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县七团村侗族“拉牛上树”仪式

2022-04-17 19:08石子健
寻根 2022年2期
关键词:芦笙侗族仪式

石子健

湘、黔、桂交界地区的三江同乐七团村侗族,至今还存在着一种古老节日——“拉牛上树”节。主要是当地民众通过以“拉牛上树”仪式报答在明末飞山公(杨再思)对七团村侗族所做的巨大贡献。

基于此,本文尝试运用民俗学相关理论,通过对“拉牛上树”这一祭祀仪式程序进行概述,并拟对“拉牛上树”这一仪式的象征进行分析及相应地挖掘其象征内涵,进而窥探其如何对乡土社会秩序进行有效的重构与整合。

七团村是三江侗族自治县同乐乡的一个自然村,现有七团屯和四步屯两个自然屯,600多户两千多人,十余个姓氏,在这些姓氏中,杨家有200多户,廖家有100多户。崇拜对象为侗族山岳崇拜与英雄崇拜结合的产物“飞山神”——杨再思。飞山公有保村护寨、驱邪避凶、使家庭家族兴旺发达等功能,并赖于飞山公信仰与祖先崇拜在文化内涵及功能上的相通、相似,成为七团村最为信奉的神灵。1954年以前“拉牛上树”仪式都是每隔六年如期举行,而后因破除迷信被强行禁止。时隔60年,在2014年农历六月初六时,“拉牛上树”祭祀仪式再次得以恢复,原有的“拉牛上树”节亦改称为“神牛祈福节”。

仪式前的准备

举行“拉牛上树”仪式要提前一个月通知全村人,告知所有的流程,做筹备工作及选好并联系仪式专家——公商(师公)。同时要安排好祭祀品,如猪头、糯米、酒等,做好“飞山神”神像。接下來是选牛,牛的选择标准极为苛刻,须精准挑选,被选中之牛外表须具备利民利寨象征意义,如果本村没有,还要四处寻找,直到找到合适的为止,选牛期间不能讲价,要多少即付多少,并把选到的“神牛”带到村里,精心饲养。还要精心挑选护牛队。护牛队由16人组成,这些人必须具备品德端正、为人善良的品质。其中,牵牛鼻及拉牛尾的人员,必须是家中有老有少,有男有女。

仪式过程

“拉牛上树”仪式举行前,由德高望重及家庭完整的老者与相貌出众的青年在队伍前面牵着用红色布装饰的精心挑选的大水牛,紧跟着是锣鼓、芦笙和游行队伍。游行队伍根据不同“身份”组成不同的方块,如演员、青少年、贵宾、群众等,集合于鼓楼坪。从草坪出发时间大概是上午10点,“神牛”在队伍前边,“护牛队”持刀枪棍棒左右敲打,这可能是侗族崇武的一种表现,队伍主要是由青少年“武者”组成,手举“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字样的牌子,簇拥着“飞山神”神像,后面有举“飞山土主”“威远侯”字样的牌子。敲锣打鼓为身后的护牛队伍开道,村里每家每户无论男女老少,必须将自己打扮得整洁干净,周围的卫生也在那天做得很好,因飞山公游行队必须游行到村子的每一个角落,这是对飞山公出于内心的尊敬。锣鼓声、芦笙声、鞭炮声、欢呼声,交杂混合,震耳欲聋,场面极其热闹,游行队伍绕着村寨向飞山庙走去。

到达飞山庙后,开始进行请神祭祀活动。祭祀台上,摆着猪头、鸡、鱼和酒水等。上午11点,请神祭祀仪式开始。由公商(师公)念祭词:“没有什么供请,米粮钱财供请,走出苗江七团村,走上殿堂衙门,翻越广西地界,进入湖南疆域,不请诸神五鬼,专请飞山大神,又请七千勇将,八万雄兵,一起出来庇佑我众生,百业兴旺,人寿年丰。”

念过祭词,用选好的三色野藤将“神牛”结实而牢固地绑在飞山庙前的大杉树下,伴随公商演唱祭词,将人群引到大杉树下并让他们围绕大树转三圈,其他人丢鞭炮到牛的身上,使牛“活跃”起来,并由十几个青壮年将“神牛”在大杉树下往上拉三次,将牛拉到一定的高度,然后将牛宰杀。

随后,在飞山庙前的草坪前敲锣打鼓,进行吹芦笙、跳踩堂舞等侗族传统民族娱乐活动。其间,由公商及鼓手组成祭祀队伍围着芦笙堂转三圈。在公商的祭词朗诵中,鼓手们有节奏地拍打着鼓。人们开展着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与神“共舞”,其中包括七团村侗族及外来观摩的人群,其乐融融。

在相关祭祀仪式结束后,在公商的指引下,参与人员又聚集在一起。这时,主持祭祀仪式的公商又开始念起了祭词,向飞山公总结这次祭祀仪式并汇报这次仪式的情况,希望得到飞山公的庇佑。然后按原来的“方块式”队伍(此时队伍主要为代表人物,没有之前那么多)将飞山公送回庙中。

“拉牛上树”祭祀仪式结束后,人们可以根据各自所需自由活动,有的在草坪上做各种娱乐活动,有的则进庙烧香祈福。待所有活动结束后,七团村村民便开始争相邀请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到自己家中做客,这是侗族传统文化“散耶”的传承和延续。

仪式结束后,举行百家宴,即“散耶”。宴席上的食物主要是为祭祀而宰杀的牛肉及当地特色民族食物。

——————————————————————

作者单位:南宁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芦笙侗族仪式
唱支侗族大歌献给党
侗族大歌在音乐课堂中的意义
岜沙芦笙节
仪式感
仪式感
流绚夏日
侗族生境模塑下的侗族大歌
你好,芦笙
侗族大歌文化内涵研究
芦笙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