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竹

  • 画竹忌讳几人知
    安图》元·李息斋画竹法有双勾、写意两种。双勾是用细线条勾成轮廓,然后填色,这种画法必须充分了解竹的生长状态和结构,一笔不苟。写意的竹,也要分层次,近的竹在前,要用浓墨,远的竹在后,要用淡墨,这样才能够分得出前后、明暗的层次,增加韵味。可是有一点要记住,一根竹用浓墨就全部用浓墨,若用淡墨就全部用淡墨,绝不要在一笔上弄巧,兼有浓淡二色,反为不美。竹有风竹、雨竹、晴竹、老竹、新竹、新篁的区别。风竹表现竹在风中的姿态,枝叶随着风向作斜横飘动的状态,最不易表现者为竹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23年4期2023-05-01

  • 画竹忌讳几人知
    安图》元·李息斋画竹法有双勾、写意两种。双勾是用细线条勾成轮廓,然后填色,这种画法必须充分了解竹的生长状态和结构,一笔不苟。写意的竹,也要分层次,近的竹在前,要用浓墨,远的竹在后,要用淡墨,这样才能够分得出前后、明暗的层次,增加韵味。可是有一点要记住,一根竹用浓墨就全部用浓墨,若用淡墨就全部用淡墨,绝不要在一笔上弄巧,兼有浓淡二色,反为不美。竹有风竹、雨竹、晴竹、老竹、新竹、新篁的区别。风竹表现竹在风中的姿态,枝叶随着风向作斜横飘动的状态,最不易表现者为竹

    老年教育 2023年4期2023-05-01

  • “胸无成竹” ——谈郑板桥画竹写生
    表面上看好像是对画竹所提的学说,实则其内涵远不止于画竹领域,对于整个绘画领域来说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启示。具体而言,在绘画领域中的“胸有成竹”和“胸无成竹”看似对立、矛盾,实则不然。在中国美术史上,从宋朝开始,文人画的理论学说和实践活动便有了较大的发展,北宋苏轼提出的“胸有成竹”则是体现了宋代以来文人士大夫在绘画创作上的审美观。苏轼有文记载文与可画竹:“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2]此言不仅记录了文同画竹的过程,更是“胸有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2022-11-04

  • 从题画诗文角度观郑板桥“竹”画
    )郑板桥一生酷爱画竹,其笔下之竹千姿百态,笔墨下蕴含的意味也不尽相同。郑板桥在其竹画的题跋中曾不止一次对竹子的形象进行描述。在他心目中,竹子是瘦劲孤高、傲然不屈、节气冲霄的代名词。郑板桥的仕途极为坎坷,空有进士功名,但始终难以实现抱负,宦海浮沉十数载,然而官场黑暗却难以磨灭其高尚的气节。郑板桥在为官期间也经常画竹,像是在不断警醒自己为官为民,不与他人同流合污。一系列的人生经历让郑板桥更加坚信自己的道路,“乌纱掷去不为官”“任尔东西南北风”彰显出郑板桥高尚的

    收藏与投资 2022年6期2022-07-07

  • 不拘一格创朱竹
    致,拿起笔来准备画竹。然而,书案上的砚台里恰巧没了墨汁,案头只剩朱砂。于是苏轼就地取材,随手拿朱砂当墨开始画竹。有朋友问苏轼:“世间只有绿竹,哪来的朱竹?”苏轼听罢反问:“世间亦无墨竹。既然可用墨画,为何不可用朱砂画?”竹本来并不是黑色的,但以墨画竹,文人们习以为常,在头脑中形成了定式,谁再用其他颜色画竹,就觉得难以接受了。这种情况在我们的生活中屡见不鲜。人如果被某种思维定式禁锢,想象力、创造力便难以发挥,洞察力也会受限。不拘一格的苏学士却不会被框于范式之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22年7期2022-05-30

  • 君子比德于竹
    画题。千余年来,画竹名家辈出,画竹经验和理论得以不断丰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子很早就被赋予了美好的审美意象。其挺拔洒脱、高风亮节、坚忍质直、清秀俊逸等审美特质,寄托着文人的精神品格追求。作为君子美德的物化载体,竹子历来是文人非常喜爱的、经常吟咏和描绘的对象,文人墨士咏竹、画竹,凸显竹之风姿和风骨,寄寓自身的气节与操守。千载竹君文人爱竹、敬竹、崇竹、咏竹、画竹由来已久。《诗经·卫风·淇奥》中“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诗句,便有将

    中华瑰宝 2022年11期2022-05-30

  • 苏轼画竹
    致,拿起笔来准备画竹。然而,书案之上的砚台里,却恰巧没了墨汁,案头只剩朱砂。苏轼于是就地取材,随手拿朱砂当墨开始画竹——不要小看了苏轼这一随意之举,中国画中的朱竹就此诞生。有朋友感觉朱竹有些不伦不类,便问苏轼:“世间只有绿竹,哪来的朱竹?”苏轼听罢反问:“世间亦无墨竹,既然可用墨画,何尝不可以用朱画?”朱竹诞生的故事,今天说来很有意思:竹本来就不是黑色的,但以墨画竹,文人们就习以为常,在头脑中产生了定式——正所谓习惯成自然,谁再用其他颜色画竹,反倒觉得难以

    文萃报·周二版 2022年21期2022-05-28

  • 凉雨竹窗夜话
    ,苏东坡特别喜欢画竹,与文同共同开创了竹画艺术创作的重要流派“湖州竹派”,这一竹画派别最大特点是竹叶的画法,即叶面以浓墨写、叶背为淡墨,自此画竹始有“写意”一说。然而,苏东坡的绘画作品流传下来极少,国内外仅面世三幅,其中两幅为墨竹作品。我们所看到的,是苏东坡的墨竹画论,如他在《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说:“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

    妇女之友 2022年4期2022-04-20

  • 听竹 ——观戴卫画《板桥爱竹》
    需要气节的时候,画竹的人就是时代的英雄。只需三两片嫩叶,未来就会拔节,骨头就会进一步坚硬。画面的主人叫郑板桥。我是他邀请来的客人。一根竹枝用来给臃肿的欲望瘦身,几片叶子可以执在手中,如扇。竹风荡漾的时候,会有人认为我在制造江南的浪漫?因为主人的家喻户晓,人们是否只会重复他的应景之言:难得糊涂?画竹的人已经批评过竹笋,岁月里的顽疾颇似嘴尖皮厚,后来的气节一节高过一节,气节的最高处,已经是苦竹独坐,即便是换了人间,守节者一边笑傲江湖,一边永垂不朽。画竹的人最终

    扬子江诗刊 2022年1期2022-01-10

  • 猜猜看
    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秘诀在哪里呢?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都种上了各种各样的竹子,他还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 日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氣、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中,他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就立刻浮现在眼前。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 有位青年想学画竹,得知诗人晁

    格言·校园版 2021年15期2021-09-10

  • 郑燮“三段论”对油画创作启示
    桥在《板桥题画》画竹题记一则指出:“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郑板桥在绘制写意花鸟时,常用三段论来进行创作,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上述的创作过程笔者认为也可被用于今天的油画创作之中。一、寻找创作素材——眼中之竹阶段不论是哪种形式的绘画创作,最初都离不开对

    河北画报 2021年6期2021-07-14

  • 胸有成竹
    代有很多文人善于画竹,其中画得很好的有北宋著名画家、苏轼的表兄兼好友文与可。他在寓所周围种了许多竹子,无论冬夏晨昏,他都仔细观察。天长日久,竹子在他心中活了,他的精神也注入在画竹子身上了。每次他动笔画竹的时间很短,而“执笔熟视”的时间却很长。这个“熟”是仔细的意思。他在画竹前仔细地,看什么呢?在“看”心目中的竹子。他看的还不是一两竿竹子,更不是一两片竹叶,而是整个画幅。他要解决的是整幅画的布局,包括疏密、浓淡、远近、主次等。他在心中把竹子的形象孕育成熟了,

    作文周刊·小学三年级版 2021年8期2021-07-07

  • 文同:胸有成竹
    定论,白居易有《画竹歌》“植物之中竹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可见,唐代画竹已成独立题材,名家箫悦工于画竹,一色而有雅趣。此“一色”或许是指青或绿,而非墨竹的墨色,但至少已对画竹有了抽象化的表现,是工笔设色向写意发展的过渡。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四川盐亭)人。其善诗工书,篆、隶、行、草、飞白皆精,尤其擅画墨竹。元丰年间知湖州府,又称文湖州。文同是苏轼的表兄,亦是诗文书画的知音。文同画《筼筜谷偃竹》赠苏轼。苏轼观后

    美文 2021年11期2021-06-15

  • 胸有成竹
    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當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日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当人们夸奖他的画

    阅读与作文(小学低年级版) 2021年4期2021-05-07

  • 大雪压顶根坚劲 唯有竹笋舌尖香
    ,特别喜爱和擅长画竹,他题于竹画的诗也数以百计,丰富多彩,独领风骚。他在《竹石》图的画眉上题诗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难还坚挺,任尔东南西北风”,高度赞扬竹子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秉性。在中國革命史中,先辈们以竹题诗作画的也颇多,其中以方志敏烈士最为典型,他自撰对联挂于卧室以自勉:“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甚至他的儿女们也以松、竹、梅、兰命名,足见竹子在他心中的地位。他在革命的艰难关头写下了气贯长虹的史诗:“雪压

    中国食品 2021年1期2021-02-21

  • 成竹与灵犀
    。这词源于作画,画竹尚未落笔时,便先应胸有成竹,这早已成了画家们的共识。胸中之竹是对真竹观察后留下的形象印记。因记住了竹之形象,落笔便是对这记忆中具体形象的抄袭。因之,胸有成竹的情况中诞生的作品,不会太失败,但也不易创造出“超以象外,得其寰中”的杰出作品。灵犀应是一种灵感、感觉、感受,难以捉摸,但它却如蠕动的胎儿,令母亲坐卧不安。分娩的母亲不知胎儿是男是女,是肥是瘦,是美是丑。当作者感觉到非创作不可之时,缘于心有灵犀,正如母亲分娩缘于胎儿的蠕动。但灵犀比胎

    中外文摘 2020年1期2020-11-12

  • 郑板桥与竹
    生爱竹,他赏竹、画竹、咏竹,与竹结下了不解之缘,甚至可以说他的成就是建立在竹上的。人们喜欢郑板桥,在很大程度上是喜欢他的竹画、竹诗,乃至竹一样的品格。古代文人由于审美情趣、生活境遇、处世观点不同,对花草树木各有偏爱。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陆游爱梅,早已成为文坛佳话。大戏剧家李渔更把他所爱的花卉当作自己的性命,他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郑板桥爱竹,虽没有把竹当作自己的命,但他把竹当作自己的儿孙子弟,当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

    新青年 2020年2期2020-10-09

  • 胸有成竹
    ,字与可,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与可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經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竹子的各种形态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根本用不着画草图。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文学家晁补之称赞他说:“文同画竹,早已胸有成竹了。”后用这个成语比喻办事以前,已经有全面的设想和安排。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0年18期2020-06-19

  • 成竹与灵犀
    。这词源于作画,画竹尚未落笔时,便先应胸有成竹,这早已成了画家们的共识。胸中之竹是对真竹观察后留下的形象印记。因记住了竹之形象,落笔便是对这记忆中具体形象的抄袭。因之,胸有成竹的情况中诞生的作品,不会太失败,但也不易创造出“超以象外,得其寰中”的杰出作品。灵犀应是一种灵感、感觉、感受,难以捉摸,但它却如蠕动的胎儿,令母亲坐卧不安。分娩的母亲不知胎儿是男是女,是肥是瘦,是美是丑。当作者感觉到非創作不可之时,缘于心有灵犀,正如母亲分娩缘于胎儿的蠕动。但灵犀比胎

    意林原创版 2020年1期2020-02-18

  • 竹干的基本画法
    画竹一般先立干。竹干是分节的,每一节的长度不等,一般是梢部与根部较短,中间渐长,但有的竹种梢部缩短不明显。画竹前必先了解它的特点和生长规律,才能“成竹在胸”,掌握“笔情墨楹”,挥洒自如。 竹干的长势可以体现竹子的品行。竹干一般是由下向上立干,如竹之发;也可以由上而下立干。竹节由干环和箨环两部分组成,箨环围绕竹干一周,为竹节的下面部分;干环在箨环的上面,更加突出。 竹干有没骨法、双勾法、双勾烘染法、双勾填色法四种基本画法。没骨法示范 1、蘸浓墨,侧锋画出第一

    文萃报·周二版 2019年17期2019-09-10

  • 胸有成竹
    文同,字与可。他画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秘诀在哪里呢?原来,文同在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竹子,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日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竹子的样子立刻浮现在眼前。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有位青年想学画竹,得知诗人晁补

    故事作文·低年级 2019年5期2019-05-16

  • 画竹 清代郑板桥VS今人吴冠中
    画“三绝”,一生画竹最多,被誉为“画竹第一”。现在,郑板桥画的竹子动辄千万。这幅《七贤图》尺寸193cm×114cm,在2017年保利春拍上拍,成交价达到3162万元。这幅郑板桥七十岁所作《七贤图》,描绘修竹七枝,以七竹比喻七贤,竹姿疏落有致,竹节傲然挺立,具有一种刚正和倔强不驯之气。當代吴冠中被认为是少数能够顺畅地同耕于油画、水墨两个方面的艺术家。他的这幅代表作布面油画《竹海》,2016年保利秋拍成交价达到4370万元。吴冠中创作于1985年的这幅画,是

    投资与理财 2018年6期2018-06-19

  • 风骨墨君
    绘画史上涌现很多画竹名家。历史记载最早画竹始于唐代以吴道子为代表,后有五代李夫人(郭崇韬之妻),技法上多采用双勾着色。到了北宋,画家文同(1018-1079),字与可,世称石室先生,开创“浓墨为面,淡墨为背”的墨竹技法,以画竹盛名,他提倡心里有竹,才能画竹,“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由此得来。《宣和画谱》称其“善画墨竹,知名于时”。可惜传世作品较少,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墨竹图》一幅。图中所画竹干低垂成“S”形,一簇簇“介”字形竹叶努力生长,劲拔有力。与其同时期喜

    艺术评鉴 2018年4期2018-04-02

  • 不随流俗守初心 ——解读书画家胡继辉的画竹艺术
    和发展,至北宋,画竹逐渐成为独立的画科。东坡画竹如写字、山谷写字如画竹;文同更是开画竹之新风,其笔墨技法,流布至今,对后世均产生深远影响。“未出土时先有节,纵凌云处亦虚心”,是后人化自宋代诗人徐庭筠《咏竹》诗的题赞。“眼入毫端写竹真,枝掀叶举是精神”,是黄庭坚《题子瞻墨竹》的诗句。他们,都歌咏了竹子虚心挺直、高节凌云的形象和气质。徽宗时由蔡京、米芾执行主编的《宣和画谱》,231人参与绘制10门画谱,墨竹独列一门,供稿者达12人。画竹高潮,可见一斑。▲ 《清

    神州·时代艺术 2018年1期2018-03-06

  • 胸有成竹
    代有很多文人善于画竹,著名的有北宋画家、苏轼的表兄兼好友文与可。他在寓所周围种了许多竹子,无论冬夏晨昏,他都仔细观察。即使这样,每次画竹之前,他都不急于动笔,而是在心中把竹子的形象孕育成熟了,好像见到了他所想画的竹子一样,然后振笔直挥,追上他心中竹子的形象,就像地上的兔子刚跳起来,猛禽就飞扑下去,非常敏捷。文与可画竹的时间很短,动笔之前“执笔熟视”的时间却很长。这个“熟”是仔细的意思。既然还没有画出来,那他在看什么呢?在“看”心中的竹子。他看的还不是一两竿

    作文周刊·小学四年级版 2018年36期2018-01-03

  • 海派名师的画竹写意
    常赞美竹、咏竹、画竹、写竹,它们有着虚心亮节、潇洒挺拔的君子风度,世人常用竹来寄托自己的情感或以竹的品质为自己品格的发展方向。像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留下了“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名言;清郑板桥写下了名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提起海上名家竹类画作,我就想起嘉德拍卖场上曾经露面的张大千和弟子叶名佩1947年合作的《子猷看竹》立轴。叶名佩是经李秋君介绍于1946年拜张大千为师的。当时张大千在中国画坛可谓如日中天,能入

    检察风云 2017年19期2017-12-13

  • 漫谈画竹
    □ 张 震漫谈画竹□ 张 震中国人爱画竹,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北朝。竹画最早见于壁画和屏风画,主要在贵族的墓室里起装饰性作用。那时的竹画并不是独立的,多用于配景,根据画面的需要作为配角出现。唐德宗时期,有一个官居太子宾客的人叫于邵,绘制了一幅《松竹图》,并在画旁撰文《进松竹图表并颂》为唐德宗祝寿。于邵进士出身,是当时“表颂”官面文章的大家,有“朝廷大典册,必出其手”之称,这也是有记录、比较靠谱的以松竹为主要题材的纸质呈现。在此之前,也有关于三国时期关羽开始画

    老年教育 2017年10期2017-11-07

  • 竹梢之美
    朱静晗美术课练习画竹时,我一直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古人画竹只画五六节?为什么古人画竹画竹梢?也许是约定俗成吧。爸爸说:“竹梢难看,人们一般把它砍掉。”我陷入沉思:竹梢难看,难看到人们都不想见到它们吗?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咏竹颂竹,可是高雅的竹也有被否定的一面……竹梢是竹的枝叶,被砍了,竹子就无法继续生长了……尽管这样,我们还是发现了一簇未去梢的竹子。竹子的下半截正是文人们赞美的部分,竹干很直,风也刮不弯;根系很密,扎得深,一些根甚至暴露于地表,显出历经

    作文通讯·初中版 2017年9期2017-11-07

  • 高节人相重 虚心世所知 ——简论画竹艺术
    世所知 ——简论画竹艺术◎陈金晶/文“未出土时先有节,纵凌云处亦虚心”出自宋代诗人徐庭筠的《咏竹》。竹子以其虚心挺直、高节凌云的特性,作为我们中华民族虚怀若谷、奋发进取的崇高气节的象征。自古以来世人爱竹、种竹、画竹,竹子四季常青,特别是到了群芳落尽、万木萧疏的严冬,唯有竹子依然苍翠欲滴,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正因如此,人们赋予竹子丰富而深刻的审美内涵,也是历代文人墨客吟诗作画的惯用题材,并逐渐被总结成为中国花鸟画基本功训练的重要课程内容,凡有成就的画家,几乎

    群文天地 2017年5期2017-07-27

  • 胸有成竹
    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陰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日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

    阅读与作文(小学低年级版) 2017年4期2017-05-10

  • 保健名师 书画高手 ——记石狮市老年大学教师李添宗
    救死扶伤,还擅长画竹。近日,笔者采访了他。结缘艺术 画竹50年李添宗从孩提时代就十分喜爱画画,于是将其作为自己的爱好相伴一生。在医专学习毕业后,李添宗被分配至屏南县的一家山区医院,繁忙的工作之余,他也坚持画画。医院所在地是一个竹乡,与竹相伴的日子给他带来了很多灵感,竹叶的生长形态四季各有不同,善于发现的他细细观察着竹叶的特点,并运用到画作中,这一画就是50年。由于长时间近距离地观察竹子生长习性,李添宗无师自通,自成一派,他画出来的水墨竹画特别有神韵。在常人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17年3期2017-03-23

  • 画竹
    。那时候我也喜欢画竹,可我每次画,总是画不出它的神韵,我百思不得其解。一开始,我画竹是毫无章法的,自以为只要画出竹竿,补些叶子,达到形似的效果就可以了,哪里会去管叶子是长是短、是尖是钝、是老是嫩?所以画出来的叶子软弱无力,毫无生机。前些年,我又重新学画竹,感觉就不一样了。花鸟画都是写意,竹也不例外。尽管生活中竹鲜有错节的,画出来却不尽如此。竹节切不可衔接得天衣无缝,否则是会闹笑话的。错节的竹,更能突显竹旺盛的生命力,尽管生长受损,却仍迎难向上。这就是所谓的

    创新作文·初中版 2016年9期2016-12-23

  • 成竹与灵犀
    这词当源于作画,画竹尚未落笔时,便应胸有成竹,这早已成了画家们的共识。胸中之竹是对真竹观察后留下的形象印记。因记住了竹之形象,落笔便是对这记忆中具体形象的抄袭。因之,在胸有成竹的情况下诞生的作品,不会太失败,但也不易创造出“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杰出作品。灵犀应是一种灵感、感觉、感受,难以捉摸,但它如蠕动的胎儿,令母亲坐卧不安。分娩前的母亲不知胎儿是男是女,是肥是瘦,是美是丑。当作者感觉到非创作不可之时,源于心有灵犀,正如母亲分娩源于胎儿的蠕动。但灵犀比胎

    读者 2016年20期2016-10-09

  • 郑板桥与他的竹画艺术欣赏
    称“三绝”。他的画竹,更是名传天下,据记载当时“一缣一褚,不独海内宝贵,即外服亦争购之。”他画竹的功力很深,“五十余年,不画他物,”在他的笔下,无论新竹、老竹、雨竹、晴竹,无不挥洒自如,各臻其妙。他将中国画墨分五色之说(焦、浓、淡、干、湿),运用的左右咸宜,得心应手。他在69岁时曾画过一幅竹图(题诗“一枝潇湘出太行”),其笔墨之简练,气韵之生动,令人赞叹不已。那竹枝的弹性、竿茎的凸凹和竹叶的活力,栩栩如生、生趣无穷,令人觉得有一股生机勃勃的气息从纸上迎面扑

    工会博览 2016年20期2016-05-09

  • 成竹在胸
    王松兴【释义】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语出】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人物】文同(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今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以善画竹著称。他注重体验,主张胸有成竹而后动笔。他画竹叶,创浓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学者多效之,形成墨竹一派,有“墨竹大师”之称,人称“文湖州”,又称为“文湖州竹派”。北宋熙宁八年(

    小学教学研究·新小读者 2015年11期2015-11-09

  • 赏郑板桥《竹石图》
    摇曳的样子。板桥画竹有“胸无成竹”的理论,他画竹并无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直接取法自然。针对苏东坡“胸有成竹”的说法,板桥强调的是胸中“莫知其然而然”的竹,要“胸中无竹”。这两个理论看似矛盾,实则相通,同时强调构思与熟练技巧的结合,但板桥的方法要“如雷霆霹雳,草木怒生”。这幅《竹石图》中,壁立突兀的石崖之下有一丛翠竹,竹石的右上侧便是那首脍炙人口的五言诗,抒发着竹之高洁同作者的旨趣:“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乱崖中。千磨万折还坚劲,任尔颠狂四面风”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4年42期2015-07-27

  • 成竹在胸
    【释义】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已经非常熟练很有把握了。【近义词】胜券在握、心中有数【反义词】心慌意乱、惊慌失措、心中无数、茫无头绪【出处】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苏轼《文与可画(yún)(dāng)谷偃竹记》)译文:所以画竹必定要心里先有完整的竹子形象,拿起笔来仔细看去,就看到了他所想画的竹子,急速起身跟住它,动手作画,一气呵成,以追上他所见到的,如兔子

    学习报·七年级语文人文阅读 2015年11期2015-07-09

  • 咏竹、画竹情味生
    。关键词:咏竹;画竹;情结竹因身挺拔秀丽、叶潇洒多姿、形千奇百态;四季常青,姿态优美,独具韵味,情趣盎然而深受国人的喜爱。在长期生产实践和文化活动中,劳动人民还把竹子的生物形态特征总结升华成了一种做人的精神风貌,如虚心、气节等,而广为流传的竹之七德,更是对竹的精神给予了经典的总结:竹身形挺直,宁折不弯,是曰正直;竹虽有竹节,却不止步,是曰奋进;竹外直中空,襟怀若谷,是曰虚怀;竹有花不开,素面朝天,是曰质朴;竹超然独立,顶天立地,是曰卓尔;竹虽曰卓尔,却不似

    大观 2015年7期2015-05-30

  • 墨竹之变
    中唐时期,中国的画竹艺术已经成为专门的画科。唐竹肥美,宋竹强劲,元竹野逸,明竹寄情,清竹就简。纵观唐至清末千余年间墨竹作品,不难发觉其由色至墨、由工至写、自重形到重意的演变过程。古人讲求书画同源,墨竹是“以书入画”书画结合表现最出色的绘画种类,可谓“画竹,极尽书法艺术之能事”。唐代楷书是为主流字体。其圆润饱满的艺术风格直接映射到墨竹上,便是唐竹的丰腴肥美,充斥着唐人自信与达观,竹文化的观念意识在此时逐步得以确立和固化。此时墨竹的典型代表有被白居易誉为“举时

    中国收藏 2014年10期2015-03-12

  • 小议宋文治画竹
    帆先生在近世曾以画竹名显于世,吴湖帆笔下的竹子有疏淡清雅之韵味,竹叶有“凤尾梢卷”之势。虽不着色,但仍有缜丽丰润,苍翠华滋的富丽堂皇之感。吴湖帆的写竹之法显然以文同、吴镇之墨竹法为之,诸如《管道昇竹窗图大意》《赵松雪法》《仿顾定之之笔》《仿苏轼笔法》《拟文湖州幽篁》等遗作中可看出端倪。宋文治先生的画竹之法主要宗法元代的赵孟頫,同时又受到了其师吴湖帆的影响,尤其喜爱吴湖帆的雨竹。宋文治画竹以气韵为上,同时又追求高古的气息。纵观宋文治的绘画生涯,其所画文人之竹

    书画艺术 2014年5期2015-01-30

  • 板桥画竹解肝郁
    相传郑板桥喜爱画竹,除了竹的风骨能表现他洒脱、豁达、坚忍不拔的精神追求外,还因为画竹曾治好过他的肝郁症。郑板桥原是个有大抱负的学士,博闻多才,满腹经纶。由于他性格孤傲,既不逢迎讨好,也不随波逐流,所以生活很清苦,兼之心忧天下,于是得了肝气郁结之症,时感胸闷不适,胁肋隐痛,胃口不佳。眼看他一天天消瘦下去,家人请医生来诊治。可他索性连医生也不愿见。一天,他见窗外疾风下的竹子仍然枝节坚韧、不屈不挠,不觉触动了他的灵感,取过纸笔砚墨,画下了一幅清雅坚劲的《风竹图》

    中医药通报 2013年5期2013-01-24

  • 郑燮的《石竹兰图》
    美感。他说书法如画竹,书法有浓有淡,画竹亦有浓有淡;书法有疏有密,画竹也有疏有密,充分发挥了他书法与画竹艺术的结合。叶衍兰在《清代学者像传》中说郑燮画的竹“画竹神似坡公,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他一生三分之二都在画竹,对竹有深厚的感觉,在《题画竹》跋中说“板桥画竹,不特为竹写神,亦为竹写生,瘦劲孤高,是其神也;豪迈凌云,是其生也;依于石而不囿于石,是其节也;落于色相而不滞于梗概,是其品也。”他还在《竹》中说“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

    文物天地 2009年10期2009-12-10

  • 成语典故
    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风雨,他都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形象画在纸上。日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就立刻浮现在眼前。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

    作文周刊·小学五年级版 2009年33期2009-07-27

  • 江南一竹 金陵尹石
    从著名的画家尹石画竹说起。当你看到尹石先生所画的浩瀚竹海或几枝青翠的竹子,你仿佛可以看到晋代高雅而狂放的“竹林七贤”在丰茂的竹园里雅集:他们或饮酒长啸或弹琴吟诗或指点江山的动人情景,使你甚至依稀见到那终日不能离开竹林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和爱竹胜过食肉的苏东坡。当我们看到尹石丰富生动的以竹为题材的画作时,你似乎触摸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心灵。他画的那些竹林为我们打通了古代社会精英的精神世界。画家尹石为何对画竹情有独钟?难道冥冥之中有神灵相助……原来尹石家居南京虎

    翠苑 2009年2期2009-04-30

  • 郑板桥画竹 治好肝郁症
    相传,郑板桥喜爱画竹。除了竹的风骨能表现他孤傲自赏、清高不俗的精神追求外,还因为画竹曾治好过他的肝郁症!郑板桥原是个有大抱负的学士,他博闻多才,满腹经纶。由于他性格孤傲,既不会逢迎讨好,也不愿随波逐流,所以生活很清苦,兼之心忧天下,于是患了肝气郁结之症,时感胸闷不适,胁肋隐痛,胃口不佳,消化不良。眼看一天天消瘦下去,家人请医生来诊治,可是他索性连医生也不愿见。一天,他见窗外疾风下的竹子仍然枝节坚韧、不屈不挠,不觉触动了他的灵感,遂取过纸笔砚墨,画下了一幅清

    健康必读 2009年4期2009-04-26

  • 苏东坡画竹作字
    者并不多见。例如画竹,他跟当时的画竹名家文与可是来往密切的,并且从文与可那里得到不少画竹的教益,可惜,他画竹总还是不那么顺心。这件事,连苏东坡自己也感到有点儿遗憾。他总结了自己画竹的经验,这样写道:……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3年3期1983-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