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蒙古族骨伤用药特点比较研究

2022-04-21 03:21何心愉周红海田君明陈龙豪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4期
关键词:骨伤科蒙药药性

何心愉,周红海,陆 延,田君明,陈龙豪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

维吾尔族医药学、蒙古族医药学(简称:维医、蒙医)隶属于我国四大民族医药体系之中,是我国乃至世界传统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其在骨伤科疾病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和丰富的药用资源,发展前景巨大。维、蒙两族由于历史上的密切交流,语言文字以及文化信仰等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2],但又因地域差异、生活环境、医药理念、药用资源分布等因素的影响,在骨伤科疾病治疗中有相同之处,也各具特色。本文通过收集整理维吾尔、蒙古族医学典籍中治疗骨伤科疾病的药物,总结药物的应用特点,对民族医药的的挖掘与深度开发提供一定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药物的收集与筛选

①筛选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维吾尔医学》[3]、《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4]、《中华本草·蒙药卷》[5],通过收集统计典籍中治疗骨伤疾病的药物。②入选标准:有关维、蒙两族治疗骨伤科疾病的药物;药物信息完整,拉丁名称和性味效用齐全。③排除标准:仅有药物名称,未标注拉丁名称;与骨伤疾病关系不密切的药物。

1.2 药物的规范与录入

①数据处理:参考《维吾尔药志》[6]《中华本草·蒙药卷》,将药物的不同名称进行规范统一;②将药物信息录入Office Excel 2019软件,以药物为行,药性、药味、主治为列,建立维、蒙两族骨伤用药标准数据库,以进行统计分析;③数据录入由两位研究人员进行,另由第三位研究者进行核对。

1.3 统计学分析

构建好标准数据库后,从治疗疾病类型、药性、药味以及各自的药物理论特点等方面对维吾尔族、蒙古族骨伤用药特点进行频次分析和比较。

2 结果

骨伤科药物共331味,其中《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维吾尔医学》统计出维药共150味,《中华本草·蒙药卷》《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统计出蒙药共181味。

2.1 维、蒙两族骨伤药物药味分析

维、蒙两族骨伤科药物药味多为辛、甘、苦,维药的复合味以辛苦、辛甜、辛烈为主,蒙药的复合味以辛苦、甘涩、苦涩居多。具体见表1、表2。

表1 150味维药药味分析

续表1

表2 181味蒙药药味分析

2.2 维、蒙两族骨伤用药药性分析

维药药性以干、热为主,蒙药药性则以钝、轻为主。见表3、表4。

表3 150味维药药性分析

表4 181味蒙药药性分析

2.3 维、蒙药主治不同骨伤科疾病分类

维、蒙药均以主要功能和作用分类。维、蒙药主治疾病主要为风湿痹痛、外伤出血、跌打损伤、腰腿痛、骨折五大类,蒙药以治疗风湿痹痛和外伤出血居多,而维药以风湿痹痛和腰腿痛为主。见表5、表6。

2.4 蒙古族骨伤药物效能情况

蒙药主治赫依、协日、巴达干三弊等脏腑的二十种疾病,根据蒙药药效可分为柔、重、温、腻、固、寒、钝、凉、和、稀、燥、淡、热、轻、锐、涩、动十七能;而维药则无此划分。见表7。

3 讨论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维吾尔医学》和《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是目前较为完整地叙述维、蒙医药理论体系和临床经验的典籍。《中华本草·蒙药卷》是专论和记录蒙医药学的专著,详细记载了蒙医药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因此从三本典籍中分

表5 150味维药主治不同骨伤科疾病分类

表6 181味蒙药主治不同骨伤科疾病分类

表7 181味蒙药药效分析

析维、蒙医药治疗骨伤科疾病的相关药物与用药规律有一定代表意义。维、蒙医药是我国两大民族医药体系,维医药学植根于沙漠为主体的绿洲农耕文化,蒙医药则归属于游牧文明,因此对两个不同民族的医药进行比较,为深入挖掘和开发民族医药提供了新方案。

民族医药与该民族的生产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维吾尔族人民多居住于我国西北部地势低洼的盆地河谷绿洲地带,虽气候干燥,但日温差大,区内山脉融雪形成的河流众多,河谷潮湿之气易侵蚀人体,风湿痹证多发;有“马背上民族”之称的蒙古族人民擅长骑马、摔跤、射箭,长期过着游牧、狩猎、征战的生活,加之内蒙古地区秋冬季漫长、霜冻及寒潮多发等气候特点[7],因而寒湿疾病以及外伤出血病症较为多见。从分析结果发现,维、蒙两族伤科常用药多用于治疗骨折、跌打损伤、腰腿疼痛、风湿痹痛、外伤出血五种类型。维、蒙两族中,伤科用药以风湿痹痛为首位;蒙医伤科用药以外伤出血居第二位,维医伤科用药以治疗腰腿痛居多,此类疾病均与民族聚居的地理环境和生活方式有关。

虽然维、蒙两族伤科药物的主治疾病谱基本相似,但对比维、蒙两族药物理论体系却有所区别。维医药认为伤科疾病的病因为外因(擦伤、跌打损伤、骨折等)和四种体液的异常变化(胆液质、血液质、黏液质、黑胆质)。当某种体液占主导地位,其在人体中表现出本质属性的气质,四种体液之间可相互补充、控制、对抗,对个人的气质和易患疾病的特点发挥直接影响作用[8]。因此,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维医对调节体液数量、质量特别重视。故在药物分类上,维医独具特色的“体液学说”将药物具体细分为血液质调节药、黏液质调节药、胆液质成熟药、黏液质成熟药、黑胆质成熟药、胆液质清除药、血液质纯化药、黏液质清除药、黑胆质清除药等40个层次,运用药物的作用效能重新调节人体异常体液。蒙医认为人体疾病均是由外邪的影响导致三根紊乱,对七体素、三秽的平衡能力不足,从而使人体出现器官、组织系统等方面的疾病。蒙医治疗疾病关键是平衡三根,调动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和自愈能力以及利用祛邪对抗法[9]。蒙医学是以平衡为主的整体医学,针对“三根”失衡,蒙药分类为抑赫依药、清希拉药、祛巴达干药、祛黄水药等。因此,维、蒙医药物分类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医药协同的理念。

在药性方面,维医药也体现了中医的“四气”划分,但又有所区别。维医药将药物的药性分为热、湿、寒、干四种,又因部分药物具有混合药物属性,又划分出干热、湿热、湿寒、干寒四种药性。在对药物属性的强弱程度认识上,维医药创造性地提出了“药物的性级”理论,将药性强弱程度分为四级,其中一级药性最弱,逐级递增,四级为药性最强。伤科疾病在维医中属结构损伤类疾病,多因外界各种不良应力以及四种体液的异常变化而产生,因此对于伤科疾病的治疗常运用调整体液性气质失调的药物为主。又因维医的“气质学说”和“器官学说”理论体系中,认为骨骼、筋肌、软骨、韧带、腱膜等组织的气质均为干寒[10]。在维医药中风湿痹病多见,治疗多采用热化和干化的方法,故在治疗伤科疾病中维医药以二级干热、三级干热的药物为主。蒙医对伤科疾病的认识归咎于赫依、希拉、巴达干三根失调,认为骨在五元中属土,是赫依的寓所也是病变赫依的窜行之道;肌肉是巴达干的寓所,普行赫依运行之道。因此蒙医骨伤科疾病涉及蒙医中“六基症”中的赫依病、希拉病、巴达干病、血症、黄水病。除应用蒙医传统整复术,还擅于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蒙医药包含“两力”“六味”“八性”“十七效”等特色理论。蒙药基本上可分为寒性和热性药物,即药力。蒙药根据药物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反应概括出药物的八种基本药性。在蒙药治疗伤科疾病中多采用钝、轻、锐性药物,因八性中相生相克现象常见,钝性克制“希拉”病症,轻、锐二性克制“巴达干”病症;反之,轻性生“赫依”,锐性生“希拉”,钝性生“巴达干”。钝、轻、锐性相生相克,调节体内的“七素三秽”,调衡“三根”,以达伤愈筋顺骨正之目的。可见维、蒙药物药性的基础认识均涵盖寒、热两性,这是其一大相似之处。

在药味认识层面上,维药有“烈、辛、咸、酸、苦、涩、油、甜、淡”九味;蒙药有“甘、酸、咸、苦、辛、涩”六味。“甘”味药应用广泛且影响持久[11],但维药以“甜”为味,一定程度上可认为是“甘味”的延伸。在统计过程中发现维、蒙药都有“辛、甘、苦、咸、酸”五味,与中药的“五味”理论相合,但维药还有“烈”和“油味”之分。可见维、蒙药物药味一定程度上是以“五味”为基础,又发展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不同药味。维、蒙两族伤科用药以辛、苦、甘居多,苦味能泄、能燥、能坚,具有清泻火热、泄气降逆、燥湿等作用,可消肿散瘀祛风除湿;辛能散能行,具有祛风寒、燥湿、疗创伤的作用,主治机体损伤后气血受损,瘀滞经脉之症;甘能补、能和、能缓,维、蒙两族人民居于北方,气候干燥,甘味药可生津、滋养强身、补髓、接骨疗伤。维、蒙族在骨伤科疾病用药方习惯辛、苦、甘并用,消、通、补并行,气、血、髓并重。

在药性、药味的基础上,蒙医药还创造性地提出“十七效”学说,将药物克制赫依、希拉、巴达干的二十种基本性质的效能分为软、重、温、腻、固、凉(清淡)、钝、寒、柔、稀、燥、淡、热、轻、锐、糙、动十七种。在对蒙药治疗伤科疾病药物药效统计中,发现钝、轻、燥、糙四效占比最大。伤科疾病初期多疼痛剧烈,急性病者,钝效能药物可有效缓解疼痛;针对蒙古族人民风寒湿痹病多发的情况,蒙药的燥效能可燥湿,轻效能可轻身、醒脑,对痹病引起的肢体沉重、疼痛有克制作用。痹病病程较长,糙效作用的药物可针对其症状和病程治疗。“药物效能”理论的创立,是蒙医药区别于其他民族医药理论的特色所在。

维、蒙医药虽是两个独立发展的医药体系,但两者在骨伤科用药方面有相同点也独具自身特色。维、蒙两族骨伤用药均以治疗风湿痹痛为主,药味多辛、苦、甘,以寒、热两种基本属性认识疾病的本质,这是二者共通之处。但维、蒙两族骨伤科用药又各具特色,主要表现为用药理论及对药物的认识不同,这与两族人民居住的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的差异密不可分。

猜你喜欢
骨伤科蒙药药性
蒙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应用及临床有效性分析
蒙药蒙红贴膏(原蒙古伤痛贴)药效学实验研究
蒙药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花开杏林 果结仁心——访江苏省中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沈计荣
中医骨伤科痛证分类
骨伤科临床应用益气化瘀法治疗的疗效分析
炮制对于中药药性改变的研究进展
蒙药萨日汤对5种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