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子孙如何修身做人、立身处世、为官从政的垂诫《诫伯禽书》:中国第一部家训

2022-04-20 14:54
新传奇 2022年14期
关键词:周公从政子孙

俗话说:“人必有家,家必有训。”家训,又称家诫、家范、庭规等,是指家庭或家族中长辈对子孙的垂诫和训示。家族为了维持必要的宗族地位,便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从先秦到明清,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家训很大一部分是为政者教育子孙如何修身做人、立身处世、为官从政的垂诫,从中可以彰显出为政者的官品与官德。《诫伯禽书》就是这样一部家训。

《诫伯禽书》的作者是周公,他历经文王、武王、成王三代,既是创建西周王朝的开国元勋,又是稳定西周王朝、促成“成康之治”(成康时期是周最为强盛的阶段)的主要决策人。

周武王灭商后,把周公封在了鲁地。但是,周公因为要辅佐朝政,就让儿子伯禽代为就位。《诫伯禽书》就是在伯禽去封地前,周公对他的告诫。《诫伯禽书》把如何从政提到了“王家”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它首开中国古代仕宦家训的先河,被誉为中国第一部成文的家训。

通过《诫伯禽书》,既能看出周公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又能感悟出他的为政品德。

第一,礼贤下士、尊重人才。周公曾为见贤人而“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周公辅佐年幼的成王建设国家、恢复生产、镇压反周势力、安抚商朝遗老等可谓政务繁忙,就连洗澡都有人来访。于是,周公披着湿发就跑了出来。接见完,他又接着洗,便有了“一沐三握发”的说法。吃饭也是,刚吃一口饭,不等嚼完又得吐出来,因为又有客人来求见了。所以,便有了“一饭三吐哺”的说法。后世一些有志向的政治家,也以周公的精神勉励自己。如三国时期,曹操在《短歌行》中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诗句,抒发思贤如渴的心情。

第二,謙虚谨慎、谨言慎行。谨言慎行是指言语行动要小心谨慎。作为领导者,要立言当慎。这不仅是威严所系,还关乎社会成本。

《礼记·缁衣》中称,君子用言论来引导人们,用行为来阻止人们的不良行为。所以,君子讲话一定要谨言慎行,行动一定要考虑后果。这样,百姓就能出言谨慎、行动小心。除非时机成熟、势在必行,但凡涉及全局的政令都要慎重。朝令夕改,必然会引起社会运行机制和轨道的转换以及黎民百姓行为和心理的调适,而转换和调适的过程,都要付出一定的社会成本。

周公谆谆教诲侄子成王、儿子伯禽,务必要养成勤政爱民、谦恭自律、礼遇贤才的作风。

据《尚书·无逸》记载,周公教导成王勤俭执政时说:“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后来,它成为诸多帝王教育后代不要贪图安逸、奢华生活的名训。周公一再告诫成王要修己敬德,防止骄奢淫逸、重蹈殷商失德亡国的覆辙。其实,周公早就意识到国之隐忧不在当前,而在后嗣。他对成王的教育,既包括治国安邦才能的培养,也包括个人品格的塑造。在他的教育下,成王终于成长为一代明君。伯禽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了民风淳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

由于年代久远,《诫伯禽书》早已淡出市场。因此,本刊特推出以下修身治世、立德立功的传家之学,欢迎读者品鉴。080E74EC-1A1B-4510-9581-E492F56D90C5

猜你喜欢
周公从政子孙
但问何以遗子孙
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
从政敬业
以老师之道还老师
First Man
周公作礼
子孙怎样,你的家族便怎样
俄从政年龄降至18岁
熬夜看书也测试
留钱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