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背景下的课后服务探讨

2022-04-22 14:45曾永红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课后服务双减探讨

曾永红

摘要: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双减”政策,江西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人社厅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全省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从2021年秋季开学开始要求做到课后服务两个“全覆盖”,至此,课后服务在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全面铺开。因此“怎样开展落实好课后服务?”成为学校发展的新问题和校长的新课题,本人在积极探索落实国家“双减”政策、推进学校课后服务实践过程中,面对一些问题有过点滴思考,现在做一个简单总结与同仁们一起探讨。

关键词:“双减”政策;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探讨

一、小學课后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对课后服务认识不够。对于“双减”政策背景下的课后服务这一新生事物,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都缺乏正确认识。就学校而言,多数学校认为课后服务就是在原来的办学模式上每天加2小时教学时间,解决“三点半”上班族接送子女难问题,然后利用政策给教师提高点福利发放的工程,缺少对课后服务背后更深远意义的认识,因此学校只是把它当作每天增加两节课来管理,没有把课后服务落实到真正的教育中去。就教师而言,一部分教师认为课后服务是不必要的,它只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一部分教师认为它就是一项提高教师福利待遇的工程,因此一部分教师不情愿延迟下班而疲于应付,一部分教师为了每月多一点收入而乐于敷衍。对于家长来说,许多家长认为课后服务是一种变相的收费行为,因此家长对课后服务持消极态度,对课后服务暂时也没有很高的期望。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认为课后服务延长了他们在校时间,增加了他们的学习负担,因此有的学生不愿意参加课后服务,还有的学生不喜欢课后服务。对于以前就是寄宿制的初中学校来说就是多了一个收费渠道而已。所以,学校和教师缺乏主动履行教育服务责任的意识,教师将课后服务等同于“看作业”,采用单一的教育管理方式落实工作要求,某种程度上甚至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家长认为课后服务“由学校负责”,学校和教师应承担全部责任,家长无需参与;学生们认为课后服务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课后服务占用了他们自由活动的时间。这些认识和分歧将使各方主体推卸责任,缺乏积极参与的意愿,从而给课后服务工作的持续发展造成诸多障碍。

2、课后服务相关管理不力。课后服务的有序发展需要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完善的管理体系可以保证课后服务不会出现一系列问题,但从目前课后服务实践中暴露出的问题来看,相关的管理工作很难做到位,很多学校由于师资、场所等原因,在教师安排、学生安全管理、课后服务课程建设、课程开设和课程管理等方面尚未形成规范的制度体系,这将不可避免地影响课后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3、课后服务质量不高。因为对课后服务的认识不深、管理不力,所以学校尚未形成科学的课程体系和有效的管理模式,对学生课后活动的安排缺乏合理性,或片面重视学生的课外学习,或过多的开设兴趣活动,一些农村村级小学甚至干脆让学生自由活动,教师对课后服务缺乏规划和指导,导致课后服务效果不理想、质量不高。学校和家庭教育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起点和基础,这些基础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课后服务教育是丰富学生生活、完善学生个性、丰富学生知识的教育。为了保证课后服务的教育质量,课后服务必须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课后服务教学课程体系,指导和协调教师与责任主体,共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空间。另外,地方教育部门尚未制定明确的课后服务质量标准,学校在服务实施中缺乏参考和衡量,导致服务工作随意,难以达到预期要求,这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课后服务问题出现的成因分析

1、学校校长、中层干部和教师还是缺少对国家“双减”政策和课后服务政策的学习和深刻体会。校长是政策落实的指挥者、中层干部是课后服务课程体系的建设者、教师是课程实施的执行者,校长既要指挥政策的落实又要参与课程的建设,指挥是否方向正确、课程建设是否科学、是否符合校情切实可行、教师课程执行是否到位?首先校长、中层管理干部、教师要深刻学习和领会政策精神,然后才能建立科学有效的课程体系和管理制度体系,教师才会自觉主动的执行好课程。

2、社会各个层面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期待一定程度上绑架了学校教育。

3、在课后服务实施的过程中,家长对课后服务的课程缺少了解和监督,学校只通过家长会的形式,家长难以全面了解学校课后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更不能参与管理和监督,家长不能参与管理就难以提出好的建议和指导。另外,学校在提供课后服务的过程中,亦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由选择,学生缺乏选择课程内容的权利,在安排课后服务时,并没有研究学生的意见,导致课程内容过于单一,涵盖范围亦有限,一些学校甚至把课后服务时间完全用于写作业、讲作业,这样的课后服务实施不但没有达到为学生减负的目的,反而给学生带来疲劳和压力。

三、“双减”政策背景下的课后服务实施优化建议

1、需要进一步细化政策内容,强化政策可操作性。在国家层面上出台的《指导意见》较为宏观,只能作为课后服务工作方向性的参考文件,而对于课后服务实际工作的开展来说,需要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文件加以指导。国家、省市、区县、学校不同层级主体在制定课后服务的政策和实施方案时,应该是自上而下政策和方案不断细化的过程,市级层面政策应在国家和省级指导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出台具体化的实施方案,县级层面也应该结合本县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在市级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课后服务方案的具体细则,如实施主体、课后服务的运行标准、时间安排、课程内容、考评机制等,通过政策内容的明确化和具体化,充分发挥政策文件对课后服务的规范作用。同时,政府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应对学校课后服务方案制定加以指导和监督,确保在学校层面制定课后服务方案的针对性和适应性等。有效提升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运行,需要政府、社会、学校等多方面力量的配合,才能使各系统有机协调,形成合力,保证课后服务工作持续良性发展。

2、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从社会层面讲,学校是社会当中的一个子系统,社会中的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制约,因此,学校教育会受到政府和上级教育部门对学校教育评价、家长对学校和教师评价、社会对学校评价以及家长不同的观念、行为所影响。在传统教育观下社会对“人才”的选拔标准单一化,以知识取向作为评判学生的标准,认为出身名校的学生才是真正的人才,许多家长和学生把读书学习当作通向高质量、体面生活的唯一路径,因此“应试教育”下家长对学生学习要求很高,不断地搞题海战术压弯了学生的脊背。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人、发展中的人,每个人都有其天生的禀赋和特点,并非每个人的兴趣都是对文化知识的探索,也存在许多能歌善舞的艺术家和善于动手的能工巧匠,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包罗万象的,因此社会中的各个主体也应该更新教育观念,真正让“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让学校真正能够解开束缚,让教育真正回归本真。

3、建设好符合校情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课后服务实施的第一步:制定好具体的、功能性的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其中特别包括课后服务时间表、课程编排(三级课程体系:以班级为单位的作业指导课程+打破班级或年级界限的个性课程+公共的体育活动课程)、课程教师安排、场地使用、管理制度等。第二步:加强课程建设研讨和校本培训。学校应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以教研组或年级组为单位定期进行课程建设研讨,研讨各年级、各个兴趣小组一学期、一个月、一周的课程计划和安排,同时,加强学校薄弱学科、个性课程教师的专业培训,有效整合学校的教育资源,确保学校资源的有效利用。

总而言之,在国家“双减”政策下,课后服务的科学实施不但可以帮助家长解决“3点半问题”和过重的经济负担、有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不过,现时这项政策的实施,有很多困难和问题,必须正视和解决。需要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和重视,需要学校不断优化课程设置、不断完善管理机制,一起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王艳,李成彬.在小学课后延时服务中推行“小先生制”的可行性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20(21):17-20.

[2]张曦文.小学校内课后服务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20.

猜你喜欢
课后服务双减探讨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发挥学校优势 做好课后服务
“课后服务”之我见
“课后服务”:亟待研究的一些问题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