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管镜中药灌注疗法治疗早期浆细胞性乳腺炎临床观察

2022-04-21 03:21蔡文敏徐其锋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4期
关键词:浆细胞乳腺炎肿块

王 灿,蔡文敏,徐其锋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2)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乳腺导管扩张症,属于非感染性乳腺炎之一,其临床表现为乳头部瘘管、非哺乳期乳房脓肿、乳头凹陷、乳晕区肿块、乳头溢液、乳房胀痛等,浆细胞浸润和导管扩张是主要浆细胞性乳腺炎病理表现[1-2]。浆细胞性乳腺炎在乳腺良性疾病中占4%~5%,具有起病突然、病情进展迅速等特点,误诊率高达40%,易耽误病情,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3]。西医治疗该病常采用激素物药治疗,但临床疗效一般,而中医治疗则积累了较多临床经验。其中,乳腺导管灌注是治疗乳腺疾病的新型专业技术,可疏通乳腺导管、清理导管内分泌物。故本次研究旨在观察乳管镜中药灌注疗法治疗早期浆细胞性乳腺炎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于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疗的100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分组。其中,研究组50例,均为女性,年龄18~40岁,平均(34.37±2.34)岁,平均病程(40.72±5.01)d;对照组50例,均为女性,年龄18~39岁,平均(34.61±2.45)岁,平均病程(40.87±5.15)d。比较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并同意。

1.2 纳入标准

①浆细胞性乳腺炎诊断符合《乳腺病学》[4]标准,属于早期浆细胞性乳腺炎,中医证型根据《中医外科学》[5]分型为肝经蕴热证;②年龄在18~40岁之间;③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经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3 排除标准

①近期使用过激素类药物;②合并严重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患者;③合并重度内分泌疾病或其他乳腺疾病者;④对本次所用药物存在治疗禁忌证者;⑤精神障碍及无法正常沟通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乳管镜下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H13022486,100 mL:甲硝唑0.25 g与氯化钠0.9 g)灌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上海凯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Z20030054,10 mL)灌洗治疗。具体操作如下:患者取仰卧位,铺洞巾正常消毒,向乳管插入平针头,插进四分之一,注射利多卡因注射液(广东新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44022303)0.3 mL局部麻醉,采用5~8号乳管扩张器逐步扩张乳管,插入乳管镜,缓慢注入0.5%甲硝唑溶液10 mL,轻柔乳房,随后挤出药物,纱布包扎乳头。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痰热清5 mL配比生理盐水100 mL)灌洗治疗,操作方法同对照组,每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4次。

1.5 观察指标

①治疗前、后抽取两组患者空腹肘静脉血5 mL,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患者垂体催乳素(PRL)水平,采用速度散射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IgG、IgA水平。

②症状评分:局部皮肤颜色改变:局部皮肤猩红,计为6分;局部皮肤潮红,计为4分;局部皮肤发红,计为2分;局部皮肤正常,计为0分。乳房疼痛:疼痛明显,持续性,不能触碰,轻微触碰即感觉疼痛,影响日常生活,计为6分;疼痛比较明显,阵发性,疼痛以经前为主,有触痛,计为4分;疼痛轻微,用力触碰时会疼痛,计为2分;无疼痛,计为0分。肿块大小:肿块大于6 cm,计为6分;肿块在2~6 cm之间,计为4分;肿块小于2 cm,计为2分;无肿块,计为0分。乳房外形改变:乳房外形明显改变,计为6分;乳房外形中度改变,计为4分;乳房外形轻度正常,计为2分;乳房外形无改变,计为0分。

1.6 临床疗效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患者疼痛及肿块消失,乳腺红肿消退,乳管镜下未见或偶见出血、毛细血管扩张,管腔内未见纤维网状结构、淡黄色结晶体、白色絮状物,计为痊愈;患者肿块、疼痛、红肿等症状基本消失,肿块直径缩小2 cm以上,乳管镜下出血、毛细血管扩张明显减少,管腔内纤维网状结构、淡黄色结晶体、白色絮状物明显减少,计为显效;患者肿块、疼痛、红肿等症状缓解,肿块直径缩小2 cm以内,乳管镜下出血、毛细血管扩张减少,管腔内纤维网状结构、淡黄色结晶体、白色絮状物减少,计为有效;患者肿块、疼痛、红肿等症状未缓解,乳管镜下出血、毛细血管扩张未减少,管腔内纤维网状结构、淡黄色结晶体、白色絮状物未减少,计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本组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PRL 、IgG、IgA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PRL 、IgG、IgA水平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PRL 、IgG、IgA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PRL 、IgG、IgA水平比较

2.2 两组患者局部皮肤颜色改变、乳房疼痛、肿块大小、乳房外形改变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局部皮肤颜色改变、乳房疼痛、肿块大小、乳房外形改变评分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局部皮肤颜色改变、乳房疼痛、肿块大小、乳房外形改变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局部皮肤颜色改变、乳房疼痛、肿块大小、乳房外形改变比较

2.3 临床疗效

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00%,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患者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3 讨论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妇科常见非哺乳期乳腺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生活或环境、内分泌紊乱、自身免疫因素、PRL过量分泌、乳腺导管阻塞或扩张、女性乳头凹陷等因素与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7-8]。浆细胞性乳腺炎主要病理过程是由各因素导致的各类分泌物阻塞乳腺导管导致其扩张、乳腺导管上皮细胞脱落,乳腺导管壁与周围组织受到刺激,致使乳腺导管产生脂肪坏死及炎症[9]。浆细胞性乳腺炎在中医学中无明确命名,根据其临床特征可归属于“粉刺性乳痈”“乳漏”范畴,多由情志不遂、思虑过度致使肝失疏泄,肝郁气滞化火,脉络不通,营血不从,经络阻滞,久之则热毒聚集,热盛肉腐而致病[10]。临床治疗需疏肝、活血通络、清热解毒。

乳腺导管灌注是治疗乳腺疾病的新型专业技术,乳腺体中含有弥散功能的上皮组织,经乳腺导管灌注,可将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并将药效成分快速扩散于病变组织,达到疏通乳腺导管、清理导管内分泌物,祛除病因的目的[11]。本次研究所用痰热清中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熊胆粉清热、平肝、消肿止痛,山羊角活血散瘀、止痛,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连翘散结消痈,诸药合用,共达疏肝、活血通络、清热解毒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金银花中含有毛地黄黄酮、槲皮素、金圣草(黄)素、山柰酚等有效成分,可作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 erbb、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等抗炎靶点,抑制产生炎症因子,对已有的炎症因子,可抑制其与相应受体结合,阻断机体启动炎症反应,产生抗炎作用[12]。

PRL是一种多肽类激素,由脑垂体分泌,受神经内分泌系统调控,其水平升高可加速乳腺管内堆积脂质,致使乳腺管堵塞,加重病情[13-14]。IgG、IgA与浆细胞性乳腺炎有直接关联性,乳腺炎症可使IgG、IgA水平上升,持续损伤乳腺处免疫功能,产生免疫应答,诱发机体抗体产生细胞毒性作用[15-16]。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PRL、IgG、Ig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乳管镜中药灌注疗法治疗早期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可抑制PRL分泌,降低患者IgG、IgA水平,改善患者免疫功能。研究组患者局部皮肤颜色改变、乳房疼痛、肿块大小、乳房外形改变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说明乳管镜中药灌注疗法治疗早期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可改善患者疼痛,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研究组总有效率(96.00%)较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高(P<0.05),说明乳管镜中药灌注疗法治疗早期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可提升患者临床疗效。

综上,乳管镜中药灌注疗法治疗早期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可抑制PRL分泌,降低患者IgG、IgA水平,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疼痛,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升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浆细胞乳腺炎肿块
中医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研究进展
消痰化瘀降脂方治疗肿块期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疗效
骨髓涂片联合活组织检查浆细胞数量对浆细胞骨髓瘤的诊断价值
甲状腺髓外浆细胞瘤超声表现1例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早期护理干预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颅内浆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哺乳期乳腺炎怎么治疗 好方法全在这里了
经腹及经阴道超声在诊断盆腔肿块中的应用
乳腺肿块二维及彩色多普勒特征与病理学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