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雨竹窗夜话

2022-04-20 17:59
妇女之友 2022年4期
关键词:墨竹画竹陈师曾

我從故宫携回一部厚厚的《陈师曾书画精选集》。

翻阅画册时,我发现陈师曾山水册页中竟然有两帧《苏东坡赏心十六事》,其中一帧是《凉雨竹窗夜话》,对页题写“一角溪云缥缈,竹窗消受清凉。写得东坡快事,二人谈哽声长”。此画乃大写意山水,就像写生而来,生动清新,意趣盎然。以写意的笔法画了一片竹林,竹林左边临溪三二栋吊脚楼,前面屋子竹窗内可见有两人相谈甚欢,寥寥数笔,曲尽“凉雨竹窗夜话”这一情景,生动自然且意韵丰富,余趣无穷,给我很深的印象。

“凉雨竹窗夜话”,也容易把人的思绪一下子拉到遥远的宋代,恍恍惚惚在一片竹林里遇见苏东坡。以我之想,陈师曾画出了一个文人对另一个文人的追慕之情,画出了一个文人画家对另一个文人画家的敬崇之心。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苏东坡出生于竹乡眉州,也一生爱竹,不仅常常回忆家乡的竹林,谪贬在外,筑建房屋时也不忘在廊前窗下培植一丛幽竹,朝夕相看,如对良友一般。而且,苏东坡特别喜欢画竹,与文同共同开创了竹画艺术创作的重要流派“湖州竹派”,这一竹画派别最大特点是竹叶的画法,即叶面以浓墨写、叶背为淡墨,自此画竹始有“写意”一说。

然而,苏东坡的绘画作品流传下来极少,国内外仅面世三幅,其中两幅为墨竹作品。我们所看到的,是苏东坡的墨竹画论,如他在《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说:“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稍纵则逝矣。”“胸有成竹”则脱化于此。

故有学者认为,苏东坡在推广文同墨竹的同时,实际上是传播了他自己的思想,标志着宋代文人画走向了象征化,形成一种新的审美取向,并深刻影响了中国绘画美学观从再现走向了表现。

中国美术馆藏有苏东坡的一幅《潇湘竹石图》,一米绢本,天地清旷,远处的山水笼罩在雾气之中,近处有两块山石,石下长出几株虽然稀疏但生命力顽强的幼竹。画石用飞白笔法,画竹用楷书及行书撇、捺、竖、横等笔法,而稍加变化,画烟水、云山、远树则用淡墨点染,气韵生动。特别是那几株幼竹,竿细叶小,尚不太清楚看出浓墨淡墨,但还是能区别出苏东坡画的是雨竹。

同是竹子,在不同的气候会呈现出多种形态,因此画竹中有风、晴、雨、雪的许多变化。而《潇湘竹石图》中的这几枝新篁,虽然仅中间那一株竹枝稍微有下垂之感,其他皆自然生长,但竹叶却都是垂叶画法,用笔苍润、墨气浓厚,表现出风雨中竹子的竹叶挂满雨水、纵横披离、摇曳多姿的自然形态,清润之气扑人眼睫,清韵满纸。

清初画僧石涛曾说:“东坡画竹不画节,此达者之解。”石涛难得服人,他自己画竹必得画节,只为身处之境需要高调表明立场,但他对苏东坡的赞叹却是语出真诚,没有敷衍,还为此曾绘《朝云图》,即西湖碧波荡漾,环绕着孤山,山上修竹芊芊,几处屋舍俨然为栖禅山寺,寺中松林长眠着王朝云,并题诗《舟过六如亭》:“丰湖水碧草芊芊,蕴玉埋香五百年。过客停桡访遗迹,六如亭畔吊婵娟。”

石涛一生为僧,其画横逸矩矱,卓绝一代,王朝云可能是他唯一表露心迹由衷欣赏的一个女子。

苏东坡初识王朝云时,她是杭州歌舞坊的舞女,年仅12岁,以丫鬟的身份被苏东坡带回家里的。没有想到,苏东坡的女人中,唯有王朝云不计落魄最后陪伴着他,随他谪迁黄州,后来又随他奔赴蛮荒的惠州。“知我者,唯有朝云也。”或许,王朝云正是与苏东坡凉雨竹窗夜话的那个女子吧。

编辑/虽然

猜你喜欢
墨竹画竹陈师曾
陈师曾艺术理论及艺术风格
图示与观念:陈师曾《读画图》再分析
王春书
闫正国墨竹欣赏
画竹题诗
王光先国画作品
陈师曾 纳凉图扇 荣宝斋藏
“胸有成竹”
从《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探究文与可与苏轼的友情空间
咏竹、画竹情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