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背景下融合信息技术的小学中高年级英语课堂活动设计与实践探索

2022-04-20 12:02仰雯玥
教育传播与技术 2022年1期
关键词:昆虫深度信息化

仰雯玥

上海市杨浦区杨浦小学

在信息化时代,人类生活和工作面临越来越多的复杂问题,教育也正在发生全球化变革。教育工作者面对新的挑战——学校教育需要顺应世界变化,培养学习者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促进课堂教学中的深度学习,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和课程标准的一个实践途径。

“深度学习”的概念源于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和脑科学的发展。国外学者费伦斯·马顿(F.Marton)和罗杰·萨尔乔(R.Säaljö)提出了两个相对应的学习概念——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和浅层学习(Surface Learning),将深度学习与强调被动接受、机械记忆、孤立理解的浅层学习相对应,强调学习中的主动发现、问题解决与情境迁移[1]。北师大学者郭华认为,深度学习是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2]。在传统的课堂活动实践中,我们发现小学中高年级的英语课堂多以浅层学习为主,存在以下问题:书本的虚拟情境代入感不强,因而学生的语言表达积极性不高;学习方式多为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学生的学习内容多为机械性的记忆和浅层次的理解;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单一,使得学生缺少自主思考过程,其素养和能力难以得到发展。

信息技术在促进社会巨大变革的同时,也成为教育领域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在小学中高年级英语课堂中融入信息技术,为课堂提供技术支撑和信息化教学资源,帮助优化课堂活动设计,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有助于促进课堂中深度学习的发生。信息技术具有交互性、集成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使其能将信息和知识更直观、更高效、更富感染力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作用于学生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此,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结合,有助于引领学生经历真实且有挑战性的深度学习,提高其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其表达的创造力,锻炼其思维的逻辑性,使其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素养。

一、 信息技术在语言情境创设中的应用

(一) 提高情境真实性,激发语言表达

语言源于生活,真实的语言环境是学好语言的关键所在。在语境创设过程中,借助信息化手段,可以把真实的生活带进课堂。利用网络上的丰富资源,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刺激,使语言更自然地融入视听背景之中,增强语言的实用价值。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多元的语言表达情境,形成贴近真实的语言运用场景。有效传递教学信息,丰富学生的视听感受,使课堂充满活力。富有生命力的课堂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唤醒情感、激发兴趣,为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创设条件,使学生的学习有意义地深入。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能力在此过程中形成和提升。

在上海版英语4A M3 U1 School的教学中,教师在第二课时创设“为大凉山学生推荐最有特色的学校中的场所”的语境。为使该语境更显真实,教师在课堂中先播放校园广播台的开场音频。接着,由校园广播员通过学生熟悉的校英语微信公众平台发布收集“five popular places”的任务。通过信息化手段,营造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快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其学习热情,使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敢于表达、乐于表达。

(二) 增强任务挑战性,促进自主学习

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可有效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学生对于与信息化手段相关的作业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挑战意识。因此,在英语情境背景下,在课堂学习任务中融入信息化元素,可提高任务的挑战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模式。

在上海版英语4A M3 U1 School的教学中,教师在语用输出环节鼓励学生通过平板电脑向校微信公众号发送自己喜爱的学校中的场所,并且要能从场所特征、物品、活动和个人感受角度有逻辑地描述该场所。最终,根据学生的推荐内容,由学生在校微信公众号平台投票,选出5个最有特色的场所。在完成这样的学习任务过程中,学生不再是遵照教师安排的课堂教学进度“被动学习”,而是“主动学习”,基于自身需求去解决问题。即使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了最初的新鲜感,通过网络平台发布有挑战性的真实任务,也有效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二、 信息技术在学习过程设计中的应用

(一) 使学习过程灵活,外显思维层次

思维品质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之一,与语言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一种载体。教学要通过语言来进行。深度学习的课堂是开放的,不同特点的学生应在学习过程中各得其所,拥有更多的表达观点和想法的机会。信息化手段所具备的特性,使其可以帮助师生丰富教学形式,使学习过程灵活,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知识特点,利用信息技术高效地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帮助学生理清思维层次,使其内隐的思维过程外显,在循序渐进中达成学习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实现了语言能力的提升,也锤炼了思维品质。

在上海版英语3A M4 U1 Insects的教学中,学生需要了解各种昆虫的名称与特征,并要能用简单的英语句型介绍昆虫的特性。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生经历的学习过程如图1所示。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昆虫的特性,教师通过平板电脑推送个人任务,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不同动物,并判断其是否为昆虫。教师快速获取学生的判断结果和正确率,有效检验了学生是否已理解昆虫“六条腿、两对翅膀”的特点。学生在平板电脑中投票,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昆虫,并通过平板电脑绘制思维导图,从昆虫的颜色、特征、形态、习性等角度进行信息梳理,最后完成关于昆虫的介绍并分享。信息技术的支持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灵活自主,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方便学生在课堂中分享和展示其思维过程。

图1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习过程

(二) 搭建交互平台,拓展学习空间

学生要面对更广阔的真实世界。学生的学习空间不能局限于课堂,沟通交流的对象也不能局限于课堂中的老师和同学。信息化手段的交互性特点有助于搭建高效的交互平台,提供“学生—教师—世界”的多向沟通机会,丰富获取知识的渠道,构建成果分享平台,拓展学习空间。

在上海版英语3A M4 U1 Insects的教学中,为丰富学生的昆虫知识,教师通过平板电脑推送与昆虫相关的网站。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索,选择适合自身水平的材料进行阅读。通过拓展学习空间,课本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学习空间从封闭走向开放和多元,学生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体。

三、 信息技术在资源支架搭建中的应用

(一) 丰富学习资源,建立知识联结

现代课堂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经验与课堂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将孤立的知识要素联结起来,建立知识间的紧密联系,将知识以结构化和整合的方式存储在记忆中。然而,小学阶段的学习者缺乏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学习策略的认知,需要教师帮助其整合意义联结的学习内容。信息化手段集成性、多样性的特点使其可以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支架和资源,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与生活经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

在上海版英语3A M4 U1 Insects的教学中,教师通过丰富的图片、视频、动画、音频资源,向学生呈现了昆虫的身体特征、各种昆虫的不同习性特点,如蝴蝶(butterfly)食用花蜜(drink nectar),蜜蜂(bee)采花粉(get pollen)和群居(live in groups),瓢虫(ladybird)吃害虫(eat pests)。教师将昆虫的相关资源信息发送到学生的平板电脑。学生根据需要,反复观看相关资源,获取有效的信息。这些资源帮助学生快速调动起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在此基础上通过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建立知识与经验间的关联,从而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发现性学习,加深对相关主题的理解和认识,构建和完善新的知识结构。

(二) 融入生活资源,促进迁移创造

在课堂真实的语境中,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资源,可有效调动学生的回忆,刺激学生创造与想象,鼓励其积极参与语用输出活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灵活运用所学,将语言知识迁移并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根据真实需求和情境进行真实表达,逐渐实现从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的转变。在信息化手段的帮助下,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生活资源,为其进行迁移与创造提供更多可能性和机会。

在上海版4A M3 U1 School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视频、文本、图片、音乐等多种资源,帮助学生回忆在操场、音乐教室、小花园等学校中的场所度过的美好时光。在信息化资源的支持下,学生经历了“接受任务—唤起经验—体验情感—表达情感”的过程。学生心中洋溢着对学校的爱,带着对学校美好生活的回忆,更加积极地探索和自由地表达。在经历深度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的学习变得更加自主,迁移创造能力在真实语言运用中得以提高。

四、 反思

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学生体验了更为真实的语言情境。学生通过具体的课堂活动,在语言实践中经历深度学习,增强语言能力、发展学习能力、锤炼思维品质、加深文化意识,从而积累与建构核心素养。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主动体验,丰富美好的情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精神世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在今后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不断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继续完善课堂活动设计。其中,评价也是课堂活动中的必要环节。传统小学英语课堂活动中的评价仍多以终结性评价和教师评价为主,方式和维度过于单一。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进一步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的课堂活动评价工具,从而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深度学习教学实践走向深入。

猜你喜欢
昆虫深度信息化
RFID昆虫阅读放大镜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借昆虫上课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我最喜欢的昆虫——知了
深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