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中美针刺研究比较❋

2022-04-19 09:20王淑斌陈子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中美两国针刺

王淑斌, 陈子杰

(1.煤炭总医院针灸科,北京 100028;2.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北京 100029)

针灸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逐步被世界认可。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目前已有103个会员国认可并使用针灸,其中29个国家设立了相应法律法规,18个国家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1],针灸越来越成为一种国际化的医学潮流。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美关系的破冰,美国人迅速被针灸的有效性、简便性、安全性所吸引,在美国掀起了一股“针灸热”。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美国政府每年研究经费投入不断加大,无论是在针刺的临床研究还是机制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迄今为止,美国具有除中国之外最为严格和完善的针灸执业资格准入和执照考试的规范体系[2]。本研究以中美针刺领域的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可视化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5.7.R5为研究工具,基于知识图谱的研究方法,系统梳理了近10年中美两国在针刺研究领域的基本情况、研究热点及前沿趋势等,并通过比较分析进一步发现,两国在该领域研究的异同,为我国针刺研究向高水平发展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与检索方法

本研究选择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即SCI-EXPANDED、CCR-EXPANDED、Index Chemicus中的相关文献作为分析近10年中美两国针刺研究领域的数据来源。主题为acupuncture,文献类型为article and review,语种为English,时间跨度为2011年至2020年,检索国别为中国和美国,并经过多次筛选排除多国合作的文献。检索日期2021年3月6日,共检索到来自中国的相关文献3034篇,来自美国的相关文献1021篇。

1.2 数据处理方法

将检索到的4055条文献记录输出包括参考文献在内的所有项目。然后将数据以纯文本格式导入CiteSpace5.7.R5软件中。设置2年为时间切片参数,根据需要分析的内容选择相应的节点类型及算法参数,再进行可视化展示,即可得到相应的知识图谱及后台数据,结合图谱数据与相关重点文献的阅读,以综合分析近10年中美针刺研究领域的异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分析

2.1.1 年代分布 通过统计某学科的文献数量及其变化情况,以分析研究该学科的发展及其趋势是文献计量学的基本方法之一[3]。近10年,中美针刺领域文献的数量分布从曲线图可以看出(如图1),代表中国的红色曲线一路攀升向上,近10年来发文量逐年走高,特别是从2018年开始出现急速上升趋势,而代表美国的蓝色曲线则相对平稳。近10年来没有大幅波动,一直保持在每年百篇左右的水平。比较来看,美国在发文量方面各年均低于中国,特别是近两三年来差距显著增加。

图1 中美近10年针刺文献的年代分布

2.1.2 作者分布 文献作者是文献内容的创作者,是文献创新思想的主要输出者,是科学研究中知识发现的主要执行者[4]。通过文献的作者分析,可以快速了解该领域的高产作者、领军人物,便于实现对该领域的追踪与合作。据统计,涉及的美国作者254位,中国作者436位(见表1),可以看出中国作者的发文量明显高于美国作者。

表1 中美针刺领域前5位高产作者

2.1.3 机构分布 对发文机构的定量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机构的科研水平及对该领域的贡献,也为学者交流学习、合作提供了数据依据。统计发现,发文量排在前5位的中美机构中(如表2),北京中医药大学和亚利桑那大学分列中国与美国机构的第一位。中国机构的发文量明显高于美国。高等院校由于其丰富的科研资源与雄厚的师资力量,首当其冲而成为中美机构中主要的研究基地。

表2 中美针刺领域前5位高产机构

2.1.4 基金资助分布 中美两国体制不同,通过对基金资助论文的情况分析,一方面有助于我们了解中美两国不同的科研模式、科技政策及运行机制;另一方面也便于评价基金的实施效果,了解该领域两国社会地位的差异。据统计,全部文献的基金资助产出列前5位的基金及发文量显示,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发文1106篇,以绝对优势高居榜首(如表3)。诞生于80年代的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成立以来逐年加大投入、规范流程、优化比例,加速了我国基础学科的建设,培养了众多优秀的科技人才。美国资助基金绝大部分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NIH下属不同的研究中心,其中国立补充与替代医学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NCCAM)以资助发文397篇列位第一。其后依次是其下属的癌症中心、转化医学中心等。

表3 中美针刺领域前5位基金资助机构

2.2 中美两国针刺领域研究热点分析比较

2.2.1 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是作者对论文内容高度的概括和凝练,因此对文章的关键词进行分析,频次高的关键词常被用来确定一个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5]。采用CiteSpace5.7.R5处理4055篇文献,分别得到中美两国近10年针刺领域的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图2、3)。根据后台信息对这些关键词进行整理分析,按其出现频率由高至低排列,列出了中美两国针刺领域文献位于前10的高频关键词(如表4)。

表4 中美针刺领域的高频关键词比较

图3 美国近10年针刺文献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

2.2.2 高被引文献分析 研究热点是“在某一时间段内,有内在联系的、数量相对较多的一组论文所探讨的科学问题或专题”[6]。高被引论文是一定时期内被研究者引用频次较高的一系列文献,往往作为科学评价的重要指标,反映了该学术界在此时期内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按照文献共被引网络中被引频次的大小(图4、5),分别统计出中美两国针刺领域被引频次最高的前10篇文献信息(表5)。

图4 中国针刺文献的共被引网络图谱

图5 美国针刺文献的共被引网络图谱

表5 中美针刺领域的高被引文献

据前述,近10年中美针刺领域高被引文献的相关内容和高频关键词的综合分析,中美两国10年来在针刺领域的研究热点上相同之中见差异。两国在针刺治疗的疾病中都以疼痛性疾病为主,中美两国学者在针刺的镇痛作用方面达成共识,其中美国以研究针刺治疗腰痛最为突出。在当今循证医学模式下,中美两国在针刺领域均把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当作非常高的证据来源,在试验设计中采取随机、对照、盲法原则。在针刺手段上,中国学者更偏爱电针刺激,电针与传统手法针刺相比能够更加客观地控制刺激量,规避了临床试验中医者靠经验运用手法的不确定性。相比较多年前,针刺疗效确切机理不明的情况,当今中国学者更深入地从多层面、多角度科学阐释针刺的作用机理,成为针刺研究领域的热点方向,而美国学者则更多地从替代补充医疗方面诠释针刺疗法在美国的现状。

2.3 中美两国针刺领域研究前沿趋势分析比较

研究前沿是指“一组突现的动态概念和潜在的研究问题”。研究前沿是强调新趋势和突现的特征。陈超美博士在设计CiteSpace中认为,新兴的处于上升阶段的突变术语及被引突现引文更能揭示领域的新趋势和新动态,并利用突变监测算法来检测一个学科内研究兴趣的突然增长[7],基于突变(现)检测的知识图谱便成为探测学科前沿趋势的有效方法。突现是学科内短期陡然增长的关注率,无论是突变词还是高被引突现文献,往往都揭示了领域内研究的新动向,尤其是最近几年的突现情况常常蕴含了新的研究热点,成为学科未来的走向。本文详细列举了近10年来中美两国在针刺领域的高突现关键词和高被引突现文献(如表6)。

表6 中美针刺领域高突现关键词及高被引突现文献比较

结合高突现关键词和高被引突现文献及其施引文献内容的结果分析,中美两国针刺领域的前沿研究方面在共同的主题外又因其自身的国情而各具特色。中美两国都非常重视针刺镇痛的研究,无论是临床试验还是机制研究,特别是在偏头痛的治疗中,而美国在针刺治疗腰痛方面仍然处于前沿地位。当前美国阿片类止痛药物滥用与成瘾危机日益严重,针刺的镇痛作用在非药物疗法中脱颖而出,成为近期的研究主题。其次,中美两国还都持续关注针刺在癌症治疗中的作用,以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除了相同的研究主题外,中国针刺领域当今还特别关注针刺在便秘等胃肠动力、中风等疾病中的作用,神经再生机制、针刺的系统评价及绝经期妇女等特殊人群的治疗。而美国则更关注针刺作为替代疗法在疾病治疗中与常规疗法的相互补充及其证据研究。此外,美国将针刺疗法运用于儿童(包括婴儿)及其安全性研究成为近年来新的研究趋势。

3 讨论

本文通过知识图谱分析比较了中美两国近10年在针刺领域的研究异同,其中一些问题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值得我们探讨与重视。

3.1 抓住政策机遇,大力弘扬针灸事业

从近10年我国针刺领域发文数量来看,我国学者对针刺研究的关注度持续增高,科研成果产出丰富,特别是高质量的研究文献越来越多,较之前有较大的进步。特别是2018年后的爆发性增长,与这两年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国际环境的认可不无关系。2017年1月,习近平向世卫组织赠送针灸铜人雕塑;7月1日《中医药法》正式实施;中国针灸研究结果登顶级医学期刊JAMA[8,9];《金砖国家加强传统医药合作联合宣言》发布;10月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国家《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政策的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对针灸学领域的资助面和资助强度稳步提升[10],以及2018年美国联邦政府首次为针灸师这一职业分配了职业代码;“新针灸运动”的兴起;新针灸、慢性疼痛与人类健康国际大科学计划发起等一系列利好,为我国针灸事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

相对于2018年后国内针刺研究领域的蓬勃发展,美国则显现出相对平稳的研究态势。美国相当多的论文都是将针刺与瑜伽、认知行为疗法、正念冥想等方法相提并论,以探讨它们对疾病的治疗和改善作用。中医针灸在我国历史悠久,但在美国的真正发展不足50年,在西方科学主导人类科技进步的今天,针灸虽然正在逐步得到美国的认可和重视,但在美国尚未进入主流医疗体系,并被看作是一种补充或替代疗法,很多学者的学术论文都刊登在此类相关杂志中[11]。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美国公众的认可、媒体的宣传、政治的参与,针灸在美国的发展状态良好。在近10年,无论是在针刺临床试验还是实验室机制研究方面,美国都取得了很多瞩目的成绩,越来越多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参与其中,如哈佛医学院等大学院校,国家基金的资助比例也逐年提高,还涌现出了相当数量高质量的专业期刊。在针刺领域,我国学者的发文量虽然名列前茅,但其质量却良莠不齐,近些年才出现了一些高质量的研究文献。在文章的引用率、h指数等方面都比美国逊色,我们只有取长补短,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才能让我们的研究质量齐头并进,更好地把中国传统医学弘扬出去。

3.2 中美两国国情的不同决定了两国未来针刺治疗的侧重点

针刺作为镇痛的有效治疗手段,中美两国早已达成共识。通过文献的梳理我们发现,美国持续关注针刺对痛证的治疗热点且经久不衰,这与其国情密不可分。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阿片类药物滥用迅速增长,至今已成为滥用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报告,2017年有47600人死于过量使用阿片类药物[12],且死亡人数还在逐年升高,药物滥用给美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也给药品监管部门制造了巨大的难题。近年来,美国相关机构一直在寻找非药物疗法代替阿片类药物控制疼痛性疾病,美国总统特朗普在2018年10月签署的代号为H.R.6的法律中提到了针刺等疗法的镇痛作用,首次以法律文件的形式倡导用包括针灸在内的非药物疗法来减少美国人对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针刺因在镇痛方面的潜力在美国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我国除了痛证的治疗外,学者们对针刺治疗中风及帮助后遗症康复方面的兴趣越来越浓厚,高质量的文献越来越多。30年来,我国中风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目前我国脑卒中现患人数高居世界首位[13];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与发达国家降低趋势相反[14],所以针刺在我国中风患者中的应用远远超过美国,今后还要在很长一段时间继续成为中风患者康复的重要手段。

3.3 针刺循证研究要符合自身特点

古老的中国针灸早已蜚声世界,近些年来为给针灸的国际化提供了更多高质量的证据,提高了针灸研究的可重复性和科学性,越来越多的学者利用循证医学方法来评价针刺的疗效。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针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然而荟萃分析得出了不同的结果,很多研究都表明针刺疗效评价并不高,甚至很多国外学者得出了针刺疗效等同于安慰剂效应的结论。回顾这些针刺的临床研究文献并探究其内在原因,不难看出随着临床研究数量的日益增多,其质量却不尽如人意,很多试验设计和具体实施过程中的细节问题暴露出来。如针刺的量效关系[15]、时效关系[16]、“针刺得气”等这些问题。设计和实施的偏差又进一步影响放大了针刺疗效的客观评价,所以就导致了缺乏针刺高质量临床证据的产生,这些都是我们在今后针刺研究方面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遵循针刺疗法本身特点的循证研究,才能提供客观高质量的临床证据,让古老的中国医药学在世界站稳脚跟并发扬光大。

我们运用多学科方法结合关键文献的阅读,为针刺领域临床及科研人员清晰地呈现了中美两国近10年来在针刺研究领域的共同主题及符合各自国情的不同之处。在未来的发展中,“主流”“非主流”“常规医学”“补充替代医学”都不应该成为中国针灸走向全球的桎梏,我们在坚持传统的同时也不应该闭门造车,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的方法和手段开展研究,不断推动针刺学术的发展与进步。

猜你喜欢
中美两国针刺
飞马图彩色丝巾:中朝两国友好情谊的见证
全球化困境下的中美经济关系
清明的雨
1972—2022中美融冰50年
疫情背景下中美大国博弈:回顾与展望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虽有中美摩擦 难阻全面小康
中韩海域划界首轮会谈成功举行
牙痛苦相煎 针刺有要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