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的关键点着力点

2022-04-19 02:57李雪
经济师 2022年4期
关键词:社科社会科学话语

李雪

编者按: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重大部署,为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明确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新时代加快推动新型高端智库建设,更好地发挥新型智库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功能作用,尤其是在领悟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逻辑中更好发挥智库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服务作用,必须进一步加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深入研究和科学回答我国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切实在加快推动我国新时代新发展中发挥智库应有的作用。在2021年召开的《第二届“一带一路”长安智库论坛暨第二十四届全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联席会议》上,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研究员王玲杰探讨了新时代加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的关键点着力点。本刊将王处长的发言以访谈形式刊发,以飨读者。

记者:王处长,您好!请您谈谈新时代加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的关键点着力点。

王玲杰:好的。新时代加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的关键点着力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突出特色、拓展领域,加快优化学科体系。

尊重社会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充分发挥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作用,瞄准世界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加快优化学科体系,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融通创新发展,努力使基础学科健全扎实、重点学科优势突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创新发展、冷门学科代有传承、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辅相成、学术研究和成果应用相互促进。

着力打造健全扎实的基础学科。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围绕改善民生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围绕培根铸魂和立德树人的迫切需求,实施原创性基础理论重大专项研究,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党史党建、文学、历史学、哲学、宗教学等领域基础科学研究。

着力打造优势突出的重点学科。坚持面向国家战略,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适应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科技自主创新和文化发展需要,着力增强重点学科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鼓励和支持人文社科类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建设,以重点学科为平台,在各领域培养和聚集一批领军人才和大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方面取得一批有影响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建成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结构合理的国家、省和院校重点学科体系。

着力打造创新发展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大力推进新文科建设,以继承创新、交叉融合、协同共享为主要途径,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之间、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汇聚,积极开展各类跨学科、交叉学科研究,鼓励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方法融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探索推进文科实验室建設,鼓励引导广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开展实验研究、政策仿真研究,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大力加强人文社科数据库建设,瞄准学术前沿和优势领域,推动基于大数据的人文社科研究范式转型。重视学科基础数据的建设,构建交叉学科共享基础数据平台,发展并推广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传输、云计算、数据可视化、科研信息搜索等技术,促进数据和科研成果的分享和转化应用。

着力打造代有传承的冷门绝学。实施冷门绝学传承保护行动,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确保有人做、有传承。聚焦国家需求,坚持国家需要、国家站位、国家水准,重点遴选甲骨学、筒牍学、古文字学、濒危语言(方言)研究、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与历史研究、特色地域文化研究、传统文献和出土文献整理与研究等一批对国家发展和文明传承具有战略性、储备性、长远性的冷门绝学开展人文基础研究,鼓励学者根据学术兴趣和学术积累运用新理论新方法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研究。扶持一批学术研究团队,立足于稳定冷门绝学研究队伍、加强中青年人才储备,强化学术团队导向,重点支持依托人文学科研究基地、长期合作研究的学术团队,推动相关学科领域形成结构合理、代有传承的人才梯队。

第二,科学求实、开拓创新,加快提升学术体系。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学术资源,深入实施学术繁荣计划。创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表达,加快提升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努力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进一步推进学术交流平台建设。围绕重大学术前沿,整合社会组织、智库、高校科研院所等社科研究力量,打造兼具权威性与综合性的大型理论研讨和学术交流平台,着力发布原创观点和重要成果,不断提升学术影响力和学术美誉度。

大力推进国内外交流合作。支持鼓励专家学者在知名国际国内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参加高层次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在全国性学术性社会团体任职。积极邀请国内知名学者开展访学、研究、交流活动。

加强学术期刊阵地建设。鼓励有条件的高校、科研单位积极创办高水平学术期刊、外文期刊和集刊,打造展示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成果、培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品牌的重要阵地。

第三,强化引领、提升影响,加快打造话语体系。

坚持大众化方向,致力话语原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

加强马克思主义在社科领域的话语权建设。继承马克思主义已被实践和历史检验的话语,不断创造马克思主义的新鲜话语。扶持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及重点领域的研究,推出一批有分量、有深度、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

推进传统方式与新媒体相互融合。顺应信息传播发展新趋势,加大互联网,尤其是微博、微信、手机APP等新媒体的应用力度,推动社科理论知识网络直播化。探索社科普及的融媒体模式,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推动社会科学普及资源、产品有效整合,实现对社会科学知识的矩阵式普及,实现囊括电视、网站、微信公众号、头条号、自媒体的,多层次与综合性的融合普及方式。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持续深化对黄帝文化、黄河文化等中华历史文化的全方位研究和全球化传播,注重与国外学者展开深度合作,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记者:通过与王处长的交谈,可以看出,新时代也赋予了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的新定位、新方向。只有进一步加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深入研究新时代我国面临的现实问题、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才能充分发挥智库作为“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为新时代我国新发展贡献力量。

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再见。

(责编:玉山)

猜你喜欢
社科社会科学话语
社科成果展示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社科成果展示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社科成果展示
人文社科
数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社会科学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