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禁渔第一年,鱼儿回来了

2022-04-19 09:44文/郜
初中生世界 2022年13期
关键词:刀鱼江豚长江流域

文/郜 阳

携千百年的沧桑滚滚而来,长江似一道历史性必答题横亘在我们面前:今天,该怎样对待长江?“不能愧对长江的哺育之恩啊!”无数人意识到,保护生态等于拯救自己,珍视长江就是善待人类。

2021年1月1日,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开始正式实行“十年禁渔”——这是人们给出的回答之一。长江禁渔以来,20多年未见的鳤鱼在洞庭湖被重新发现,刀鱼能够上溯到长江中游和鄱阳湖水域,多个江豚群体在两湖和中下游江段频频现身……

洄游鱼类代表长江刀鱼回来了

刀鱼每年2~3月间由海入江,逆流而上,在淡水中产卵。很多上了年纪的渔民都能忆起这样的画面:一网下去,捞上来扑腾扑腾的满是刀鱼。据记载,刀鱼年产量曾高达近4000吨;到20世纪90年代,年产量也有1000多吨;可进入新千年后,产量可怜到不足百吨……

回归,来得那么悄无声息——2021年3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在崇明管辖的长江水域开展鱼类监测时,一网下去捕捞到近200公斤的刀鱼,这在前几年不可想象。科研人员甚至畅想:“经过十年休养生息,船开过去大鱼就要跳进船舱了!”

在长江口,上海海洋大学鱼类研究室主任唐文乔多次调查研究后发现,河豚回来了,刀鱼变多了,中华绒螯蟹资源恢复迹象明显。“长江口生态功能正焕发出新的活力!”唐文乔强调,“当前还处于关键期和攻坚期。禁捕之后的变化,得用更长的时间来检验。”“水上不捕,市场不卖,餐馆不做,群众不吃”,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十六个字还会继续,长江刀鱼也将只是母亲河的孩子。

珍稀鱼类鳤鱼重现洞庭湖

去年夏天,科研人员在南县茅草街水域“南洞庭湖草龟中华鳖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监测到2尾鳤鱼,全长分别为34厘米、33.8厘米。要知道,上次在洞庭湖监测到鳤鱼,已是20年前了。与很多“初闻已是永别”故事的主角一样,由于堤坝造成的江湖阻隔、栖息地生境退化,以及水域污染、过度捕捞等原因,鳤鱼一度销声匿迹,从经济鱼类“沦落”为湖南省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

好在,“十年禁渔”的实施,让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得以休养生息。鳤鱼的现身,让人们对长江鱼类的保护与种群恢复多了一份信心。数据显示,2021年洞庭湖水域监测到的水生生物种类较2018年增加了近30种。

唯一鲸类动物江豚“活”起来了

“现在长江江豚明显比前几年多了,也胖了。”唐文乔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天生长着一张萌萌的笑脸,生性活泼的长江江豚是长江流域仅剩的鲸类动物,被亲切地称为“水中精灵”“微笑天使”。此前,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结果显示,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仅约为1012头,呈下降趋势;2021年2月5日,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正式向公众发布,其中,长江江豚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升为国家一级。

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全面禁渔第一年,江豚屡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在湖北武汉,长江城区江段多次出现江豚踪影;在江苏南通,江豚一家翻滚追逐的场景惹人驻足;在安徽安庆,江豚群体不断扩大……“随着江豚的生存环境改善,过去一年,江豚成群出游、江豚母子同游、怀孕江豚独游的画面都出现了。”唐文乔表示,江豚是长江的指示性物种,它的频繁现身反映出长江禁捕工作带来的生态环境改善。他进一步解释,“十年禁渔”后人们不再“豚口夺粮”,使得江豚饵料增多,为江豚回归提供了保障。

2021年底,农业农村部印发《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方案(2021—2025年)》。这是我国首个针对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出台的专项实施方案,对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恢复和流域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方案提出,到2025年,中华鲟、长江江豚、长江鲟等珍稀濒危物种资源保护将取得阶段性成效。

猜你喜欢
刀鱼江豚长江流域
2020年主汛期长江流域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侠美刀鱼
江豚“归来”
长江刀鱼价格疯涨
春馔妙鱼是江刀
黄帝战蚩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