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特殊聋生的情感教育

2022-04-23 21:50旷小莉
江西教育C 2022年4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情感教育

旷小莉

摘   要:情感教育是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在特殊聋生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与聋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融洽的情感联系;要让聋生获得成功体验,给聋生插上情感的翅膀;要创设情境,让聋生感受真实的情感;要剖析人物形象,让聋生升华内心的情感;要口手并读,让聋生流露真实的情感。情感渗透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以情激趣”能让聋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   特殊聋生   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在特殊聋生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与聋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互动,“以情激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聋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本文结合笔者在聋校的教育教学实践,探究如何利用情感教育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在特殊教育中落地生根。

一、师生和谐,与聋生建立融洽的情感联系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由于听力障碍,很多聋生均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严重影响他们与社会的沟通与交往,也给教育教学带来了许多困难。如果教师不加以正确引导,聋生就很容易陷入自身的封闭世界,不利于聋生的终身成长。鉴于此,笔者注重深入聋生的生活,和聋生一起玩耍、做游戏、研读课文、探讨问题、交流感受,亲近他们,为他们排忧解难,从而拉近自身与聋生之间的距离,让聋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此外,笔者还经常设计一些活动课程,以学生为本,尊重他们的课堂主体地位。在活动中,笔者把“舞台”还给聋生,自己退居幕后当“导演”,或走下讲台当“演员”“观众”,把“怕学”变成“敢学”,把“厌学”变成“乐学”。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一个“恒”字,突出一个“爱”字,做活一个“导”字,立足一个“新”字,实现师生和谐,为聋生的情感教育奠定基础。

二、成功体验,给聋生插上情感的翅膀

在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笔者积极设计实践活动,让聋生在实践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给聋生插上情感的翅膀,助力聋生的全面发展。笔者从聋生的实际学情出发,充分利用学校的环境,把聋生带出教室,带回自然,锻炼聋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所见》《小池》《咏柳》三首古诗时,笔者先引导聋生感悟自然,在此基础上学习古诗。首先,笔者用多媒体呈现图片,让聋生在图片中的田野里寻找“牧童、黄牛、蝉”,在图片中的池塘周边寻找自然景物“泉水、小荷、蜻蜓”,让古诗的教学回归自然。这样既能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聋生理解古诗的内涵,领略大自然的美。在课程结束时,笔者与学生一起评选出表现最好的学生,并给予鼓励和表扬,让聋生体验成功,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从而形成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的积极情感。

三、创设情境,让聋生感受真实的情感

情境教学是教学的重要手段,能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提升教学效率。在教学时,笔者积极创设情境,通过生动的表情、精彩的画面、直观形象的手势和多媒体设备,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引发聋生的情感共鸣。聋生通过亲身感受,直观地置身于逼真的情境,可以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录像,把长安街两旁的人民如何焦急而又耐心等待的情景通过画面生动地展现出来,让聋生深入感受周总理的光辉形象。

四、剖析形象,让聋生升华内心的情感

追求高尚的品质与精神是培养人的目的,也是让聋生成为自尊、自立、自强、自信的有用人才的要求。人物形象越突出、越鲜明,对聋生的品德形成的影响就越深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剖析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立体化、直观化,让聋生升华内心的情感。例如,在教学《小英雄雨来》时,笔者通过对雨来的神态与语言动作的讲解,剖析雨来的人物形象,让聋生体会雨来的高尚品质。对人物形象进行深入的剖析,不仅能唤起聋生爱国的情感,还能使聋生感觉到英雄形象的力量,升华内心的情感。

五、口手并读,让聋生流露真实的情感

聋生受听力障碍的影响,口语能力也很弱。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口语教学和手语教学,把语言文字化作视觉形象再现在聋生面前,唤起聋生的想象,激发聋生情感中的真、善、美,让聋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并从中受到教育。例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时,笔者指导聋生通过口语和手语阅读,体会文中亲人离别时的依恋之情,使他们的情感得以自然地流露和表达,从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六、以生为本,尊重聋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以生为本”理念下的教学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定教。聋生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听力障碍,但是由于缺陷补偿,往往强化了另一方面智能的超常发展,有的甚至超过了普通的学生。比如,有的聋生视觉敏锐、想象力丰富,听力的缺陷能使他们视力集中,抗干扰能力强。聋生在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和其他学生一样具有好奇、好问、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聋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特点,创新教学方式,让聋生掌握知识技能,提升实践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七、家庭教育,夯实聋生情感教育的基础

家庭是每个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相对于学校教育而言,特殊学生的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任何形式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不可代替的教育。但是经常有家长反映,不知道如何跟孩子沟通,孩子与父母之间缺乏交流,导致孩子出现很多心理问题。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笔者注重把家庭教育工作放在首位。笔者经常同家长密切配合,教家长一些简单的手语和基本的知识,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并与孩子进行简单的沟通。此外,笔者也告诉家长,聋生从出生到入学,都在家庭中度过,家庭是聋生生活的主要场所,他们缺乏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家长的一言一行便是他们模仿的对象,家长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直接影响其子女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家长要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夯实聋生情感教育的基础。

八、情感教育,优化聋生品德教育

在聋生的人格塑造方面,教师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就是聋生因生理缺陷带来的心理障碍,如自惭、自弃、缺乏自信心等心理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自尊、自立、自強、自信为培养目标,结合品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理缺陷,树立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其次,教师要以情感教育为基本途径,教会聋生自立、自强,让他们拥有健康、强大的心理素质。最后,教师要以促进聋生全面发展为重点,既重视知识教学,又重视实践教育,面向聋生完整的生活领域,让聋生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提升聋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在教学实践中,特殊教育教师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抓住情感教育这一课题,从多层次、多角度创新教育方式,以期实现聋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让聋生始终保持积极的情感,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聋生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发展知识技能,升华情感,还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建民.对“特殊学生”的情感教学[J].考试周刊,2013(66):119-120.

[2]唐菲菲.小学教学阶段学生管理中情感教育的应用研究与探讨[J].黄河·黄土·黄种人,2021(21):53-54.

[3]杜志锋.情感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4):90.

(作者单位: 江西省吉安市特殊教育学校)

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普通类学科带头人专项课题“培养特殊学生学科素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1ZXYB04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素养情感教育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思政课教学研究
探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影响学生表现力的因素及对策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浅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