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AMI患者血脂水平、心室重构的影响

2022-04-19 08:17王永新
医药与保健 2022年2期
关键词:阿托心功能血脂

王永新

(洛阳市吉利区人民医院 内一科,河南 洛阳 47101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因冠状动脉急性缺氧、缺血导致的心肌坏死,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范畴,患者临床表现为间断性或持续性胸骨后疼痛,严重情况下可并发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危及生命安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是当前临床用于AMI治疗的常用双联药物,可有效抑制血小板活性,但报道称,部分AMI患者双联药物治疗后急、亚性血栓事件及“无复流”发生率较高。而他汀类药物在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抗氧化、抗血栓及抗炎方面均具显著效果,可实现对AMI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但临床对在双联药物治疗中的使用剂量一直存在较多争议。本次通过20 mg、40 mg阿托伐他汀在AMI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进行对比,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AMI患者血脂水平、心室重构的影响,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洛阳市吉利区人民医院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AMI患者72例,按随机投掷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47~76岁,平均年龄(62.35±6.81)岁,发病至入院时间6~26 h,平均时间(14.13±2.25) h,心功能分级Ⅱ级22例,Ⅲ级14例。研究组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2.43±6.84)岁,发病至入院时间5~27 h,平均时间(14.08±2.31) h,心功能分级Ⅱ级20例,Ⅲ级16例。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均符合《心血管病诊疗标准》中关于AMI的相关诊断标准;(2)均于发病后24 h内入院治疗;(3)动脉造影检查显示1支以上动脉闭塞;(4)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同意加入本研究。

排除标准:(1)合并肺源性心脏病者、瓣膜性心脏病者;(2)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者;(3)对本研究所用治疗药物过敏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药物治疗,密切监测患者体征,同时予以吸氧、纠正酸碱电解质平衡等基础性治疗。后给予参照组小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7,规格:10 mg*7片)口服,首次剂量10 mg/次,1次/d,无异常后增加用量至20 mg/次,1次/d。研究组实施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口服,首次剂量为20 mg/次,1次/d,观察无异常后增加用量至40 mg/次,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4周。

1.4 观察指标

(1)血脂水平:检测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血脂指标水平。(2)心室重构:经由超声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功能指标水平。(3)血清细胞因子及炎症指标水平:治疗前后抽取空腹静脉血5 mL,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半乳凝素-3(Cal-3)、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血脂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TC、TG、LDL-C水平低于参照组,HDL-C水平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脂水平比较(±s )

2.2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LVEDD、LVESD小于参照组,LVEF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s )

2.3 两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MMP-9、Cal-3、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s )

2.4 两组炎症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炎症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IL-6、TNF-α、hs-CRP指标水平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

表4 两组炎症指标比较(±s )

3 讨 论

患者受寒冷刺激、饮食不规律、过度劳累或情绪大幅度波动等因素影响,造成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大量聚集并形成血栓,进一步阻塞灌装动脉管腔后导致心肌缺血性坏死,从而引发AMI。该病多见于老年男性群体,患者心肌细胞坏死后无法完全修复,且存在一定的疾病复发可能,AMI发病率在近年间呈逐渐上升趋势,可引起心跳加快、胸痛不适、头晕、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患者休克甚至猝死。因此,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有临床研究证实,AMI发生后可造成心室重构及心肌纤维化,降低患者心功能。他丁类药物是临床常用调脂药,研究证实其可在抑制HMG-CoA还原酶活性的同时可减少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且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稳定动脉粥样斑块方面作用良好。药理研究证实,阿托伐他汀可有效减少脂质浸润、泡沫细胞的形成,控制动脉粥样硬化并预防血栓形成。阿托伐他汀对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有明显抑制作用,能够限制胆固醇的生物合成,降低患者血液内胆固醇含量。且该药具有多效性,可增加一氧化氮的生物利用度,帮助患者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风险,同时发挥其抗炎、抗氧化作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够抑制Toll(TLR)2和TLR4的表达,降低细胞对TLR2配体巨噬细胞活化脂肽的敏感性,以此抑制巨噬细胞增殖,使患者体内炎症因子分泌量减少。

TC、TG、HDL-C、LDL-C均是常用的血脂功能评价指标,其中TC、TG、LDL-C的异常升高提示血液黏度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相对大,且沉积于AMI患者动脉内的LDL-C可在激活巨噬细胞的同时引发炎症因子水平升高,进一步破坏斑块稳定性。本研究中,研究组治疗后TC、TG、HDL-C、LDL-C等血脂功能指标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参照组(<0.05),究其原因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够减少细胞内胆固醇的生物合成量,促使血清胆固醇清除,大剂量用药还可抑制内源性脂蛋白合成,调节机体血脂代谢情况,从而降低血脂指标水平。

AMI患者受到心肌损伤、负荷增加等因素影响,纤维细胞增生,胶原沉积修复并形成瘢痕,导致心室的大小、形状、组织结构发生改变,即为心室重构现象。MMP-9是对细胞外基质起降解作用的基质金属蛋白酶,可降解并重塑细胞外基质的动态平衡,也可通过释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而参与血管生成。Cal-3为半凝乳素族炎症因子,可有效提示AMI患者心力衰竭及心肌纤维化情况。NT-proBNP是内源性神经内分泌激素标志物,心血管疾病患者NT-proBNP水平异常升高,且机体应激状态下亦可导致NT-proBNP的大量释放,联同Cal-3指标可共同用于AMI患者心功能情况的评定。本研究中,研究组LVEDD、LVESD、LVEF明显优于参照组,治疗后MMP-9、Cal-3、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参照组(<0.05),提示患者心功能改善后,心肌供血情况及负性重构得以纠正。

IL-6是一种糖蛋白,主要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等分泌,能够影响机体免疫及炎症反应过程,趋化多种炎症因子聚集,促使AMI患者病变处平滑肌增殖,进而加重患者病情;TNF-α由单核巨噬细胞分泌,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能够破坏内皮细胞,导致血管受损或血栓形成,进而加重AMI患者体内炎症反应;hs-CRP主要由肝脏合成,是一种机体急性期反应蛋白,且与炎症反应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能够增加冠脉斑块易损性,促使AMI患者病情发展。本研究中,研究组治疗后IL-6、TNF-α、hs-CRP等炎症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参照组(<0.05),究其原因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够抑制TLR2和TLR4的表达,降低多种炎症因子的分泌量,从而发挥抗炎作用,改善炎症指标水平。

综上所述,同小剂量(20 mg)阿托伐他汀用药方案相比,大剂量(40 mg)阿托伐他汀用于AMI患者治疗的优势更为明显,可同步调节患者血脂水平并改善心室重构,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阿托心功能血脂
调节血脂要靠有氧运动
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效果评价
老年冠心病运用阿托伐他汀钙复合曲美他嗪的临床诊治效果分析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对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阿托伐他汀结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CRP、TNF-α、IL-6水平影响分析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综合康复护理对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效果观察
血脂检查中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