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文体亮点开展说明文教学

2022-04-20 03:48郭光芳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说明文文体小学语文

摘 要:要想抓住文体亮点,开展说明文教学,教师就要做好创新设计,梳理文本特色,探寻教学切点;校准文本目标,呈现教学要点;基于文本价值,启动教学思考;把握文本基调,助力教学发掘;创新文体训练,延伸教学视野,启动学生阅读思维,在对比阅读以及内化训练中锻炼学生的学科认知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说明文;文体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2)11-0022-03

引  言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些说明文,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拓宽了学生阅读学习视野。教师要抓住文体亮点,展开教学设计,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迪,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说明文文体特征比较鲜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是最基本的关注内容。教师要对这些文体特点做重点推介,组织学生展开深入阅读和对比思考,自然启发其学科思维。说明文有特殊的文体特点,语言平实严密,不乏灵动性,教师要有创新设计意识,让学生在说明文中找到阅读感觉[1]。

一、梳理文本特色,探寻教学切点

说明文文本特色主要体现在顺序、方法、语言等方面,教师在具体梳理时,要对一些概念进行解读,对学生阅读思维进行引导,给学生提供阅读认知对接的机会。说明文能清晰明白地说明物、事、理,需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的支持。教师要先进行知识传授,要求学生在掌握文体特点的基础上展开深度思考,在实际应用中内化说明文文体知识。特别是说明语言,这是教师施教的重点内容,学生对说明语言比较敏感,而生动性说明不仅能够凸显事物的特点,还能够强调色彩和情感。教师从这个角度出发,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展开鉴赏性阅读,能提高教学效率。

说明文文体特色比较鲜明,教师可以做分类梳理,还可以借助一些教学情境进行引导,让学生展开深度阅读和思考,以便形成崭新的学习体验,促进对说明文文体的认知。教师利用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要求学生展开深度思考,对说明文文体特征进行感知体验,同样能够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成效。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一课时,教师先与学生一起阅读文本内容,对其中的主要情节进行梳理,鼓励学生进行质疑性阅读,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以问题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开始阅读文本内容,很快就提出问题:这块琥珀是如何被发现的?松脂球怎样变成化石?科学家对琥珀的形成做出推测,其准确性很高吗?……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筛选,组织学生进行深度交流,并鼓励学生多梳理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等内容。从学生问题的情况能够看出,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琥珀形成过程上,因为没有更多历史资料的佐证,科学家进行推测是正常的。学生对相关现象质疑,能够激发积极思考的意识。因为涉及自然科学,其深奥性是毋庸置疑的,教师没有纠缠于科学原理的推演,而是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运用的角度进行讲解,给学生提供了适当的学习思考机会。

说明文有自己的文体特征,學生对这些特征还不能完全掌握,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要有意识做出倾斜设计,引导学生对说明文文体特点做深度解析,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教师的教学引导带有方向性,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做出对应设计,这能够让学生在主动性学习中找到阅读思考的出口。学生对说明文文体特点不是很熟悉,教师应有意识地进行问题启示,给学生深入思考的机会,促使学生了解说明文文体特点,自然建立说明文体例思想。

二、校准文本目标,呈现教学要点

在进行说明文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对教学目标做校准处理。因为相比记叙文,说明文的文体特征更为鲜明,其目标设定也更具有针对性,所以教师要对这些目标内容进行筛选,形成更多对接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说明对象等,都可能成为教学目标涉及的内容。教师要有统合意识,做出观照性设计,利用目标校准教学方向,让学生将学习目标作为阅读任务来看待,这样才能建立更多阅读教学亮点[2]。说明文阅读教学目标设定要体现文体性,教师在表述时要有所体现,让学生顺利进入说明环节。

说明文阅读学习要关注文体特点,教师需要在学习目标筛选、教学指导、任务投放、活动组织等方面做出一些设计,让学生自觉展开学习和思考,在深度研究中达成学习共识,建立说明文文体认知基础。以《蝙蝠和雷达》的教学为例,教师在目标介绍时,可以要求学生从蝙蝠和飞机夜间飞行的关系展开思考,鼓励学生利用多种信息渠道收集仿生学案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观察和探究的精神。虽然目标设定没有特别标记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等专业名称,但每一个教学点都没有离开说明文文体。仿生学是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对接结果,教师要求学生从这个角度展开阅读思考和信息收集,目的是让学生建立对接思维,对仿生学有更直观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仿生案例,借助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信息,将对接性阅读活动推向高潮。

教师对教学目标进行筛选和创新处理,为学生做出明确的阅读规划,能给学生带来全新阅读体验。学生对说明文阅读还比较生疏,所以教师设定清晰的任务,组织信息收集、案例介绍、生活对接等学习活动,都能够为学生的阅读学习提供更多积极帮助。学生对说明文文体的认知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仿生学生活观察和信息收集展开创新探索,不仅能开阔学习视野,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一定的帮助。教师指导学生对仿生学相关现象做展示和介绍,与说明文文体形成对接,能使学生对说明文文体特征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基于文本价值,启动教学思考

说明文独特的属性特点,决定了其存在价值。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做深度发掘,找到教学设计切点,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思考时,也要做好对接处理,让学生明确说明文与其他文体的不同之处,这些特点有哪些阅读价值,说明文为什么有特殊的顺序设定,说明方法应用有什么样的规律,如何做对应解读。将这些问题作为阅读目标,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使学生形成深刻的阅读认知。教师在解读文本阅读价值时,要注意对接学生阅读思维。

教师针对学生学习心理做延伸设计,结合一些生活热点新闻组织阅读,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让学生在延伸思考和讨论中接触更多说明文文本内容,这对全面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有重要作用。例如,在教学《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时,教师先做题解:一个世纪是一百年,呼风唤雨是指人们自由地控制自然。阅读这篇说明文,看看我们人类是如何支配大自然的。在学生阅读文本内容后,教师要求学生提出一些疑惑问题,展开互动交流,集中解决一些典型问题。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师还要适时做出对接,结合当下科技发展情况做延伸设计,如登月工程、火星探测等,这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学生可从其他信息渠道找到相关信息,自然形成阅读对接,对说明文价值做理性归纳总结;也可借助多种信息渠道展开素材收集,从多方面进行阅读和感知,促进阅读认知的顺利内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讲述相关文章内容,将课堂学习做延伸处理。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延伸训练任务,要求学生结合时事新闻,介绍火星探测的相关文本内容,给学生提供更多阅读思考的机会。对学生的介绍情况,教师要做出针对性设计,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课外信息收集和相关文章阅读中掌握更多说明文文体知识。学生对说明文阅读价值做梳理和归纳,需要有较高的眼界和较宽的视野,教师不妨进行一些指导启示,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做好阅读对接,自然建立阅读认知。说明文追求顺序的明晰性、说明效果的直观性、说明语言的周密性和灵动性,教师从不同角度展开引导,能够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

四、把握文本基调,助力教学发掘

说明文有基本的感情基调,这点与记叙文没有太多不同。教师从感情基调方面展开引导,目的是进行对比阅读,让学生能够建立清晰认知:说明文并非完全是客观介绍,也可以渗透一定的情感因素,特别是说明语言的解读和分析,能够带来丰富的阅读体验。在说明文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说明语言进行鉴赏性学习,从精准度、对接性、周密性、灵动性等不同角度进行解析。

学生在阅读说明文时,不仅能进行知识的积累,其情感调动也比较频繁,如果教师能够做出针对性设计,就能为学生规划清晰的思维方向。例如,《飞向蓝天的恐龙》这篇说明文从生物演化的角度进行说明,恐龙从地面飞向蓝天,这是科学家的一种推测,也是生物适应生存环境的一项自然选择。学生对这些带有神奇色彩的演变过程充满好奇,自然有深入阅读的兴趣。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抓住学生心理进行教学设计,要求学生对科学家的推测做理性分析,促使学生产生科学研究的兴趣[3]。在训练设计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文本后,用故事讲述的方式,将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讲述清楚,表达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学生自然进入阅读、交流、思考的环节,其阅读认知开始内化。有学生这样讲述:恐龙是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但随着环境的变化,陆地已经不适合恐龙生存,这些恐龙只好选择天空来发展。恐龙体重都比较重,要演化需要一个很长的时期,这样才能成功飞上蓝天,这无疑是一种适者生存的表现。也有学生说:恐龙能够飞上蓝天,说明恐龙是聪明的动物,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后,它们能够随时做出自我调整,让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最后,教师要对学生讲述情况做归纳总结,肯定学生的表现。

教师组织学生做故事陈述,给学生提供了主动展示的机会。学生在具体讲述时,需要对说明语言做消化处理,以提升说明的准确性、生动性,这无疑是典型的文体性训练设计。教师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要求学生对相关情节进行思考,肯定科学家的推测,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这些设计和组织,都能够对学生形成一种心理冲击,顺利调动学生的阅读思维,在情感渗透过程中内化学生阅读认知。

五、創新文体训练,延伸教学视野

在进行说明文训练设计时,教师要做好文体对接,组织学生进行现场介绍、实物展示、仿写交流,这些都能够为学生提供训练机会,让学生对说明表达方式形成深刻认知。教师没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专业术语教学,只要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相关内容进行设计,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训练学习,便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体验的机会,促进其学科认知的形成。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对应训练,给学生提供模仿和内化的机会。如果教师能够布置一些别样的训练任务,学生就会积极响应,训练效果也会更为突出。例如,在《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作者用童话手法进行说明,其语言表达极为生动,学生对这样的说明语言留下了深刻印象。教师在训练设计时,可以要求学生做仿写实践: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植物,这些植物的生长习性存在个体差异,选择最熟悉的一种植物展开观察,利用活泼的语言展开说明,写成小品文,准备参与班级展示活动。学生在接受任务后,开始记忆搜索。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做生活观察,寻找身边熟悉的植物,如家庭培植的花卉、花园中的树木、公园中的青草等,都是可以选择的对象。随后学生展开热烈讨论,对选定对象做重点探索。在学生完成仿写作品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展示,让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和互动评价。最后,教师可以选出一些佳作进行重点展示,对优秀作品进行专业点评,给其他学生带来写作启示。

教师组织学生做仿写训练,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分析、归纳总结、展示的机会,成功调动了学生读写主动性。学生进入生活观察环节,对观察对象做细致研究,然后做形象介绍,这是一个带有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学生从中获得的学习体验更为深刻,其学习认知更为丰富。小学生有比较强的模仿意识,教师设计仿写任务,能够给学生的感官带来冲击,增强训练效果。

结  语

说明文有其文体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做具体阅读时,要注意从文本特色、文本目标、文本价值、文本基调等角度进行调研,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说明文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文体特点解析中建立阅读认知。说明文涉及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的应用,教师抓住这些文体特点进行教学,为学生做出针对性引导,能够形成更多教学亮点,也能促进学生阅读认知成长。

[参考文献]

[1]袁惠娟.小学说明文教学策略探微[J].基础教育论坛,2020(33):38-39.

[2]徐海娣.浅谈小学语文科普说明文教学[J].新课程导学,2021(02):43-44.

[3]宗永杰.抓住文本特点突破阅读教学难点:连环画课文《咕咚》教学反思[J].新课程研究,2021(10):103-104.

作者简介:郭光芳(1978.11-),女,福建寿宁人,任教于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第二实验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说明文文体小学语文
来来来,一起装修数据库——说明文也能很生动
说明文阅读专练
另类文体巧谋篇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考场作文的文体规范
话题作文全功略(三) 符合文体要求
文体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