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好乡村振兴“金融田”

2022-04-20 03:33王宗
风流一代·TOP青商 2022年4期
关键词:普惠江苏金融

王宗

在江苏,银行、保险机构不断引入“金融活水”,支持试点乡镇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金融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活水之源。

如何绘制乡村金融新蓝图,打造乡村金融新生态?耕好乡村振兴“金融田”是关键。

近年来,江苏财政、金融机构对“三农”的“关注度”大大提升了乡村产业发展的“加速度”。“财政+金融”支农路径越走越宽,助力农业基础越打越牢,铺就一条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金融活水”浇灌万亩良田

在扬州市江都区小纪镇,养殖大户景元锋正在给虾苗投喂饲料。作为小纪镇的“明星产品”,罗氏沼虾的养殖让景元锋尝过不少甜头。但受疫情影响,养殖场资金没有及时回笼,虾苗都无法购买。当地农业银行了解这一情况后,采用“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方式,第一时间为他发放了100万元贷款。

景元锋说:“我们有了这笔钱之后就能够按时拿苗、打饲料款,保证一年的生产,就能把该赚的钱赚到手。”

聚焦优势行业、特色产业、产业集群、专业市场四大金融需求集中的领域,“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的模式,把具有共性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农户打包,制定统一的金融服务方案和差异化的授权,进而批量投放贷款、提升放贷效率,第一时间满足客户融资需求。截至目前,当地农业银行已经在扬州为3818户个体经营户及农户授信达16.43亿元。

中国农业银行扬州江都支行副行长袁海波说:“对于金额需求比较小的农户,我们引入‘惠农e贷’这个产品。它是纯信用的,不需要任何的担保和抵押,解决了他们担保难的问题。”

在江苏,银行、保险机构不断引入“金融活水”,支持试点乡镇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在南通如皋搬经镇,南通银保监分局引导银行贷款近2亿元,着力打造黑塌菜培育、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在连云港市赣榆区厉庄镇,银行业陆续拨付2亿元资金,推进一万多亩的樱桃大棚和生产技术中心的建设,助力这一传统特色农业增添新的活力。

连云港市赣榆区厉庄镇谢湖村党总支书记谢修振表示:“市银保监局联合各大银行对我们村的产业进行有效对接,去年建设了江苏樱桃组培中心,为下一步推进江苏樱桃产业的高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一个个美丽乡村在金融的精准滴灌下逐渐实现精彩蝶变。这些特色产业成功的背后,无一不是经过财政优先支持、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拧成一股劲,合力让一个个“土特产”闯出了名堂,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共赢相生的新路。

自2020年江苏省级乡村振兴投资基金设立运作之后,16只子基金参投了40多个省内项目,有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不少地标产品备受资本青睐。江苏银行等16家金融机构与江苏省农业农村厅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大对农业农村领域的投资。

“我行围绕江苏11个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166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服务优势产业、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全年投放农业产业贷款超过500亿元。”江苏银行党委副书记季金松说。截至目前,江苏银行涉农客户已达近6.5万户。另据统计,截至2021年5月末,江苏省19个试点乡镇贷款余额1443.7亿元,比试点初期增长85.4%。保险金额1443亿元,比试点初期增长137%。

活水引来,万物生长。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向纵深推进,金融机构在特色产业开展了生动实践,有效疏通了金融资源流向农村的梗阻。

用绿色金融打造“金山银山”

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需要绿色金融的有效支持,推进绿色金融有利于拓展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资金的直接来源,强化开源效果。这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政策,在投融资决策中要考虑潜在的环境影响。

在盐城市射阳河口东南侧海域,由射阳龙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创建的海上风电场,57台风电机组叶轮迎风缓缓转动,处于正常运转状态。该项目完成405兆瓦海上风机一次调频动态试验,正式投产后,成为国内首个具备一次调频功能的海上风电场。

“这个项目是农业银行重点支持服务的项目,也是农业银行聚力服务全市新能源产业的生动实践。”中国农业银行盐城分行公司业务部负责人介绍。该行组建专业团队,专门跟进对接服务全市新能源产业。自介入该项目后,该行先后为该项目一期海上南区30万千瓦风电项目、二期10万千瓦风电项目提供了信贷支持,总授信达25亿元。目前已投放贷款15.52亿元,为该项目的成功投产注入了强劲的金融“动能”。

绿色金融除了支持绿色产业的发展,更为建设美丽乡村不断助力。在各地政府、银企携手努力下,江苏省特色小镇竞相涌现,汇集了具有成长潜力的特色优势产业,集聚成绿色宜游的新业态。

青砖黛瓦的乌衣巷、蜿蜒流淌的古运河、小桥流水的秦淮人家,青山绿水充满了无穷诗意,每个江苏儿女心中都有对这片热土魂牵梦萦的记忆。建设美丽乡村,为留住人们心中那一抹乡愁提供了有机载体。

在宿迁,春看衲田花海,夏有曲水风荷,秋赏红枫之恋,冬来梅村煮雪。由工行宿迁分行牵头组建5亿元银团贷款支持的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一年四季景致各异。这片苏北最大的天然次生林在2015年提质扩面后,更是成为华东地区、淮海经济区观光休闲旅游的新地标。

在无锡,太湖之滨的灵山拈花湾小镇,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在向远道而来的游客传递着闲适、恬静之美。现在这里已建成集旅游、度假、商务休闲于一体的禅意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吸引成千上万游客为之驻足停留,而在这背后,金融机构优质服务成为重要支撑。

这两个旅游胜地是江苏生态保护走向纵深的一帧剪影。宜居环境不仅提升了农民的幸福指数,也为当地创造了经济、社会效益的双赢局面。无锡农商行董事长邵辉表示,该行结合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出台重点县区“三农”金融服务专项方案,为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农家乐、特色小镇方向转型助力;通过支持山水林田湖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等向17家公司投放贷款余额近10亿元,让身边的绿水青山真正成为农民的“金山银山”。

用普惠金融润泽农村发展

普惠金融又称为包容性金融,是指在机会平等、商业可持续与成本可负担的基础上,金融机构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的有效金融服务,特别强调满足农民、低收入人群、残疾人等群体的金融需求。它与侧重于推动节能环保、生态治理,推动绿色生产、生活的绿色金融共同为乡村振兴助力。

江苏省北部的新沂市马陵山镇小周村,20摄氏度左右的温室大棚里,黄瓜长势正好。54岁的脱贫户李顺达正忙碌着。以前,李顺达经常外出,四处找活。在新沂农商行的帮助下,他建了这座占地4.5亩的大棚。如今,他一边照顾家里,一边在大棚里种植黄瓜。像李顺达这样受益于扶贫贷的人不在少数。据了解,小周村有经营能力的脱贫户基本都在新沂农商行有扶贫贷款。

以扶贫贷为代表的农村普惠金融正日益繁荣乡村。江苏省北部的新沂、中部的兴化、南部的如皋等地,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农商银行不断创新普惠金融服务模式、丰富惠农信贷产品、支持具有地方优势特色的产业发展。通过结对帮贫、信贷扶贫、产业带贫、智力助贫多维联动,金融精准扶贫由“漫灌”向“滴灌”转变,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农村普惠金融与脱贫攻坚、地方经济发展同频共振,让越来越多的脱贫户实现致富梦想。

新沂农商行是江苏金融机构践行普惠金融的一个缩影。普惠金融服务站和惠农支付点已成为不少地区“助农”“便农”“惠农”的延伸柜台,将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送到田间地头,真正做到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總而言之,随着资本的持续进入,乡村“造血”功能正在不断强化,成功的例子不断涌现。有的村通过转型发展吸引资金,发展乡村民俗进而成为旅游大村;有的村改变种养结构,富民富村;有的村利用传统优势产业,引进资本打造高端品牌……内生动力与金融助力相得益彰,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猜你喜欢
普惠江苏金融
江苏:让非遗在生活中绽放光彩
水韵江苏
水韵江苏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The Great Unbanked
成都市普惠金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普惠金融的“黄金时代”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