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教育的 历史进程及未来趋势(上)

2022-04-19 09:10黄荣怀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22年3期
关键词:智慧信息化教育

教育与科技的历史交汇点

一、教育现代化与高质量教育

当前我们正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处于教育与科技的历史交汇点,必须要关注两点:第一,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其中提出,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聚焦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重点部署了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第八项就是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这是我们的大目标,是现在所有教育研究、方针制定的重要对标。第二,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其中提到,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作为重要的关键词之一,不仅仅是政治方面的要求,更要体现在整个育人过程中。

二、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变革

谈到三十年前的电教,我们能够想到的是音视频手段,那个时候解决的是学生有没有学上、能不能有学习的基本条件和机会。但是现在已然不同,整个教育都需要变革。前文我们提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第八项战略任务是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具体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创新教育服务业态,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新型教育服务监管制度;推进教育治理方式变革、加快形成现代化的教育管理与监测体系,推进管理精准化和决策科学化。这些都是过去电教行业谈得比较少的,是技术赋能学、赋能教、赋能数字优化教育教学的过程。

三、国家科技战略中的教育变革态势

国家科技战略中的教育变革态势是什么呢?随着近几年各类政策的出台,我们可以明确看到时代的变化和特点,也可以明确未来教育科技的发展方向。

一是互联网与教育。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了11项任务,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是其中一部分,关键词是:网络化教育服务、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对接线上线下教育资源、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与转换。其中,学分认定与转换也就是今天的“学分银行”。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做好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工作的意见》也从国家层面完善了学士学位制度。

二是大数据与教育。2015年,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其中提到了教育文化大数据,关键词是:基础数据伴随式收集、学生基础数据库、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大数据的支撑作用、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其中,伴随式收集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当教师、学生等教育关联方由于教育活动产生教育数据时,借助全面、优质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实时、动态地将各种教育数据收集并整理的特殊模式。

三是人工智能教育。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其中提到了智能教育,涉及交互式学习、智能校园、立体综合教学场、智能教育助理、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环境等多个概念。遗憾的是,在现代人工智能项目里有现代农业、交通、城市,但是没有教育。不过,“十四五”期间,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发布了专门针对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文件。

四是教育新基建。2021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涉及6大重点方向、20个任务,分别为:信息网络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专网,升级校园网络);平台体系新型基础设施(构建新型数据中心,促进教育数据应用,推动平台开放协同,升级网络学习空间);数字资源新型基础设施(开发新型资源和工具,优化资源供给服务,提高资源监管效率);智慧校园新型基础设施(完善智慧教学设施,建设智慧科研设施,部署智慧公共设施);创新应用新型基础设施(普及教学应用,创新评价应用,拓展研训应用,深化管理应用);可信安全新型基础设施(增强感知能力,保障绿色上网,推动可信应用,健全应用监管)。这都是目前已知可以看到的相关措施。

五是5G+智慧教育。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教育部联合发布《关于组织开展“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围绕“教、考、评、校、管”等重点环节,开展包括但不限于5G+互动教学、5G+智能考试、5G+综合评价、5G+智慧校园、5G+区域教育管理五个方面的试点活动。5G+互动教学依托5G+VR/AR、全息投影、4K/8K远程直播等技術,建设沉浸式智慧课堂、交互式在线教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来说,高校已经建立300多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教育部推出了1000多个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职业教育也批复了290多个虚拟仿真实验室,中小学、中央电化教育馆也做了很多与虚拟仿真实验相关的事情,但是虚拟仿真实验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安全问题。5G+智能考试利用5G+AI+VR+图像处理技术,进行智能巡考、监考、辅助批改,远程采集人脸数据,无感智慧化入场识别,等等。5G+综合评价利用5G实现终端智能互联,实现全方位采集过程性数据,打造智能评价分析系统。5G+智慧校园利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技术实现学校数字化转型,打造智能互联教育环境,创造服务教育教学过程。5G+区域教育管理利用5G+AI区域教育大脑对学校运行数据进行及时传送,对校情及应急事件进行动态监测,支撑学校的管理决策和及时响应。

科技赋能教育的历史命题

一、教育信息化的里程碑事件

科技对教育有作用吗?这是值得大家关注的一个问题。我们可以将教育信息化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1978年开始到2000年左右,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初级阶段,重在计算机教学及应用。在这个阶段,国家出台了一些政策,如《全国电化教育“九五”计划》《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五年发展纲要(1996年—2000年)》等。在这个时期我们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计算机教学实验,也就是上计算机课,早年有一批专家到美国考察,也有一批中小学的发烧友教师开设了计算机课程,其中比较典型的学校是景山中学,这些尝试具有非常重大的历史作用;二是计算机辅助教学。

第二个阶段是从2000年到2018年左右,是教育信息化1.0阶段,重在信息化环境建设。这个阶段发布了两个核心文件:《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和《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同时高校还进行了一个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育信息化涉及了高等教育、义务教育、教师教育、职业教育四个板块。整体来看,这个阶段还可以分为三部分:2000年到2005年是基础设施建设阶段;2005年到2010年是基本环境建设阶段;2010年到2018年是信息化能力建设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从2018年到现在,是教育信息化2.0阶段,重在引发教育系统变革。

二、信息技术对教育的“作用”之争

1.世纪之交的ME命题

1998年,时任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曾提出:“教育技术的发展将对我国教育观念和教育过程的改革产生深刻的影响,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制高点。”很多人支持这个观点,特别是电教界,但是也有人提出质疑:制高点、突破口,能做到吗?时任教育部副部长吕福源在多次讲话中强调要把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突破口,那个时候开始,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就独立出来了。时任教指委主任的何克抗教授归纳“制高点”和“突破口”为“ME命题”,即现代教育技术是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或突破口。

2.教育软件遭遇生产力悖论

2007年,美国布什政府在向美国国会提交的最新年度财政预案中完全取消了对“通过技术增强教育项目(EETT)”的投入,其实这个项目并没有取消,只是换了一個名字重新出现了,但美国确实有一个研究表明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在课堂上的使用对教学效果没有产生积极作用。美国国家教育评估中心向国会提交的研究报告中显示,从使用教学软件来说,使用者与不使用者在标准化考试中的成绩相差无几。事实上,教师决定了教育软件效果的发挥,而技术特征与用户特征也直接影响应用效果。

黄荣怀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成员,长江学者。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院长,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副会长。

猜你喜欢
智慧信息化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