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极威胁论”:现状、原因与影响

2022-04-25 22:01刘丹
西部学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中国威胁论美国北极

刘丹

摘要:自2018年1月中国政府公布《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以来,中国在北极的存在引发了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在美国及其盟友的渲染下形成了新一波“中国北极威胁论”,包括两个维度:一是“动机威胁论”,认为中国是为长远的军事打算做准备;二是“实力威胁论”,认为中国的崛起已经使其国家利益蔓延到了北极地区。这一“北极威胁论”产生的原因:(一)中国作为非北极国家的身份以及对“近北极国家”的认定;(二)中国与北极国家尤其是俄罗斯的密切合作打破了北极的权力平衡。美国为了让国际社会认同其言论,经常将中国在北极的存在与南海相提并论,其目的是为了合理化自身在北极的军事化存在,以对抗中俄。

关键词:北极;中国威胁论;美国;加拿大;俄罗斯

中图分类号:D8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2)02-0054-05

“中国威胁论”由来已久,从最初的广泛意义上的“中国威胁论”到具体领域和区域的中国“军事威胁论”、中国“经济威胁论”、中国“南海威胁论”等变化可以看出,随着中国在各个区域和领域的利益与实力的增长,“中国威胁論”维度也在不断拓展。本文关注的“中国北极威胁论”就是在中国开始扩大北极治理与开发的参与度后出现的新版区域性“威胁论”。

一、“中国北极威胁论”的现状

中国参与北极治理由来已久,1999年开展第一次北极科学考察,2013年成为北极理事会13个正式观察员国之一。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对于北极治理的参与早已引起国际社会以及北极国家的关注,尤其是2010年以后,所谓的“中国北极威胁论”便已经出现了。2018年1月26日中国政府公布《中国的北极政策》①白皮书之后,关于中国参与北极治理的动机和实力更是一跃成为北极问题的焦点之一,中国也更多地被美国等国家认为是对北极地区和北极国家的威胁。本文将主要以2010到2020年这十年间的“中国北极威胁论”为研究对象。目前,在美国及其盟国看来,所谓“中国北极威胁论”主要包括两个维度:一是“动机威胁论”,二是“实力威胁论”。

(一)动机威胁论

所谓“动机威胁论”是指美国等国家认为,中国积极地参与北极治理的动机是为长远的军事打算做准备。《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以下简称《北极白皮书》)发布后,西方国家不断在各种国际场合宣扬中国参与北极治理的动机不纯。2019年5月6日,美国国务卿迈克·蓬佩奥(MIKE POMPEO)出席在芬兰举行的北极理事会部长级会议时提出,“中国的言行令人怀疑其意图。”[1]美国2019年的《中国军力报告》(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9)称,《北极白皮书》所提出的战略显示,中国宣传的“极地丝绸之路”②以及自称是“近北极国家”的身份,其目的都是为了获得自然资源和海上航线。而且中国在北极的民用研究可以支撑中国在北冰洋的军事存在,其中可能包括向该地区部署潜艇,以阻止核攻击[2]。加拿大和欧洲国家也在附和这种“动机不纯论”。例如,丹麦国防情报局局长拉尔斯·芬森(LARS FINDSEN)曾表示,中国远征北极的科学考察不仅是科学问题,而且是“双重目的”,中国军方越来越多地利用在北极的科学研究作为进入该地区的途径,此举将加剧北极地区的地缘政治竞争[3]。

(二)实力威胁论

所谓“实力威胁论”是指美国等国家认为中国的崛起已经使其国家利益蔓延到了北极地区,因此中国在北极的实力增长与投入是对北极国家和北极地区的威胁。近年来,中国与北极国家在科学考察、环境保护、航道利用、能源开采、数字化运输等方面都开展了合作。基于这些合作以及未来北极战略的需要,中国也开始加大对北极治理的投入,包括破冰船、核动力破冰船的建造,开展北极探险,在北极地区安装和维护不断扩展的监测设备,启动“北极环境卫星和数值天气预报”项目等。对此,美国及其盟国不断将中国在北极治理方面的实力视作与增加军事存在有关。例如,对于中国核动力破冰船的进展,日本筑波大学的北极研究员秋木明教授(AKITONAMI)提出,中国在核动力破冰船领域的发展可视为在为将来获得核动力航母奠定基础。美国《外交学者》(The Diplomat)则暗示这将成为中国核动力航母的“测试载具”(Test Vehicle),这将是中国在与美国的大国竞争中必不可少的[4]。欧盟也在一份智库报告中指出,尽管中国尚无在北极地区投射军事力量的能力,但它的确有潜力将其获得的设施、技术和资源用于非民用目的[5]1。

二、中国“北极威胁论”的原因

美国及其盟国对于“中国北极威胁论”的认定逻辑与其他版本的“中国威胁论”类似,都是质疑中国发展的动机,夸大中国实力增长的速度和可能导致的恶劣后果。“中国北极威胁论”产生的原因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中国作为非北极国家的身份以及对“近北极国家”的认定。第二,中国与北极国家的密切合作打破了北极的权力平衡。

(一)中国作为非北极国家对“近北极国家”身份的界定

作为一个体量如此之大的非北极国家,在中国的《北极白皮书》公布之后,主要的北极国家都开始重新考量中国与北极的关系,并认为中国对于北极的“热情”是不寻常的。

在美国及其盟友的认知中,中国“近北极国家”身份的界定减弱了《北极白皮书》带来的战略透明度的效果,反而被认为是对其北极战略野心的合理化手段。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教授布拉迪(ANNE-MARIE BRADY)认为,中国已经从一个小角色成为极地大国,这份白皮书展示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日渐增加的信心和自信,但是却没有完全缓解大家对中国在北极意图的担忧[6]。根据国际上公认的标准,所谓北极国家是指在北极地区拥有领土主权的八个环北极国家,即加拿大、丹麦、芬兰、冰岛、挪威、俄罗斯、瑞典、美国。北极理事会或者其他国际组织目前还没有对其他非北极国家根据其距离北极的远近来做出明确分类,国际法中也没有类似规定。由于这一身份的界定确实仍未有定论,美国也不承认在“北极国家和非北极国家”之外还有第三个类别,对此,蓬佩奥在第11届北极理事会部长级会议上表示,中国和北极最近的距离也有900英里。中国在北极投资是值得欢迎的,但美国及其盟友都应该仔细研究中国在北极的活动。他还专门提及美国国防部的一份报告表明,中国的民用科研是可以用来加强中国在北极的军事活动。于是,“近北极国家”这一说法就成为了西方国家认为中国参与北极治理的动机不纯的证据,被认为主要是为了今后谋求北极国家的身份,方便逐渐加入争夺北极丰富的油气资源和便利的北极航道的行列,甚至是实现在北极的军事化存在。

(二)中国参与北极合作打破权力平衡

一直以來,环北极的八个国家当中,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是主要的实力大国,几个欧洲国家也经常呈抱团之势,北极地区的力量博弈长期都以这样相对平衡的局势呈现。中国加入北极开发与治理的行列,尤其是与环北极国家的大力合作,必然会打破原有的北极权力结构。

首先,中国在北极与与欧洲国家的合作被认为是中国进入北极圈以及在北极地区扩大存在的战略步骤,打破了北极博弈的力量平衡。中国极地研究中心(Polar Research Institute)与冰岛研究中心(Icelandic Centre for Research)在2012年签署的备忘录被指最终促成了中国—冰岛联合声明,而这一声明中正好就包含了冰岛支持中国获得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候选人的条款。此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合作平台,诸如2013年在上海成立的中国—北欧极地研究中心(China Nordic Arctic Research Center,CNARC),以及2013年4月由冰岛时任总统格里姆松发起的北极圈论坛(Arctic Circle)也都被认为是中国通过科学外交(Scientific Diplomacy③)来加强与北极国家合作、实现自身利益的手段[5]4。

其次,中国与俄罗斯的合作已成为北极国家最为警惕的力量。近年来,中国和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合作以油气资源开发和航道建设为主,由此也带动了诸如海洋安全、物流运输、投融资体系建设等合作项目[7]。对此,一些抱着冷战思维的国家认为中俄联手是要与美国争夺对北极的控制权。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对于美国和其他北极国家而言,中俄北极合作被认为可能是对二战后秩序的潜在破坏[8]。在中俄深厚的合作基础上,两国扩大了与包括北极地区在内的欧亚经济联盟区域之间的投资合作。并且,两国还签署了一系列合作文件,有望在欧亚经济联盟—中国的框架下推动建立自由贸易区,一种全新的欧亚一体化模式将成为可能。显然,相比仅仅是北极的控制权,这种“可能性”所带来的影响是国际秩序层面的,尤其是对于美国以及欧盟在欧亚大陆的影响力而言,无疑将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三、“中国北极威胁论”的影响

“中国北极威胁论”与其他版本的“中国威胁论”的联动效应将不利于中国参与北极治理与合作。同时,美国利用“中国北极威胁论”合理化自身在北极的军事存在,也将加剧其他北极国家对于大国威胁的恐慌,导致北极军事化程度越来越高。

首先,美国在强调“中国北极威胁论”时,为了让北极国家以及国际社会认同其言论,经常将中国在北极的存在与南海相提并论。将中国在南海填海造岛以及与部分东南亚国家的领土争端界定为具有“攻击性”的行为,以此质疑“中国在追求利益的同时”是否“会尊重其他国家的利益”,并由此强调中国在北极地区的一些活动可能会给美国国家安全带来长期的隐患[9],同时提醒其他与中国有合作的北极国家中国可能会将北极变成一个“新南海”[10]。

除了“南海威胁论”,鉴于中国在“冰上丝绸之路”计划下不断扩大与其他国家的北极治理合作,与之相关的“一带一路威胁论”近年来也成为美国等国家在质疑中国北极战略时经常拿来说道的话题。一方面,美国从宏观层面借“一带一路”攻击中国的北极战略,强调中国推行的北极治理与合作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进行的,而这一倡议本身是旨在全世界推行中国的影响力。美国威尔逊中心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所主任罗伯特·戴利(ROBERT DALY)在一次论坛上提出,中国的《北极白皮书》在最后表示“中国将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推进与北极有关的合作(China will advance Arctic-related cooperation under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这意味着要将以中国为中心的、以扩大中国影响力为目的的政策推广到北极,北极国家应该对这一观点予以“抵制、拒绝和反对”[11]。另一方面,美国还从微观层面呼吁其他国家要警惕中国的“居心叵测”。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警告北极国家及其土著社区可能会因为与中国的合作而落入债务和腐败的陷阱。特朗普前安全顾问博尔顿也曾无端指责中国对北极国家推行“债务外交(Debt Diplomacy)”,试图说服其他北极国家抵制中国在《北极白皮书》中提出的“近北极国家”的主张[12]。除此之外,美国还直接干预中国企业参与竞标的北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例如,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参与了格陵兰岛国际机场建设项目投资的竞标,对此,美国百般阻挠和抹黑。结果,视格陵兰岛为其后院的丹麦政府也因为害怕中国通过对基础设施的投资而获得北极地区的政治影响力,进而不断向格陵兰政府施压,最后中国企业退出了该项目的竞标[13]。

其次,美国提出中国“北极威胁论”不仅仅是为了阻碍中国扩大在北极的影响力,以保证其在北极地区的领导地位和话语权,更是为了合理化自身加大北极军事化存在的目的。相对于给中国参与北极治理增加的阻力,导致北极军事化程度越来越高恐怕才是对该地区更为深远的负面影响。北极地区除了冰雪融化下航道带来的贸易运输以及能源开采等利益,其军事上的重要地位也不容小觑。早在冷战时期,北极上空就是美国和前苏联战略导弹核打击的必经之路,北冰洋海域也是战略核潜艇极佳的隐蔽场所。如今,北极上空同样是世界主要核大国投掷核力量的必经之路,亦是远程洲际导弹的飞行路线,其重大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目前,俄罗斯是在北极地区拥有最多军事力量的国家,其他几个北极国家早已对此颇有微词,尤其是美国。然而,中国与俄罗斯在北极地区开展非军事化合作的开始,才是美国用以升级北极战略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美国一方面开始通过“中国北极军事威胁论”不断强调中国以及中俄在北极的合作,挑起其他北极国家以及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不满。另一方面,美国政府随之大力度、全方位地升级其北极战略,其中以美国军方尤为积极。美军北方司令部司令奥肖内西上将(GENERAL TERRENCE O’SHAUGHNESSY)于2020年2月在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更是直接将北极描述成了“战场”,指其因中国而成为了“接敌途径”(Avenue of Approach)[14]。2019年,美国军方连续公布几个重要的战略报告和评估报告,均直接或者间接与北极有关,其中也不断将中俄在北极的合作视为提升美国北极战略的主要理由。在2019年4月美国海岸警卫队发布的新版《北极战略展望》(Arctic Strategic Outlook)中,美国把中国作为在北极的重要战略竞争对手[15]。在2019年5月国防部发布的年度《中国军力报告》和6月的《北极战略》(2019 DoD Arctic Strategy)中,五角大楼也都是以警惕中国在北极的存在与合作为由,强烈建议政府和军方加强对北极的重视,要求提升美国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加强北极军事存在不只是停留在想法或者文件中,而是已經开始付诸实践。在“中国北极威胁论”的支持下,美国开始在北极地区展开了具体的军事安排,美军多个军种都在设备升级、军事部署等各个层面强化他们在北极的存在。美国空军在北极的投资包括用于寒冷天气的训练和装备,对部署在北极的50多部雷达进行现代化升级,并在北部基地以外运营第五代飞机以及维持联合太平洋阿拉斯加靶场等重要的训练资产。美国陆军继续为寒冷天气行动进行训练并发展装备,计划采购能在零下45度运作的“联合全天候全地形支持车”[16]。

作为在北极地区最重要的军事力量,美国海军则把重点放在未来的发展和北极行动上。海军部代理部长莫德利(THOMAS MODLY)在参议院拨款委员会作证时说,海军高度重视中国和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潜在安全威胁,并争取建造更多的军舰以应对包括北极在内的世界各地的安全风险。美国海军重建了第二舰队,并将大西洋和北极地区作为其责任区。同时,尼米兹级航母“哈里·杜鲁门号”及其战斗群被安排在了北约的北极演习中,这是美国航空母舰近三十年来的首次参与有关北极的军事部署。此外,美国海军和海岸警卫队宣布签订美国40年来第一艘大吨位极地巡逻船的建造合同,而另外两艘破冰船也计划将在未来10年中陆续建成[17]。

此外,美国不止自己加强军事存在,为合理化这一举动,美国甚至怂恿其他北极国家加入队伍。蓬佩奥在北极理事会芬兰会议前夕的发言中强调,“对北极的战略性参与进入一个新时代,北极面临新的威胁”,他敦促北极理事会将讨论范围扩大到气候变化和科学合作之外的领域。此外,美国还将其领导下的北约当作了提升北极军事化存在的一部分,以壮大其在北极与中俄对抗的力量。

北约在冷战结束后最大规模的演习就与北极有关,即2018年的“三叉戟(Trident Juncture)”联合军演。在演习中,北约还尝试重新启用冷战时期的技巧,即联合铁路、公路和水路来调动兵力[18]。正如德国《时代周报》对这次军演的评价,“这是一次练习,也是一个信号,”北极地区军事化趋势和冷战色彩的军事对抗从这次北约大规模的军演中可见一斑[19]。

注释:

①《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8年1月26日发表《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全文分:前言;一、北极的形势与变化;二、中国与北极的关系;三、中国的北极政策目标和基本原则;四、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主要政策主张;结束语。全面阐述了中国的北极政策。[EB/OL]www.scio.gov.cn.2018-01-26。

②“极地丝绸之路”:亦称冰上丝绸之路,是指穿越北极圈,连接北美、东亚和西欧三大经济中心的海运航道。2017年7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与俄罗斯总统普京提出要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

③伦敦王家自然知识促进学会,简称皇家学会(Royal Society),对科学外交(science diplomacy)做出了三个维度的定义:1.外交中的科学(Science in diplomacy),即通过科学建议告知外交政策目标;2.外交为科学服务(Diplomacy for science),即促进国际科学合作;3.科学为外交服务(Science for diplomacy),即利用科学合作改善国家之间的国际关系。参见The Royal Society,“New Frontiers in Science Diplomacy:Navigating the Changing Balance of Power”,Policy Document 01/10,2010.在北极威胁论中,中国与各国,尤其是欧洲国家在科学领域的合作与平台主要被视为第三种维度,即中国旨在通过科学合作来实现其外交利益,改善与欧洲国家的关系,以此获得支持,在北极理事会以及北极问题上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1]SENGUPTA S.United States Rattles Arctic Talks with a Sharp Warning to China and Russia[N].New York Times,2019-05-07.

[2]Annual Report to Congress: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9[R].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Washington D.C,2019(2).

[3]China mixing military and science in Arctic push: Denmark[N].Reuters,2019-11-29.

[4]EITERJORD T A. China’s Busy Year in the Arctic[J].the Diplomat,2019(1).

[5]PELAUDEIX C.Along the Road:China in the Arctic[M].Paris:European Union Institute for Security Studies(EUISS),2018.

[6]BRADY A.M.China As a Polar Great Power[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7.

[7]B.B.米季科,A.T.鲍列伊科,李天籽.中俄学者聚焦北极开发的挑战与对策[J].东北亚论坛,2020(1).

[8]PARLOW A. Does a Russia-China alignment in the Arctic have staying power?[J].Arctic Today,2019(6).

[9]WERNER B. Zukunft:U.S.Presence in Arctic Won’t Stop Chinese,Russian Encroachment Without Law of the Sea Ratification[N].USNI News,2017-08-01.

[10]US warns Beijing’s Arctic activity risks creating ‘new South China Sea’[N].The Guardian,2019-05-06.

[11]The Royal Society.New Frontiers in Science Diplomacy:Navigating the Changing Balance of Power[R].Policy Document,2010-10-01.

[12]MICHAELS D.NATO Dusts Off a Cold War Skill: Moving Troops[EB/OL].The Wall Street Journal.(2018-10-24).

https://www.wsj.com/articles/nato-dusts-off-a-cold-war-skill-moving-troops-1540382400.

[13]Larsen M.S.& R. Gramer.Trump Puts Down New Roots in Greenland[J].Foreign Policy,2019(11).

[14]JONES S.NORCOM General:‘The Arctic Is the New Frontline of Our Homeland Defense’[N].CNS News,2020-02-14.

[15]Arctic Strategic Outlook[EB/OL].United States Coast Guard.(2019-4).

https://www.uscg.mil/Portals/0/Images/arctic/Arctic_Strategic_Outlook_APR_2019.pdf.

[16]Bruygard T.The Arctic From An American Military Perspective[N].High North News,2019-03-29.

[17]Harry S.Truman Strike Group Enters Arctic Circle, Prepares for NATO Exercise[R].Official Website of the United States Navy,2018-10-19.

[18]MICHAELS D.NATO Dusts Off a Cold War Skill:Moving Troops[N].The Wall Street Journal,2018-10-24.

[19]倪海寧,李明.北极军事化趋势堪忧[N].解放军报,2016-2-12(10).

猜你喜欢
中国威胁论美国北极
北极有个“放屁湖”
北极兔乖乖,唱起歌来
北极
美国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