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邵《人物志》单音节反义词探求

2022-04-27 00:59刘子辉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人物志反义词

刘子辉

内容摘要:反义词是汉语词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古汉语专书反义词的研究是汉语词汇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人物志》是三国曹魏时期刘劭所著,凭其透辟地分析人的性情,在人才学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专著内容意义丰厚,鞭辟入里,用词精准,全书共三卷十二篇,一万余字,其中单音节反义词就有157组,数量极其丰富。本文尝试在依据前人对反义词概念的界定基础上,对《人物志》全书的单音节反义词进行穷尽式搜索与总结,并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最后简要阐释单音节反义词在修辞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反义词 《人物志》 修辞作用

判定反义词的主要依据主要是理性意义的对立,意义相反而又相成。“反义词的词义和反义词的语法词类特征,一般是一致的。我们认为反义词须是同类词,才好形成针锋相对、铢两悉称的反义关系。”蒋绍愚认为反义词“就是一个词的某一义位和另一词(或另一些词)的某一义位相反而言的”。所以,反义词的判定标准总结为:(1)具有共同的意义范畴;(2)意义相反相成;(3)词性相同;(4)至少有一个义位意义相反。

在考察整理反义词时,有的词与该词的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共现,如“弊—敝”,只看做一个字;当一个词活用为不同的词性时,如“信者逆信,诈者逆诈”,按两组反义词计算。

一.单音节反义词的分类

(一)根据词性

反义词须词性相同,《人物志》中单音节反义实词共归纳出158组,按词性分类,名词36组,动词54组,形容词56组,副词8组,代词4组。

A.名词组

阴—阳、中—外、内—外、金—火、水—日、诈—信、是—非、主—臣、一—众、白—黑、一—数、百—一、本—末、君—臣、利—害、前—后、功—弊、先—后、众—寡、常—诡、常—变、长—短,恶—正、经—纬、智—愚、昼—夜、耳—目、善—乏、乏—长、害—益、体—精、色—神、终—始、名—实、福—祸、仇—友

B.动词组

劝—戒、达—暗、至—违、咸—淡、质—文、缦—缋、威—怀、辩—讷、章—失、成—失、盈—虚、损—益、得—失、解—非、守—攻、夺—予、去—留、适—莫、消—息、长—短、言—行、赏—罚、舍—理、进—退、识—失、去—服、夺—救、爱—恶、申—压、爱—憎、正—败、誉—毁、周—毁、偏—失、爱—疾、无—有、趣—避、得—失、助—毁、与—毁、立—离、恶—好、远—近、恕—望、屈—伸、上—下、退—章、上—让、伐—让、矜—让、争—让、陵—让、下—争

C.形容词组

狂—狷、拘—抗、明—似、刚—柔、平—陂、明—暗、勇—怯、强—弱、躁—静、惨—怿、衰—正、态—度、缓—急、同—异、信—诈、臧—否、备—微、少—多、同—反、直—变、大—小、宽—急、剧—易、上—下、烦—易、难—平、新—旧、乱—善、富—贫、浊—清、苦—治、微—著、顺—忤、是—非、峭—裕、细—泰、深—浅、通—塞、恕—惑、善—恶、善—丑、实—虚、直—讦、通—宕、喜—怨、恶—悦、贤—愚、贤—鄙、早—晚、速—晚、穷—达、侈—俭、平—勇、优—劣、曲—直、隽—惫

D.副词组

有—不、兼—适、未—既、未—已、能—否、独—广、尽—半、大—小

E.代词组

彼—己、我—彼、自—人、人—己

(二)根据词的内容

根据反义词的意义,或词义所反映的不同领域进行分类。

1.名物对立

(1)时空、方位对立。

时空对立,如前—后、先—后,等等。

方位对立,如中—外、内—外,等等。

(2)社会关系对立

如主—臣、彼—己、我—彼、君—臣,等等。

(3)事物对立

如阴—阳、金—火、水—日、白—黑,等等。

(4)抽象及其他名物反义词。

如本—末、功—弊、利—害、常—诡、常—变,等等。

2.行为动作对立。

如达—暗、至—违、成—失、赏—罚、进—退、识—失,等等。

3.性质状态对立。

性质对立,如刚—柔、明—暗、强—弱、同—异、臧—否、少—多,等等。

状态对立,如狂—狷、拘—抗、躁—静、惨—怿、富—贫、峭—裕、通—塞,等等。

以上分类中,单音节反义词的数量呈现出不平衡的特点,其中形容词组与动词组数量最多,代词组与副词组数量较少。形容词大都是表性质与状态的意义,汉语词汇中形容词的反义词本来数量就很多,另外《人物志》是关于评论辨别人才的专著,自然形容词占多数。至于著作中的动词,多是用来表示不同性情的人才的动作行为的词,因而也占有相当数量。

二.反义词的存在方式

根据前面初步的统计表明,《人物志》中的单音节反义词十分丰富,并且反义词出现的语言环境多样,以多种方式出现在文中。一般在结构相似的前后两个句子中相同位置上的词义往往是相同、相近或相反的。发现单音节反义词的显示格式主要有:反义对举式,反义连用式,在特殊格式中出现,在文本语境中构成临时反义词。

(一)反义对举式

何九盈、蒋绍愚认为:“在古汉语中,特别是上古汉语中,一对反义词经常是成双成对地出现或一起出現于单句,或分别出现于复句。这就强调了反义词具有成对出现、对举使用的语用特点。”反义词的使用可以有助于语言的准确性、精密性,那么,善于掌握并运用反义词,就可以有助于语言表达的鲜明性、尖锐性。反义对举在《人物志》中数量最多,这种词义的对立性使之经常出现在具有对称关系的句子中。

1.句内对举

一组或多组反义词在一个分句中的相同位置出现,存在着对立的意义。根据反义词的数量,可以分为单对反义词句内对举和多对反义词句内对举。

(1)单对反义词句内对举

①圣人淳耀,能兼二美,知微知章。(《九征第一》)

②皆誉皆毁。(《七缪第十》)

(2)多对反义词句内对举

这种多对单音节反义词的连续运用,使得语句表达简洁明了而又鲜明尖锐。

①能威,能怀,能辨,能讷。(《体别第二》)

②前苦而后治。(《利害第六》)

2.句间对举

在分句之间两两相衬的反义词成对出现,其中也可分为单对与多对反义词句间对举。

(1)单对反义词句间对举

①苟不能周,必有咎毁。(《七缪第十》)

②测之益深,实也;假合炫耀,虚也。(《八观第九》)

(2)多对反义词句间对举

在语句中,多组反义词同时出现,形成严密的论述语句,可以更全面准确地阐释作者的观点。

①犹火日外照,不能内见;金水内映,不能外光。(《九征第一》)

②于彼无益,于己无害。(《七缪第十》)

还有同一组反义词句内句间颠倒交叉对举,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感,如:

①守能待攻,攻能夺守。(《材理第四》)

②故或能言而不能行,或能行而不能言。(《材能第五》)

(二)反义连用式

反义连用式指两个并列的意义相反相成的词连在一起使用,是合成词形成的重要方式,至于应该看做是合成词还是两个单音节词组,要看文中具体表达的意义。

1.单对反义词连用

在简短的分句中安排使用反义词,语言内容更加概括,要言不烦,显得畅达明快,反义对比强烈,发人深省。

①以性犯明,各有得失。(《材理第四》)

②有消息辨护之能。(《材能第五》)

2.多对反义词连用

句中多对反义词连用,使得阐述事理更具有辩证色彩,思辨清晰,意蕴深长。

①性有宽急,故宜有大小。(《材能第五》)

②故世有侈俭,名由进退。(《七缪第十》)

(三)特殊格式中

《人物志》中还存在一些特殊的格式来表现出反义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格式中两个意义相反的词语往往表示相反的事物、动作或性状等,因而这些特殊的格式可以帮助我们判定反义词。

1.连词“而”

前后一组或多组词用表转折的连词“而”连接,意义相反相成,构成反义词。

①舍本而理末,则辞构矣。(《材理第四》)

②前苦而后治。(《利害第六》)

2.“A而不B”格式

该格式中,“而”仍表转折或并列,“A”与“B”意义相反相成,用否定副词“不”修辞“B”,表明“A”与“B”的意义特征相近而又有差别,借以构成反义词。

①岂有能大而不能小乎?(《材能第五》)

②其敝也,知进而不退。(《利害第六》)

其他还有一些带有否定词标记的和文本中极少数出现的格式,如:

①疾悾悾而无信,以明为似之难保。(《自序》)

②一至一违,谓之间杂。(《九征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反義词会在一定的格式结构中成对出现,除了由反义词本身的性质影响之外,格式结构也起到一定作用,也就是说单凭某个词性词义相称相反的格式来判定是不是反义词未必行得通。如:

①方其胜难,胜而不矜。(《材理第四》)

②末流之质,不可胜论,是以略而不概也。(《九征第一》)

此两例都是用“A而不B”格式,但“胜”与“矜”、“略”与“概”从意义上看却不适合看作是反义词。

(四)临时反义词

在《人物志》中有一些成对的单音节词,单独从语义上看,理性意义不能构成相反相对,但是在一定的文本语境中或者借助注解来看,可以临时构成反义词。“在一定的上下文中,一定的条件下,所用的词表现了现实生活中非此即彼的对立或两极性的对照,成了反义词。”在专书的语句中,为了意义表达的需要,可以超越语言中固定的反义词,临时构成言语反义词,可以使得语言表达更精准、更灵活。临时反义词大都也以对举的方式出现。

①说直说变,无所畏恶。(《材理第四》)

②同则相解,反则相非。(《材理第四》)

以上三组词可构成临时反义词。例①中“直”可理解为讲述事理的“是”和“正”,“变”即与之相对的“非”和“异”,两者构成临时反义词。②中“解”为理解,“非”为非难、攻击,用临时反义词说明两人性情相同与不同之间的巨大差异。③中“识”为识别,“失”可理解为“失察”,即可识别与自己体性相同的人的优点,而失察与自己体性不同的人的优点。

探究反义词的存在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判定反义词,但是这种判定是在对反义词意义的认识基础上的,判定反义词最根本的依据是意义标准,而不是形式。

三.单音节反义词的修辞作用

著作中成对的单音节反义词的运用可以产生显著的修辞效果。反义词运用到文本中,并与一些形式齐整的修辞格相配合,能更有力地反映出事物之间的矛盾与对立,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人物志》里单音节反义词的修辞效果主要表现在对比、对偶与排比与回环四类辞格中。

(一)对比

“把相反相成的两种事物摆在一起,或从正反两个方面阐明事理,相互反衬,形成鲜明的对比。”《人物志》中反义词作为表现对比的工具,用于说理论证,对比强烈,极具说服力。

①故尤妙之人,含精于内,外无饰姿。(《七缪第十》)

②富贵遂达,势之申也;贫贱穷匮,势之压也。(《七缪第十》)

例①异常聪慧内秀的人,内质含蓄深沉,而外在无粉饰,“内”与“外”形成鲜明的对比。例②“申”即提升,“压”即压抑,这组反义词说明有利环境对人有推扬的作用,而不利环境会形成对人的压制,以此形成对立。

(二)对偶

对偶辞格与反义词的结合自然就构成了对偶中的反对。用整饬有序的结构把相对立的内容表达出来,不仅音节匀称齐整,而且意义内容鲜明凝炼。

①名利之路,在于是得;损害之源,在于非失。(《七缪第十》)

②内勤己以自济,外谦让以敬惧。(《释争第十二》)

例①“是”与“非”、“得”与“失”构成两组反义词,在句中相同的结构位置出现,词义针锋相对,极具思辨色彩。例②用属同一领域的“内”与“外”这对反义词,说明君子对己对人的言行一致。

(三)排比

排比,是把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排比手法在《人物志》中的运用可称得上蔚为大观,应用极其繁多,在排比中插入反义词,可以更加突出事物之间的矛盾,在语义对立中获得一种浑厚富丽的气势美。

然则平陂之质在于神,明暗之实在于精,勇怯之势在于筋,彊弱之植在于骨,躁静之决在于气,惨怿之情在于色,衰正之形在于仪,态度之动在于容,缓急之状在于言。(《九征第一》)

例中九个反义词连用,形成一种连贯恢宏的气势,同时利用反义词相对相反的性质,使得论说严谨准确,有条不紊,还极具辩证性。

(四)回环

有些语句对偶与顶真兼用,回环相扣,蝉联递接,使文辞顺口晓达。

①故明白之士,达动之机,而暗于玄虑;玄虑之人,识静之原,而困于速捷。(《九征第一》)

②守能待攻,攻能待守。(《材理第四》)

例①中,“达”与“暗”、“识”与“困”、“动”与“静”三组反义词的对比,揭示了明白显露之人与善于深思的人之间的在行为处事方面的明显差异。例②中简短的两个四字分句却有两对反义词,深刻論述了“攻”与“守”的辩证关系,语言表达言简意赅,连贯有力。

该著作内容上以人才的鉴别与任用为核心,依照前贤的识人方法,全面深入地阐释了人才理论,见解独到。其中丰富的反义词的运用更使得文本理论精辟深刻、富有哲理,很多理论不自觉地运用了对立统一的矛盾观点,析理透彻,逻辑性强。著中单音节反义词不但包含的意义内容十分丰富,并且在形式上大都呈现出对构的齐整模式。另外,著作中反义词的使用,在修辞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人物志》反义词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著作整饬有序、词采丰茂的语言特点,还对专书的释义和相关词汇的研究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伏俊涟.人物志译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

[2]张弓.现代汉语反义词探讨[J].河北大学学报,1979(4).

[3]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M].商务印书馆,2005:125.

[4]何九盈,蒋绍愚.古汉语词汇讲话[M].北京出版社,1980:83—92.

[5]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124.

[6]高守纲.古代汉语词义通论[M].语文出版社,1994:109.

[7]王希杰.汉语修辞学[M].商务印书馆,2018:280.

基金项目: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申报(项目编号:2021XKT1079)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人物志反义词
Opposites
认识反义词
反义词 大不同
找找反义词
人物志
人物志
人物志
人物志
人物志
人物志