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作品《皮黄》中的戏曲音乐元素

2022-04-24 03:06车子轩
艺术家 2022年3期
关键词:板式谱例拍子

□车子轩

钢琴曲《皮黄》是近现代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经典曲目,作曲家张朝运用了独具一格的创作手法将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京剧与钢琴完美融合。张朝先生将西方和声功能与中国特色戏曲元素巧妙结合,从民族神韵与意境中获得灵感,使这部作品受到业内专业人士一致好评。通过对作品的分析与演奏,笔者发现钢琴曲《皮黄》中运用了大量中国戏曲音乐元素,使该曲具有独特性和完整性,有着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鉴于此,笔者根据亲身演奏经验来剖析这部作品的戏曲音乐元素,以戏曲音乐的三大特性——叙事性、抒情性、戏剧性,来揭示这部作品深刻的民族意蕴和内涵,探求该作品中戏曲音乐元素在曲式与演奏中的完美结合。

《皮黄》的曲式结构主要运用了中国戏曲的各个板式,全曲大致可分为三部分,分别为叙事部分、抒情部分、戏剧部分。第一部分是叙事部,板式有导板、原板、二六、流水、快三眼。第二部分是抒情部,板式是慢板。第三部分为戏剧部,板式有快板、摇板、垛板、尾声。

一、《皮黄》中戏曲元素的叙事性表现

叙事性原是文学作品的一种表意方式,具有时间形态的艺术特征,在时间、空间上给了作品无限的发挥空间,通过对事物的具体叙述和描绘突出其特色,同时表达作者内心的感觉,从描写的人物与事件发展变化的进程中,反映事物的核心思想。《皮黄》的戏曲音乐叙事性,主要通过音乐的语言表现力来表现曲调,像讲故事一样突出叙事性,从而达到视听共享、音画结合。作品以叙事性的曲调开头,奠定了全曲的感情基调。

(一)导板

西皮导板是京剧西皮板式的一种。导板一般运用散拍子且形式多变,本段(如谱例1)是散拍子、无板无眼。导板一般使用在大的连线唱段中,感情悠扬、奔放,采用单句板式,但不能作为独立唱段存在,具有引领作用。在此曲中,导板采用降E 宫调式,多数音停留于降E 音,多处采用中心音降B、降E、G、C 音,开头运用了大量装饰音,颤音紧跟和弦,是对京腔音调的补充,运用散拍子自由模进并逐步加入变化,力度由mp 逐渐到mf 再到f 来引入主题。如谱例1,导板部分在演奏中节奏自由,并富有弹性,好似远处传来的古琴声,声音极其安详且舒缓,远方好似有一幅山水画,形象地描绘出张朝先生儿时在云南滇池周围的景色。

谱例1

(二)原板

西皮原板是京剧西皮板式的一种,与二黄原板相同。原板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与其他板式转接组合,此板常用于抒情、叙事及景色描绘。在《皮黄》中原板采用了降E 宫调式,以降E 为主音,主题出现,始终围绕三个核心音“C、降B、G”的动机而展开,来贯穿此段(如谱例2),力度由mp 作为本段的开头,第10、11 小节是本段绝妙之处,有四音作为前两小节的回音出现力度为pp,并加入了低音踏板;第15、16 小节节拍由2/4 变为3/4,再变为2/4,使本段更富有京剧韵味。如谱例2,此部分在演奏中声音安详、节奏自由,京韵十足,用缓慢诉说的行板创作技法描绘出家乡的壮丽景色,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心灵安静自由的美好追求。

谱例2

(三)二六

西皮二六,是京剧西皮中的调名,简称二六,实质为胡琴过门的十二板,常被称为“二六板”,此板式多用于前后承接。在《皮黄》中作曲家是在原板的基础上,采用浓缩、简化加速的方法演变出来的二六板式。此段(如谱例3)采用了转调,由降E 宫调式转成F 商调式,以降B 为主音展开,一共有十二个降B,一直在模仿板鼓的声音,随后右手主旋律展开,用手旋律实质上是在模仿拉弦乐器,速度也是越来越快,在35、36 小节和弦所采用二度叠置和弦,通过对乐器的模仿及速度的加快,来展现儿童的活泼好动、天真开朗。

谱例3

(四)流水

西皮流水是京剧西皮板式之一。流水板式是一拍子板式,它是由二六板式进一步紧缩而成的,流水板的唱句节奏非常紧凑,在每个分句之间没有明显的停顿,各个分句的落音变化也非常多。此板式的叙事性非常强,常用于轻快或者慷慨激昂的片段。在此曲中,左手以中心音G 开始,右手以中心音E开始,以A 商调式为主调,一拍子中快速的节奏,而此曲的流水为2/4 拍子,并且速度为快板速度,这种反差形成了一种有板无眼的效果,本段(如谱例4)便可以理解为用1/2 拍子来演奏,右手的旋律犹如一阵清风般流畅灵动,作曲家是在回忆儿时在滇池边玩耍嬉戏的情境。谱例4 旋律性极强,极具歌唱性,扣人心弦,让人久久不忘。

谱例4

(五)快三眼

西皮快三眼,实质为老声唱腔的一种板式,它的速度、节奏介于原板与慢板之间,它的板式与旦角原板相似。在曲中,左手以中心音降E 开始、右手以中心音降B 开始,此板式以降B 徵调式为主,左手伴奏运用了二度叠置和弦,右手主旋律是在二六板式基础上的加花及重复,节奏也变化为4/8拍子,速度也从慢到快,左手模仿弹拨弦乐器,右手模仿京胡、胡琴的乐器,使此段(如谱例5)整个旋律京韵十足。此段也可称为“快流水”段,是全曲最精彩的高潮段落,描绘出作者青年时期壮志满怀的情感。

谱例5

这部作品通过对节奏形态变化的使用,以及音乐动机的多次出现,使音乐具有内在张力,声音上达到延绵不断的效果,让《皮黄》整个故事情节缓缓道来,极具叙事性。

二、《皮黄》中戏曲元素的抒情性表现

抒情性原是文学作品的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通过对美好情感的表达,来表现作品充满诗意的效果。该作品戏曲中的抒情性片段,是其中心段,是作品的重要支撑段落,也是与观众交流最好的段落。

西皮慢板是京剧西皮板式之一,西皮慢三板是在原板的基础上加花、放慢的一种板式,曲调非常抒情、优美,是一个唱段的中心唱段。西皮慢板速度结构比西皮原板速度结构大了一倍,字句落音与西皮原板完全相同。全曲的中心乐段是全曲的过渡乐段,也是本曲第二大部分。本段(如谱例6)由降G 宫开头转调为E 宫调式,结尾处转为C 徵调式,拍子也非常多变。本段与原板曲调基本相同,但节奏多变,更具有延展性,拍号来回变换,多种板眼互相结合,在演奏时节奏也能自然互相转换,使音乐语句更加流畅。此部分运用了大量的三和弦、七和弦,低音沉在底下,静静地托着旋律,像德彪西的《月光》,洒在宁静的湖面上。作者就像诗人一般,描绘出晚霞铺满了滇池,微风拂面,大自然和谐跃然眼前,寺庙钟声回响着,渐行渐远,直至狂风而至的画面。

谱例6

钢琴曲《皮黄》中慢板抒情旋律非常动听,给听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其音调亲切自然,感情浓郁,旋律给人熟悉感,作者内心温柔的感情在此刻用钢琴表达了出来。

三、《皮黄》中戏曲元素的戏剧性表现

戏剧性作为一个文学概念,主要是指在假定情境中人物心理的直观外现,通过对时间发展的自身逻辑和一系列受人可信的巧合、误会、悬念等场合和契机的安排,而造成剧情和心理的跌宕起伏,达到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戏剧性属于美学的范畴,戏曲中的人物心理活动都有假定情境,是心里直观、外观动作表现。在一定情境内,人物有特定心理活动和动作,使每个情境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假定性。假定情境是戏曲戏剧性的内涵,能使唱腔更加丰富动听,使故事情节的发展更为顺畅,是表现音乐戏剧性的有力载体。

(一)快板

西皮快板是京剧西皮板式之一,快板和流水板式几乎一样,但速度要比流水板式快。快板在戏中常用于矛盾冲突异常尖锐之时,或人物异常激动、急于表态、急于辩理之时,是整个唱段最激烈的一段,也是前后反差最大的一段。全曲最具戏剧性为此段(如谱例7),与前后段形成了强烈对比。本段开始于A 徵调式,随后转到B 羽调式,紧接着转到了C 徵调式,快板结尾又转到了D 羽调式。多变的调式在原板基础上一次次紧缩从而形成流水板式,结合二黄音调的变奏,并且多处采用二度叠置和弦。谱例7 的演奏斩钉截铁、果断有力,表现出了人物激动急切的情绪,与慢板对比鲜明,提升了全曲的戏剧性色彩。

谱例7

(二)摇板

西皮摇板是京剧西皮板式之一。西皮摇板类似于散板,节奏比较自由,可以根据唱词形式来自由发挥。摇板也不同于散板,主要是伴奏不同,摇板唱腔是散板节拍形式,但胡琴过门比较紧,比唱腔要快一倍,因而得名摇板,要紧拉慢唱。

此段(如谱例8)调式由E 徵转为G 徵,在162 小节后半处转为G 徵调式,使转调极为自然,多处运用四五度和弦叠置,左手运用三和弦,右手运用七和弦,通过分解、转位、原位连续相同的十六分音符来展现此部分。该片段也是此段最精彩部分,左右手分别模仿敲击乐器,通过节奏的改变,营造出此曲高潮,节奏明显变快,更加急促,旋律也更加简化。摇板展现出《水浒传》里林冲“夜奔梁山”时激动的情景,旋律上多声部结合,上声部表现出风雪中远处凄凉的人声,中声部是京剧和二胡,最下面声部是月琴、三弦和板鼓,使音乐表现出了非常多的层次。此段极具冲突性,冲突性转变与京剧武打音响效果突出了辗转曲折的情节,使整个乐段极具戏剧性变化。

谱例8

(三)垛板

西皮垛板是京剧西皮板式之一。垛板由流水板紧缩派生而来,在唱词结构上运用垛句、垛字,常为三四字不等,善于营造气氛,表现激愤等情绪。垛板演唱时,演员需要字字斩钉截铁、铿锵有力,词句间无间奏过门,富有急促质问、对答的性质,最适合展现人物非常强烈、激动的感情。垛唱的形成需要字字紧连,在听觉和情感上要比流水板式强烈。此段(如谱例9)调式由E 徵调式转为G 徵调式,多处运用四五度叠置和弦,颤音也紧跟和弦,使此段京腔音调韵味儿十足。此段极其巧妙地将西皮二黄旋律融为一体,情绪变得更加激动,节奏也变得更快更紧,音乐由弱到强、由慢到快,一气呵成,表现了强烈矛盾冲突和激昂愤慨的情绪,最后用连接句把气氛推向高潮,让听众获得满足感。

谱例9

(四)尾声

尾声,即京剧全剧结束所用尾声。在曲中,尾声板式打破了传统戏曲结构,采用了4/4 拍子,以降E 宫为调式,再次强调了全曲降B、G、C 三个核心音。尾声采用西皮原板曲调,与原板前后互相呼应,巧妙地运用柱式和弦互相交替、多线条复调手法来诉说给听众,表达出作者热爱民族的情感,和对民族音乐的热切美好期望(如谱例10)。

谱例10

通过对张朝先生所创作的钢琴曲《皮黄》的研究,笔者发现,该曲运用了戏曲元素中的叙事性、抒情性、戏剧性三大特性,并通过钢琴表现出来,是一部难得的佳作。《皮黄》将京剧众多特色融入作品中,使西皮、二黄这两个重要曲调贯穿于整个曲子中,细腻地刻画了主人公对家乡热爱之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特色。张朝先生创作的这首钢琴曲为中国钢琴作品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也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猜你喜欢
板式谱例拍子
陶维龙教授课堂实录
如此感伤
妈妈的竹拍子
钢琴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和声民族化技法研究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四分之三拍”读法没错吗?
KD399:便装式窗帘固定架
试析不协和音程的实际作品训练
“有板有眼”最初形容什么
光明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