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和《寒夜》女主人公形象对比分析

2022-04-17 19:54耿辰忻
民族文汇 2022年10期
关键词:包法利夫人女性意识人物形象

耿辰忻

关键词:《包法利夫人》;《寒夜》;人物形象;女性意识

一.人物背景的比较

《寒夜》这本小说是巴金先生写于1944年至1946年底,它的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的重庆,当时的“五四运动”的余波仍在,但此时距离“五四运动”快30年了。在这约30年期间, 随着西方新的文化思潮大量涌入, 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种与男性社会抗衡、追求男女平等的新的意识形态, 被称作女性意识。在这之后,随着五四运动的胜利,女性解放运动在中国的推广,现代的女性也开始站起来了。她们勇敢的对抗封建制度,捍卫自己的尊严。《寒夜》则是围绕当时的女性意识和形象而创作的一本小说。

《包法利夫人》是福楼拜写于1848年,一个资产阶级取得全面胜利后的社会的样子。当时法国资产阶级引以为豪的时代已经结束, 接着人们到来的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时代。《包法利夫人》反映出女主人公对浪漫主义的追求和平庸生活之间的矛盾。在当时,男人占据着主导地位,从神话——女人夏娃是从男人亚当身上一根肋骨诞生起,男人就被认为是世界的中心,女人应该并且必须服从于男人。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欲将一股“平等” 之风吹向欧洲大陆,试图打破一成不变的等级观念。

二.比较人物对爱情和婚姻的态度

《寒夜》中的曾树生是受过先进良好教育的新时代女性,她年轻时追求自由和浪漫,主张男女平等恋爱自由和摆脱传统封建礼义的束缚。曾树生作为新时代的女性,并没有向封建传统低头,她和汪文宣在个性解放的大环境中相遇且相爱。受过新教育的二人年轻时也有共同的理想追求。

但《包法利夫人》中的艾玛,对于婚姻并不真诚。从小沉浸在美好浪漫爱情故事里的她,只希望通过婚姻愉悦自己,而并非对其负责。她渴望贵族的奢华生活,渴望嫁给一个白马王子。但她对于婚姻里每一个男人都不太满意,在有丈夫的情况下与他人私会追求刺激,是一种及其不负责任的观念和做法。一种“病态的热情”在艾玛身体中滋长。

三.女性意识觉醒的对比

《寒夜》中的故事发生在抗战胜利前夕的重庆,曾树生和汪文宣便是在思想解放的风潮中坠入爱河的。曾树生她不仅年轻漂亮、健康活泼, 同时也追求个性解放、个人价值。受当时“教育救国”的影响, 她选择了教育事业, 希望和丈夫共同创办乡村化、家庭化的学堂。因为曾树生她受过新型的教育,她坚持着先进的价值观念,有先进的理想。她讲求男女平等,并始终保持与丈夫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之上。她的态度和作风也不卑不亢,甚至于在经济实力和生存能力方面已经超过她的丈夫,她尽可能用崭新的姿态为女性占据现代社会的一席之地做出了开创性的尝试与示范。

但她也在生活中经历苦楚,患病的丈夫,与自己思想意见不和的婆婆,但是这并没有使曾树生改变自己。她依旧不依附于丈夫和家庭,努力甩开“花瓶”这个标签,坚持独立自主的意识。

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曾树生是一个生活在旧社会恶劣且过于传统的社会环境和矛盾重重的家庭环境中的女性。但是她身上依然有着“五四”文化精神, 既有反抗意识, 又在抉择面前痛苦无奈、孤立无援却努力挣扎的中国知识女性形象。

同样,在《包法利夫人》的西方世界里,随着手工业的发展,女性有机会进入工厂开始工作,她们摆脱了女性传统的相夫教子的任务,她们认识到女性也可以读书看报,女性也可以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自由。其中一部分思想先进的女性甚至开始摆脱对男人的依附,她们心中已经逐渐有了独立意识。

爱玛认为女人不能像男人一样自由地活着,不能去很多国家旅行,不能随心而活。她的想法也体现了她女性意识的觉醒,表达了她对男女不平等的不满与控诉。爱玛对爱情的追求和对生儿子的渴望,都体现了她敢于抛弃世俗的眼光,摒弃男权社会对女性形象的定义。她这些行为和大胆的追求都体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体现了她对男权社会的厌恶,对女性思想和身体解放的诉求。

但是与曾树生相比,爱玛是不成熟的。她接受的不是当时先进的教育,而只是从美好的文学作品中推理出的理想中的爱情,是从照顾她的修女口中了解到社会的繁华。这与曾树生所接受到的新式教育完全不同。艾玛的社交圈子中,大部分是为生活奔波的人,她自诩和这些人不是一个层面,整日无所事事。于是在百无聊赖中,她只能倚着窗台渴望着爱情的到来。这种对爱情的近乎疯狂地执着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她对丈夫由亲近变得疏远,片面地追求家中华丽的装饰,想要通过搬家和舞会进入更高层次的社会。她在阅读中虚构浪漫的故事,把自己生活的改变强加到男人身上,这只是女性独立意识的萌芽,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女性的崛起。

四.总结

本篇论文我们研究了三个大问题,分别是人物背景的比较,人物对于婚姻和爱情的态度以及女性意识的觉醒。我们大致了解了福楼拜与巴金的创作年代和写作手法。艾玛和曾树生的人物形象对比,二人在女性意识上的不同认知。

综上所述,虽然身处不同文化背景,两位女主人公的结局一个是出走一个是死亡,二者的悲剧性结尾是一样的。

艾玛的悲剧源于她寻求理想中的幸福而不得的堕落, 但这绝不仅是她个人造成的, 是整个资产阶级葬送了她。因此这场悲剧是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悲剧。

曾树生尽管从那个压抑的“家”走了出来, 但事实上她并没有得到她所想象的幸福与自由。由于始终处于对丈夫的亏欠中, 她最终还是从兰州返回那个早已家破人亡、人去楼空的家中, 却发现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

女性意识觉醒的她们,努力在旧式社会划开口子,尝试吸吮外部世界的空气,挣脱传统家庭中夫妻关系和伦理道德的束缚,做出顺从内心的人生抉择和追求幸福的决定。然而, 由于传统社会秩序和意识形态观念的束缚, 她们并没有找得到一条真正独立、自由的道路, 她们也没有得到她们所追求、渴望的幸福与自由, 她们也很难从对男权的依附中摆脱出来, 她们最终会被当时那个男权社会所吞噬。我们通过巴金的《寒夜》和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我们应该对女性解放的时代命题有更深刻的思考。在那个时代, 女性的个性解放不能仅局限于女性自身行为, 还需要依靠整个社会的进步, 女性解放的真正实现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Fabienne Dupray : madame Bovary et les juges. Enjeux d’un procès littéraire Genèse et enjeux d’une institution Fabienne Dupray Dans Histoire de la justice 2007/1 (N° 17)

[2]陈彦龙.完整的人性——《包法利夫人》与《寒夜》的比较分析[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6(S2):52-53.

[3]贾炜.寒夜中的微光——论巴金作品《寒夜》中的曾树生[J].牡丹,2020(08):111-112.

[4]江腊生,龚玲芬.世情困厄与人性纠结——论巴金《寒夜》中的三重战争文化圈[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8(04):179-188.

[5]李昌云.浅论《寒夜》与《包法利夫人》中的女主人公[J].技术与市场,2013,20(11):157-158.

[6]石锦旭.论《包法利夫人》中艾玛的婚姻观及其悲剧性[J].青年文学家,2021(11):106-107.

[7]田柠.《寒夜》和《包法利夫人》女性主人公形象对比分析[J].青年文学家,2021(09):24-25.

[8]熊婷.巴金《寒夜》中小人物的创伤解读[J].文学教育(上),2021(03):27-29.

[9]晏晖.论《包法利夫人》中的女性主义思想[J].名家名作,2020(11):122-123.

[10]张伊楠.比较视域下女性的成长困境——《寒夜》与《包法利夫人》主人公形象解读[J].深圳社会科学,2019(05):127-135+158.

猜你喜欢
包法利夫人女性意识人物形象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电影《包法利夫人》中艾玛形象塑造解读
包法利夫人的浪漫之殇
《红楼梦》宝黛诗词与女性意识研究
从女性主义视角比较研究《名利场》两个汉译本中女性意识的体现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让人物形象定格在经典细节上
《包法利夫人》中的环境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