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学量感培养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2022-04-19 21:25魏荣发
考试周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教学实践小学数学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完善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成为教育工作者们需要深入探索的问题。小学阶段让学生掌握复杂的数学知识还不是最困难的教学任务。鼓励学生形成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能力才更具挑战性。比如很多学生到了高年级阶段都还不具备基本的数学量感,这种情况就给数学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为了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形成对量的认识,丰富课堂教学的知识内容。

关键词:小学数学;量感培养;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2)03-0079-04

一、引言

所谓的量感,主要是指小学生对物体的感觉,小学阶段学生会学习到相当一部分长度、高度等有关量感的知识,然而,很多学生只是把教师在课堂上强调的重点知识给背了下来,并没有深刻理解量感是什么。所以,为了优化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必须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形成量感,在学生成长道路上,量感会对认识世界和感知世界带来比较大的影响。所以,文章将围绕着数学量感的培养问题展开教学实践与探索。

二、小学生缺乏量感的原因和表现

小学阶段学生的观察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对世界的认知,也干扰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量感,数学学习过程中需要的一项重要本领就是具备良好的量感,可以为后续学习数学知识与应用数学知识,以及解答数学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目前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受到教学时间和教学理念的限制,很多教师没有注意到量感的重要性。所以有必要先探索一下当前小学生缺乏量感的原因以及表现。

(一)教师的教学理念存在偏颇,不够重视量感培养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很多教育工作者也在想办法转变教学的观念,调整教学的策略。然而,仍有很多教师都没有注意到量感的培养问题。当然,这和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也有很大关系,小学数学多半以基础知识为主,是否具备量感并非影响学生成绩的关键因素。教师在调整教学策略的过程中,为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难免会给学生更多的话语空间,而学生自主讨论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很难将核心素养层面的内容纳入学习体系。所以教师如果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培养量感会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

而且,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会更多的数学知识,将会成为未来小学数学教育事业发展的大方向。为了迎合这种趋势,教师可能会采取一些缺乏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尤其是在培养量感方面,教师可能不会投入太多的时间。因此,这种教育理念上的偏差,必须及时得到纠正,尽量促使教师把教学重心从单项的基础知识的教学尽快转移到培养学生的量感上,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得以提升。

(二)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局限,无法灵活运用量感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也能够明显感觉到这一点。只要课堂上遇到抽象和富有逻辑的数学知识,学生的学习状态会发生比较明显的被动。量感的知识本身就存在一些难度,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能很难找到合适的引导方法。以一个苹果为例,很多学生拿到手里觉得苹果很有分量,但是难以估算出这个苹果的质量,这就是量感缺失最为典型的表现。要让学生形成这方面的量感,一方面,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素养,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必须要具备足够丰厚的生活经验。不难看出,在培养量感这方面,学生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教师作为成长道路上的教育者和引路人,应该及时调整个人的教学思路,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

(三)教学方法方面仍存在漏洞,不太利于培养量感

目前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有些教师已经意识到了学生身上存在的量感缺失的问题,并且也在想办法补充量感方面的知识,完善数学教学。然而,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可能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不太匹配。比如在教学调研的过程中得知,有些教师培养学生的量感,采用的是大量练习的方式,先在课堂上引入大量的实际物体,让学生通过逐一比对,判断每个物体的质量。按理说,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量感,但是该教师直接把每个物体的质量写在了标签上,学生只要一看就知道哪个物体最重,在这种课堂上,学生的收获是非常有限的。这也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需求不相匹配的具体表现。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量感,应该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手段。

(四)學生的学习意识存在空缺,学习态度不够认真

小学阶段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时候,为了培养学生的量感,有些教师也做出了不少有效的尝试,但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又成为教学的难点问题。可能是受到了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太愿意接触那些考试不考的非重点知识,而量感刚好就是这样一部分知识。所以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学生会觉得这些内容又不会出现在考卷上,没有必要听讲,只需要将教材上的公式背诵下来即可。这种学习思维是非常不利于未来的学习的。所以,为了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也应该继续探索有效的教学手段。

三、结合实际物体,培养学生量感

前文中已经提到,有些教师喜欢在课堂上引入实际物体培养小学生的量感,这种教学方法理论上非常科学,而且能够起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了验证这个模式效果,具体培养学生的量感时,笔者也采用了类似的教学方法,只不过在落实的时候做了一些细节上的调整,希望给学生提供更加完善的学习体验。

例如:为了让学生对质量有更加深刻的认识,笔者提前准备好了五样小道具,以及一台小型电子秤,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量感。上课时教师可以先把生鸡蛋拿出来提问学生:“同学们,这节课老师想要给大家出几个难题,看看哪位同学的生活经验最丰富。老师手里有一个鸡蛋,大家能不能大体估算一下这个生鸡蛋的质量是多少呢?”上一节课,教师已经讲解过了质量的相关知识,所以本节课学生可以直接进行估算,学生给出答案以后,教师就把鸡蛋放到电子秤上称一称,让学生知道这个鸡蛋的真实质量。这个时候,学生会发现自己猜测的数值和这个鸡蛋的真实重量相差甚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好好反思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紧接着教师可以拿出一根粉笔,让学生思考一下这根粉笔有多重?有了上一次的经验,学生这回可能会将数值猜测得更小一些,接下来,教师可以将黑板擦拿出来,提问学生,这个黑板擦的质量可能是多少?不难发现,黑板擦、鸡蛋和粉笔的质量差距并不是特别大,所以学生可以对比着猜测这些物体的质量,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量感。

四、运用多媒体设备,培养学生量感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设备也走进了小学数学课堂,为了给学生营造更加优质的学习体验。教师可以尝试着利用多媒体设备,将量感的培育过程打造得更加有趣。多媒体本身具有独特的优势,所以,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应该提前准备好多元化的教學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量感教学。

例如:小学数学课堂上涉及有关量感的知识是比较丰富的,不管是长度还是质量,这些都能够被囊括到量感的范围之内。而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受到教学空间的限制,教师只能够在课堂上展示一些简单的物体,比如给学生讲解质量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只能拿着水杯或者黑板擦等随处可见,而且也便于携带的物体给学生讲解质量的相关内容,进而培养量感。但这样的培养过程并不能算作是非常完整的,因为小学生接触到的所有物体都有质量,都有长度,从简单的黑板擦,到庞大的摩天大楼都是有质量的,而教师在课堂上没办法将那些更庞大的物体引入进来。有了多媒体的帮助,这种教学的壁垒马上就可以被打破,比如在讲解“长度”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提前准备好大量的图片,一张张呈现出来,一边引导学生观看,一边完善数学课堂的教学工作。

比如先让学生尝试测量一粒花生米的长度,然后让学生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度,这些比较简单的物体都可以通过直尺测量得出结果。接下来,教师可以逐步加大难度,比如让学生猜测一下教室的门框有多长,这种比较大的物体测量起来就没有那么方便,而且得出来的结果可能也不太精确。紧接着,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演示图片,让学生猜测一下,我们学校操场上的国旗杆有多高?百货公司一共有多高?在探讨这些问题的时候,学生会发现,面对如此庞大的物体,想要用直尺测量出来,已经是不太可能了,必须引入更加巧妙的测量方法。在这种课堂上,教师可以一边讲解数学教材上的基础知识,一边引入比例尺测量法丰富学生认知的同时,还能够进一步培养他们的量感,这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五、回归日常生活,开展游戏教学

培养学生的量感最为关键的还是要从日常生活入手,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学生之所以在量感学习方面有所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充足。比如现在的学生,虽然天天玩手机,但是对手机的质量并不是特别了解,很多学生觉得手机就是一个特别轻的物体,但也有学生认为,手机特别重,至少要有一公斤沉。仔细分析这些答案不难看出学生在判断一个物体的“量”的时候,判断标准是非常主观的。这也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缺失息息相关。所以,为了综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将教学的场景拉回到日常生活里面。

例如:平时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多给学生引入生活化的情景,比如,教学“折线统计图”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就可以把数学知识与量感结合起来综合培养。课堂上,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一张厨房的照片,让学生寻找一下在厨房的这些物品当中有哪些是你认识的,有哪些是你不认识的。把这些物体进行分类,可以初步激发学生的生活意识。紧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猜测一下在厨房中的所有用具里面哪些物体是最重的。提出这个问题以后,学生马上就会回忆自己平时的生活经验,有很多孩子课余时间会做家务,洗碗刷锅这些家务活都做过,所以可能对这些问题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但也有些孩子平时在家里就是小皇帝和小公主,几乎不会做家务,所以他们往往只能猜出一只小碗的质量,猜不出那些炊具的质量。给学生留出五分钟的自主猜测时间,然后鼓励学生,将这个场景中的炊具选择几样你最熟悉的,按照质量从低到高进行排列,并且绘制成一个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将数学知识和量感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这种作业过程比较有趣,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紧接着,教师公布每样炊具的质量,要求学生互相交换折线统计图,同桌二人互相检查,综合判断对方给出的答案是否是正确的。检查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有些同学从最轻的炊具到最重的炊具排列得整整齐齐,不光答案是正确的,而且数值也和教师给出的参考答案特别接近。但也有些同学对这些炊具几乎没有了解,答案几乎全军覆没,没有一个是正确的,通过这样的强烈对比,学生自己也会意识到,个人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存在的不足。开展这样的课堂小游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将高年级阶段的数学知识与量感紧密结合起来,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站在立德树人的角度,引导学生好好反思:“学习过本节课的知识,大家应该也感受到了有些同学的生活经验非常丰富,做这种任务的时候,简直是手到擒来,但也有些同学生活经验实在是太匮乏了,完成这种任务时,给出的答案一塌糊涂。所以大家回家以后要注意多培养自己的生活经验,这也是提高生活常识水平,提升数学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经过这样的引导,课堂的教学过程会变得更加有趣,有利于综合培育量感,并且在数学课堂上完善德育。

六、深化量感知识,丰富量感体验

围绕着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展开教学时,教师总是会害怕学生无法深度掌握数学知识,所以培养量感的过程中,很多内容都是被强行浅表化了的。以计量单位为例,培养学生这方面的量感时,除了在课堂上引入实际的物体和设计具体的教学情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几乎就没有其他的体验了。笔者认为,这样的教学理念是不科学的,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加独特的学习感受,帮助他们形成更加丰富的量感认知。教师应该把更加高级的数学知识与量感结合起来,深化学生的认识,这样可以进一步完善数学教学。

例如: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学习过量感的初级内容,而到了高年级阶段,自然也应该学习更加高阶的数学知识。比如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把数感和量感紧密结合起来,深化教学。比如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上拿出一个苹果,让学生猜测一下,这个苹果有多重?对于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个问题早在小学初级阶段就已经学习过了,所以回答这个问题几乎不存在压力。接下来,教师可以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若干份,让学生回答1/8个苹果大概有多重?这个时候学生就会开始思考,一个苹果的质量大概为150克,那1/8个苹果的重量就应该是150/8克,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要回答这个问题,似乎还要引入计算。虽然是老知识,但是结合了新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量感认知。当然,深化教学不只是从这个层面出发,教师还可以加大教学的难度,在多媒体上呈现多个物体的照片,并且给出这些物体的量值,比如多媒体上有一瓶矿泉水,这瓶矿泉水被喝得只剩1/3了,那么,这瓶矿泉水的质量就是180克左右。教师可以借助这个数据,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出这瓶矿泉水的质量,将知识之间打通教学,互相转化,可以完善学生的学习体验,又能够进一步巩固课堂的重点知识。更为关键的是,在这样的数学课堂上,学生可以比较清晰的识别不同物体的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虽然这样的教学并非绝对准确,但可以使学生在接受针对性指导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自身的估测技能,从而形成更加完整的量感。这对学生未来的成长也会起到比较明显的推动作用。

七、结语

所谓量感,是指视觉或者触觉等感官对事物速度、程度、规模等方面的直观感觉,也就是人们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或体验,对其大小、多少、厚重等方面进行的评估,是一种感性认识。对于小学生来说,量感主要指对长度、大小、重量、货币、时间等方面的感性认识,这些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关系密切。然而,量感的本质具有非标准化的特征,容易被小学教师所忽略。因此,有必要探讨小学生量感的培养策略,增强教师培养学生量感的意识,更好地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韩梅.培养数学“量感”提升数学素养[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0(4):62.

[2]黄庆松,梁杰瑜.基于小学数学实验的学生“量感”培养实践策略:以“长度单位”教学为例[J].西藏教育,2021(9):31-33.

[3]刘斯婧.优质体验多元练习:小学生数学量感的培养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1(6):67-68.

[4]李聪.基于体验式教学下小学数学“量感”培养策略[J].天津教育,2019(15):12.

作者简介:魏荣发(1979~),男,汉族,福建泉州人,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海滨实验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教学实践小学数学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