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2022-04-27 00:59张卓群
商场现代化 2022年4期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高质量发展中小企业

摘 要:“专精特新”是新时代我国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先锋力量,新冠疫情给“专精特新”企业带来冲击也倒逼其转型升级。在后疫情时代,“专精特新”企业面临国际化受阻、人才-融资-监管遇瓶颈、知识产权维权艰难等三个主要困境。重点探索改善营商环境的政策设计、信息平台建设、突出数字经济等转型路径,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总量的98%以上,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创新成果,以及80%以上的劳动力就业。可以说,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市场主体。工信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合计数量为4762家,主要分布在工业“四基”的制造业细分市场。由于“专精特新”企业聚焦国家战略,在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方面的突出硬核表现,成为中小企业中的生力军,在产业链中占有较为优势的位置。

2020年初以来,受新冠疫情席卷影响,全球经济系统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性冲击,“专精特新”企业也因此面临着供应链衔接不畅、市场阻滞、经营陷入困境等现实场景。随着国内疫情的有效控制,企业在“复工复产”、“六稳六保”等国家政策的帮扶下逐步复苏,市场环境逐渐回暖。伴随疫情防控常态化,企业经营活动进入后疫情时代。“专精特新”企业也需要及时调整战略,探索“数字化”、“互联网+”等转型升级路径,不断自我创新,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一、相关研究综述

“专精特性”概念首次出现在2011年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作会议,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等四大特征的中小企业,即专注于产业链上某个环节的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的认定标准有市级专精特新、省级专精特新、国家级专精特新以及专精特新小巨人四大类。

国际上可借鉴经验有德国的“隐形冠军”、日本的“一町一品”计划等。2012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走‘专精特新’和与大企业协作配套发展的道路,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随后“专精特新”概念逐渐在政策层面达成共识,不断细化、完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鼓励和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成为党和国家、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议题。2020年7月,工信部联合16个部门发布的《关于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的若干意见》提出“完善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机制,健全‘專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标准体系和评价机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推动中小企业提升专业化优势,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1年初财政部、工信部联合下发“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安排财政奖补资金100亿,重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而形成企业示范,同时推动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近年来学界主要着力于两个重点进行探讨:一是优化政策力推“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升级。二是强化企业自身动能,发挥“专精特新”竞争力。学者徐建华认为新时代“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需要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尤其是需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保障中小企业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马骏认为政府应充分发挥政策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引导作用和扶持力度,在宏观上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中观上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探索产融结合新机制,在微观上注重财政支持的惠及等。隆国强认为,“专精特新”企业重点是中小企业自身的内功修炼,既包括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硬功,也包括改善公司治理体系、开阔视野、创新意识、提升管理等软功。张虹认为在全球疫情常态化的新语境下,“专精特新”对中小企业是挑战更是机遇,伴随5G通信、大数据、物联网等发展,只有“专精特新”才能够抓住技术创新红利,提升中国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与话语权。

二、新冠疫情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影响

1.负向冲击

调查数据显示,访问者中有85.4%的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表示企业生产经营因为疫情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其中8.1%的企业表示受到极大负面影响,可能倒闭,另有77.0%的企业受到一定负面影响,营收减少。从企业规模来看,中小型、微型、创业企业受访人员表示受到极大负面影响,可能倒闭的比例相对更高,达到17.2%;选择受到一定负面影响,营收减少的比例为70.2%,负面影响累计百分比为87.4%。

2021年6月,相较于2020年初疫情负面影响趋向缓和。中小企业中层以上管理者认为疫情有负面影响的比例下降到62.6%。同时,受到极大负面影响可能倒闭比例下降为0%,几乎没有受影响比例有很大的增加。认为疫情仍带来负面影响的管理者中,八成认为相较有缓和,近两成认为影响变好很多。

从具体影响来看,2021年疫情的影响还在持续,对中小企业最主要的影响在“原材料、能源消耗成本增加: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47.1%),相较2020年表现突出的“市场需求减少”、“资金周转困难”、“线下业务无法开展”等都有很大程度减少。

2.倒逼转型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促进经济向好发展,是时代赋予的重要课题,对“专精特新”企业来说是倒逼成长的重要挑战。面对严峻考验,要求中小企业要专注于行业或产品,在特定领域、产品技术、区域市场中形成专业技术优势;以精细化的生产、服务、管理,从制造到服务升级,从能源消耗到环保节能升级,从低端加工到高端智造升级,提升在行业内的美誉度;将特色文化融入企业服务理念、生产流程、技术创新,让公司在技术、版权、专利、产品环节等有独特性;将新颖化的技术创新、理念创新、管理创新贯穿企业发展的生命历程和创新周期,为促进企业的升级转型不断注入能量,建立长期竞争力。

这些都需要中小企业打破固有格局,着重发展核心竞争力,走深耕专业、精钻领域、特色发展、求新求变的道路,只有尽快完成转型升级,才能切实走上“专精特新”道路。同时,疫情防控常态化加速了中小企业的求新求变,也释放了更多的市场机会。伴随大数据、5G通信、物联网、云计算、深度学习、实感技术为特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轻体量的中小企业可以以技术为杠杆,撬动新的市场领域和经济份额,把握技术创新红利,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竞争力,甚至可以不断拓展国际业务和合作机会。

三、后疫情时代“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现状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经济社会系统进入后疫情时代,企业运营也由应急态转向常稳态。通过深度访谈,归纳认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在后疫情时代面临着人才、融资、信息化、管理、信用、创新、战略等影响因素引发的困境。本研究选取了访谈“专精特新”企业管理者感受最深的三个困境进行重点分析。

1.困境1:国际化发展与合作受限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发展国际业务的制造业以及硬科技类行业普遍遭遇在手订单延期或取消、物流运输不畅、新订单签约困难等问题,加之中美贸易战的影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遭受的影响尤为显著。访谈中受访者也表示了因贸易环境变化而造成的困扰和不便。主要包括:

(1) 业务量减少和成本增加,影响企业正常运营状态。如某些特定产品的关税增加,致使企业成本急剧增加;影响国际间交流沟通,如出口贸易民间工艺品;投融资方面,影响上市进度。

(2) 对科技型企业的深远影响尚存不确定性。就当前阶段来看,目前美国的一些技术标准限制对企业还没有产生实质影响,但受访者担心国际环境持续恶化,可能会对企业产品核心技术应用、相关部件的供应等产生影响。

(3) 自主创新、产业调整需求增加与创新政策环境、企业能力不足间的矛盾。中美贸易摩擦中最突出的即是创新产品、高新技术等的限制,电子芯片、生物医药等方面更为突出,强健自主研发产业链条迫在眉睫。

2.困境2:人才-融资-监管遇瓶颈

人才、融资、监管是“专精特新”企业面临的常规困境,但在后疫情时代表现更为突出。

(1) “市场活力不够、缺乏创新、人才引进难”是“专精特新”企业运营过程中最严重突出的困难,问卷调查中反馈人才引进问题的受访者最多,占比30%。突出问题在于三方面:第一,高端人才引进平台、渠道稀缺,人才对口引流、定向培训缺失;第二,引进门槛和限制依旧存在,人才流失严重,人力成本高;第三,行业间人才沟通交流少,工业园区等的合力人才发展培养有待加强。

(2) “专精特新”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融资难、贵,抵押难、担保条件高等问题。数据结果显示,25%的企业管理人员表达了相关困难。突出问题在于三方面:第一,融资渠道不够、成本高、风险大等依旧是企业融资主要困难;第二,融资门槛很高,市场供给仍不能满足企业需求;第三,投资管理严格、保守,政策灵活性等方面较弱。

(3) “专精特新”企业的监管风险多,如:特殊业务的科技创新企业监管缺失、“核心技术/人员垄断风险、信息披露难、监管不到位,尤其资金用途、技术迭代、商业模式创新影响的隐性风险”等。突出问题在于两方面:第一,监管及时性、有效性不足,尤其是对新兴行业、新领域的监管;第二,相较于迭代迅速的互联网新技术,监管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3.困境3:专利知识产权维权艰难

“专精特新”企业对司法保护的訴求强。调查数据显示,有20%的企业人员认为“司法保护制度不完善,如知识产权保护、破产”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相较突出的问题和困境。在访谈中,企业反馈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技术专利前置保护难度大、过程纠纷多、维权难。具体表现为:

“创新型企业创新阶段的保护,有能力创新,当达到一定阶段后被收购或被大企业挤兑转型或完全覆盖,还没上升到知识产权保护”。

“技术专利从研发到注册过程长,技术窃取多,有纠纷后说不清、维权难”。

“知识产权是有一个过程,完成一个项目去申请注册后是受到保护的,过程中,若因为没有经济、人员等因素的原因未完成,过程中保护很难”。

“技术企业做一些保护,专利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怎么才能对技术、技术企业监管、维护、保护”。

“申请知识产权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国企、大企业后备资金支撑,但中小企业支撑力比较弱,风险大、后续维护成本大”。

四、政策环境与发展路径

1.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培育扶持专精特新

我国政府及时出台了“复工复产”、“六保六稳”等一系列优化民营企业营商环境的政策来应对疫情影响,并特别关注“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需求,深化“放管服”改革,鼓励人才引进,培育创新技术、激活中小企业的科技发展潜能。引导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大幅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升级。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新建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坚持包容审慎的监管,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激发社会创造力。

中小企业的“专精特新”发展离不开国家宏观政策支持,同时,更需要地方政府出台更精准的支持政策来培育、扶持、发展,形成区域“专精特新”企业集群。当前,各地对“专精特新”企业的认定标准并不统一,各地政府应结合本地区域特点、产业结构、企业发展状况等制定“专精特新”特色指标,努力推动本地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2.打通专精特新信息渠道,把握政策红利

2020年,中国企业创新创业调查(ESIEC)中的数据情况表明,各类应对疫情冲击的政府纾困措施中,对于企业而言,最有效的两项政策为减免房租和电、气、物流等成本以及降低税率这类普惠性政策。

访谈中,企业中高层更关注在疫情常态化下优惠补贴政策的持续性,如弹性化、有条件持续。同时,疫情防控和管控的效率提升,如出行手续简化、数据互认互享、疫苗接种率、检测隔离和应急管理、边防防控等。除此之外,还关注政策信息的有效传达,如工商协会的政策宣讲、政策的精准扶持等。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资源限制,通常存在信息不对称、规模化效应低等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企业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当地政府需借助大数据技术完善企业信息平台的建设和共享,改善信息披露的窄路径和不透明等情况;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应积极参与政策宣讲、政策导读、主动咨询、研读政策信息,借力发展,把握政策红利。

3.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持续提升竞争力

后疫情时代,数字服务业的优势与潜能得到充分彰显。“专精特新”企业在新常态发展中实现修复性增长,加快数字化与科技、物流、售后等服务的融合,形成“互联网+”生产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平台经济引领服务转型升级,构建优质平台、扩展服务多样性,运用平台经济优势减少交易成本、提升交易效率。积极培育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促进人工智能服务产业化、规模化。推动数据管理科学化,构建良好的数据治理环境。

“专精特新”企业深化修炼内容,持续提升竞争力,在政府、政策的培育下形成氛围良好的“专精特新”企业集群。发挥各自优势的资源禀赋、智慧方案,解决现实问题,探索区域创新发展之路,不断优化企业、社会、经济应对风险、处理风险的能力。政、产、学、研、用等社会主体应合力打造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整体生态,通过协同联动推进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

五、结束语

后疫情时代是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乃至全球的经济竞争格局的新场景,研究此场景下“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既是对后疫情时代的政企回应,也是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应对之策。“专精特新”是中小企业的必由之路,需要“内外兼修”和“双向发力”,立足现实,修炼内功,把握政策机遇。

对内而言,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可以缓解疫情带来的经济风险。通过创新升级、品牌创建、精细化管理、产学研结合等进行企业转型,逐步增强企业实力和抗风险能力,进而为稳定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平稳运行提供基础。

对外而言,我国中小企业将有更多机会融入国际分工和全球价值链,发挥“专精特新”的战略优势,提升小企业的发展质量和水平,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和发展布局。

参考文献:

[1]徐建华.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离不开高质量发展环境[J].中国质量报,2020(4).

[2]馬骏.提升上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研究[J].科学发展,2017(4).

[3]隆国强.在高质量发展中提升民营经济[N].北京日报,2019-10-28(13).

[4]张虹.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价值及实现路径[J].企业管理,2021(6).

[5]董志勇,李成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态势与路径选择[J].改革,2021(10).

[6]张晓燕.北交所新规如何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J].人民论坛,2021(10).

[7]刘昌年,梅强.“专精特新”与小微企业成长路径选择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03).

[8]张睿,石晓鹏,陈英武.“专精特”小巨人企业培育路径研究——以苏南地区为例[J].中国工程科学,2017(10).

[9]李辉文、金泉等.疫情冲击下的中小微民营企业:困境、对策与希望[OL].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6042453, 2020-02-19.

[10]苏京春.疫情影响下民营企业营商环境相关问题研究[J].财政科学,2020(7).

[11]李金华.我国“小巨人”企业发展的境况与出路[J].改革,2021(06).

[12]宋正刚,张玉利,何良兴.高质量创业:如何提高创业活动创新性?——对两家“科技小巨人”企业的跨案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10).

作者简介:张卓群(2001.01- ),女,河南省永城市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猜你喜欢
后疫情时代高质量发展中小企业
“后疫情时代”的管理新焦点:办公环境
掌控“后疫情时代”的五大商业趋势
进击“后疫情时代”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小额贷款助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
试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