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在城市公园中的应用与传承

2022-04-27 00:52王坤贾晓朋
今古文创 2022年14期
关键词:邯郸市城市公园传承与发展

王坤 贾晓朋

【摘要】 本文在对我国和邯郸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特征总结的基础上,以邯郸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戏剧、民间文学、民间舞蹈三类非遗文化为例,从点、线、面、体四个层面上,深入研究非遗文化在城市公园中应用的设计方法,总结概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城市公园中的传承思路,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城市公园;设计方法;传承与发展;邯郸市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14-0069-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14.022

随着城市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从物质需求转向精神享受,即精神等非物质层面的需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非遗文化也越来越多的活跃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王钧等[1]提出将非遗文化应用于交通枢纽的景观设计中,以美化城市环境;文杰[2]结合设计手法将非遗文化元素运用到灯具设计之中,提出文创产品的创新研究;覃晓慧[3]和汪颀洲[4]分别将非遗文化元素应用在文创产品和平面设计中,为深入研究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起到重要作用;邹阳等[5]提出非遗文化原型提取途径,为非遗文化应用和传承提供新思路;谢琳等[6]提出非遗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中所遵循的设计原则,认为艺术性和产品实用性应相互结合,利于非遗文化的传播。

大多数学者对非遗文化应用于平面设计、产品设计等微观设计以及城市景观宏观设计展开研究,对非遗文化在城市景观设计应用研究较少。以邯郸市国家级、省级非遗文化为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设计手法和新兴媒体方式进行研究,使非遗文化以生活化的方式进行传承与发展。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及特征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社会群体、团体、个人等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表演、实践等内容及其有关的实物、文化场所等[7]。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对其进行传承和弘扬,不断推动其源远流长。

非物质文化遗产亦可称为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具有非物质性,可通过口述进行传承发展;由于非物质文化在传承过程中,会更多地加入传承人的思想和创新思维,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过程中可不断的发展和创新,故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传承、口述、可塑等特征[8]。

二、邯郸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况

邯郸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非遗文化资源,自2004年以来,邯郸市十分重视非遗文化的保护工作,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四级名录体系[9]。截止到2020年1月,邯郸市国家级非遗共有27项,居于全省前列,省级非遗有116项 ①。邯郸市有着其独特的文化优势,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也较为丰富。其中,传统戏剧类包括平调落子、冀南皮影戏、豫剧桑派艺术等;民间文学类包括邯郸古城传说与民俗、邯郸成语典故文化等;民间舞蹈类包括曲周花车、冀南扇鼓等;民间美术类包括“南宫碑体”书法艺术、剪纸(邯郸剪纸)、民间手绘画等;民间音乐包括赵奢战鼓、河北鼓吹乐等等 ②。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城市公园中的应用

以传统戏剧、民间文学以及民间舞蹈三类非遗文化为例,通过研究平调落子、冀南皮影戏、豫剧桑派艺术、邯郸古城传说与民俗以及冀南扇鼓等5项非遗文化,应用于城市公园设计,以及城市公园设计手法中融入非遗文化,使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进行传承和发展。

(一)传统戏剧类

在所选取的非遗文化中,平调落子、冀南皮影戏、豫剧桑派艺术属于传统戏剧类非遗文化,通过布置室内舞台表演场景,与室外展示的场地相结合,形成室内外贯通空间。在戏剧表演区建设社交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这些设施中,采用实景演出的方式融入传统戏剧类遗产,进行非遗文化的传承。

1.平调落子

平调落子戏起源于邯郸武安,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由传统的民间“花唱”演变而来,早期文场的伴奏乐器以轧琴、二弦等为主,后搭配其他乐器辅以演唱;武场则以普通打击乐器和四大扇为主,在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及山西东南部等地区广为流传,经艺人口传、加工形成自己独有的表演风格和艺术特征,表演时采用地方方言,具有醇厚的乡土气息[10]。

在公园中设计与平调落子戏相关的主题园,采用线、面、体三者相互结合的手法进行表现。在落子园中可以搭建大型表演舞台,由专业表演者定期为游客进行表演,一方面使游客了解平调落子戏表演内容和风格,另一方面,通过搭建实景舞台的方式,激发游客的表演意愿,让游客自发参与到实景表演中来。这种方式不仅仅是给人们进行展示非遗文化,同时也可以让人们学习其文化内涵。其次,在落子园中,也可以设计一些以表演乐器为主题的空间,如观影座椅与游憩广场结合,通过使用弹奏乐器—轧琴的平面,演化成立体空间,形象地给游客展示非遗文化。

2.冀南皮影戏

冀南皮影戏与河南皮影戏有着很深的渊源,其表演没有事先准备好的剧本和台词,凭借口授记忆进行表演,表演时以幽默风趣,内容通俗易懂为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主要分布于河北南部邯郸等地,同时也影响了河北中部和河北北部地区,演出作品有《封神演义》《西游记》等名著[11][12]。

冀南皮影戏中皮影的造型刻画十分细腻,制作工艺也较为复杂,表演时以表演者说唱为主,加之乐器伴奏,场景活灵活现。在公园中设计与皮影文化相关的场景,可以采用线、面、体相互结合的方式。“线”主要表现为游园路径,利用游园小路将各个皮影文化相关的景点串联起来,其两侧布置以皮影为主题的图画、图案等为主,甚至也可以是皮影造型的剪影,讓游客在游玩之中可直观领略皮影文脉。“面”可以以表演皮影戏的广场空间进行表现,通过广场的下沉和抬升空间的设计,重点突出皮影表演区域。“体”主要以皮影工坊形式进行体现,在皮影工坊室内可以展示皮影制作流程,在室外布置一些皮影制作的工具,让游客参与到皮影制作中来,既让游客了解和学习皮影的制作流程,也使游客能够参与到制作皮影过程中来,加深游客对皮影戏的印象。

3.豫剧桑派艺术

豫剧桑派艺术是由桑振君先生所创造极具特色的一种文化艺术,桑振君先生打破传统的板式结构,吸收其他流派艺术中的精华,与其独特的桑派艺术相互融合,形成极具特色的桑派风格,其代表作为《白莲花》[13][14]。

在以桑派艺术为主题的公园设计中,可以采用线、面、体相互结合的方式体现主题,“面”元素可以设计为以白莲花为主题的广场,以供游客休闲游憩之用,结合一系列景墙设计的线元素,用以展示桑振君先生的生平简介;同时在室内通过虚拟VR技术的“体”元素,来模拟还原桑振君先生戏剧舞台的表演场景。通过展示桑振君先生生前的著名作品、服饰、装扮等,让游客更多地去了解和认识桑振君先生,几者相互结合,既能突出桑派艺术文化特性,也能让人了解和学习到桑派艺术文化的内涵。

传统戏剧类非遗文化在公园中的设计可以通过室外公共设施和室内文化体验设施两者结合进行体现。在室外通过设计较多的露天公共空间,如民间戏剧表演区建设露天舞台,通过设计原始场景,利用公园中植物围合的空间和表演台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其中,表演的戏台移动方便,也比较适合在室外安置,可定期安排专业人士来表演,同时也可让游客参与进来。在以传统戏剧类为主题的具体设计中,如塑造平调落子园,可考虑利用室外观景座椅和实景舞台结合来表现传统戏剧类非遗文化。

除了设置室外的公共设施,也可以在室内设置一些文化体验设施。一般文化体验设施包括展示馆、戏剧院等,邯郸的民间传统戏剧可以集中在室内进行表演和展示。如在皮影园的设计中,可以通过皮影展览馆进行展示皮影制作的流程,同时结合室外皮影制作工坊,让游客参与和学习到皮影的设计流程中来。

(二)民间文学、舞蹈类

1.邯郸古城传说与民俗

邯郸古城传说与民俗是由故事、神话、传说等内容组成,产生于民间的口述文学,其历史源远流长,成为邯郸当地的文化特色,同时邯郸人民创作了很多具有地方性和历史性的神话故事、民间文学等类型作品,题材较为广泛,内容丰富,所创作的作品中较为闻名的有“邯郸学步”“灵山的传说”“王二小买粽子”等,传说与民俗是人们随着时代所沉积下来的文化的结晶,是人们生活艺术的反映,是邯郸人民珍贵的文化财富[15]。

在城市公园设计中,利用线与点相互结合的手法来表现邯郸古城传说与民俗的故事,“线”以游園小路组成,周围布置以花坛花境为主,来限定围合园路的空间界限,让游客在休闲漫步之余也能感受到周边的鸟语花香之境。“点”则主要是通过设计观景景墙来表现,景墙上通过刻画民俗壁画和文化等内容,来为游客讲述着邯郸民俗的文化特色。

2.冀南扇鼓

在邯郸市丛台区存在着一扇鼓非遗文化,每年庙会时候,就会有敬神的冀南扇鼓舞蹈的表演,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表演的曲调以民谣、小调为主,表演时可以由一人或多人表演,在表演过程中,表演者多以一边击鼓,一边唱着小调民谣,舞步轻盈,节奏和谐且统一[16]。通过表演者扇鼓表演,可以感受到表演者焕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曲调抑扬顿挫,舞姿给人一种飘逸洒脱之感,同时也可以反映出人们的淳朴、善良的精神品质[17]。

在城市公园设计中,冀南扇鼓文化可以通过面和点的相互结合的手法进行体现。“面”元素可以通过选取冀南扇鼓鼓面为核心元素来打造扇鼓文化的主题广场,“点”元素以与扇鼓文化相关主题的雕塑进行体现,例如鼓器、马鞭等可以演变做成具体的雕塑形式进行展示。表演者在广场上定期来表演扇鼓击鼓的场景,游客在观看击鼓场面时,也可自发的融入击鼓场景之中,亲身感受文化的内在精神。

民间文学、舞蹈类非遗文化可以采用点、线、面三种综合表现方式,通过布置雕塑点、游园路径线元素、广场面元素三种方式将民间文学非遗文化进行展示。例如,在公园内扇鼓主题区,可以利用点与面相互结合的方法进行表现,通过设计扇鼓广场,定期组织专业表演人员进行扇鼓表演,结合广场在周边设置一些主题相关雕塑,一方面既能让游客了解和学习文化本身,另一方面也能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在邯郸古城传说与民俗园中,可以通过线与点相互结合的方式进行表现,如在游园路径的两侧布置观景的花境、景墙及小型游憩空间,让游客了解和学习邯郸悠久的历史文化,满足其休闲、体验、观赏、游玩等需求。

四、非遗文化在城市公园中的传承

(一)运用设计手法来传承非遗文化

在城市公园中,通过设计手法来表现非遗文化,让游客来了解、认识和学习非遗文化。例如,通过植物、地形、水系等来围合限定出游玩园路的线元素,使游客在休闲漫步同时,还可以观赏周边的景色;塑造与非遗文化主题相关的雕塑,运用形象、色彩、纹样等来直观表现非遗文化的本身特征[18],利于游客对其认识和了解;对于一些传统戏剧类非遗文化,可以通过搭建戏台,同时结合观影座椅设计,让专业表演者在重要节日定期进行演出,给游客创造一种零距离观影空间。作为城市公园设计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广场,在传承非遗文化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设计一些以非遗文化为主题的广场面元素空间,给游客创造游憩、休闲、交流、驻足之处的同时,还可以将非遗文化展示给游客,并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

(二)利用新技术新媒体手段加强非遗文化的传承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时代不断地发展,新技术突飞猛进,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比如,通过VR虚拟交互场景技术,来模拟场景,给人们创造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截至2021年的6月,我国网民的规模已经达到了10.11亿,其中手机网民10.07亿,占整体网民比例为99.6%③。随着网民规模的不断增加,抖音、快手、微博等新技术手段越来越多的丰富着我们的网络生活,而这些也是传播非遗文化的重要载体[19],实现区域与区域之间的交流,使本地非遗文化让更多的人所熟知。

五、结论

以邯郸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在城市公园设计中,通过点、线、面、体四种方式,对非遗文化展示进行综合表现,让游客在满足公园体验需求的同时,还可以对当地非遗文化进行了解、认识与学习,从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居民日常生活中得以传承与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城市规划也越来越趋同,非遗文化作为人类珍贵的历史记忆,将其融于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之中,对塑造城市的地域文化和提高城市辨识度具有重要意义。

注释:

①数据来源:邯郸市人民政府:https://www.hd.gov.cn/m/sjbmdt/202001/t20200106_1232921.html.

②资料来源: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http://www.hebfwzwhyc.cn/.

③数据来源: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参考文献:

[1]王钧,邬旭,孙明博.地域非遗文化在城市轨道交通大型枢纽站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24(09):246-247.

[2]文杰.“河南非遗”文化元素在灯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包裝工程,2021,42(16):286-292.

[3]覃晓慧.非遗文化元素在皮革工艺类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评《皮革工艺》[J].皮革科学与工程,2021,31(03):96.

[4]汪颀洲.广东非遗文化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流行色,2021,(05):82-83.

[5]邹阳,何玮.非遗“原型”提取与利用研究——以梅山文化公园为例[J].华中建筑,2019,37(11):88-92.

[6]谢琳,王茂敏.扬州非遗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20):86-87.

[7]吴晟.浅析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J].学园,2017,(09):139-141.

[8]刘俊杰.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特点[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10):218.

[9]郭慧丽.城市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思考——以邯郸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04):122-124.

[10]孙陆花.浅谈平调落子发展[J].神州(下旬刊),2012,(1):26-27.

[11]韩丽,赵泰.冀南皮影戏田野调查研究[J].前沿,2014,(Z7):237-238.

[12]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冀南皮影戏[Z/OL].[2021-04-13].http://www.hebfwzwhyc.cn/MuLu_Content.asp?id=277.

[13]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豫剧桑派艺术[Z/OL].[2021-04-13].http://www.hebfwzwhyc.cn/MuLu_Content.asp?id=107.

[14]袁乐.浅谈豫剧桑派艺术[J].南腔北调·河南戏剧,2013,(5):52-52,53.

[15]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邯郸古城传说与民俗[Z/OL].[2021-04-13].http://www.hebfwzwhyc.cn/MuLu_Content.asp?id=597.

[16]杨玉华.冀南扇鼓舞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

[17]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扇鼓(赵州扇鼓、冀南扇鼓)[Z/OL].[2021-04-13].http://www.hebfwzwhyc.cn/MuLu_Content.asp?id=104.

[18]张萱.非遗+文创背景下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手法的研究——以故宫题材文创产品为例[J].艺术品鉴,2021,(30):99-100.

[19]刘雅,王平.媒体融合重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推广路径[J].中国出版,2020,(06):37-39.

作者简介:

王坤,男,汉族,河北黄骅人,本科在读,主要从事城乡规划、区域发展研究。

贾晓朋,通讯作者,男,汉族,河北石家庄人,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创新地理、城市地理和文化地理研究。

猜你喜欢
邯郸市城市公园传承与发展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从“城市公园”到“公园城市”
杜宗朝作品
城市公园公共空间设计
上海城市公园夜间延长开放服务需求与管理对策
邯郸市命名8个青年集体为“邯郸市青年突击队”
邯郸市主城区道路交通拥堵分析与对策研究
浅谈贵州地区布依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
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材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