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采供血机构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

2022-04-21 12:55李志涛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2年3期
关键词:采供血咨询竞争力

——丁 慧 李志涛 杜 滨 陶 诚

血站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采集、提供临床用血的公益性卫生机构。既往文献对我国采供血机构人力资源状况[1]、采供血现状[2]等进行了分析,但关于采供血机构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血站设置规划指导原则》《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等文件要求,综合采供血能力、科研教学能力等要素,建立了采供血机构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回顾法[3-4]

浏览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Medline等数据库,以“采供血”“卫生”“评价”“竞争力”“绩效”“blood collection and supply”“health”“evaluate”“competitiveness”“performance appraisal”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检索时限为2001年1月1日-2021年6月1日。纳入标准:文献研究类型为公开发表的卫生机构系统评价相关文献;文献研究对象为采供血机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等卫生系统组织机构;有明确的系统评价研究方法,如关键人物访谈、专题小组讨论法、头脑风暴法、枚举法、专家咨询法(Delphi法)、文献法、问卷法等;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或具有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框架;标明了指标权重计算方法、权重赋值方法及数值。排除标准:文献综述;重复发表文献;无法获得全文文献。

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对检索文献进行筛选,意见不一致时通过讨论达成一致或参考第3名研究人员意见。随后,对筛选文献在分类整理、比较、分析基础上[4],总结研究结果,建立采供血机构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备选指标库。

1.2 专家访谈法

本研究选取从事卫生管理、医疗、采供血专业工作10 a以上的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15位专家,由两名经过培训的研究人员通过电话、面对面、视频等方式,按照提纲进行访谈并做好记录。结合专家访谈,修改备选指标库,初步构建了涵盖9个一级指标、55个二级指标的采供血机构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

1.3 专家咨询法[5]

本研究甄选20名专家,涵盖卫生行政管理、公共卫生、医疗卫生、采供血等领域,主要来自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青岛大学、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青岛市中心血站等单位。其中:副高职称占60%,正高职称占20%;硕士及以上学历占50%;从事卫生管理工作10 a以上占80%。这说明咨询专家对研究课题比较了解,代表性强,其意见具有可靠性、科学性。

本研究以问卷方式开展两轮咨询。第一轮发放咨询问卷20 份,第二轮发放咨询问卷17份。专家需对每个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打分,并标明“判断依据”和“熟悉程度”;同时,根据自身专业知识与工作经验对指标提出意见和建议。

采用界值法筛选评价指标,根据每个指标的重要性得分计算满分频率、加权均数、变异系数、等级和。满分频率、加权均数、等级和的界值计算方法:界值=均数-标准差,得分高于界值者入选;变异系数的界值计算方法:界值=均数+标准差,得分低于界值者入选。

2 结果

2.1 专家积极性

专家积极性表示咨询专家对该研究的重视程度,常用咨询问卷回收率表示。文献[6]指出,50%的回收率是研究的基本要求,60%的回收率比较好,70%的回收率非常好。本研究第一轮咨询问卷回收20份,回收率为100%;第二轮咨询问卷回收17份,回收率为100%。两轮专家咨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表明专家积极性较高。

2.2 专家意见协调系数[7-8]

协调系数(W)作为可信度指标,能充分表示专家意见内部协调性。W在0~1之间,W越大,表示协调程度越好。本研究第一轮咨询的一级指标专家意见协调系数为0.496 8,二级指标专家意见协调系数为0.557 6;第二轮咨询的一级指标专家意见协调系数为0.503 8,二级指标专家意见协调系数为0.525 7。两轮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均在0.5左右,说明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较好。

2.3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主要通过专家对各项指标重要程度所作评价赋值的均数值、变异系数来反映。

第一轮专家咨询一级指标的重要程度所作评价赋值的均数最小值为4.250 0,平均数为4.480 0,变异系数最小值为0.045 1,平均数为0.125 0;二级指标的重要程度所作评价赋值的均数最小值为3.290 0,平均数为4.156 9,变异系数最小值为0.075 5,平均数为0.159 4。第一轮专家咨询共有8位专家提出意见,占专家总数的40%。具体意见如下:(1)建议将一级指标中的“科研能力”修改为“科教能力”,以客观体现科研与教学并重的发展理念;(2)建议将二级指标中的“临床供血满足率”指标删除;(3)建议将二级指标中的“设备总量”指标删除。

第二轮专家咨询一级指标的重要程度所作评价赋值的均数最小值为4.180 0,平均数为4.444 0,变异系数最小值为0.091 8,平均数为0.118 7;二级指标的重要程度所作评价赋值的均数最小值为3.240 0,平均数为4.004 4,变异系数最小值为0.059 7,平均数为0.142 6。第二轮专家咨询的变异系数均<0.2,说明专家意见集中程度较高。

经两轮专家咨询,最终形成采供血机构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包括9个一级指标、53个二级指标,见表1。

2.4 评价体系指标及权重

一级指标权重采用主观加权法,主要通过专家对各项一级指标的重要程度不同等级的评判来计算。二级指标权重采用比例分配法,通过专家对指标重要程度以及熟悉程度的评判来计算。组合权重的计算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权重相乘之积。

采供血机构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指标及权重见表1。

表1 采供血机构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指标及权重

3 讨论

3.1 构建了采供血机构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

本研究遵循导向性、科学性、可行性以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文献回顾、专家访谈及专家咨询,建立了涵盖采供血能力、科教能力、信息化建设能力、检测能力、人员配备能力、输血研究能力、财政保障能力、设施设备保障能力、质量管理能力等9个一级指标和53个二级指标的采供血机构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其中,53个二级指标涵盖16个定性指标和37个定量指标。同时,整个调查过程严格按照专家咨询法的原则、要求、步骤筛选指标并确定指标权重,为采供血机构综合竞争力评价提供了科学、可靠的工具。

3.2 采供血机构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分析

采供血能力指标是衡量采供血机构综合竞争力的最重要的一级指标,这与采供血机构“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安全有效血液”的宗旨和业务职能相匹配。年采血量、千人口献血率、血小板双治疗量献血者比例3个指标在采供血能力指标中十分重要,这些指标反映了采供血机构的血液采集职能。由此可见,提升采供血机构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血液采集职能,稳步提高年采血量、千人口献血率、血小板双治疗量献血者比例,唯有采集充足的血液才能有效保障临床用血,进而推进采供血机构高质量发展,这也是提升采供血机构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科教能力指标则为采供血机构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中较重要的一级指标,也应引起采供血机构管理者的重视。我国“十四五”规划以及更长时期发展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迫切要求。加强科教能力建设,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是大势所趋。科教能力指标下设二级指标中,继教项目数量和科研经费数目尤为重要。建议采供血机构管理人员给员工提供继教学习机会,搭建学习平台,提供充足科研经费,充分激发员工的科研热情,提高员工的科研能力。

信息化建设能力指标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建议采供血机构管理者充分重视信息化建设能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搭建互联网平台,落实计算机等级保护和主要设备数据传输与监控。

3.3 本研究不足及展望

本研究构建了采供血机构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为评价采供血机构提供了科学依据。但由于完成时间、经费等限制,本研究也存在一定不足,有待继续改进。(1)该体系仅为理论研究,且具有一定主观性,缺少实证研究,其稳定性和可操作性有待验证。下一步,拟将体系运用到青岛市中心血站进行实证研究,并着力推广应用于山东省内采供血机构,进行横向比较研究。(2)采供血机构综合竞争力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本研究创建的评价体系并非一成不变,在指标选取、框架设计与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诸多环节需要进一步优化。下一步,应结合发展实际,对评价体系进行修改完善,力求客观、科学、全面地反映采供血机构综合竞争力水平,以便推动采供血机构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采供血咨询竞争力
试论采供血机构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路径
采供血机构实施财务绩效管理的成效探讨
蓝青松:让竞争力武装到牙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浅析如何做好采供血机构的档案管理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采供血机构档案管理工作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服务与咨询
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