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虚拟仿真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硬核”作用
——以A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04-25 06:56章庆林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仿真技术硬核思政课

章庆林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芜湖 241002)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12月出台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提出,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丰富实践教学[1]。注重实践形式的创新,拓展实践平台。完善支持机制,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增强实践能力,在沉浸式体验中增强家国情怀。实践教学之所以关键,主要体现在三大优势。一是实践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二是让学生更加直观、更加深刻的了解历史、国家和社会;三是培育大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能力。因此,重视实践教学毋庸置疑是高校思政课的内在需求。

近年来,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成果显著,同时也取得了良好发展。然而,大学思政课课程内容多、知识面广,理论性较高,过于注重传统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导致理论教学较成熟,而实践教学相对滞后的现象。同时,学生大多也处于一种被动的、灌输式学习状态。

一、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难点

(一)缺少严格统一的机制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虽然设置了相关实践内容,但从内容到形式上大多处于含糊不清的状态;如:教学目标设立、教学计划统筹、教学时间安排、教学内容选定、教学方法运用及教学评估方法等各方面还没有严格统一的标准与要求。因此,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操作过程难免不太规范、有随意性;导致的结果显然是思政课实践教学仅满足于形式。另外,受传统思维影响,认为思政课是理论课,学校在思政课实践教学安排的源头上就受经费、场地、人数、时间等限制。其中,最大难题就是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专项资金设置受限,有限的专项资金难以满足在校大学生参与实践学习的要求,这显然与思政课实践教学全覆盖相违背。因此,这些问题是思政课实践教学难以长期有效开展的根本原因。

(二)思政课教师自身实践经验缺乏

在传统的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时大多习惯依赖教材,专注书本钻研。对学生的真正需求不能很好的把握,未能将注意力迁移到实践教学中,将大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仍然以灌输式的方式纯粹讲授理论,结果学生因学习内容枯燥、形式单一、难以调动学习积极性,仅仅被动接收。因此,思政课教学成了脱离实践,演变成单向信息传输和填鸭式说教。

(三)实践教学组织困难

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环节,中华民族的每一次飞跃,每一个里程碑式的巨大成就,都值得当代青年大学生去学习与铭记,无论是参观英雄纪念馆还是体验红色革命根据地。实践教学在组织方法上,无非还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参与学习。然而,实践教学的全覆盖,在组织学生外出不可避免的承担诸多风险,这就让实践教学难以真正得到实施,导致的结果是割裂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也容易割裂思政课教师和大学生之间本可通过实践教学建立针对性互动的渠道,从而难以引起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内在兴趣。

二、VR虚拟仿真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优势

思政课教师要肩负起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努力为新时代贡献青春力量的重任。高深的思想性与理论性是高校思政课的固有属性,较强的实践性更是高校思政课根本落脚点。要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学习体验[2]。坚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的“大课堂”有机融合。然而,以传统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全覆盖的实践教学,无论是专项经费还是风险因素,无疑都是难以克服的障碍。2019年出台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建设一批国家级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3]。

VR 虚拟仿真技术指基于计算机模拟虚拟场景的交互式仿真系统,让使用者具有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所形成的的虚拟场景。VR 技术运用到思政课实践教学,其最大特点是充分用镜头语言代替传统叙事的模式,将思政课教学内容融入虚拟场景之中(具体见图1-2)。有效解决传统实践教学中经费不足,组织困难等障碍,不仅增加丰富的教学资源,还提升了实践教学的实效性。虚拟仿真运用到思政课教学,就是将历史场景、红色文化资源呈现在学生面前,最大限度拓展教学空间。把历史场景、红色文化资源中蕴藏的育人元素巧妙地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需要借助严密的现代科技载体来实现,虚拟现实技术融入思政课教学能让大学生从多角度对思政理论知识产生共鸣,将思政课实践育人方式变得更为高效。

图2 VR虚拟仿真“追寻初心”展厅(根据自定义线路参观)

作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须牢牢抓住青年大学生的成长特点。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更要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素养,将信息技术与思政课高度融合。运用丰富的信息资源,将历史事件、现实场景与相关知识点有机融合,引导大学生更好地学习革命精神和红色资源,大学生也能从被动接受教育到主动探索课程,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真正让思政课从内容到形式全部“活”起来,提升了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见表1)。

表1 虚拟仿真教学较传统教学的优势所在

VR 虚拟仿真有效整合了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有助于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实现“认识—实践—认识”的循环学习,无形中把思政课实践教学落地、落实、落细。

(一)思政课传统教学方式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事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一系列根本问题。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以课堂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尤其是“课程思政”概念的推广,更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课程、实践全覆盖。传统的实践教学,一直以来都因“成本高”而遭诟病,制约着思政课的实践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4]。在新媒体新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将新媒体新技术运用到思政课教学领域,不仅是迎合广大青年大学生对网络思政教育的需求,更是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实践的突破口。

“互联网+”大背景下,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VR虚拟仿真教学同传统教学相比,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置上更为明确、更为丰富,这也充分彰显了VR 虚拟仿真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所呈现的核心要素、强调重点、要求及目的(具体见表2)。为此,运用VR虚拟仿真技术推进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实现了信息技术和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颠覆了传统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了思政课传统教学方式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的立体化教学体系,使采用虚拟仿真技术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成为传统高校思政课的有益补充,改变了传统简单粗放堆积视频的教学方式,使思政课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表2 VR虚拟仿真实践教学的核心要素、强调重点、要求及目的

VR 虚拟仿真技术可简单理解为把存在于现实中的事物或构想的事物进行数据化,通过信息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一系列的操作,实现可视化人机交互的一种体验方式[5]148。信息技术一直以来都作为思政课教学的辅助工具,而VR 虚拟仿真技术是借助多媒体技术与科技设备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将“历史再现”,重温红色革命根据地等,实现即时互动场景。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要主动掌握新媒体新技术,将新媒体新技术引入思政课课堂。VR虚拟仿真技术在红色资源开发方面已广泛推广应用,与传统板书辅助教学,VR虚拟仿真技术具有明显优势,VR 虚拟仿真技术和思政课教学的碰撞显然也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大势所趋。借助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平台,将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到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实践教学成效。VR 虚拟仿真技术有助于开拓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新途径,有助于创新实践教学的新方法,有助于完善实践教学的新载体。因此,运用VR 虚拟仿真技术是实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达成的有效路径。

(二)虚拟仿真的趣味性与思政课的教育性相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6]。高校思政课普遍存在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师生交流不够,不少大学生对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又因思政课实践教学受客观的环境和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而难以长期有效开展,大学生对思政课存在较大的误区,认为是讲大道理、不接地气等。思政课,是当今每一位青年大学生的必修课。思想教育,是当今每一位青年大学生人生必修课。思政课教师肩负着一项神圣使命,就是要引导新时代大学生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如何让思政课上的生动有趣,如何让大学生真正喜欢思政课,一直是很多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难题。

“虚拟仿真+思政教育”的跨界有机融合,使思政课教学手段更加丰富。虚拟仿真运用到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为了“走进学生内心”,将直观、形象的视听觉材料实现线上与线下联动,让大学生感知到在现实中难以真实体验的事物。“虚拟仿真+思政教育”在思政课实践中的运用,使课堂生动起来,增强了思政课时代感与吸引力。虚拟仿真融合到思政课教学,可以将“历史重演”,借助新媒体新技术的视觉、听觉、触觉等信息的共同作用,形成全新的教学模式。对此,以线上二维码链接的形式开展了虚拟仿真趣味性的调研,问卷主要面向我校本学期上的《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三门课的学生(主要面向大一学生和大二学生),填写有效问卷人数2315 人,占发放问卷97.62%,问卷采用的是无记名方式发放(具体见表3),从学生反馈的数据分析可知,虚拟仿真能有效克服传统思政课教学中学生对思政课兴趣较低的难题。虚拟仿真的“无中生有”能带给大学生更形象直观的多重感官刺激,促使大学生主动探寻历史,在历史中吸取营养,潜移默化地激发他们对思政课产生兴趣。

表3 VR虚拟仿真实践教学的趣味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就是要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如何能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价值多元化时代的新任务和新挑战。传统的教学方式仍以灌输式为主、思政课教材内容理论性高、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方式仍千篇一律等,因此,思政课在教学过程中面临障碍是难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即如何让多数学生参与,如何让多数学生真正爱上思政课,如何让学生有获得感等。虚拟仿真的趣味性与思政课的教育性相结合,充分发挥新媒体新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渗透与扩散,以学生为中心,将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巧妙地融入虚拟仿真教学中,运用沉浸式的优势激发大学生主动探索欲望,进而引导大学生主动学习。对此,以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了教学效果评估调研,设计的项目大概有学习方式、知识掌握程度、兴趣等方面,设置的标准为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级别。共发放2320 份问卷,回收2284 份(占总发放问卷98.45%),问卷采用的是无记名方式发放(具体见表4和表5)。由表4可知,在传统课堂教学中,69.59%的大学生对该教学模式持满意态度,由表5可知,虚拟仿真应用到思政课实践教学中,97.21%大学生对该教学模式持满意态度,满意度增加27.62%。为此,在继承传统思政课教学模式优点的同时,也要努力解决思政课吸引力这个瓶颈问题;与此同时,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本领、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手段,建立思政课微课资源库,让理论性较强的教材语言转化为青年大学生喜欢的、关心的教学语言,并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人机交互的方式呈现出来。把单向传递变为双向互动,把主要用“心”学习转化为“身心”并用,增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成效。思政课教师要解决的问题无非是吸引大学生真正参与进来,让思政课教学入耳入脑入心,并启发和引导大学生主动去思考。

表4 传统课堂教学的效果评价

表5 虚拟仿真应用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效果评价

虚拟仿真技术能够给思政课教学提供形象直观的教学素材,使思政课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多彩。大学生可在虚拟仿真的场景中体验教学素材,如:红色革命根据地、英雄纪念馆、历史事件展馆等,让大学生通过教师演示而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样的思政课教学带给大学生的是“身临其境”的体验,真正调动了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虚拟仿真技术具备现代感、技术感、沉浸感,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政课深度融合。虚拟仿真的趣味性与思政课的教育性相结合,是确保虚拟仿真技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有效应用的保障,让思政课实践教学真正鲜活起来,深化了思政教育的现实感染力。

(三)VR虚拟仿真搭建由“真知”到“践行”之桥梁

2018 年4 月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从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 个学分、从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 个学分,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7]上好思政课,不能仅仅依靠课堂,还要紧密结合历史发展和现实生活。如: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了百年华诞。A校在课堂上引导大学生感受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的艰辛以及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改革、建设过程中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责任与担当。而生在和平年代的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如何弘扬革命先烈的宝贵精神,并融入到当下的学习和生活中,甚至将来的实际工作中,这都需要通过体验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把思政课的教材内容和红色资源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大学生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方可达到“深度理解情感接受内化于心”的教学效果。面对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诸多难点和困境,通过研发的VR虚拟仿真教学台,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立足构建“以虚促实、虚实融合”的教学模式,搭建大学生对思政课由“真知”到“践行”之桥梁。

马克思曾提到:“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诱入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8]思政课利用新媒体新技术,通过VR 虚拟仿真技术实现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这种“以虚促实、虚实融合”的新型模式迎合了青年大学生个性化需求。对此,面向我校专兼职思政课教师设计了学生课堂表现情况问卷,具体项目为学生上课抬头率和师生互动率,共发放46 份问卷(涉及学生总数为2086 人),有效回收问卷44 份,占总发放问卷的95.65%(具体见表6)。由数据分析得知,虚拟仿真教学课堂学生抬头率达98.76%,较传统课堂高27.53%;虚拟仿真师生互动率为78.32%,较传统课堂高54.91%。通过数据分析,虚拟仿真实践体验,刺激大学生的学习动机,能潜移默化地激发大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大学生通过VR 虚拟仿真平台,沉浸式感知历史事件,红色资源、革命故事、英雄事迹等。通过内化为自身品质,进而外化为实际行动。如:VR 虚拟仿真系统中“百万雄师过大江,势如破竹谁敢挡”的情景体验,让学生体验划船、用步枪射击对岸敌人、若干名战士继续划船驶向对岸,在附近的掩体下与敌人战斗等,让大学生充分学习不畏艰险的渡江精神,这是传统思政课堂或现场实践教学难以实现的。使他们在切身体验中达到教学效果,激发了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意识。善于将思政课程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学习、工作中,用理论指导实践,真正实现思政课“显性育人”和“隐性育人”同向同行,高度统一。

表6 传统课堂与虚拟仿真实践教学课堂表现

在思政课教学中,每位教师都应该讲好中国故事,用鲜活生动的中国故事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单向灌输式教学难以实现“学理性”和“真实性”相统一。通过VR虚拟仿真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有机融合,能够呈现思政课的“真实感”,将学生带入历史中,如:教师在讲授长征不易、诉说红军伟大时,学生难以体会,VR 虚拟仿真能让学生坐在教室就能切身体验到长征途中迎面而来的风雪。这种“身临其境”能带给大学生极大的震撼,同时容易获得满满的正能量。这实现了思政课教材上的理论转变成可触、可感、可玩的,能够全方位体验的“真实感”[9]。

VR 虚拟仿真创设了新的思政育人方式,可将思政课变得更为有吸引力的体验式模拟。“思政+高技术”的创新,实现了思政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的转变,让学生自觉感受知识所蕴含的育人道理,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教学实效性。充分利用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结合思政课内容特点,挖掘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的思政元素。使用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贴近大学生实际,借助VR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以大学生为主体,把与思政课教学内容有关的红色文化资源转化成教学体验场景,采用“历史再现”的方式,大学生通过操作计算机,以实时互动的方式,直观形象的在VR 虚拟环境中体验;教师引导大学生带着问题去体验历史中的人和事,如:观摩革命遗址、感悟先进事迹、体验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岁月等。用更直观的方式体验中华民族的巨大飞跃,激发青年大学生奋斗的激情。

这种“以大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合作化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让思政教育更为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极大地增强了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实践育人的实时互动性。虚拟仿真教学内容丰富,过程自由可逆,操作简便有趣[10],能够使大学生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从“被动听”转化为“主动学”,从传统的单纯“依赖教材”转化为“教材为本”,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获得感,提升思政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将思政课从传统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对增强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厚度,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结语

VR 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可将抽象的红色文化资源通过建模的方式具象化,有助于帮助大学生理解教材知识点、有助于开拓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新途径、有助于思政课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瓶颈,有助于将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落到实处。VR 虚拟仿真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运用,推动了思政课的改革与创新。将传统的教师授课转化为学生体验式学习过程,学生可以沉浸式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场景中,获得较好的体验感。VR 虚拟仿真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有机融合,思政课教师可将“最难讲”变成“最精彩”,将“纸上谈”变成“实践行”。学生在VR 虚拟仿真情境中由“真知”到“践行”进行转化,在模拟真实环境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将教、学、做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实现课堂教学翻转,实现寓学于思和寓思于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解决实践教学和课堂教学协同共建,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

VR 虚拟仿真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还增强了大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本领。VR 虚拟仿真技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发挥着“硬核”作用,巧妙地将教学“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助力高校思政课信息化,推动思政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从书本理论到虚拟仿真体验的“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在体验中感知红色文化资源的魅力与力量,不仅能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还能增加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对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努力为新时代贡献青春力量具有现实意义与深远影响。

猜你喜欢
仿真技术硬核思政课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启示——以四川工商学院教改为例
硬核爷爷炼成记
“硬核”举措下的暖心举动
用“三个最严”彰显“硬核”担当
陕西制造需要“硬核”
虚拟仿真技术支持情景构建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基于仿真技术的信号平面布置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