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历史史料教学中的家国情怀的培养

2022-04-21 21:22郑保东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史料初中历史

郑保东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史料对于探索初中历史深度学习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利用史料突破浅层教学的旧有框架,搭建深度教学历史课堂,是对教师自身的更高要求,也是提升学生辩证思考能力、树立历史大局观、培育家国情怀和提升历史素养的关键一步。本文立足于初中历史教学角度,分析了初中历史史料教学中的家国情怀的培养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历史;史料;家国情怀;课堂教学

引言: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主体,促进学生获得知识、情感与能力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过去只把教科书灌输给学生的片面做法,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其中教师帮助学生探究史料,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即为在新课程标准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一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初中历史史料教学中的家国情怀的培养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培养的意义

(一)有助于贯彻和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

中华民族是重视教育的民族,有着自己的教育观念和道德教育观念。从初中历史教材来看,其中也包含了大量能够用来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的素材,需要教师能够对这些素材加以认真提炼和分析,充分发挥这些素材的德育机制。在初中历史教材中也包含了大量时代介绍和历史背景介绍,教师则可以结合这些知识,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过程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例如,在讲到张骞通西域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分析我国边疆地区的发展形势,拓展学生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知识,让学生明確张骞出使西域的原因,让学生能够了解到历史长河中一些人对我国民族发展做出的贡献,使学生能够了解到奋斗和艰苦牺牲的精神,满足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

(二)有助于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教学要求

初中历史教学要求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以更加客观的态度看待历史教学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归属感,构建更加积极健康的理念和信念。初中历史教学中多种事件都能对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构建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在义务教育阶段,历史学科作为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有着较强的思想性和人文性,能够使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让学生具备更强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实的社会主义信念,而这些目标的达成则需要通过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念,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从而适应时代发展的目标,使学生对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加以明确,进而使学生能够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符。

二、初中历史史料教学中的家国情怀的培养

(一)抓住历史事件强化学生人文底蕴

在历史教学中,最为关键的要素就是时间、人物和事件。不同的历史都是以这些要素开展的。在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教师更应该紧紧围绕着历史事件构建教学策略,使学生的思考感悟充分激发。

例如,在学习“五四运动”相关内容时,这堂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对五四运动的发展历程以及对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意义加以了解。这堂课程在整个课本中也有着一定的过渡作用,对新文化运动的先进观念加以全面继承和弘扬,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紧紧围绕着五四运动的参与者、事件造成的影响和意义,让学生进行学习,引入历史图片、历史资料和音频,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起因,并引导学生对五四运动加以评价,使学生养成客观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使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得到全面培养,强化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确保家国情怀素养得到良好培养。

(二)引入真实历史事件丰富精神内涵

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而是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来达到预期的要求。引入真实历史事件是当前教学中较为常用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年龄特点较为契合,能够起到营造历史情境,再现历史场景的目的,让整个历史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形象与直观。除此之外,历史事件中本身也有着更加积极的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念,要求教师能够充分运用这些故事强化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引入真实历史事件,从而达到强化学生学习印象的目的。例如,在学习抗日战争这一单元时,教师在讲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时可以引入死字旗的故事。这个故事是一位老父亲在儿子出征之前,为儿子送了一面死字旗,并希望儿子不要有后顾之忧,只希望儿子能尽忠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仅有着较为厚重的父爱,同时也表现了一个老父亲的爱国主义情操,体现了中华民族一直传承和延续的重要民族精神,让学生能够对全民族的抗争这一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有着直观的理解和体会。

(三)史料与情境结合,培养家国情怀

有些中学生对史料有畏难情绪,总觉得史料是长篇累牍的文言文书写,不愿深入钻研,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中,将史料与情境相结合,提升学生钻研史料的兴趣。要知道史料绝不是冷冰冰的记录,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教学中必须贯彻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初中历史承担着培养学生历史使命感、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的重任,将史料与情境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史料的温度,对于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至关重要。

如,讲到“甲午中日战争”时,我为学生呈现的是辛亥革命元老吴玉章的回忆录,里面是这样提到战争的:“我还记得甲午战败的消息传到我家乡的时候,我和我的二哥曾经痛哭不止。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这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的那样惨,条件又订的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学生读完后,和作者产生了强烈共鸣,感受到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导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家主权岌岌可危的切肤之痛。再如,讲到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的背景时,很多同学对鸦片不甚了解,对它的危害也知之甚少,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图片导入的方式,用几张图片简单为学生讲解罂粟花提炼成罂粟果最后制作成鸦片的过程,从而让学生了解鸦片是什么。再选取晚清诗人陈澧的《炮子谣》一诗,请学生上台朗诵,当学生读道“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烧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时,自然而然明白了鸦片走私的危害以及中国禁烟的必要性。

结论:综上所述,以家国情怀素养为导向,设计和规划初中历史教学形式和内容,不仅有助于落实核心素养的理念和思想,还能进一步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历史学科的教学价值和德育价值。而为了实现培养初中生家国情怀的目标,教师要以家国情怀素养为导向,对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资源和流程等进行全面分析和解读,以此保证历史教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参考文献:

[1]茹靓靓.浅谈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研究——以宝安区乡土历史为例[J].求知导刊,2021(22):83-84.DOI:10.14161/j.cnki.qzdk.2021.22.042.

[2]黄柳春.时空识历史教学涵素养——基于时空观念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10):75-76.

[3]郑志峰.“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培育——以部编人教版“美国内战”一课为例[J].新课程研究,2021(15):58-59.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史料初中历史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