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观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2022-04-25 00:59黄晓飞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历史学科时空观念教学实践

黄晓飞

摘要:本文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为研究对象,从内涵、实践路径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力求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时空概念培养的途径,并归纳出序位感知、定位培养、历史表述、关联阐述等实践路径。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最本质的一个体现,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基本意识,指的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識和思维方式。

关键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时空观念;教学实践

一、时空观念的内涵

按照唯物史观来分析,时空是人类活动的客观背景,不为人的意识为转移,与历史事件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相互联系,如果不能在特定的时空背景里思考问题,就不能全面地了解这一历史事件的真实面目。然而在平时的历史教学当中,教师对时空观念的认识容易有两种误区:泛化和窄化。所谓泛化,就是为了让学生定位一个时空点,给予的时空范围过于宽泛,这就很难让学生把握这个事情所处时间段、所处地区的时空特点;窄化则是认为时空观念就是让学生学会定位时序,定位空间。其实这一概念的焦点虽然在“时空”两字,但重点却是学会用时空思维去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要准确地理解时空观念的内涵,教师应该把握“整合教学”的思想原则。历史教材在不同时空中的整合不是机械“拼合”,而是有机结合。让离散的时空可以有机结合起来的关键,就是内在的逻辑联系。时序观念是将历史事物放在时间的长河中进行考察,辨明历史阶段趋势,寻找事物的前因后果;空间观念把历史事物放在所发生的地点、区域、范围中去考查,发现历史现象之间的横向或纵向的联系,以及个别与整体,局部与全面的联系。所以,时空观念的整合思想,就是将一个史实,结合时间、空间上有逻辑联系的其他史实,去探求阶段趋势、前因后果、横纵联系的过程。当时空定位着眼于探究阶段趋势、前因后果、横纵联系的时候,就很容易避免时空观念培养的泛化和窄化问题。

二、时空观念的培养路径

在初中教学实践中培养时空观念,可以从两个层面着手,一是时空意识的输入,二是时空能力的输出。

(一)时空意识的输入

即在学生的脑海中构建时空体系,形成时空二维观念。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采取下列方式进行培养:

1.序位感知

培养学生对时序和地理位置的感知,这一步是基础,在七年级入学就应该开始,并有意识地不断强化。

(1)利用好各种第一课:教师可以在入学第一课,给学生简单介绍时空概念,让学生从第一节课就对历史的序位有一个整体感知。初中历史常用的时间表述方法,如干支纪年法、年号纪年法、民国纪年法、世纪纪年法、公元纪年法等。在空间上,主要训练学生的地图识图能力,如古今地名的对照,黄河长江等地标的识别,大洲大洋的识别等。每个学期的第一课,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为学生构建本学期所学历史阶段的总体脉络,让学生对这一阶段的时空发展有一个初步印象,在随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好地将具体史实在整体时空中进行定位。

(2)在序位感知训练中,创设情境是必要且有效的手段。情境教学,就是将教学内容放到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对于初中历史教学而言,课堂情境创设可以将遥远的历史知识拉近到与学生生活、认知接近的范畴,也可以将比较抽象的时空问题变得生动直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利用历史影视资料、图片资料更利于情境效果的达成,比如在讲到郑和下西洋时,可以利用地图,让学生明白“西洋”的地理范畴;在讲到丝绸之路时,利用地图让学生掌握丝绸之路的概念和路线。文字史料的运用也可以展现历史事件发生的客观时间环境和地理范畴,而且是考试中主要的考查媒介,但不如影视图片直观,可以从七年级到九年级慢慢增加文字史料的比重,一定要注意文字史料的筛选。

2.定位培养

训练学生能够将某一事实定位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内,可以分为正向搭建时空框架,以及反向定位史实序位两种方式。定位能力的培养已经从对时空的感知发展到了运用,需要教师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刻意练习来不断培养和强化。在定位培养中,最好的方式是借助历史工具,如年代尺、大事年表、示意图、表格、历史地图、位置简图等,每一种历史工具有着不同的特点,比如年代尺,便于简单明了地体现时间的流逝,尤其是时间段与时间点之间的隶属关系;大事年表便于体现史实的时间排序;示意图便于体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甚至可以体现大致的地理位置……教师应该将这些工具的运用与课堂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比如在讲完中国古代史时,可以让学生设计朝代更迭年代尺;在讲到三国鼎立时,可以让学生设计三国鼎立示意图;讲到辽宋夏金元时,可以设计政权对峙图;讲到长征时,可以让学生动手绘制红一方面军的路线简图;在讲到世界史早期人类文明时,可以借助世界地图让学生将东西方文明进行定位,并比较异同……

(二)时空能力的输出

能够理解史实的时空关联,将史实放在特定时空背景下进行分析、比较,能够运用特定的时间或空间术语对史实进行描述。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采取下列方式进行:

1.历史表述

历史表述能力是历史学科的一种综合能力,“学会用口头、书面等方式陈述历史”也是初中课程标准的要求。这种能力的提升,需要经过不断的刻意练习来实现:

(1)练习单一史实的表述:历史史实可以大致分为“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影响”七要素,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七要素来对一个史实进行表述;在平时的课堂中,教师应多给学生自学梳理的时间,多给学生站起来表述历史、介绍史实的机会。

(2)练习某一时间段的历史表述:对于一个阶段的历史,可以借助年代尺、大事年表、示意图等历史工具,让学生按照时间或空间的顺序串联几个史实,还原这一时间段的历史概貌。

2.关联阐述

时空观念,不能机械地理解为事件发生的时间轴和地理位置,时间与空间会对史实的发展产生错综复杂的作用,理解时空条件与史实产生之间的关联,理解时空的延展对史实发展的持续影响,能够分析史实的原因、结果、影响,对比史实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这些是时空观念培养的终极目标。

(1)主题归纳练习

给出几个史实,让学生反向总结出这几个史实反映的共同主题,或是给出一个主题,让学生正向充实出相关史实,都是很好的练习。比如给出铁农具的使用、牛耕的推广、商鞅变法三幅图片,让学生总结出“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这一主题;给出“冷战”这一主题,让学生选取三幅图片来说明冷战的发展……

(2)问题链解答练习

针对整理的年代尺、大事年表或者是地图创设时空情境,整合多个知识点设计一串具有递进性、拓展性的问题链,来训练学生运用时空观念探寻史实规律、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罗斯福新政》这一课的时候,首先用地图展示1929年——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范围,学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场危机从美国扩展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构建了一个经济大危机的空间印象。接着教师可以扩展,此时的德国法西斯分子政治影响猛增,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抬头,设问“这种现象与经济大危机是否有内在联系”。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设问“在这个时间段里,苏联在做什么呢?”引导学生回忆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然后教师可以继续设问:“为什么在同一个时间段,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却有如此不同的表现呢?”进而让学生去深入探究经济危机的概念,“经济危机是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而产生的一种生产相对过剩的周期性危机,所以它只会爆发于资本主义世界。”甚至,我们还可以从时间的发展上进一步设问:“为什么当今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也会受到影响呢?”此时,教师可以拓展:当今世界在日益连成一个整体,国与国之间因为联系太多,所以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为之后将要学到的经济全球化做了铺垫。这样,教师借用一张地图,不仅从地理空间上扩展到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又对比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在这一时间阶段当中不同的特征,同时,还从时间概念上串联到了现在的经济全球化。运用时空情境设计问题链的方法,能够很好地体现时空观念培养当中的整合理念,教师也能够很好地根据学情把握延展的宽度与广度。

结语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一种思维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多想办法,让学生反复训练,才能够让时空观念深植于学生的意识之中,成为一种思维习惯。

参考文献:

[1]高健.基于问题意识优化初中历史教学设计的路径[J].新课程,2021(50):99.

[2]丁艷芳.悬念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的应用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1(50):159.

[3]刘彬山.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基础教育论坛,2021(34):100-101.

猜你喜欢
历史学科时空观念教学实践
初中历史学科有效教学的研究
新形势下探究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镜头中的组诗
新课程高考对学科思维素养的创新考查
历史教学设计中的“时空观念”设计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