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类vlog流行:年轻人为何爱看他人日常

2022-04-20 08:36李康尼
初中生世界 2022年18期
关键词:同款消费主义博主

文/李康尼

近几年,生活类vlog 吸引了许多年轻人的关注。不少博主轻松收获数十万粉丝,百万级播放量,甚至会全职进行“自我呈现”。那么,年轻人为何爱看他人波澜不惊、平平无奇的生活日常?这背后又折射出怎样的精神需求?

梳理这类视频,会发现一个显著特点:它们往往是熟悉感与陌生感的结合体。因为展现的是独居、租房等平凡日常,所以,受众看后不会有一种疏离感。不管是一起床先刷手机的小习惯,独自窝在沙发里看一场电影的愉悦,还是“抽个大空”来一场彻底大扫除的畅快,都能够让关注者产生群体认同与情感共鸣。

随着近年城镇化的发展,这一受众群体的规模不容小觑。以独居青年为例,据民政部的数据,2018 年,我国有超过7700 万名“空巢青年”,其中五分之一分布在北上广深。在工作之余,如何摆脱“一人独居,两眼惺忪,三餐外卖,四季淘宝”的单调生活模式,也成为众多独居青年的关注点。

这便涉及生活类vlog 的另一个魅力:在相似的生活框架下,它们又会有注重仪式感、强调生活品质的“新鲜”一面。年轻人喜欢看这类“岁月静好型”vlog,正是因为它们蕴含着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在庸常日常之外,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小小生活家,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起来。

这种观看的乐趣,应该成为追寻美好生活的灵感和动力,而不是成为生活本身。对通勤时间动辄一两个小时、时常加班、工作繁忙的年轻人来说,回到家往往疲惫异常,“只想躺着”。此时,生活类vlog 可以成为一种提醒:繁忙的工作之外,别忘了好好经营自己的生活。

这几年,生活类vlog 的变现模式的确愈加成熟,很多都实现了深度商业绑定。这种模式当然有利于博主的持续内容输出,却也容易造成一种误区:视频的真实度大打折扣,许多变为由各类商品堆砌起来的伪精致生活。

比如,不少博主家里就有同款香薰蜡烛,同样精致的碗碟,相似的“爱用品”推荐环节,然后在视频下方的信息栏中打上商品链接。前段时间,如何更好区分“种草”与广告的话题,就引发了社会热议。对观众来说,这种美好情境很容易引发幻觉,以为只要手指一点,获得同款好物就拥有了同款生活,由此陷入消费主义陷阱。

可以看出,生活类vlog 大火,折射的是当代年轻人对美好生活的真实向往,对生活品质、乐趣的追求。只是,这样“好好过日子”的追求不该被限定在消费主义的狭隘框架中。以观看他人的美好日常为灵感,用心经营自己的生活,才能让生活vlog 产生更多正向的激励作用。

猜你喜欢
同款消费主义博主
跟着零食博主买拼多多小吃
如果孩子想当美妆博主
时尚博主谢慕梓:分享身边的美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你是不是也有个同款妈妈
人造凶猛
最高衣橱
实用攻略 同款不同样
属于“我们”
属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