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残疾人社会支持体系的挑战和对策建议

2022-04-25 22:01罗艳杨登华谢佳佳
西部学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残疾人挑战

罗艳 杨登华 谢佳佳

摘要:我国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健全,残疾人生存发展状况显著改善。但随着残疾人数量的增长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残疾人社会需求呈现增长趋势,政府、家庭、企业、社区等作为重要的支持主体难以应对庞大的需求,面临着诸如残疾与老年问题的双重叠加,新就业形态对残疾人就业技能要求提高,农村残疾人数量增多与农村服务体系尚未构建等问题。构建残疾人社会支持体系的对策:(一)坚持政府主导,保障老年残疾人服务供给;(二)建立健全残疾人教育支持体系和就业支持体系;(三)加强农村、边远地区的残疾事业工作投入。

关键词:残疾人;社会支持体系;挑战

中图分类号:D66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2)02-0084-04

一、残疾人社会支持来源及现状

社会支持是指人们通过社会网络获取社会资源,即通过网络中个体的善和各类组织资源的整合,给予社会弱势群体生活所需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各种帮助[1]。在我国,残疾人社会支持主要来源于政策支持、企业支持、家庭支持以及社区支持。

在政策支持方面,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重视残疾人群体的权益保护,1988年成立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199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并首次将残疾人事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同步实施。从《中国残疾人事业“八五”计划纲要》到《中国残疾人“十三五”发展纲要》,对残疾人权益保护和社会政策支持日益完善和丰富,从康复、就业、扶贫逐渐扩展到康复、就业和职业培训、教育、文体活动、法治和无障碍环境建设、扶贫等多方面的权益和政策支持。政府通过实施有力的法律保护、政策保障措施,使残疾人群体的社会福利水平明显提升,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在家庭支持方面,家庭承担了老、弱、病、残人员的保护职能,是残疾人生存安全的基础依靠,是促进残疾人社会融合的重要力量。家庭对残疾人的支持包括情感支持、生活技能培养、物质支持等。然而,家庭成员有无、生活是否有来源以及生活来源是否稳定成为家庭支持得以可持续的重要前提。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推进,家庭的传统支持功能正受到人口流动和女性不断加入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家庭支持意愿和能力正在下降,家庭支持功能已然弱化。

在企业支持方面,主要体现在残疾人就业和劳动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支持。根据2007年出台的《残疾人就业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一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为其提供适当的工种、岗位。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单位总体成员数量的1.5%。同时指出,安排比例达不到的用人单位,应当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中进一步指出,各地要建立用人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公示制度。在政策的引导和鼓励下,企业在残疾人的就业参与方面起了重要的支持作用,但整体支持力度有限,表现为:一是对于数量众多的残疾人来说,目前企业提供的岗位还不能满足残疾人的就业需求;二是从实情况来看,用人单位大多选择缴纳保障金而不愿安排残疾人就业[2]。

在社区支持方面,其支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邻里的关心和帮助。邻里互助是家庭支持外最重要的支持来源,表现为一种按照地缘所形成的熟人社会而建立的社会支持。二是社区组织对民政机构、残联、社会组织等多种资源的整合、链接和分配。但是,随着人口快速流动和社会信任的下降,造成社区“整体性冷漠”,邻里互助渐行渐远,难以发挥长效性的支持作用[3]。加上社区组织作为行政附属组织,在众多的事务工作中,也难以聚焦于残疾人群体的各种需求,社区支持面临缺少市场活力、资金来源单一、资源不足、服务手段不专业等困境。

我国残疾人社会支持体系在主体上已经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家庭为基础、企业为辅助、社区为支撑的整体局面,但是各主体的社会支持情况均面临困境,单独依靠某一类主体都难以为残疾人提供更高质量的社会支持。因此,探讨残疾人社会支持体系当前面临何种挑战,如何完善残疾人社会支持体系成为亟须关注的议题。

二、残疾人社会支持体系构建面临的挑战

(一)残疾与老年问题的双重叠加

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5万人,占13.26%,其中60岁以上老年残疾人口约为4,416万人,占残疾总人口的52.80%。老年残疾人存量大。根据学者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年残疾人口规模将达到1.03亿人,其中高龄老年残疾人口的规模约为4,473万人[4]。随着老龄化和高龄化的到来,老年残疾人数量将大幅增长。

残疾与老年的双重问题属性致使老年残疾人成为双重弱势群体,面临残疾人社会支持困境的同时也面临老年人社会支持困境。首先,老年残疾人与其他年龄阶段的残疾人一样,在经济物质、精神慰藉、康复护理、文化活动等方面具有强烈的需求,但是老年残疾人的身体机能、自理能力、生存意志等远远弱于其他年龄段的残疾人。因此,老年残疾人的社会支持需求属于多重需求的叠加,同时需求的程度和時长更深且更长。其次,老年残疾人能够获得社会支持更少。企业提供的就业支持不适用老年残疾人,家庭功能弱化也使残疾老年人的家庭支持日益减少,邻里互助难以深入老年残疾人家庭内部且随机性大。数据显示,我国超过一半以上的老年残疾人未享受过经济福利和福利服务,社会支持不足以满足需求,社会支持的水平和层次较低,老年残疾人对社会支持的需求反馈渠道不足,大量需求被隐藏。残疾与老年问题的叠加,使老年残疾人的社会支持需求与社会支持供给矛盾加剧。

因此,残疾与老年问题的叠加,使老年残疾人的社会支持需求与社会支持供给矛盾加剧。在宏观上,对残疾人社会支持体系和老年人社会支持体系的协同完善提出挑战;在微观上,对残疾人社会支持体系的分层分类和支持介入方式提出挑战。

(二)新就业形态对残疾人就业技能要求提高

我国在残疾人就业方面,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政策,残疾人劳动就业保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2020年《中国残疾人事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残疾人的就业现状依然不太乐观,2019年全国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者855.2万人,仅占全国持证残疾人总量的23.2%,其中从事农业种养的残疾人员数量430.1万人,占整体就业人数的一半以上,其次是从事灵活性就业的残疾人,数量为228.2万,占比26.68%。这种传统的就业形态一方面受制于身体健康状况,一方面收入不高,收入来源不稳定。

传统的就业形态不仅单一受限,而且只能满足一部分残疾人的就业需求。随着互联网、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广泛应用,新领域、新职业大批涌现,新就业形态也为残疾人就业提供了重要渠道。2020年6月9日《人民日报》在《让“新就业形态”茁壮成长》中指出,新就业形态增加了弱势群体就业机会,一些残疾人在知识技能共享领域找到就业机会,成为网络主播、设计师、培训师等。例如,拥有300万粉丝的励志网红陈小平、“网红导师”郎小明、电竞主播撒烨①等都是残疾人进入新兴就业领域的现实样板。

新就业形态不仅为每一个劳动者提供了公平就业机会,而且也提出了新的技能要求。相较于身心健全者,残疾人在技能的获得上难度更大。首先,残疾人整体受教育程度不高,技能不足。根据2020年《中国残疾人事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全国共有103个特殊教育普通高中班,在校生8676人;残疾中等职业学校145个,在校生17319人;全国有12362名残疾人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2053名残疾人进入高等特殊教育学院学习。我国残疾人通过“网络信息”寻找工作的比例仅为2.0%,从侧面反映了我国残疾人利用网络的技能不足问题。其次,残疾人就业制约因素层出不穷。有学者指出,心理障碍、物理障碍和结构障碍是阻碍残疾人就业的三大因素,新形势下互联网的发展克服了这三大因素[5],但是无职业技能和家庭成员不支持又成了制约残疾人参与新形态就业的重要制约因素[6]。

(三)农村残疾人数量增多与农村服务体系尚未构建的矛盾

农村残疾人数量不断增加。根据2019年《中国残疾人事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农村有6377万残疾人,占全国残疾人口的75.02%。从城乡残疾人数量增长情况来看,1987年农村残疾人占农村比例只有4.71%,到2006年农村残疾人比例8.43%,2018年这一比例高达11.31%。在城镇残疾人口减少时农村残疾人口数量不降反升,农村人口中每不到10个人里就有1个为残疾人。

农村残疾人数量的增长,意味着对康复、照料、教育、医疗、就业等服务资源的需求量增加。但长期以来,在我国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二元结构体制下,农村缺乏必要的政策倾斜和经济物质支持,针对农村弱势群体的服务体系尚未建立,还未有针对农村残疾人个性化的服务措施,政策供给远远跟不上农村残疾人的社会需求。从农村残疾人目前享有的政策支持及效果来看,存在社会支持体系残缺、政府及非政府组织的支持较弱等问题。农村残疾人数量的增多势必为农村服务体系的构建带来挑战,农村服务体系的不健全也将使农村残疾人的生存状况受到影响。

三、构建残疾人社会支持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政府主导,保障老年残疾人服务供给

完善老年残疾人政策支持体系。出台家庭照顾者福利补贴政策,继续发挥和不断巩固家庭基础性支持角色;落实财政补贴、土地、税收优惠、政府购买等政策,鼓励社会企业生产老年残疾人生活用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老年残疾人服务供给;构建民政和残联的联动机制,整合养老服务和残疾人服务政策,形成残疾老年人养老服务政策合力;加快医养结合政策的实施进度,将残疾老年人康复护理、养老服务、医疗保健、心理健康、临终关怀纳入政策范围[7]。

优化残疾老年人社会支持结构。首先,坚持家庭基础支持作用。通过居家无障碍环境改造、家庭照顾者补贴等形式增强家庭支持的基础作用,提升老年残疾人的生活品质。其次,以社区为依托为老年残疾人提供基本服务。做好为老年残疾人建立信息台账、以老年残疾人为重点对象为其家庭安装紧急呼叫设备、提供上门照料等工作,举行关爱帮扶、政策宣传等活动,增强老年残疾人获得感和幸福感。再次,发挥机构补充作用。通过政府购买、机构提供等形式,开展康复训练、治疗、护理照料等专业化机构服务,助力老年残疾人健康幸福晚年生活。最后,积极营造互助、服务、团结的社会氛围,鼓励更多社会主体积极参与到为老年残疾人提供个性化服务的队伍当中来。

(二)建立健全残疾人教育支持体系和就业支持体系

完善残疾人教育支持体系。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依托职业教育学校、企业、社区、互联网平台等资源为残疾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通过财政支持建立残疾人职业教育学校,打造学校整体无障碍环境、丰富教具,集中资源为残疾人开展高质量职业教育;丰富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增设学习使用智能设备、电商知识、手工制作等课程使残疾人能够适应新时代的职业需求。

健全残疾人就业支持体系。首先,整合民间机构、企业、社会团体力量积极探索和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为更多的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加大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的税收优惠、补贴力度,鼓励企业积极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其次,健全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机制、给予残疾人社会保险补贴鼓励残疾人灵活就业。最后,为残疾人提供公平、利好政策的创业环境,通过减免税收,给予项目扶持、提高创业补贴水平、奖励创业成果等方式鼓励残疾人创业。

(三)加强农村、边远地区的残疾事业工作投入

一是加大残疾人社会救助工作力度。强化残疾人民生底线兜底保障,逐步提高残疾人生活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积极地引导、资助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二是健全农村残疾人公共服务网络。将农村残疾人服务网络纳入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促进残疾人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服务无障碍水平。结合残疾人的就业需求,打通电子商务、“互联网+”等就业渠道。三是探索专业社会工作进入农村残疾人服务领域的可行性路径。加大对专业社会工作的服务购买力度,解决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后顾之忧、增加专业社会工作者的数量。支持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公共服务,帮助残疾人链接资源,为特殊的残疾群体提供心理疏导、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等。

注释:

①陈小平:(1988—2021年)是一位在全网有着300万粉丝的励志“网红”,天生残疾,身患瓷娃娃病,在轮椅上度过了30多个春夏秋冬。2021年1月,因路上无障碍坡度太大翻车离世。

郎小明:男,漢族,1981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吉林长春人,长春市东北科技党支部支部书记、长春市东北科技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吉林省肢残人协会副主席,长春市肢残人协会主席。他曾被评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全国自强模范、吉林省“十大杰出青年”、吉林省“感动吉林”十大人物、吉林省“十大自强模范”等称号。

撒烨:是家住云南宣威市倘塘镇松林村的一个不到20岁的大男孩,从七岁开始就患上了先天性肌肉萎缩症,不能站立,如今甚至连手脚都伸不直,全身上下只有手指头能够正常活动。但就凭着全身唯一能活动的部位——手指头,现在的撒烨成为了一个拥有38万粉丝的电竞主播。

参考文献:

[1]邱观建,安治民.我国残疾人社会支持网络的运作逻辑与建构[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2]王海燕,唐钧.残疾人社会保护亟须反对社会排斥[J].湖南社会科学,2021(1).

[3]杨立雄.突发事件中的残疾人社会支持研究[J].黑龙江社会科学,2020(6).

[4]张金峰.中国老年残疾人口康复服务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4:50.

[5]焦若水,李国权.残疾人就业:互联网时代的机遇与挑战[J].残疾人研究,2019(36).

[6]徐琳,杨文健.未就业残疾人就业意愿及就业制约因素分析——基于江苏省的调查[J].调研世界,2015(10).

[7]韩振秋.新时代农村老年残疾人养老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社会福利(理论版),2021(5).

猜你喜欢
残疾人挑战
我来挑战(二)
浅析残疾人就业对策
我骄傲
生存 挑战
第52Q 迈向新挑战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