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测评体系的中高职衔接研究与实践

2022-04-18 08:14吴丽萍邓益民刘文龙
时代汽车 2022年8期
关键词:研究与实践中高职衔接

吴丽萍 邓益民 刘文龙

摘 要:职业教育是一种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能力本位教育,职业能力是衡量职业院校学生质量高低的核心标准,现行的职业教育制度中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来衡量学生是不是真正掌握了职业技能,是不是具备了适应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1]。如何突破中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基于职业能力测评体系的研究,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创新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中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从而倒逼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招生考试等方面的改革,是职业教育长期研究的问题,也是适应经济社会行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2]。

关键词:职业能力测评 中高职衔接 研究与实践

2011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从专业设置、专业教学标准、培养目标、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条件、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具体意见,但中高职衔接涉及职业能力测评方面的研究甚少,大多基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出台的“国家职业标准”,目前缺乏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来衡量学生是否真正具备了适应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

为贯彻落实国家、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文件精神,2016年,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制定了《柳州职业技术学院“2+3”五年一体化“柳职班”试行管理办法》,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以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中高职衔接“2+3”五年一体化“柳职班”为试点,深入开展以职业能力标准为主线,中高职衔接职业能力测评体系研究理论与教改实践,以推动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招生考试等方面的改革,研究与实践成效凸显。

1 中高职衔接的研究意义

随着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中高职衔接体系研究尽管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实践中的衔接脱节、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缺乏完善的运行保障机制等现实问题仍然突出,这些是阻碍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如何解决以上问题,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中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无缝衔接,是职业教育需要长期研究的问题。

2 中高职衔接实践存在问题

2.1 高职生源数量与质量问题,制约了高技能人才培养

生源的数量与质量问题制约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目前在高考生源持续下降和录取比例不断增长的情况下,生源危机已经影响到了高职院校的招生计划,无法真正选拔优秀的中职生升到高职继续学习,难以实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人才培养中,缺少职业能力测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就业过程中无法正确定位,职业发展目标不明确;专业缺少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信息反馈,不能针对性的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2.2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不合理,课程设置重复

目前以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为例,大部分中、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如汽车文化、汽车商务礼仪、汽车维修接待、汽车销售实务等相同课程,但教学内容出现大量重叠。学生升入高职再次学习中职学过的内容,十分厌倦,挫伤学习积极性,且重复学习太浪费时间。

2.3 中高职课标缺少衔接,教学目标重叠

长期以来,中职学校毕业生基本上都是直接就业,课程设置以职业需求为准;而高职高专学校主要接受普通高中生源,课程设置比较系统。当中职学生进入高职学校学习时,两个教育层次课程设置上的重复或遗缺问题就明显凸现出来,既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也给高职学校组织教学带来很多困难。实际推行中高职衔接的过程中很多职业院校出现了课程教学目标重叠、课程教学内容大量重复、课程内容与学生认知规律不符、实践能力脱节等问题[3]。

2.4 对口升学测试标准不科学

目前,职业适应性校考测试主要内容为“专业基础测试自主命题+综合素质评价/技能考核”。各二级学院各专业在命题题目上各不相同,考核重点也不一致,表现出较强的随意性,科学性与针对性明显不足。综合素质评价与技能考核,主要采用面试形式进行,面试常采用自我介绍、回答问题、作品展示、才艺展示、技能展示或技能简单操作等形式。由于缺乏针对性、全面详细的评价标准,面试试题五花八门,造成考官彼此间评分差异较大,面试过程难以做到完全客观与公正[4]。

2.5 缺乏完善的中高职人才培养管理、运行与保障机制

由于中职、高职二者教育层次并不相同,管理的教育部门并不相同,具有其独立性,办学目标、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管理机制等存在较大差异性。在贯通人才培养保障方面,校际合作联动不到位,保障制度不科学,贯通人才培养中协调沟通不到位,跨部门、跨岗位等间的沟通形式化,出现“各自为政”、“职责重叠交叉”等现象,导致信息接收、反馈等不及时,协调沟通环节有待深化不断呈现各类问题[6]。

3 基于职业能力测评体系为主线的中高职衔接研究

3.1 基于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构建中高职衔接“2+2”四阶段职业能力测评体系

由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柳职院)牵头,联合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二职校)等,多方共同参与中高职衔接职业能力测评体系的设计开发,分析和寻找出中、高职两个阶段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对应汽服专业学生核心就业岗位——汽车销售顾问、汽车服务顾问的职业核心能力要求,构建了“2+2”四阶段职业能力测评体系,开发出职业能力测评方案、职业能力测评标准、职业能力测评题库等。

中高职“2+2”四阶段递进式职业能力测评体系,中职阶段在第2、第4个學期做职业能力测评,高职阶段在第3、第5学期做职业能力测评[7]。中职阶段测试学生基础素养、基本职业能力;高职阶段考核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中职第一阶段测试学生“商务礼仪、演讲表达能力(基础素养)”;第二阶段针对核心岗位测试“汽车销售、汽车售后”(基本流程)。高职第一阶段测试学生“汽车销售”(技巧),第二阶段测试“汽车维修接待”(技巧)。

职业能力测评体系,帮助中高职院校认识职业发展目标,帮助学生对应就业岗位提升综合职业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校根据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信息反馈,有针对性的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从而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3.2 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主线,重构“能力递进”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基于职业能力标准,以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岗位如售后服务顾问、销售顾问、客服专员、配件管理员等的职业能力要求主线,依据职业能力测评结果,不断优化和完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中高职衔接“能力递进”式课程体系。

制订科学合理的中高职衔人才培养方案,公共课教学中职阶段原则上达到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要求,高职阶段进一步加强技术技能培养和人文素质培养,以中职强基础、高职重应用的原则系统设计课程内容,实现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目标衔接[8]。中高职衔接的专业在培养目标、工学比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资源配置上的递进、延展和衔接,双方共同制定出系统完整、分工明确、有效实用的中高职衔接2+3柳职班 “五年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具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特点的“2+2+0.5+0.5”人才培养模式。

3.3 按“能力循序渐进、项目交叉融合”的思路,完善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

根据就业岗位如销售顾问、服务顾问、配件管理员等的调研,以职业要求为依据,构建“循序渐进、项目交叠”课程标准衔接,避免“炒旧饭”,合理进行课标衔接设计。

课标的设计上,四门核心课程进行了课标衔接, 以《汽车销售基础与实务》课程为例,进行了中高职衔接课标设计,中职学生培养注重礼仪规范、服务流程、产品基本推荐,突出基础营销流程的掌握,为升入高职铺垫营销基础能力;高职学生培养注重服务技巧及不同类型客户及各类异议处理,突出掌握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中职学生注重传统营销技巧的学习,高职学生则重点培养新型营销方式及技巧。

3.4 形成良好的联动机制,以及较为完善的运行保障机制,保证中高职衔接稳定、长效运行

建立一套有别于普通高考人才选拔的良好机制和有效办法及合理、科学、全面的中职对口升高职的考核评价体系,优化考试制度,构建“文化统考+职业技能校考+中职综合评价”的考评机制,探索解决中职对口升高职考试片面性问题[7]。

为改变中高职教育两个阶段各成体系,互不沟通的状态,制定“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2+3五年一体化中高职衔接”柳職班管理办法,组建中高职衔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推动中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科学开展;引入企业专家,成立职业能力测评工作组,中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参考企业的工作标准、工作规范、人才测评机制制定,开展三方测评。

4 结语

基于职业能力测评体系为主线的中高职衔接研究与实践,高职和中职学校搭建了人才培养畅通的立交桥,无缝对接制定各自相对独立又体现完整的人才培养路径,围绕企业核心岗位知识和能力要求,遵循学生成长与认知规律,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职业技能大赛、招生考试、运行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中高职衔接实践,根据职业能力评价结果,有效监控学习成果,多元评价学生职业能力,让学生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以培养真正能满足区域企业职业技能要求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基金项目: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GXGZJG2018A007);广西考试招生和教学研究专项课题(2018ZJY258); 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GXGZJG2020B179)。

参考文献:

[1]陈晓君,郑国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学业成绩测评体系构建的背景分析 [J].职业教育.2014,(12):56

[2]谭强.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以四川省德阳市12所中高职院校为例 [J].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16,(4):200.

[3]范利红,吴丽萍.基于职业能力的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中高职衔接问题探析[J].高教论坛.2019,(14):99.

[4]孟源北,何静.中高职衔接视角下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现状与改进策略——基于广州市属高职院校的调查研究[J].高教探索.2015,(4):89.

猜你喜欢
研究与实践中高职衔接
刍议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实效的研究与实践
五年制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改革探究
中高职计算机类现代职教课程体系的建设研究
中高职衔接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探微
基于TBL教学模式下高职院校photoshop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中高职衔接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机械类专业校企合作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构建中职会计专业校内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