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明清温病预防及非典型传变证治中芳香药应用规律研究❋

2022-04-19 09:35师小茜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卫气温病方剂

师小茜, 牛 阳

(1.山东中医药大学, 济南 250000;2.宁夏医科大学,银川 750001)

芳香药是一类具有芳香气味且带有挥发性的中草药[1],具有辟邪、解表、发散、祛风、开窍、清热、理气、除湿、化浊、补益、活血等功效,广泛用于温病预防及卫气同病、卫营同病、气营两燔、气血两燔等卫气营血非典型传变治疗中。然芳香药在温病防治中的使用原因及规律研究者甚少。本文以探究芳香药在明清时期温病文献中预防及非典型传变证治中的使用规则及配伍规律,旨在未来提高防治疗效及促进温病理论发展。本研究立足于明清时期温病学类著作,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V2.5”,对其中芳香药物方剂进行统计,并将纳入研究的方剂按温病预防类、卫气同病证、卫营同病证、气营两燔证、气血两燔证分类,分别研究其用药规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将《温疫论》《温热论》《温病条辨》《温热经纬》《湿热论》《广温热论》《重订广温热论》《松峰说疫》《温证指归》《时病论》《瘟疫条辨摘要》《瘟疫辩论》《瘟疫发源》《广瘟疫论》《治疫全书》《二分析义》《伤寒瘟疫条辨》《辨疫琐言》《温热朗照》《温热病指南集》《四时病机》等温病专著作为研究资料。

1.2 方剂筛选

纳入标准:属于温病范畴,如温病、温疫等;方剂中有主要症状描述;方剂中详细列出每味药物名称且芳香药个数≥2;方剂所含药物相同,但所述症状有明显差异时可录入第二次。

排除标准:不属于温病范畴,如伤寒、寒疫等;方剂中无症状描述;无具体药物名称或者方剂中芳香药物个数<2。

1.3 药物名称规范统一

为保证录入数据准确及规范,以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中的中药信息为依据,将处方中所涉及的中药名称进行统一规范化处理,如“马屁勃”统一为“马勃”,“紫苏叶”统一为“紫苏”并建立数据库。

1.4 数据录入与核对

本研究采用双人负责录入数据及核对,将经过筛选后的方剂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中“方剂管理系统”录入并核对,以确保数据准确无误,随症加减的药物不予录入。

1.5 数据分析

1.5.1 辨证分析 将纳入研究的方剂所附症状按卫气营血辨证分为温病预防类、卫气同病证、卫营同病证、气营两燔证、气血两燔证五类,分别研究其用药规律。

1.5.2 用药分析 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将录入后的方剂进行数据分析。运用“频次统计”“组方规律”“新方分析”等功能模块,得出明清温病专著含有芳香药方剂中高频药物、药物之间关系、核心组合及潜在的新方。

2 结果

2.1 方剂筛选结果

温病预防类16首方剂涉及芳香药38味,卫气同病证25首方剂涉及芳香药31味,卫营同病证3首方剂涉及芳香药8味,气营两燔证29首方剂涉及芳香药40味,气血两燔证13首方剂涉及芳香药24味。

2.2 用药频次分析

从系统中分别对5种类型包含的方剂进行用药频次分析,将频次≥3的列出(详见表1),卫营同病证中出现最多的为白芍,其频次为2,故未列出。卫气同病证、气营同病证、气血两燔证、温病预防类≥3中,芳香药物占比分别为50%、50%、42%、75%。

表1 方剂中所有药物用药频次

2.3 四气、五味、归经分析

从系统中分别对每个类型中的药物进行性味、归经分析,可以得出含有芳香药方剂中药物性味及归经情况(见表2)。

表2 方剂中所有药物四气、五味、归经频次

手工提取每一类型下的芳香药物,对其分别进行四气、五味、归经分析,可以得出含有芳香药方剂中芳香药物性味及归经情况(见表3)。

表3 方剂中芳香药物四气、五味、归经频次

2.4 芳香药物功效规律分析

经过手工提取每个类型的芳香药,通过对其进行药物功效分类得到以下结果(见表4)。

表4 方剂中芳香药物功效分类

2.5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应用关联规则分析方法,采用软件“数据分析”模块下的“组方规律”功能,分别对每个证型下方剂进行分析,首先设置支持个数及置信度,支持个数代表处方中药物组合出现的频次。置信度代表药物组合中,当A出现时,B同时出现的概率,该值越接近1则表示概率越大。由于每个类型下的方剂个数和涉及的中药数量不同,因此无法统一支持度和置信度,卫营同病证所含方剂和中药个数过少且无法统计,故不列出。故将温病预防类、卫气同病证、气营两燔证、气血两燔证(支持个数/置信度)分别设置为:(4/0.6)(5/0.8)(5/0.8)(2/0.6),得到以下结果(见表5)。运用“规则分析”,4种类型共获得28个关联度较高的组合,温病预防类8个,卫气同病类10个,气营两燔证8个,气血两燔证2个(见表6)。

表5 药物组合频次规律分析

表6 药对关联规则分析

温病预防类支持个数4、置信度0.6,卫气同病证支持个数5、置信度0.8,气营两燔证支持个数5、置信度0.8,气血两燔证支持个数2、置信度0.6的关联分析网络展示图(见图1~4)。

图1 温病预防类关联分析网络展示

图2 卫气同病证关联分析网络展示

图3 气营同病证关联分析网络展示

图4 气血两燔证关联分析网络展示

2.5 基于熵层次聚类的核心组合及新方分析

熵层次聚类分析主要挖掘相关药物之间的隐形关系。由于5种类型方剂数量、涉及药物的数量不同,对每个类型进行参数预读后,将气血两燔证、卫营同病证相关度分别设置为11、6,惩罚度分别设置为2、1。温病预防类、卫气同病证、气营两燔证三类的相关度均为8、惩罚度均为2。得到核心组合温病预防类6个,卫气同病证12个,卫营同病证2个,气营两燔证18个,气血两燔证10个(见表7)。

表7 基于熵层次聚类的核心组合

再在核心药物组合的基础上,使用无监督熵层次聚类,进一步挖掘出潜在的新方,温病预防类3个,卫气同病证6个,卫营同病证1个,气营两燔证9个,气血两燔证5个(见表8)。

表8 基于熵层次聚类的新方组合

3 讨论

3.1 卫气营血非典型传变之析

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临床因邪气性质、轻重程度、患者素体因素及失治误治,导致卫气营血的非典型传变,出现越期或重叠变化[3,4],类似于《伤寒论》中用于六经辨证中不能单用某一种经来归纳复杂证候的“合病”“并病”[5],虽为非典型传变,但临床常见,如新冠肺炎初期可见卫气同病证、卫营同病证,极期则可出现气营两燔证、气血两燔证[6]。因此,探寻卫气营血非典型传变证治规律有重要意义。

3.2 四气五味之析

通过用药频次分析,卫气同病证、气营两燔证、气血两燔证及温病预防类用药≥3的药物中,芳香药出现的频率分别为50%、50%、42%、75%,总体用药性质分别为偏温、偏凉、偏凉、偏温。可以得出,治疗温病时以寒凉之品为主,芳香药则以温热为主[7],以“温”治“热”,究其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新感引动“伏邪”的伏气温病[8],常需要芳香辛温透散之品解表透发,除“新邪”透“伏邪”;二是伏气温病中,“恶寒”是因温邪郁于肌表、腠理不畅导致[9];气营两燔证、气血两燔证由邪气外达不畅进而影响营分、血分,若只用寒凉之品则可导致气机凝滞,妨碍邪气透散亦或损伤阳气,因此配伍芳香辛温之品以助透散、护阳气[10]。

通过五味分析,整体用药及芳香药均以辛、苦、甘为主,辛可发散解表、行气活血;苦可清热燥湿;甘可补益和缓,辛开苦降发散泄浊;辛甘相伍,偏寒凉者发散解表,偏温热者通阳护卫[11]。

由此可见,明清温病专著含芳香药方剂在治疗卫气营血非典型传变及温病预防类中,以寒凉药物清热为主,配伍芳香之品,结合辛、苦、甘味,以达到散表热、清里热,调畅气机、透邪外出之功。

3.3 温病预防中芳香药用药规律探析

温病预防用药偏辛温,气味芳香浓烈,主入脾、肝、胃经。常用到芳香解表药(细辛、桂枝、白芷、羌活)、芳香化湿药(苍术)、解毒杀虫药(雄黄)等,故温病预防重在芳香避秽、解表化湿。关联分析中“苍术-雄黄”“细辛-苍术”“降香-苍术”使用最多,“降香-苍术”置信度最高为1。苍术辛苦温,通过调节肠道免疫系统,促进胃肠运动对消化系统起到“燥湿健脾”作用,其挥发油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对多种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12];雄黄性温、味辛苦有毒,常与苍术焚烧同用,可消杀空气中的病毒及细菌[13];细辛辛温行散,芳香透达,外用可取嚏,有通关开窍醒神之效,其挥发油成分有抗病毒、抗菌等作用[14,15];降香辛温,芳香清烈,有避秽、抗炎、抗病原微生物等作用[16];细辛、降香与苍术相伍,均可增强芳香避秽之功。新方1与除秽靖瘟丹(《松峰说疫》)、藜芦散(《松峰说疫》)相似,二者皆为外用法方,可时时闻嗅,达已病易愈、未病不染之功。新方3、4出自避瘟丹类方加减,如太仓公辟瘟丹(《治疫全书》)、避瘟丹(《松峰说疫》)、神圣辟瘟丹(《松峰说疫》)等,以上避瘟丹类方皆外用,可焚烧、可佩带,均有芳香避瘟之功效。

3.4 卫气同病证与卫营同病证中芳香药用药规律探析

卫气同病证与卫营同病证常见于春温、伏暑等伏气温病,用药均涉及肺经,前者以脾胃经居多,后者以心肝经居多。

治疗卫气同病证常用有解表药(生姜、柴胡)、理气化湿药(陈皮、厚朴、藿香)、清热药(黄芩、黄连、石膏)等,即可看出治疗卫气同病证时重在清热解表、化湿理气,符合伏气温病“清、透”的治疗原则。关联规则分析得出“黄芩-生姜”“生姜-甘草”为含有芳香药的常用药对,“羌活-甘草”的置信度最高。生姜辛温,归肺、胃、脾经,有解表散寒之功,挥发油及提取物均有明显的抗菌、抗炎效果[17,18];配伍苦寒清热之黄芩,可宣肺卫、清肺气;羌活性温、味辛苦,有解表散寒之功,挥发油、萜类等成分具有明显的抗炎、抗菌、解热镇痛之功[19,20];甘草甘平,和缓解毒,亦有抗菌抗炎抗病毒之功[21],与生姜或羌活配伍,可增加其解表热之功。新方分析1、2、5中燥湿药、化湿药、渗湿药居多,可用于偏于卫或偏于气且夹湿的卫气同病证;新方3、4、6中解表药为多,可用于偏于卫分的卫气同病证。

治疗卫营同病证常用补血药(当归、郁金)、清热药(连翘、金银花)、解表药(柴胡、生姜)等,重在清热解表,清营凉血。新方1用于热扰、热郁并存的卫营同病,郁金透热转气,当归补血活血,朱砂清热解毒,甘草生用清肺热,共奏清热解表、清营凉血之功。

3.5 气营两燔证与气血两燔证芳香药用药规律探析

气营两燔证与气血两燔证主入脾胃经,芳香药偏入脾、肝、肺经。

治疗气营两燔证常用清热药(黄芩、栀子、黄连、连翘)、开窍药(麝香、冰片)、活血药(郁金、当归)等,重在清气凉营,开窍活血。关联规则分析得出“甘草-紫苏”“朱砂-麝香”为含有芳香药的常用药对。紫苏辛温,香气浓烈,可解表、可行气,其挥发油及提取物等有抑菌杀菌之功[22-24];配伍甘草增加其抗炎抗菌之效;麝香性温,味腥香,开窍醒神,活血通经,因麝香酮能快速透过血脑屏障,可明显改善微循环障碍[25,26],与甘凉、归心经之朱砂配伍,增强其效。新方3、4、6中犀牛角(现代用药可换为水牛角)、生地清热凉血,配伍连翘、菊花透热转气,用于营热阴伤为主的气营两燔证;新方1中麝香、人工牛黄、金箔可芳香开窍醒神,适用于窍闭神昏为主气营两燔证。新方8、9中僵蚕祛风止痉,黄芩、黄连清热泻火,与柴胡、金银花、香附相伍,共奏清气透热、息风止痉之功,用于热极生风的气营两燔证。

治疗气血两燔证常用清热药(金银花、连翘、地黄、黄连)、开窍药(麝香)、活血药(当归)、泻下药(芒硝、大黄)等,重在清热泻下,凉血活血。关联规则分析得出“生地黄-当归”为含有芳香药的常用药对,置信度为1。当归甘温、气香,补血活血,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对造血系统有正向影响[27],可能与当归蛋白调节改变铁调素水平、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活动有关[28];与清热凉血生地黄相伍,可补血不留瘀,活血不伤正。新方1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大黄清泻热毒、破行瘀血;金银花芳香清热;朱砂清热解毒、镇惊安神,共奏清热安神、化瘀止血之功。新方3、4相似,黄芩清热止血,茯苓健脾宁心,冰片芳香开窍,配伍大黄清热行瘀或配伍连翘清热散结,可行清热止血、开窍宁心之功。

本研究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明清时期温病专著中含芳香药方剂在治疗卫气营血非典型传变及温病预防中,进行较为全面客观的分析,为指导临床应用及促进理论发展提供基础。此外,关联分析及新方分析的结果还需要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与临床实践做进一步验证。

猜你喜欢
卫气温病方剂
蒙医药清瘟杀黏类方剂组方的知识发现研究
从卫气与经脉关系论“审察卫气,为百病母”*
《黄帝内经》卫气昼夜循行节律及针刺时间研究
基于信任模型的中医药方剂相似度计算方法
中药方剂,新冠肺炎患者的福音
秋天失眠、嗜睡,《黄帝内经》提醒你注意肠胃保健
何谓中医“七方”
浅谈养阴法在温病各阶段中的运用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初探
浅析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