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后的新班级文化建设

2022-04-21 16:46石瀚松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班主任管理双减

摘要:“双减”落地,班主任需要摒弃以往“唯分数论”来建设班级文化的观念,需要结合“双减”背后的核心要义建设新班级文化,从而更好地发挥学校育人的功能。本文分析了以往“唯分数论”影响之下班级文化建设中出现的现象以及弊端,结合学校育人目标给出了“双减”之后,班主任建设班级文化的“三步棋”,希望给一线班主任班级建设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双减;班主任管理

中国是一个拥有浓厚应试教育底蕴的国家,“分数至上”的观念在万千家庭中根深蒂固。而近十年,互联网热潮使得教育资源的获取变得更加高效,便捷,家庭“教育投入”竞赛掀起的教育内卷亦愈演愈烈。学校教育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途径,这种内卷这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组织者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长久以来,这种现象导致班级文化的建设并没有发挥其育人的最大功效,班级体的发展也因此受到阻力。

2021年7月,随着“双减”的落地,中国的教育生态迎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学校教育环境发生了一次积极的变化,这也意味着新的班级文化的建设成为班级管理者的当务之急。

一、重压之下,“双减”政策,势在必行

1.教育内卷带来的班级负重

颜真卿在《劝学诗》中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荀子在《劝学篇》说:“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韩愈在《增广贤文》中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可见,刻苦读书的观念自古以来就牢牢地扎根于中国教育的背景文化之中,乃至今日,在大部分中国普通家庭的中,那种“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认知仍在潜移默化地支配着父母对子女读书的期望。

然而,学生读书,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在《说文解字》中,作者将教育诠释为“教者,即上所施下所效也;育者,养子使做善也。”可见,教育既传授知识也培养人格,是关于培养人的学问,因此,班主任对于学生的培育,不应该仅仅停留于学科知识,解题技巧等方面的引导和教学,还应该注重学生“五育”的培养,帮助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一定综合素质的能适应社会的个体。

可现实是,一线班主任不光要面临学校下达的成绩指标,升学率指标的压力,还要面对分数问题招致而来的家长和学生的焦虑、不满,甚至是投诉,导致很多一线班主任在工作任务制定的优先级中,将“提高分数”排在了第一位,而且为其投入的工作时间所占班主任整体工作时间的比例大大超过了其他事务的投入时间比例。當班级文化被“分数”全面包围的时候,对于学生是否能从多维度地认知自我,是否对同学关系感觉融洽,是否对班集体有归属感,是否对班级氛围感到舒适,是否认同班级中凝聚力等这些属于建设优质班级文化要素的关注,班主任往往表现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班级教育负重长期处于超重的状态。因此,对教育生态环境的改造迫在眉睫。

2.“双减”是义务教育减负的“甜”口良药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也就是所谓的“双减”政策,这是针对国内义务教育失衡状态进行整改的一剂猛药。《意见》主要针对两个方面进行整改,一个是作业负担问题:要求教师加强对作业的引导和管理,规定了中小学生作业完成时间,作业布置应当注重质量而非数量,避免机械重复训练;二是校外培训问题:坚持从严审批机构,规范培训服务行为,坚决打击教育资本化,让教育生态重新回到以学校教育为主体,课外培训为辅的局面,将周末的时间归还给了学生。

“双减”政策的双管齐下,在以一种可量化,高效地方式,尝试去卸掉学生、老师和家长面临的教育重担,它无论是对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还是缓解父母面对子女教育的焦虑,还是促进学校正确培育学生,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是义务教育阶段减负的“甜”口良药。“双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教育整体的设计规划,也意味着对于每一位一线班主任来说,班级的建设和班级整体的文化氛围需要根据教育环境的改变,开始做出一些新的调整。

二、“双减”之下,班级文化需要重塑

班级文化的建设,依赖于班主任对教育目的的认知,而打造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对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斯事体大,因为优质的班级文化不仅能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规范学生行为,还能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生活心态以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当今,用“分数”来决定毕业生的分流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教育的公平和客观性,但是由于竞争激烈,容易导致高中、初中教育异化,抹杀学生个性发展,特别是对于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方面的工作来讲,工具理性下的这种“唯升学”“唯分数”的班级文化的形成,显然会导致教育的短视化,功利化。

随着“双减”政策落地,教育目的开始回归本真,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不再执行“唯分数论”,这也意味着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需要有新的调整。那么如何在“双减”之后,打造新环境下的班级文化,便是一线班主任即将面临的重大挑战。

三、新班级文化的建设的“三步棋”

1.学习动机的纠偏

奥苏贝尔(David Pawl Ausubel)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包括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以及附属内驱力这三个因素。其中,认知驱动力是学习者对掌握知识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解决问题的倾向,是渴望了解和理解的一种心理状态,属于内部动机,但这种认知驱动力会受到分数竞争、学业荣誉、学习成果等外部因素影响而削弱。有学者曾对小学三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学生内外部动机进行过调查,发现随着年级增高,学生的内部动机不断减弱,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更多是为了提高考试分数、提升成绩排名、满足家长老师期待,这种功利化的学习是短暂的,形成了学生容易达到某一目标之后就丢失学习动力的情况,不利于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习惯,因此,奥苏贝尔认为应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学习有正确的认知和理解。

笔者认为,一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引导学生明白,学习的要义不是分数,而是一个可以认知自我和提升自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看到自己面对问题时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思维过程是怎样的,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怎样的,然后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因素恰恰对于他们自己以后如何立足于社会,如何达成自己目标都是有积极影响的,从而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去引导学生反思复盘并且加以鼓励,促进强化。当学生渐渐形成更高的学习素养的时候,学习的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的反馈也会更加及时,学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学习动机便得到强化,这样可以削弱“分数至上”的观念对学生的影响,有利于营造积极健康的班级学习氛围。

2.班级评价方式的更改

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到:“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开始广泛成为对国内各个学龄段的学生培养的目标。对于班主任育人工作来讲,应该摒弃“双减”之前仅通过分数和排名来评价学生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关注和评价的焦点应该转移到“核心素养”之上,才能顺应教育趋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合核心素养中提到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个方面,笔者认为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以从学生个人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品质品德这几个角度进行引导和评价。其中,学生个人能力包括学生学业成果,作业中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总结并且迁移学习方法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包括小组学习中学生与搭档间的沟通效率,沟通技巧以及完成自己任务的质量;组织能力包括学生面对需要通过建立小组来解决的问题时候,表现出来的挑选团队成员的方式,领导力以及能否发现并且发挥不同同学各自优点的能力;品质品德包括学生校园生活中能否与同学和睦相处,是否尊重师长以及是否遵守校纪校规等因素。除分数之外,班主任如果能加强对上述四个方面的引导以及加强对这四个方面的评价和鼓励,对于营造优良的班级文化,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意义重大。

3.“家校”共育协作的加强

家庭教育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并构成国家教育的有机整体,特别是对于儿童以及青少年,基于其身心发展特点,家庭教育的影响更是举足轻重,因此需要保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紧密型和高度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的育人功能。“双减”落地之后,如何协助家长去正确认知“双减”带来的变化、影响以及如何采取相应措施,是班主任面临的重大挑战。

首先,在大部分中国家长的眼中,教育是社会流动性的金钥匙,是孩子未来稳定性的保障,如果对“双减”没有足够的认知,即使大环境下限制了学科培训相关的活动,家长还是会通过各种渠道让孩子参与学科培训,难以放心地让孩子走出教育“内卷”。其次,学生减负之后,学校教育能否给予足够数量和质量的教学输出,确保学生达成升学目的,也是家长们焦虑所在。再者,当学生有更多时间回归课外生活的时候,学生能否合理化利用时间也是头疼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班主任需要通过和家长私下交流或者组织家长会等形式来解决的。

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班主任一是要给予家长们对“双减”政策带来的积极影响的信心,家长虽然不能再向以往那样看到孩子年级排名,对于学生在学校的具体表现没有客观的感受,但是班主任可以通过线上图片、视频、活动、家访等形式去记录学生在学校的生活,让家长去感受“双减”之后的课堂变化,扭转家长仅从“分数”来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观念,从而增加家长的信赖程度。同时,班主任也应该注意引导家长主动地去学习科学的教育观念,普及一些科学实用、实效性高的家庭教育方法,帮助家长能更高效地教育子女,建立好的亲子关系,同时也能增加家校之间的黏性,还能减缓家长的育儿焦虑。“双减减负”,减的是学生的学业负重和家长的教育焦虑,并不是责任。家庭和学校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缺一不可,因此二者必须相互配合相互协作,才能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促进学生在“双减”环境之下的全面成长,对于班主任的班级文化建设工作来说,也才能打造更加健康、积极、让学生和老师感到舒适的班级氛围,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才能无往不利。

参考文献:

[1]马陆亭,郑雪文.“双减”:旨在重塑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生态[J/OL].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2[2021-11-30].https://doi.org/10.14100/j.cnki.65-1039/g4.20211112.001.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J].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29(03):72.DOI:10.19505/j.cnki.1008-2573.2021.03.023.

[3]郭莉莉.加强高中班级文化的建设[J].清风,2021(18):16.

[4]閔杰.教育异化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3(6):20. DOI:10.3969/j.issn.1004-8502.2013.06.015.

[5]邓辉平.大学生学习功利化的心理机制及其对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02):20-23.

[6]游永恒.论学生学习动机的功利化倾向[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2):59-62.

[7]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8]张桂珍.浅谈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N].遵义日报,2019-09-18(007).DOI:10.38339/n.cnki.nzybr.2019.002091.

作者简介:

姓名:石瀚松,性别:男,出生年:1997年4月,民族:汉族,籍贯:四川,学历学位: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方向:教育学。

猜你喜欢
班级文化建设班主任管理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须回归生命
建设幸福班集体,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高三班主任课程实施能力对班级的“正”影响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与班主任管理的有效性结合
探究班主任管理中对轻与重的把握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推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