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2022-04-20 03:48陈国煌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策略探讨课程教学小学数学

摘 要: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模式下,很多教师认为课程教学只是单纯地提高学生的成绩,让学生应付将来的考试。而在这种应试教育的观念下,学生对数学知识只是进行机械记忆,不能融会贯通,课堂学习积极性极低,对课堂活动的参与也极为有限。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教学策略的探讨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2)11-0046-03

引  言

近年来,有效教学一直受到国内外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为了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构建有效教学环境,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详细分析,尝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进行设计。数学课程教学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为了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要认真了解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总结出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尝试通过合理化的数学教学手段提升效率,构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能够使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共同发展,是教育工作者追求的主要教学目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本文从教学实例出发,结合教师的日常教学收获和经验进行分析。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枯燥

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较深,认为数学教学应遵循模板设置,不需要采用其他的教学方式[1],只需要让学生记住重要的知识点以应付考试,学习成绩能有所提高即可。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常常采用“满堂灌”的方式,一味地要求学生背诵数学定理、概念,忽视学生的思考。久而久之,学生不仅会觉得数学学习枯燥、乏味,还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不愿意主动跟随教师进行数学问题的探究。

(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无法正确地看待自己的角色和定位,认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经验不足,需要教师的指导。这种指导逐渐变成了以教师的观念主导学生的学习。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指示去阅读、分析、理解,对知识点之外的内容没有自身的思考,不懂得如何提出自己的问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行为极其单一,无法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对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也没有自己的思考。这对学生的有效学习是极为不利的。

(三)课堂中的交流互动少

课堂上的互动交流对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开阔学生的视野是极为有利的。教师如果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交流,就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不论是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交流,还是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都能增加课堂学习的乐趣,使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知识与经验。但是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交流互动这一部分,很少引导学生与自己或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交流。这就导致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四)情境教学流于形式

小学生的年龄小,学习经验不足,无法长时间集中精力参与一项教育活动。针对这一现象,部分教师应认识到情境教学的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的课堂实践过程中,部分教师没有切实地联系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课堂情况,导致情境教学脱离学生的发展水平,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此外,部分教师将情境教学作为形式主义的一部分,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有实际情境的创设就已足够,没有认识到学生在这一教学方式实施的过程中有没有实际收获,这就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二、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意义

(一)适应新课程改革标准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例题展示—理论分析—习题巩固”的教学模式。在这种课程教学模式下,许多学生数学学习的动机不足,这对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发展十分不利。教师不仅要注重对知识课程内容的传递,还要积极组织独立的课堂指导活动,帮助学生探索不同的数学学习方法,总结一般的数学课程学习规则,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2]。因此,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二)培養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能仅重视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而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知识教育固然重要,但是素质教育也必不可少。在这种课程模式下,学生不需要在数学课堂上或课后完成过多的数学作业,而是要接受延伸的数学思维训练。在长期的思维培养过程中,学生应建立起数学逻辑思维、逆向思维、对比思维等重要思维能力,并将这些思维应用在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中,逐步提升数学学科素养。学生不仅要提高个人成绩,还要注重对数学思维的锻炼。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实现全面进步和成长。

三、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两大因素

(一)学生因素

许多学生缺乏学习数学课程的学习动机。有的学生参与数学活动主要是为了积累文化知识、拓展数学视野,为以后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础;有的学生认为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应付考试,学习动机不足。此外,由于数学知识的逻辑性较强,因此,许多学生的兴趣不足。这就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难以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教师因素

虽然在新课程改革工作不断推进的过程中,许多教师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但是其教育观念并未得到有效的转变。教师如果不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容易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例如,数学理论课程知识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教师不注重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有可能造成事倍功半的后果,无法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具体来说,学生如果被教师的教学风格和个人魅力吸引,就会在此课程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如果对课程教师不感兴趣,其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是提高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前提要素。

四、提高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巧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小学数学课程中的很多抽象型几何图形是需要学生重点理解和掌握的。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常以讲授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联想,从而建立起数学思维。这一教学方式有极大的局限性。很多学生的联想能力有所欠缺,对几何图像内部结构和形状很难理解。为了有效避免学生出现不理解的情况,教师可以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教师可以运用三维图像和动画帮助学生在几何图形的学习之初培养良好的空间思维能力。

以“长方体与正方体”一课为例,这一章节涉及大量的几何图形,需要学生全方位、立体地观察,以此了解其计算方式的推导过程。为了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时找到相关内容的三维教学动画,然后将其设计成课件并带入课堂。随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步骤,在适当的时机为学生进行形象的展示,让学生通过动画的方式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长、宽、高等基本知识。教师运用立体图形动画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自主总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借助生活情境活跃课堂

教师可以从生活中取材,引领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感受自己经常体验或有可能体验的生活场景,并将这些生活场景作为情境创设的素材。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素材结合,创设适当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在教学“分一分”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如果一味地进行语言教学,以知识灌输的方式让学生学习概念,就会让学生越来越厌烦。为了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回想一下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有哪些是需要“分一分”的。例如,在超市购物时,营业员在结算时会将东西分装成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这一事例引入课堂,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组织学生现场模拟购物。经过实际操作之后,学生初步了解了“分一分”的概念。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情境的指导下,重视探究性学习活动,并在活动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经验。之后,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一些具体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将自己的经验抽象成数理知识,进而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三)开展分层教学,提高效率

不同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同,生活背景不同,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学习过程中,会表现为学习能力的不同。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不能搞“一刀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尝试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践行“以生为本”的原则。教师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帮助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数学基础上实现提升,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学习切实实现发展与进步。

例如,在教学“毫米、分米的认识”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从“基础知识学习”“拔高教育学习”“眼界延伸学习”等不同的学习层面进行设计和安排,在课堂上,充分帮助学生明确适合自己的知识学习层级。同时,在不同的分层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加深对“十进位”的记忆和思考。教师通过科学的分层教学,将学习能力相近的学生组成一个共同学习的群体,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让学生的数学能力在层次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提高。

(四)通过合作促进学生成长

新课程改革倡导发展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基于这一教学理念,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学会科学运用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合作小组的组建,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同学、教师进行积极的交流,通过互动学习加深其对数学知识的了解,还可以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以“小数乘法”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由于学生在以往的数学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运算方法,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选择科学的教学方式。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让学生结合整数的乘除运算,尝试分析小数的运算方式。同时,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和鼓励,为学生营造出公平、公正、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五)通过创新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

小学高年级数学知识包括平面几何知识、概率知识和简单方程知识。这些知识内容具有逻辑性和抽象性。受年龄和学习经验的限制,学生在理解课程内容时会遇到一些困难。因此,如何减少数学课程的理论内容就成为教师需要关注的重点。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教师应尝试创新数学课堂教学,构建直观的数学课堂内容,深化学生的理解,帮助学生克服数学学习中的困难。

例如,在学习代数知识时,学生虽然可以在生活情境中理解代数知识,但是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往往会被解题方式禁锢,难以形成灵活的解题思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展示直观的代数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不同代数题目的解题思路,从而增强数学课程教学成效。

结  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教师合理设计、耐心安排、不断调整,发挥应有的教学水平。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顺利学习和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1]杨艳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分析[J].华夏教师,2019(33):63.

[2]张鹏鸽.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析[N].发展导报,2019-06-14(026).

作者簡介:陈国煌(1981.7-),男,福建莆田人,任教于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实验小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策略探讨课程教学小学数学
高中物理课堂提问教学策略思考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