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活动要关注儿童的社会参与

2022-04-20 03:32张定强王金燕解璐遥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社会参与数学教学

张定强 王金燕 解璐遥

【摘要】社会参与是发展儿童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向度,也是全人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数学教学活动需要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反思层面融入社会参与的“基因”,探寻数学教学中社会参与的机制,营造良好的教学生态环境,让数学教学回归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初心。

【关键词】数学教学;关注儿童;社会参与

一、引言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关系着人的发展、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社会进步的事业[1]。儿童是国家的希望,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必须在不同的学科教育中夯实儿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品德和智慧。数学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2]。每个儿童都应当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这样才更有力量应对复杂、多变、不确定的现实挑战。

社会参与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包含责任担当与实践创新两个方面,强调学生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本文中的社会参与是指儿童融入社会系统中的认知、行为、情感参与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活动中建构各种和谐关系的过程,并在建构中形成责任担当与实践创新素养。数学教学是师生基于数学而进行的双向活动,也是儿童社会参与素养形成的重要途径。无论是教学理念层面,还是实践层面,教师都要高度关注、探究儿童社会参与的机制与策略,创造一切机会,为儿童社会参与提供先期的经验,使其拥有社会智慧、社会能力和社会兴趣,从而拥有强烈的社会参与感、建设感和奉献感。

二、在教学设计中融入社会参与的“基因”

数学教学活动一般包含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方面。教学设计是在教学理论指导下为了使教学有计划、有目标、有反思、有秩序运行而做出的一种规划[4],这种规划影响着数学教学活动的效率和学生的成长。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设计时,需要在分析数学要素、解读课程标准、研读教材、精确分析学情的基础上,结合所传授的数学知识,在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析出、教学方法与资源选择、教学流程安排中融入社会参与的因素,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多地融入社会元素,营造合作、沟通、交流、创新、思辨的情境,让学生在社会现实中体悟数学的意蕴。社会参与是人的本质属性,教师应通过设计社会参与元素,使儿童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成为一个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时代新人。为此,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设计中,适当融入科学、技术、工程、经济、人文等学科元素,促进学生合作精神的养成和创新性思维的发展。

儿童的数学学习主要有“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模块。以往的数学教学中,[JP2]教师淡化了对社会参与因素的融入,数学教学活动有去现实化的倾向。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度推进,迫切需要教师基于社会参与维度进行教学设计,以开拓学生数学学习生活化的路径。

通常,数学教学设计有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宏观层面主要指在大概念视域下的设计,如“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模型思想”等。教师在这些大概念下进行教学设计,就是要把社会参与的“基因”置于设计的核心之中。数学教学既为学生未来美好生活奠定基础,也为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提供先期经验。因此,教师要基于把握社会坐标的视角,与航天航空、国防安全、生物医药、信息能源、海洋工程、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等社会领域的核心议题相关联,在教学设计中将数学融入学生可预期的未来活动之中。比如,对于“测量”知识点的大概念教学设计,教师可以融入“天问一号”探测器的测控系统和导航系统等相关知识。如“从火星发射的电子信号需要约22分钟才能到达地球”这条信息,可以为学生感受“时间”与“距离”[JP3]提供体验的平台、思考的时机和反省的时间。进而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好奇心、增进爱国主义情怀的同时,使学生直观感受到大数测量的意义。

中观层面主要是单元教学设计。教师要基于触摸社会现实的视角,融社会参与因素于教学设计中。如在“综合与实践”模块中,教师可以结合当下的新冠肺炎疫情,以“制作新冠肺炎手抄报”为题进行单元教学设计。具体有:将新冠肺炎与人类健康等方面的知识相结合;将口罩的使用、洗手的频次、通风的时间等议题融入统计学的相关问题链、逻辑链和思考链中。学生在掌握“四基”的基础上,体会了数学与健康的关系,能够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并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中去。

微观层面主要是课时教学设计。教师要基于学习目标达成及责任担当素养形成的视角,构建学生能够切实参与、体验、感受和辨析的社会参与性活动。如在“调和平均数”概念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构建汽车上下坡(坡长相等,速度v1,v2不同)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在参与思考、辨析的认知中理解2v1v2v1+v2的意义,感知速度与现实生活的关联度,发展在交通安全行驶中的社会责任感。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无论是宏觀、中观还是微观层面的数学教学设计,教师都要有融合社会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适宜的社会参与情境及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实践活动中,体悟责任与担当、实践与创新的学习要求。

三、在教学过程中践行社会参与的方案

数学教学过程是对教学设计方案的具体实施。无论是建构教学环节,还是具体的讲解、练习、互动、交流等,一个基本的着力点就是要使课堂上的语言、行为充分地接“童气”,最大限度地体现社会参与的因子。数学教学承担着塑造生命、塑造灵魂、塑造新人的使命。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儿童在理智上、道德上和身体上的健全,就必须从综合和有机的意义上让儿童参与数学活动,并从中认识到他的社会成员身份,让儿童的同情心、责任感、是非感和灵敏性得到发展[5]。因此,数学教学过程不能离开社会生活,不能缺失社会参与,要把数学教学活动置于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活动体系中,让儿童能够在学校里过上真正有意义的社会生活,为迎接未来社会生活的挑战做好前期准备,从而达到培养儿童社会智慧的目的。

如在“数与代数”模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融入财商教育,让学生学习财经知识、掌握理财技能、通晓理财观念。如在进行人民币等相关单元的教学时,对于低年级的教学,教师可以用学生看得见、听得着、接地气式的动作和语言,讲述一些与货币关联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货币的起源、功能及价值,学会正确使用、存储人民币,理解劳动、货币、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而形成热爱、尊重劳动的意识。对于中年级的教学,教师要注意与低年级相衔接,可以通过生活案例,让学生了解个人和家庭的日常收支,学会合理使用零用钱、健康购物、理性消费等,进而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对于高年级的教学,教师要有统筹规划、系统实施的思维,让学生了解银行储蓄、理财、股票、保险、基金等投资的基本常识,尝试制订零钱存储、旅游规划、适度投资等理财计划,通过对人民币的学习真正触摸社会中的财商知识,建立正确的理财观,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6]。

又如在“统计与概率”模块的教学中,最常见的是以“垃圾”为主题,开展系列化的教学实践活动。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考察垃圾来源,链接“我”作为垃圾源,统计“我”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分析不同类型垃圾产生的原因,了解垃圾分类的标准和处理的方式等,结合化学、物理等学科知识预测不同类型垃圾的降解时间,使学生从质与量的视点思考垃圾生成与处理的相关经济、商业问题,生发出对“垃圾问题”的深度理解。学生在这种观察、收集、分析、推理、思考、探究数学的过程中真正打开了视野,体会到自然与生命存在的意义,学会从社会关怀的角度热爱自然,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懂得在活动中给予他人和自己身心上的照顾。这样持续性的教学实践能够促使儿童真正发生变化,是数学教育迫切需要的,应当积极倡导和推广。

事实上,小学数学课程中与数学相关联的领域十分广泛,如建筑类、游戏类、生活类、艺术类、科学类等。教师要不断挖掘与渗透数学中的社会参与因素,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与社会真实、亲密地接触,跳出传统教学中“狭隘、注重形式、僵化”的知识传授模式,提升学生对社会环境的认知。特别的,教师要指引学生从“社会应用的可能性”这一角度来理解所学数学知识的价值,将社会智慧(观察和理解社会状况的能力)、社会能力(经过训练的控制能力和参与社会发展的能力)及社会兴趣融入数学教学活动中,实现社会参与视角下的儿童智慧、能力和兴趣的发展目标,进而增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责任意识和共情能力。

四、在教学评价中表征社会参与的力量

数学教学评价渗透在数学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多种评价工具诸如语言、检测、评语等对儿童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促进儿童数学进步。那么如何寻找适切的评价工具,促使儿童更快地融入社会、参与社会,进而形成责任与担当、实践与创新的素养就成为数学教学评价追寻的目标。在一些特定情境的数学学习中,儿童需要赞扬,但更需要批评,因为批评比赞扬更有力量。过多的表扬、称赞、回避批评等会造成抗逆力的消退。儿童需要在数学逆境中成长,以形成抗挫、抗逆的品质。

为此,教师需要充分认清评价的意义,找准评价坐标,立足实际,使评价能触及儿童的灵魂并产生效力,让儿童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抗逆。一个基本的评价着力点就是要从大视野、大格局中分析儿童数学学习的过程,特别是要分析儿童个体与社会诸多方面相互碰撞所形成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把儿童带入真实的社会中,深度地参与一些社会活动。这样,儿童既能掌握客观的数学知识,又能形成自己的主观认识,还能共享知识,坦然面对数学学习中的得与失、成与败,有效地进行自我评价,增强元认知和评判能力,进而在数学学习中增进社会责任感、国家认同度和国际理解力。

要使数学教学评价发挥作用,打破用成绩、用对错甄别儿童是否优秀的片面性评价,教师就要拓宽评价视野,创设适宜情境,让评价介入儿童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如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诸如全班身高、体重等数据进行整理及分析,使学生在感知、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形成统计观念;再列举大量的事例让学生进行辨析和讨论,使学生感受真实的社会现实情境,便于学生透过现象分析本质。如教师可以创设如下情境:某牙膏商称,用了他们的牙膏后,用户报告龋齿数少了23[KG-4][XC百分号TIF],为了增加这则数据的可信度,牙膏商表明这则数据来自“独立第三方实验室”(看似很真实,实则数据的样本数只有12人),你是怎么看待这个广告信息的?再如厂家招聘时,用平均工资作为员工的薪资水平,但平均工资受极端值的影响较大,如果把一个亿万富翁和几个普通员工的工资平均一下,大家的平均工资都在千万元以上。[7]这种在现实情境中让学生参与事实的评价,可以促使学生在更深层次上认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差别,理解在不同情境下正确地使用数据的集中趋势现象。

因此,数学教学评价要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量化思维与思维训练的优势。教师可以把评价置于数学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在日常现象中体会数学的力量,逐步形成辩证思维,养成正确的数学评价观。同时,教师可以将数学学习内容和人类普遍关注的重大社会性议题同向聚合,让学生形成对社会的深切关怀,培植自尊自律、诚信友善和感恩之心,培养热心公益、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主动作为、明辨是非的意识。

五、在教学反思中建构社会参与机制

未经反思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教学,数学教学反思伴随着数学教学活动的始终。反观课程改革二十年后的数学教学,仍然存在着过分注重解题技巧与强化知识记忆的现象,与数学教学所倡导的新理念、新目标不相符。教师想要纠偏过分注重知识传授的现象,就要在大概念、大单元思想的统领下,使数学教学真正实现育人目标。首先,教师要基于描述、分析、解释社会现实的视角进行教材的二次开发,让教材中的数学知识回归生活与童趣。其次,教师要基于“会观察、会思考、会表达”的视角进行教学设计,使教学设计能够触摸社会和“童气”。然后,教师要基于参与、交流、合作的视角建构教学进路,使数学教学过程更加接近社会和童真。最后,教师要基于社会智慧、社会能力和社会兴趣的视角进行教學评价,使教学评价与教学反思更加连通社会和童心。

基于此,教师需要在教学反思中建构社会参与机制。一是要以数学课程标准的社会参与“基因”作为指引,使数学教学有接“童气”的逻辑方位,让数学知识、能力、素养在社会参与下,在情境与问题、思维与表达、交流与反思中形成与发展。二是要以儿童现实作为融入社会参与的逻辑起点,让数学教学有接“童气”的内容建构,以儿童的生活为基底、儿童的天性为基点,把数学融入儿童熟悉的、关联的、综合的社会情境中,使儿童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儿童发展正相关。三是要以儿童发展作为融入社会参与的基本方向,使数学教学有接“童气”的价值取向,让儿童的“四基”“四能”及核心素养在与社会的融通中提升,进而形成强大的社会行动能力和社会敏感性。

因此,数学教学反思中要形成社会参与机制的建构,首先要纠偏教学理念中的“脱境”思维[8],重构儿童与社会生活及世界意义相关联的理念,回归社会参与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其次要弥补数学教学理论上社会参与的缺失,明晰社会参与中的数学和数学中的社会参与,在一体化中使数学社会参与化,使社会参与数学化。最后要根治数学教学实践中缺脚手架的“呆滞”顽疾,分析社会参与和数学教学活动相互渗透、互动式的逻辑关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基于社会参与的视角提出具有挑战性、迁移性的问题,让儿童在发现、提出、分析与解决社会生活的问题中,真切地触摸、感受社会现实,经历、体会数学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并与不同形式的诸如学校数学、家庭或社区数学、日常数学和数学家的数学相融通[9],在做中学数学,在社会中学数学,在参与中学数学。

如对于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材设计了北京奥运会金牌榜、运南瓜、卫生评比等活动。这些有趣的活动是学生熟悉的、喜欢的,易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学生在参与交互活动中,易于回顾、反思和体会数学解决现实问题的力量。另外,在拓展练习中,教材展示了孵小鸭与孵小鸡的问题,更接“地气”,也更有拓展的空间。如通过调研不同生物的生命周期,学生能进一步感悟生命与死亡的辩证关系,充分展现了社会参与机制中数学教学的育人力量和反思价值。

六、结语

数学教学活动关注社会参与是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教师唯有在教学活动中融入社会参与因素,方可使儿童体验、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深切领悟到数学是自然的、有用的,才能为儿童持续发展奠基坚实的社会能力、社会智慧和社会兴趣,助推儿童学习品質的优化和学习进阶的提升,从而在数学教学中真正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数学教师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来建构社会参与体系,建构良好的数学教学生态环境,强化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成效之间的关联,在更宽广的社会交往视域下促进儿童的数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课题组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4]张定强教学设计素养:内涵探析与发展路径[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9(2):67-71

[5]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赵祥麟,任钟印,吴志宏,译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6]黄娇艳“财商启蒙”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上海教育科研,2019(8):70-74

[7]克韩用真实的数据来骗你[J]发现,2021(1):34-37

[8]吴刚论中国情境教育的发展及其理论意蕴[J]教育研究,2018(7):31-40

[9]蔡金法数学教育研究手册第四册数学教育研究热点初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猜你喜欢
社会参与数学教学
引导社会参与丰富老年教育形式研究
英国的高校自治与政府调控及启示
网络民粹主义近十年(2007—2016)的研究梳理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烟台市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