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初中历史时空观念有效教学策略

2022-04-21 19:09廖署兰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时空观念初中历史策略

廖署兰

摘要: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分为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五个方面,时空观念在五大核心素养当中,是历史学科最本质的一个体现,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基本意识,指的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关键词:初中历史;时空观念;策略

时空观念是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作为历史教学的主阵地之一,初中历史课堂对于帮助学生形成和巩固时空思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此,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多措并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一、创设场景,体验真实史事变迁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情境的创设能够打破现实与历史间的壁垒,将学生带到特定的历史时空中,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某个历史事件发生给人民和社会带来的影响,从而对事件产生更为清晰、客观的认知。在教学中,教师应对历史教学的目标、内容进行重新梳理,丰富场景创设形式,通过史实故事、诗歌文本、历史实物、历史图片、历史视频,让学生真实深入历史场景中,感受历史人物的情感,体验历史的变迁,从而实现对学生时空观的培养。

以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例,这节课不仅要求学生能够记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还需要学生在了解开国大典盛况的基础上,对“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有更为深刻的体会,从而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但文字是抽象的,学生不可能仅凭借书本内容的阅读就对此有非常深刻的感受;也不可能仅透过文字就能体会开国大典的盛况,以及人民的喜悦心情。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历史时空,增强情感体会,教师首先整合了三大战役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在时空背景下,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条件。通过之前知识的学习、情感的积累,学生初步构建了这几场战役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时空上的紧密联系,理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艰难。当学生的情感被进一步调动后,教师再为学生播放开国大典的影音视频。同时,教师要及时把握学生情感的变化,并在恰当的时机积极转变情境展示方式。这既能使学生突破时空的限制,身临其境地体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场景,也能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每个中国人的意义。

二、运用图表,展现历史事件清晰的发展脉络

语言描述无法直观地展现出一种秩序,因而学生需要借助图表的直观描述来展现知识的层次和脉络。尤其是历史学科,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并围绕时间顺序对历史事件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和记忆。而历史大事年表主要是以表格的形式制成,可以囊括教材中所有的历史事件,虽然看起来简洁且内容量大,但内容的全面性会受到限制,如事件间的关系常被忽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整合两种方式的优劣,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进行方法的合理应用,从而实现对学生历史时空观的培养。

以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的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为例,为了让学生了解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经过,理解“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及具体表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时间轴,如分别将618年、626年、690年、712年作为时间点,依次呈现:唐高祖建立唐朝,唐太宗继位及“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以及武周王朝的成立。为了使学生明确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期间武则天所起的作用,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时间轴上标注武则天施行的措施及其作用,来表现这位女皇帝在位期间政治清明、文教昌盛的特点。教师也可列出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来体现“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另外,教师还可以列出唐玄宗围绕政治、经济、文化采取的措施,以及这些措施表现出的实际效果,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开元盛世”的形成进行信息的整理。根据学习的需要,学生可选择时间轴或历史大事年表帮助自己理清历史脉络,并依据不同时间段寻找出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及意义,同时找出彼此之间的联系。只有这样,历史知识在学生脑海中才不是零散的,才能呈现出整体框架。

三、结合地图,记忆历史事件的时空位置

车尔尼雪夫斯基这样描述历史的轨迹,他说:“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陷入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可以说,历史事件表现出空间上的运动分布结构,所以当谈到历史,我们不仅要将其看作关于时间的历史,还要将其视为空间地域的历史,并围绕空间因素进行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由于地图具有形象和直观的特点,教师可以将抽象或散乱的历史知识融入地图中,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图像的印记,进而实现对历史知识脉络的梳理、理解和记忆。

以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四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为例,为了使学生印象深刻,教师可结合地图,围绕空间因素帮助学生通过路线加深记忆。例如,教师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并用图表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概况,使学生能够正确识读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丝绸之路示意图及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图示。对此,教师可设计三个教学方案,并有选择地进行应用。方案一:教师可以将对丝绸之路路线的文字介绍融入地图,确定路线在地图的位置。方案二: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识图,并将图中的路线口述出来,然后再与书本上的文字表述进行对照。方案三: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了解丝绸之路路线的基础上绘制草图,在图上标示出整条路线,即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进行转运抵达欧洲,然后将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再运到中原。历史是已经过去的“事件”,人们无法再次亲历一遍,所以,学生在脑海中难以形成形象的记忆。地图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得力工具,因而教师应引导学生采取合理方案,利用地图让历史知识在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

结语

歷史时空观是学生学习和认识历史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在历史教学中,启发与培养学生时空思维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也越来越成为难度相对较大的教学任务,教师需要提升对其重视程度。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具有多元化、多样性,这就要求教师紧随课改和时代要求,不断了解和掌握新技术、新理念,并在课堂实践中对历史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和创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选择与该年龄阶段学生相匹配、相适应的教学手段和策略,从而达到启发和培养学生时空思维、时空观念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田红彩.学科素养导向的初中历史深度教学初探——以“经济体制改革”一课的教学为例[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9,20(04):74-79.

[2]李新英.《初中生“时空观念”培养目标》的制定及特点[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35(01):68-70.

猜你喜欢
时空观念初中历史策略
镜头中的组诗
历史教学设计中的“时空观念”设计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