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培养
——以池州学院为例

2022-04-21 09:51余菲菲左仲明
池州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认可度认同感职业

余菲菲,左仲明

(池州学院 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安徽 池州 247000)

职业认同感是指个体在参与或进行某项职业活动时,对该项活动的诸如社会价值,目标性质等因素的个人看法,也是一种影响工作完成与否,是否达成目标的心理感觉[1]。我国开设酒店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为行业发展培养了一批批毕业生,但实际上很多酒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却不从事或短期从事酒店服务管理工作,人才浪费现象严重[2]。由于社会传统观念、酒店行业特性、学校教育对酒店管理学生职业认同感产生影响,致使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不强[3]。在顶岗实习中,许多院校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的职业认同感培养有些许不足,学校管理还存在疏漏[4]。大多数酒店把实习生当作廉价劳动力来使用,忽视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实习生也将自己定位于“弱势群体”,培养实习生的职业认同感已经成为酒店企业和学校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5]。较高的专业和职业认同感有利于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6],提高职业认同感需要学校、实习生及酒店的共同努力[7]。

池州学院坐落在安徽省池州市,是一座省属综合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秉承“以孔子为师,以行知为友”的校训精神,大力推进实践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三位一体”融入培养过程。2013年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开始招生,目前具有“普通高中秋季招生”和“职业高中对口单招”两种办学形式。以池州学院为例,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培养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职业认同感培养现状与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旨在为地方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1 研究设计

1.1 问卷设计

借鉴黄芬[8]研究,结合酒店管理专业特点,设计酒店管理学生职业认同感培养评价问卷。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酒店管理学生职业认同感培养评价,包括职业兴趣、心理教育、职业信心、管理制度、岗前培育、自我认知六个维度,共计28个问题。第二部分为酒管专业学生个人基本信息调查,内容包含学生年级、招生性质、性别、是否是独生子女、酒店管理专业是否为你的第一志愿等。职业认同感培养评价部分运用李克特量表进行计分,按照“非常不认同”到“非常认同”分别给予1分到5分的分值,分数越低说明酒店管理学生职业认同感培养的认可度越低,反之,则说明酒店管理学生职业认同感培养的认可度越高。

1.2 调查过程与数据分析

问卷于2020年的2月末至4月间发放,共发放问卷数200份,实际回收190份,回收率达95.00%。样本人口特征统计见表1。运用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主要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均值差异分析。

表1 样本人口特征统计表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项目描述统计分析

酒店管理学生职业认同感培养评价的总平均值约为3.70,属于中等偏上程度水平。从表2可看出,在认同感培养的六个维度中,学生自我认知的培养还是较高的,均值3.80。心理教育平均值为3.49,明显低于其它维度水平,且其中涉及的4个问题,均值分别为自主解决问题3.55、自我压力管理3.47、全局观和团队意识3.63以及挫折教育3.31,远低于均值3.7;由此可见,学生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培养有待加强。职业兴趣、职业信心和岗前培育均超过3.7,管理制度略低;职业兴趣中的专业认知、职业信心中的实训和实习安排、管理制度中的环节跟踪和考核制度以及岗前培训的大部分问题的标准差值较大(≥0.90),说明酒店管理学生在这几个方面的自我评估存在较大差异。

表2 酒管学生职业认同培养评价项目描述性分析

2.2 因子描述统计分析

项目1到4为“职业兴趣”;项目5到8为“心理教育”;项目9到13为“职业信心”;项目14到18为“管理制度”;项目19到23为“岗前培育”;项目24到28为“自我认知”。根据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见表3),“心理教育”得分值(3.49)得分最低,表明相较其他职业培养方面来说,应着重加强该校酒店管理学生的心理教育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促进职业人才引进。项目“自我认知”分值为(3.80)得分上最高,显示该校酒店管理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在职业认同培养的平均值之上,说明自我认知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表3 酒店专业学生职业认同培养各因子描述性分析

2.3 职业认同感培养评价差异分析

2.3.1 年级差异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见表4和图1),在六项维度指标上,已毕业的学生仅心理教育一项超出其他年级。大一(值3.94)在“职业兴趣”上高于其他年级(其他得分大多3.7左右)。在职业信心上岗前培育、自我认知上,随之年级的增长评估值越来越低,随着毕业才稍有缓和。管理制度上低年级的分值基本接近;到大四及毕业,培养的认同感逐渐降低。大四的学生在六个维度中数值差异很大,最高为职业兴趣项数值3.72,该项倒数第一,除此之外的五项数值,呈现从大一到大四由高到低的下降趋势。毕业后的学生认同感反而有所回升。

表4 不同年级学生职业认同培养认可度均值分析表

图1 不同年级学生职业认同培养认可度均值差异

2.3.2 招生性质差异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见图2),在六项维度指标上,总的来说,学生们在职业兴趣和自我认知上的数值较高;招生性质为对口的学生各方面的认可度均高于普通本科的学生,酒店管理对口的学生各项数值均大于3.7,而普通招考的学生在心理教育、职业信心、管理制度三项数值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与高中学校的教育模式、人才培养方式和课程结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普通招考的学生入学之前并未接触酒店相关教育,相较之下对口招生的同学高中就接触酒店相关,对于其认知也了解更多。

图2 不同招生性质学生职业认同培养认可度均值差异

2.3.3 性别差异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见图3),男生职业信心和岗前培育两项上略低于女生,女生(得分值3.45)在“心理教育”项目上远低于男生(得分值3.64)。在职业兴趣上,男生(得分值3.79)与女生(得分值3.76)极度接近。

图3 不同性别学生职业认同培养认可度均值差异

2.3.4 独生子女差异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见表5),在六项维度指标上,独生子女除职业信心外的其他各项数值都高于非独生子女。在“管理制度”项目上基本一致,在心理教育的指数都低于其他维度,培养水平有所欠缺。

表5 独生与否职业认同培养认可度均值分析表

2.3.5 志愿选择差异 图4显示,专业第一志愿为酒店管理的学生在各项指标上都远超过专业非第一志愿的,据此分析对于学生来说,个人主动选择的专业必有其培养认可度和职业认同感都会高一点。

图4 不同志愿选择学生职业认同培养认可度均值差异

2.3.6 是否参与顶岗实习差异 结果显示(见图5),没有参与顶岗实习的学生各项维度值都高于参与过顶岗实习的同学,学生职业认同感培养的六个维度与是否参与顶岗实习呈负相关性,表明该校学生参与了顶岗实习之后反而认同感下跌,对于职业认同感培养的认可度也随之降低。

图5 是否参与顶岗实习学生职业认同培养认可度均值差异

2.4 职业认同感培养存在的问题

2.4.1 职业兴趣培养有待完善 职业兴趣是一种表现,体现在职业选择方面,是对某种职业活动具有的一种较为稳定而持久的心理倾向,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培养当然离不开兴趣的培养,兴趣是个人是否规划酒店职业时需要注意的,从不同的变量来看,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职业兴趣上的认可度较高,但培养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优秀生和行业嘉宾讲座方面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

2.4.2 心理教育培养上亟需健全 学生的心理世界是极广阔的,要把心理教育在日常中融入职业培养中是需要探索的。在进行职业相关的心理培育时,对于全局观、挫折、自我压力、自主解决问题方面的培养内容不足;对于学校心理教育培养的认可度极低,心理教育和学生的接受结果形成断层,会影响学生在酒店实习遇到问题的心理承受能力,最终可能因为某种打击而对该职业不再认可,也不会选择该职业。

2.4.3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不足 职业生涯规划是所有职业问题的核心。理想的情况是,学生在进入酒店工作之前,就应该有一份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方案。事实情况是大部分的学生心里没有想法,不会做,也可能不愿做规划,因而也就无法提升职业信心。

2.4.4 在学生管理制度上有待加强 学生职业归属感较弱,在实习引导虽能让学生正确客观看待实习任务,但学生在实习初期需要更长时间去适应实习环境。学生对学校实习考核制度的认可度还不太高,不能真正的了解考核的内容以及意义。

2.4.5 酒店培训效果有待提升 酒店管理是一个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无论岗前、岗位上都需要真实可理解的实例,循序渐进。如果对于内容陌生,专有术语过多,学生则没有足够的热情参与其中,培训就达不到应有效果,职业认同度就得不到提升。

2.4.6 学生自我认知上仍需加强 学生对酒店的认识不够客观,当前专业知识技能缺乏,需要提高应用水平;自身其他能力的培养上也没能获得有效的结果。

3 结论与建议

3.1 研究结论

一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对职业认同培养评价一般。对酒店管理学生职业认同感培养现状进行调查统计,池州学院酒店管理学生职业认同感培养评价的总平均值约为3.70,属于中等偏上程度水平。

二是基于人口特征调查,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对职业认同感培养评价存在差异。从年级上看,呈现递减趋势;从招生性质上看,对口招生性质的学生各项认可度均高于普通招考的学生;从性别上看,男女生在心理教育上认可差异较大;从志愿选择上看,第一志愿为酒店管理的学生各项认可度均高于非第一志愿的学生;从顶岗实习上看,已参与的比未参与的认可度要低。

三是基于职业兴趣、心理教育、职业信心、管理制度、岗前培育、自我认知六个方面的调查分析,池州学院酒店管理学生职业认同感培养方面存在职业信息不足、职业归属感较弱、学生管理制度不尽完善、学生自我认知不足等方面的问题。

3.2 建议

本科院校酒店管理的学生是酒店行业发展的人才储备力量,认同感是影响学生是否从事该职业的重要因素。根据当前学校酒店管理学生职业认同感培养的现状和问题分析,从学校和酒店两个方面提出建议。

3.2.1 学校方面 学校是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培养中占主导地位;高校需要从培养职业兴趣出发,进行心理教育,树立职业信心和完善管理制度,从而影响到学生的生活学习。

(1)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

培养兴趣是提升学生职业的认同感的开始。刚入学的新生来说入学教育必不可少,以此来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专业培养要求和从是该行业的要求。其次,为让学生对从事的行业有清晰的认识,需要进行专业认知实践活动。使学生将从事的职业更加了解,开展优秀毕业生讲座或访谈、行业嘉宾讲座等活动,间接地引起对从事的职业的兴趣。

(2)注重学生的心理教育

心理教育在工作中很能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认同感,需要注重培养。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有益于夯实管理和服务能力;对学生自我压力管理进行教育,锻炼学生的抗压能力;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和团队协作意识,营造良好的工作人际环境;注重学生挫折教育,增强适应职业的勇气与行业信念。

(3)树立职业信心

信心是学生在进入行业后的一种精神面貌,职业信心的树立有益于学生认同感的培养。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上引导学生对未来职业生涯进行初步的规划;采用情景模拟教学,在生动的同时也能更快地进入岗位角色;实训课程和专业赛事活动的开展,不仅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坚定行业信心。

(4)完善实习管理

学校管理制度一定程度上有效推动学校的工作流程,有利于学生整体认同的提高,更加有利于的长远发展。学校设立导师制度加强学生专业情感;同时导师要在学生需要时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提升个人的职业归属感;培养学生正确客观看待实习任务加强实习引导;实习阶段,学校要进行跟踪指导,适时提供帮助,以更好地适应实习环境;设立标准、个性和专业的考核制度,公平公正对待学生,提高学生认可度。

3.2.2 酒店方面 酒店的岗位培训是职业认同感培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而酒店应该重视实习学生的管理培育工作。首先,通过岗前培训促使学生更快进入岗位角色;其次,合理安排实习生任务。不能仅根据自身岗位的需要而忽略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工作意愿,应制定实习生工作计划,以助于提升学生的工作成就感;再者,在岗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应实时进行培训,树立实习生的信心以及积极的工作态度;最后,良好的工作环境和酒店对学生们在生活和工作上真诚的关心与肯定,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工作幸福感,自然对该职业的认同度就会有所提升。

猜你喜欢
认可度认同感职业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成都市初任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
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感培育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职业写作
关于家长对幼儿园体育活动的认可度和支持度的调查研究
提升职业院校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
我爱的职业
护理学基础教学中高仿真模拟人技能训练系统的有效运用分析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式实践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