街巷路网密度;在商住混合地块形成200 m*200 m的街巷路网密度,在外围居住地块形成300 m*1 300 m的街巷路网密度(见图4).

图4 不同圈层街坊尺度

2.2.2 自行车友好的道路网络

(1)分区域布局自行车道路系统.在核心生活圈范围内应限制机动车进入,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和自行车出行.在一般生活区则允许自行车和汽车混行,但要对车速进行适当限制,努力打造有利于自行车出行的特色社区(见图5).

(2)分级布局自行车道路系统.相关区域或街道需设置自行车驻车设施,并提供自行车租车、淋浴等服务(见图6).①区域自行车道路中自行车出行比例占40%左右,联系基地与周边园区、商业中心区之间以长距离通勤为主,宜作为健身自行车道.②街区自行车道路中自行车出行比例占60%~70%,在核心生活区范围内构建以自行车和步行为主的道路使用体系,道路红线宽度12~15米,兼作消防通道.③优享自行车道路中自行车出行比例占40%左右,规划应尽量减少右转车辆对自行车道行驶的安全风险.④一般自行车道路中自行车出行比例占20%左右.居住区内部的主要道路采用常规的道路断面.

图5 分区域布局自行车道路系统

图6 分级布局自行车道路系统

(3)自行车通道断面.自行车通道断面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①自行车主通道断面.为保证容积率提高后机动车的出行需求,应减少绿化带宽度,改成四车道断面,并设置自行车专用带.②自行车次级通道断面.在满足自行车道数及绿化带宽度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汽车交通的道路占比,强调自行车的次级通道地位.③自行车专用道断面.以自行车通行和步行为主,可供消防车在紧急状态下通行(见图7).

图7 自行车主通道、次级通道及专用道断面

2.2.3 提高公交分担率

在原有公交线路基础上,规划新增10条公交线路,其中市域性公交干线1条,岛内公交线干线2条,普通公交线路7条.公交站点设置满足5分钟步行需求,公交站点间距约600米,公交线路覆盖90%以上的社区建设用地.此外,在现有公交首末站基础上,增加两处公交换乘点,在换乘点内提供充足的自行车停车位和公共自行车租车点,以满足5分钟可达公交站、15分钟可达本地域工作点和交通枢纽的规划要求(见图8).

2.3 环境友好的社区

2.3.1 优化雨洪管理系统

规划应对现有水系统加以优化提升,河网密度在原基础上增加1.07(km/km2),水面率在原基础上增加0.53%,超过陈家镇历年平均河网密度和河网水面率.而且新规划的水网水系应连网成环,既能增强雨水调蓄能力,又可以降低城市的地表径流量.

2.3.2 强化多元化绿地建设

规划应加强多元化绿地建设,提高绿地的生活参与性,高效发挥点状绿地的作用,以实现公园绿地服务半径500米,5分钟到达的建设目标(见图9).

图8 公交车系统及换乘设施布局

图9 绿地系统布局

2.3.3 充分利用社区开放空间

建筑表皮种植是非常需要的.这些垂直绿色斑块是城市整体绿色环境的一部分,可以合理有效地扩展整个城市的植被面积,提高城市的综合生态效益.因此,在社区建筑屋顶上引入农田,不但具有生产功能、生态服务功能、休闲娱乐功能和教育功能,而且还可以成为城市景观的绿色基质.

2.4 低碳环保的社区

2.4.1 低碳住宅

低碳住宅的规划主要涉及利用场地自然条件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需求,合理设计建筑群的规划布局与单体建筑体型及朝向,以获得良好的日照及自然通风效果.此外,实现建筑太阳能一体化设计,六层及以下住宅应统一设计安装符合相关标准的太阳能热水系统,七层及以上居住建筑宜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将太阳能技术集成应用于建筑屋顶、幕墙、天窗等部位,既可以降低成本、节约用地、保护环境,同时又能够兼顾建筑造型和立面美观(见图10).

图10 低碳住宅建筑

图11 低碳公共建筑

图12 绿色基础设施

2.4.2 低碳公共建筑

低碳公共建筑的规划主要包括:(1)选用本地化建材和使用废弃再生材料,减小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2)在保证安全和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在建筑设计时使用可再循环材料.(3)考虑建筑的被动节能,优化建筑朝向以满足绿色建筑三星标准.(4)考虑立体绿化、屋顶绿化的碳汇作用(见图11).

2.4.3 绿色基础设施

绿色基础设施的规划应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区域能源供应系统中一次能源利用能效比不低于1.0;(2)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占整个社区能源利用量的20%以上(见图12).

3 结语

我国生态社区的规划仍旧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生态社区是未来社区发展的目标.因此基于生态安全理念,探索生态社区规划的理念和方法,对于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健康、宜居、安全的生态城市具有重要意义.生态社区具体的建设目标、规划指标、规划设计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相吻合,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策略和实施方案.

猜你喜欢
社区规划布局道路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结合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推进社区规划工作以广州市大塘社区规划为例
英国邻里规划实践对我国社区治理的启示
BP的可再生能源布局
VR布局
山水居住模式探索
2015 我们这样布局在探索中寻找突破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