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教材,让教学更灵动

2022-04-23 22:20袁亚燕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

袁亚燕

【摘 要】教师要上好课,就得磨好课,把部分精力放到教材研读、教材把脉等工作上,通过对文本的不断解剖,逐步达到深思熟虑的程度,进而使得我们的教学预设能更符合学情,走进学生的内心。为此,教师要把文本阅读当成有效教学的核心任务去对待,并通过对文本的研读,使教学预设、教学实践等符合教材编写意图,更凸显教师的教学风格,让教学有灵气、有智慧。

【关键词】阅读教材 数学教学 智慧灵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一古老的话语,对当下的数学教学仍然有着无尽的启迪作用。我们从中能够悟出:有效教学的前提就是阅读文本、把脉文本。故而,一位智慧型的教师,会把文本阅读放在教学谋划的首要位置,并把阅读教材、理解教材等看成教育设计中的头等大事。当然,实践也表明,只有教师深入地研读文本,才能在教学中达成“其义自见”的美妙境界,相应的教学设计灵感才会自然迸发,相关的教学素材和教学资源才会信手拈来。同时,也会让整个教学设计更加契合教材的编写特点,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等,从而为打造智慧教学、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一、研读教材,感悟知识架构

研读教材,领悟编写者的真实意图,是教师一直在倡导和追求的,也是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预设的关键所在。为此,在教学预设的首要阶段,教师就需要深入地研读教材,把握文本中的知识脉络,从中体会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逻辑顺序等,为精准地预设教学的相应环节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同时,教师还要理性地把握教材阅读的成果,并智慧地予以运用和加工,使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他们的认识特点和规律等,从而让我们的预设更有灵魂、更富生命活力。

(一)学会整体阅读

众所周知,任何一本教材都是“非凡之物”。它凝聚了众多学者、专家的智慧,也借鉴了一直被广泛使用的其他教材的优点,从而使教材本身更具合理性,也更为科学。以人教版数学教材为例,它自始至终都是极其重要的教材,究其缘由,有学者们的心血,也有在很长一段时间、在很广的范围中使用的经验积累。它凝聚了许许多多人心血的结晶,仔细阅读它,你就会被它的整个编写体系所震撼,也会被它极为严密的知识建构所吸引,更会为它所选的案例和严密的逻辑安排而拍案叫绝。

再来看看苏教版数学教材。它以其独特的视角串联了12册小学数学课本,不仅考虑到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特点,还从儿童学习数学的视角去把握每一个知识点,让学生在不同的年级学习不同层次的知识,不仅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还能很好地契合他们的思维特点、心理特征等,从而让他们的数学学习成为一种幸福的体验活动。总之,整套教材编写错落有致,整体谋篇布局精致、自然且精彩纷呈。

(二)学会融合教材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话说得很有哲理,也很富有诗意。这个道理对于很多数学教师而言也是有着很大启发的,因为我们是教材的使用者,而且是一个阶段的使用者,这是在很多学校都共同存在的现象。很少有教师能够把12册小学教材从头教到尾,其中的原因很多,有小学学制6年跨度之长的基本因素,也有学校人事安排原因,还有教师的学识水平、教学技能等因素。所以一个理性的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高度关注眼前的单本教材的教学,还应重视整套教材的融合学习,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胸有成竹”“心中有谱”的较高境界。

以对“角的知识”教材解读为例,教师会发现教材编写者的良苦用心与匠心独运。在苏教版数学教材中,“角”这个概念首次出现在第四册中,而且是以一个单元呈现出来的——“角的初步认识”,其实在这个概念出现之前,角已经被多次渗透在教材之中:在一年级的教材中就有“认识图形(一)”“认识图形(二)”两部分内容,它们实际有“角”的存在,不过没有直接显示出来。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进行这方面的铺垫,以期丰厚学生的学习感知。教师可以设计动手摸一摸、折一折等活动,让学生体会那个尖尖的感触,从而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角的感知。

同样,在二年级教材“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时、分、秒”“认识方向”中都隐含着“角”的学习内容。可见,教师需要阅读教材,而且是整套书的阅读,这样才会让教学设计更加符合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趋势,为打造高效课堂、建构有效学习提供相应的知识准备。

二、研读教材,感悟编写意图

研读教材是教学必须要做好的功课,也是教师基本功的体现。为此,在教学预设之初,教师要善于阅读教材,以此来感悟教材编者的意图,并以此研究教学内容的分布情况及教学的环节设置等,使得整个教学预设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阅读文本真正成为高效数学课堂、有效数学教学的有力保障。

以“小数除法计算”教学为例,教师对教材的阅读应该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呢?笔者以为,教师既要重视教材中现有的知识分布状况,从本册教材的连续三个单元的编写中感悟教材的编写特点;又要深刻地领悟教材这样编写的基本意图,从而为更科学地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預设相关的教学情境等提供支持。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小数除法所涉及的相关内容,一方面是小数初步认识的学习积累,主要体现在三年级教材之中;另一方面还要关注除法这一知识点的分布,让教学设计更符合教材的知识逻辑顺序。

教学时,教师要重点关注小数除法知识点的分布情况,从而为更好地进行教学预设奠定基础。比如,阅读“除数是小数的笔算计算”内容时,既要读出它在本章节的根,也就是小数的乘法以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还要关注它的“出生”,也就是整数除法,包括有余数的除法等,这样就会厘清相应的知识脉络,为更精准地设计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另外,二年级教材以“角的初步认识”为主,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不同的角,以及创造出的活动角等,让学生建立角的初步认识;三年级教材以“长方形、正方形”学习为主,让学生在不同时段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其中,三年级上册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周长等学习为主,三年级下册则是以面积意义、面积单位、面积计算等学习为主;四年级教材以线段、射线、直线以及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知识的学习研究为主,使得几何初步知识的学习不断完善;五年级教材以 “多边形面积、圆”为主要探究内容,使得整个平面图形的学习步入一个较为理性的层面;而到六年级教材则上升为以常规立体图形学习研究为主要内容,使得学生的几何初步知识学习从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发展,这对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的。

三、精读文本,让教学有灵气

研读文本是基本要求,精读文本则是一种提升。所以,教师应把精读文本当成自己的基本任务,通过对文本的深度研读,保证自己的教学预设、教学实践更有新意、更有智慧。

如在“质数和合数”教材阅读中,教师就要通过文本的研读,创设合适的情境,让教学活动更有情趣、充满智慧。

首先,教师可设计“比一比”活动。教师提问:“你喜欢什么自然数?写出来,并写出它的因数。”学生会在这一问题的引导下写出一组组的自然数:“2的因数有1、2” “18的因数有1、2、3、6、9、18”“17的因数有1、17”“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等。设计比赛活动,既能给学生自由畅想的时空,让整个学习活动更具自主性,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得他们个性化的学习活力得到释放,从而让整个学习活动充满活力、吸引力,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递增。

由此可见,没有很好地阅读教材,教师是很难进行如此大胆的创新设计的,也就不能更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学习神经。学生学习内驱力得不到释放,教师也就达不成高效教学的境界了。

其次,教师可设计“辩一辩”活动。教师可要求学生展示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简单地陈述这个结果的由来,让学生真正明晰质数、合数的判定方法。通过争辩质疑学习活动,也能促进学生对本节课学习过程的反思。 如学生通过思考,会说“有2个因数的自然数,它就是质数”。此时,教师就要围绕这个话题,组织必要的学习争辩,让学生在互动中进一步理解“只有2个”和“有2个”之间的本质差异,进而让学生感受数学语言的严谨和缜密,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让学生畅所欲言,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是让学生积极地投身于质数、合数的学习之中,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质数、合数的概念建立的探究之中。当然,在此期间,教师还应通过评价、引导等多种策略,促进学生学习思考的深入,使得他们对知识的形成不只是停留在感性或表象之上,而是建立在数学思考之上。笔者认为,如此的数学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才是更加有味道的学习。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为实现有效教学,打造一个既富有诗意又充满人文情怀的数学课堂,教師就要细读文本,认真研读教材以及教师用书、数学课程标准等。同时,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去把握教材,思考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是否精准,以及对相关阅读思考后的预想和教学思考是否真的能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深入等,并努力用新的视角去解读教材中的内容,从中获得新的思考,以实现有效教学的构建,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陈雪梅,高志红,刘月艳.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施雁飞.数学阅读,让教学更灵动高效[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8 (3).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
计算机支持小学数学知识建构的研究
践行生活化原则,优化初中数学教学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小学中段学生数学应用题教学方式解析
探究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数学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