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竹忌讳几人知

2023-05-01 13:44张大千
老年教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画竹浓墨淡墨

□张大千

《四季平安图》元·李息斋

画竹法有双勾、写意两种。双勾是用细线条勾成轮廓,然后填色,这种画法必须充分了解竹的生长状态和结构,一笔不苟。写意的竹,也要分层次,近的竹在前,要用浓墨,远的竹在后,要用淡墨,这样才能够分得出前后、明暗的层次,增加韵味。可是有一点要记住,一根竹用浓墨就全部用浓墨,若用淡墨就全部用淡墨,绝不要在一笔上弄巧,兼有浓淡二色,反为不美。

竹有风竹、雨竹、晴竹、老竹、新竹、新篁的区别。风竹表现竹在风中的姿态,枝叶随着风向作斜横飘动的状态,最不易表现者为竹竿在风中有弹性动态的感觉;雨竹的枝叶稍下垂,有湿重的意思;老竹是竿粗叶少;新篁乃是竿细枝柔,叶叶向上。

每个竹节上出枝、出芽的问题,往往为人忽略。根据实状,每一竹节在左发枝,一定是在右发芽,第二节则一定变为在右发枝、在左发芽。因此,作画时小地方也需注意,如作诗词,要字斟句酌。画理严明者,应该首推元朝李息斋,由他入门,一定是正宗大路。下面略举李息斋的画竹方法:

画竹所忌的是“冲天撞地”“偏重偏轻”“对节排竿”“鼓架胜眼”“前枝后叶”等。枝叶要在刚劲快利中求柔软谐和,在柔婉姿媚里求刚强中正。而在分开断开的地方,又要有相连相属之意。

画墨竹要墨色匀停,下笔平直,两边似有界限,自然就会圆正。不可画得臃肿、偏斜、墨色不匀,或一些粗、一些细、一些枯、一些浓,以及节空或长或短,等等。

画竹枝各有名目:生叶的地方叫丁香头,相合处叫雀爪,直枝叫钗股,从外面画入的叫垛叠,从里面画出的叫迸跳。画枝时下笔一定要有遒健、圆劲、生动的意态,一直连绵下去不断,行笔要快速,不可迟缓。老枝就挺然而起,节大但枯瘦;嫩枝则和柔而婉顺,节小而肥滑;叶多就枝垂下来,叶少就枝昂起来;风枝、雨枝也由于每类情态的不同而随时变化,不可拘泥于一种方式。

画竹叶下笔要劲利,实按而虚起,一抹便过。稍微迟留,就钝厚而不利了。这是写竹最难的一关。

在画竹方面有所不宜而应忌讳的,如粗枝忌像桃干,细的忌像柳枝等。而最忌者,第一忌一竿孤立而生,第二忌两竿并排而立,第三忌好似叉形,第四忌好像井字,第五忌好似手指或者像蜻蜓一样。所有竹的反、正、向、背、转、侧、低、昂、雨打、风翻,都各有它的姿态,要细心去领会,然后画出,才能尽善尽美。

古人画竹称作“写竹”,因为画竹同写字一样,用笔要完全合乎书法。书法的第一要诀是要练好“永”字,因为“永”字包括侧、勒、努、、策、掠、啄、磔八种方法,这些都通用于写竹。画竹枝,更须用写篆书的方法。画竹叶,也要写成“个”字、“介”字和“川”字形状,但必须用一两笔来破开。古人所说的“逢个不个,逢介不介,逢川不川”,就是这个道理。

画竹应先写竹竿。从上写下,像写字一样。每一竹节为一段,起笔略重,一拓直下,驻笔时向左略略一提即收,这样一节一节地画下去。梢头稍短,渐下渐长,到近根的地方又慢慢地短下来。待画完后,再出枝画叶。在离开的竹节空处,用浓墨写横道,用笔要从逆势进去然后翻出来,两头放起,叫作点节。讲到顺势,直的竹竿必须从上写到下,这是顺笔。如果竹竿倒在右边,就要从下或由里向外画,此时要看情形,顺着笔势的关系来画。

画竹最后画竹叶。竹叶必须生动,决不可将竹安排得如图案一般,尤忌部位一样,必定要非常自然方可。

《桃竹雪羽》张大千

猜你喜欢
画竹浓墨淡墨
画竹题诗
论中国画“淡”的美学意义
浓浓墨香溢煤海
浓浓墨香溢煤海
论中国画“淡”的美学意义
饱蘸浓墨写禅声
咏竹、画竹情味生
板桥画竹解肝郁
善的想象力通向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