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壶口瀑布》雅句构成机制研究

2022-04-16 22:06罗陈光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13期
关键词:壶口瀑布学科核心素养机制

罗陈光

摘要:笔者认为“雅句”就是修辞美的句子,就是用词精妙、句式别致、内涵丰富的句子。本文研究《壶口瀑布》“雅句”的构成机制,认为《壶口瀑布》这篇文章“雅句”的构成,得益于作者在写作时准确用词、妙用比喻,且注意运用多变的句式。在准确用词方面,作者准确使用动词、形容词和合成词;在妙用比喻方面,作者大部分采用明喻的方式,在喻体的选择上,全都是采用“取实为喻”;在句式方面,长句和短句相杂,整句和散句相间。

关键词: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壶口瀑布》;雅句;机制

一、研究《壶口瀑布》雅句构成机制的重要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这一重要概念。认为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而“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1]笔者认为语文教科书里的课文是作者个人言语行为的具体表现,是静态的“说话”的结果,分析、解读语文教科书课文的句式及其构成机制,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 “学科核心素养”。

“句子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来分类,根据语气分出的叫句类。根据结构特点分出的叫句型。”[2]我们根据句子修辞的特点,认为句子有“雅”与“俗”的分别,提出了“雅句”这个概念,我们认为“雅句”就是修辞美的句子,就是用词精妙、句式别致、内涵丰富的句子。“雅句”大量存在于语文教科书的选文里。我们深入研究语文教科书单篇選文里的“雅句”及其构成机制,探索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学科核心素养。

教科书编者将赏析和品味语言作为学习《壶口瀑布》的重要要求。笔者认为,根据《壶口瀑布》句式的特点,探索“雅句”的构成机制,是赏析和品味课文语言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重要的语言实践活动;由探索《壶口瀑布》的句式和言语形式特点,进而探索作者思维的过程、思维的独特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壶口瀑布》中雅句的构成机制

(一)准确用词

在《词汇的力量》这篇文章里,梁衡先生说:“文章为思想而写,只有准确的词汇才能表达准确的思想。……一个词语的准确,会给文章带来特有的阅读效果,这是其他手段无法达到的。”[3]梁衡先生在《壶口瀑布》中,准确运用动词、形容词和合成词,别出心裁、匠心独运。

1.准确运用动词

“动词是描述动作的。事物总是动比静更复杂。对应其状态的复杂。词汇自然就更多,这就要求我们去找福楼拜说的‘那个唯一的动词和‘那个唯一的形容词,也就是最准确、最生动、最有美感的词。”[4]

梁衡先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壶口瀑布》中,我们随处可见准确运用动词的句子。例如“水浸沟岸,雾罩乱石”中的“浸”和“罩”这两个动词。“浸”写出了黄河到了壶口这一地方时,因为地形变窄,排泄口变小,疏导不及,于是浩浩荡荡的黄河水就将沟岸泡在水里了,写出了壶口黄河水的盛大;“罩”写出了黄河水冲入壶口时,雨雾腾空、弥漫石壁的情态。

又如文中“吸”“拢成”“冲去”“跌”这几个动词。“吸”写出了壶口瀑布的气势之盛、力量之大。“拢成”写出了黄河水从平坦如席到变窄成壶口的形态变化;“冲去”写出了黄河水在龙槽里一泻千里的湍急之态;五个动词“跌”字,生动形象地写出水流在壶口层层落下的情态。

再如“钻”“觅”“淌过”“夹”“打旋”这几个动词,准确地表现了黄河水变成泉水、溪流、旋涡三种细小水的形态。

2.准确运用形容词

“用形容词是为了表现作者主观想要强调的一面,好比用一个多棱镜,折射出不易被看到的那一束光彩。……形容词最能体现作者的心理,也最能煽动读者的情绪。”[5]梁衡先生深切领悟到形容词在描摹事物、抒发情感上的重要作用。在《壶口瀑布》一文中,他准确运用形容词,或抒情,或描绘,表现情感美,描摹物象美,使得内涵更丰富,形象更生动。例如“畅畅快快”写出了河面宽广、河水平缓的特点;“更闹”描写的是壶口瀑布的声音;“更挤”描写的是壶口瀑布从宽到窄的特点;“更急”表现的是壶口瀑布流水的湍急。三个词语从三个方面描绘河水急坠入壶口的生动画面,既全面又准确,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壶口瀑布的粗野雄壮之美。又如“怒不可遏”多用来形容人的感情,形容愤怒到了极点。作者在这里用“怒不可遏”来写黄河水在壶口遇到沟岸“压迫”时的愤怒,运用拟人修辞,表现了壶口瀑布流水的湍急。

3.准确运用合成词

此处合成词与语法中的合成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此处的“合成词”指的是由“一个或几个辅助词与一个主要词”[6]组成的词语。梁衡先生认为这样的“合成词”,“用一个词或词组来表达复杂的内容和情感,实际上就是在用词去完成句子的功能了,文章自然就容量大,而且干净、生动”。[7]

《壶口瀑布》中合成词的一种形式是“辅词+主词”。“辅词”可以是副词,也可以是形容词;“主词”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名词,因此第一种形式的“合成词”又可以分为“副词+动词”、“形容词+名词”两种情形。例如“仰视”“俯视”“回望”“飞转”的组合都是“副词+动词”的形式。而“春寒”“黄浪”“白雪”“深沟”“大水”“大洞”的组合都是“形容词+名词”的形式。第一种形式中的“辅词”主要是辅助“主词”,增加动作、事物、景观的意境,增添情感上或心理上的色彩。

《壶口瀑布》中合成词的另一种形式是“一连串动作的缩写,是一个词或词组对一个主要词(名词、动词)的修饰组合,通常多用副词‘而、及、于等连接”。[8]例如文中的“轰然而下”、“夺路而走”、“乘隙而进”、“挟而不服”、“压而不弯”都是属于这种形式,都用副词“而”来连接。例如“挟而不服”是遭受到挟持却不屈服的意思。这四个字里,“挟”是原因,“不服”是结果;“不服”是主词,“挟”是辅词,“挟”是修饰“不服”的,作者故意省掉“遭到、受到”等词语,但是我们还是能理解壶口瀑布受到两岸的“挟持”却不“屈服”的意思。

(二)妙用比喻

文学作为一种语言艺术,优秀的作家往往追求运用语言的独特性、创造性和精辟性。而散文作家在这方面则表现得更为明显,更加讲究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感和表现力。因为比喻的基本修辞功能就是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感和表现力,所以,比喻修辞一直受到作家的青睐。

梁衡先生在《壶口瀑布》中,大量运用比喻,使得《壶口瀑布》的语言更生动、更优美、更形象。《壶口瀑布》全文六个自然段,共35句,其中运用到比喻修辞的就有九句,运用比喻修辞句子的比例超过了全文句子的四分之一。

1.比喻的类型

按照黄伯荣、廖序东两位先生在《现代汉语》里的说法,比喻主要可分为三类:明喻、暗喻和借喻。明喻、暗喻的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但是所运用的比喻词不同,明喻使用“像、如、似、仿佛、犹如、又如、一般”这一类的比喻词;而暗喻使用“是、变成、成为、等于”这一类的比喻词。

《壶口瀑布》中比喻句主要是明喻和暗喻两种,尤其是以明喻为主,比喻词喜欢用“像”和“如”。例如“涛声隐隐如雷”、“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如蜂窝杂陈”。暗喻的句子只有两句,例如“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这些比喻句的存在,在表达上,增强了所描写对象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在接受上,容易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激发读者的审美体验,增强读者的审美享受。

2.喻体的选择

《壶口瀑布》的作者在文中,在選择的喻体的方式上,全都是取实为喻。取实为喻,即是选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具体的实物或实体作为喻体。它的好处是化抽象为形象,化陌生为熟悉。例如:“涛声隐隐如雷”、“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上述句子中的“雷”“石床”“飞毯”“钢板”都是生活中具体可感的事物。作者选取这些日常可见的事物作为喻体,一方面增强了语言的文学性和生动性;另一方面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亲近读者,给读者一种“原来如此”、“就是这样”的亲切感和喜悦感。

(三)句式多变

1.长句和短句相杂

“长句是指词语多、结构复杂的句子;短句则相反,是指词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包括复句中的分句)。长句和短句各有修辞效果。长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周密、严谨、精确、细致,短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简洁、明快、灵活。”[9]

《壶口瀑布》共35个句子。最短的句子只有11个字,其次是12、14、16、20个字。最长的一个句子是93个字。作者在句子运用上,能充分做到长句和短句相杂。例如文章的最后一段: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这一段陈述的对象是黄河。第一句形式上是短句,简洁、准确地概括了黄河的个性,表达了对黄河的赞美之情。第二句形式上是一个长句,共有59个字,主要表达的意思是“黄河铸成了性格”;在结构关系上,第二句既有被动句,又有主动句,而且还是倒装句。“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是被动关系,“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是主动关系。第二句全句又是一个倒装句,正常的顺序应该是“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倒装是为了强调,达到突出特征的目的。该段第三句又是一个短句。全文长句和短句交错运用,使得读文章就如观赏黄河流水,文势就如水势,该急时很急,该缓时又很缓,真正做到了像别人所说的“行文如流水”一样。

2.整句和散句相间

“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叫整句。相反,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叫散句。”[10]

整句的形式整齐,气势一贯到底,所要表达的意思鲜明强烈,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匀称美、整齐美。散句的形式自由,活泼自然灵活,所要表达的意思生动感人,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变化美、参差美。

《壶口瀑布》中,作者遣词造句中,注意到整句和散句相间,既有“整中见散式”,又有“散中见整式”,更多的是“整散错杂式”。

“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是“整中见散式”,前两个分句是整,第三分句为散。

“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是“散中见整式”,前两个分句为散,第三分句是整。

“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是“整散错杂式”,前后两个分句是散,中间两个分句是整。“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也是“整散错杂式”,第一句及后两个分句为散,中间的分句是整。

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灵活运用整句和散句,时而活泼自然,时而匀称,既有变化美,又有对称美、节奏美。

梁衡先生在《壶口瀑布》中,自出心裁,匠心独运,着力于修辞,准确用词、妙用比喻,注意运用多变的句式,在文中形成了大量的“雅句”,使得该篇文章在描写壶口瀑布的同类文章中,别具一格,超凡脱俗,成为典范文本。我们深入研究《壶口瀑布》这篇文章,研究它的句式特点,研究它的言语形式,希望对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学科核心素养”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 [4]、[[5]、[6]、[7]、[8] 梁衡.词汇的力量[J].课程﹒教材﹒教法[J].2013(6):3-7.

[2]、[9]、[10]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03,222,226.

[基金项目]本文系东莞市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中雅句的积累与应用的策略研究”(立项编号:2019GH328)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壶口瀑布学科核心素养机制
壶口瀑布的美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我想去壶口瀑布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皮革机制
艺术需要公共环境参与的中介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